“孩子,书读这么快,你看懂了多少?”

利俐

<h3>有些家长问,孩子阅读速度很快,感觉没有理解,我觉得他这样的阅读方式没有吸收精华,能不能让老师教一下精读的阅读方法?</h3><div><br></div><div>其实,孩子读书时的速度快也好,理解程度低也好,都是成人眼中我们认为的。首先从我们课堂上,老师已经用引导的方式为孩子们降低了情节上或一些知识点的难度,让他们对这本书的整体有了大概的轮廓,对里面一些细节也已有印象,所以速度上肯定是多少会快些的。这不是什么严重的问题。至于所谓吸收程度,孩子是不是没有吸收到所谓“精华”,这就要说到我们课程的核心了——兴趣。</div><div>大家都知道一句话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里可以说,兴趣就是最好的方法。如若对一本书进行全方位剖析,深入解读,那么只会让孩子在读书前就失去他天然的兴趣和好奇心。如若告知教授他一种可以读透一本书全部思想全部知识的思维方法技巧,那么他对这样的阅读体验也会乏善可陈,甚至会抗拒,那他读书的兴趣还何在呢?一本孩子真正喜爱的书,他会去读第二遍第三遍的。孩子对于这个世界,对于书籍的认知,包括如何去思考的方式,都有他们自己的角度和局限性,也有他们的独到之处,我们可以去了解,可以去引导,可以去和他们分享,只有与孩子们一起畅游书本里的世界才能真正了解他们是如何去读书,不是吗?而且还有一点,其实读书没有固定的方法可循,更切忌总结所谓的中心思想,内在深意。这样说吧,大家都听过一句话,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如果告诉孩子书里的人物应该是什么形象,故事的含义是什么,甚至填鸭式地让他在读一本书的过程中得到的越多越好,那或许不是孩子们所希望的。孩子们看到的就是他们得到的,他们得到的一定是他们随着读书兴趣的附加品,这是独特而又无形的,是成人无法去干预也无法理解的,但这恰恰是真正属于他们自己的东西。</div><div>最后,读书这个过程,最重要的一点还是保护孩子的阅读体验,他爱上读书,才会自然而然地读更多书,甚至细细品味一本他感兴趣的书。让孩子真正爱上读书之前就让他进行精读,让他吸收我们眼中的“精华”,这不是本末倒置了吗?读一本书其实说快也慢,古人曾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书快,只是很正常的一个现象,是每个读书人的必经阶段。他只要可以看进去一本书,兴趣来了,其他的慢慢自然不是问题了。</div><div>所以,何不现在开始就让我们陪孩子一起读,读完了我们来聊聊天,不要问“你看懂了什么?”而是问“读这本书你快乐吗?我也很喜欢。”或许孩子们眼中简单的世界,远比我们眼中的表象更为深邃呢。</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