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忠恕寺到紫云庵,衡阳县金兰镇的一条游步道(一)。

爬上窗台的草

<h3> 金兰因“川漾金沙,山产兰草”而得名。作为紧靠邵东的一个边陲乡镇,却是衡宝驿道上的重要口岸。近年开发的龙王峡漂流,作为新业态旅游项目,带动区域内其他旅游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石荷岭、聚湖峰都非常适合户外旅游。当地历史悠久,有丞阳古县城遗址。同时人文荟萃,常大淳、谢彬、刘兆玄家族成为当地名片。</h3><div><br></div><h3> 如今,在金兰又多了一条游步道,金兰镇的人们每天傍晚都去走一走,也成了外地游客到金兰的一条新的景点。</h3> <h3><font color="#010101"> 金兰寺镇正南600米处的省道315旁,立有“忠恕寺”牌坊。</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由大门径直往里走,一路郁郁葱葱,转过几个弯,便到了忠恕寺。</font></h3> 忠恕寺建在高地,其居高凌下、霸气凛然之势,更兼冬暖夏凉气候,心旷而神怡。<div> 大约十年前,只有邵阳隆回县籍俗家姓李的老和尚一人据守,他曾提起过此寺周边是朱元璋的古战场,如今老僧早已西归。为何叫“忠恕寺”?寺中无一知晓。只有一位头发渐白的刘姓俗家寺管,除了介绍风水好、地势险要,日本军队占领金兰时也曾驻扎此寺而外,他还说出了一条重要线索,说是听老辈讲的,常遇春当年进攻此山左峰上的“袁公寨”,因易守难攻,死了很多人。多年了,“袁公寨”的遗址至今仍能折射出其“雕栏玉砌应犹在”的往昔豪华。这“忠恕寺”三字也是朱元璋亲自命名的······</div> &nbsp;从忠恕寺往山上走,半山腰上,就能看到金兰镇全景。<div><br><div> 再走片刻,便能见到一古墙。</div></div><div> 这便上袁公寨仅剩的一段墙。</div> 这墙见证一段历史!<div> 元末明初的袁公寨这一仗有多惨?朱元璋命名的“忠恕寺”,就彰显了一切!</div><div> 建寺通常是为了祭祀死者,“忠”顾名思义是褒扬、纪念自己的战死下属,那么“恕”呢?宽恕、饶恕的对象通常是指的敌人。什么样的敌人,死了之后能够让朱元璋宽恕并提升到与自己将士平等的位置来纪念?那肯定是让他钦敬、感动的弱势而宁死不降的“敢死之师”。</div> &nbsp;站在废墟前,野草在疯狂地生长。<div><div> &nbsp;</div><div> 到达山顶,陈坪村水库的全貌便出现在眼前。</div></div> <h3><font color="#010101"> 而在山对面,又一座高山出现,山风摇树若洪波涌伏,这便是风波岭。</font></h3> 麻子寨位于半山腰,山势险要。1944年6月24日黄昏,国民政府军第一百军抵达金兰寺芙蓉桥一带,不料日军已于先天到达麻子寨,正抢筑军事。军长李天霞趁敌人立足未稳,于当晚9时左右向敌发起进攻,战斗持续5昼夜,日军不支败退,李军长率军追至衡南三塘一带。<div> 如今古寨遗址已是林木葱葱。</div><div><br></div><div> 从山顶向下望去,蒸水在这里拐了几道弯,依旧向东流。</div> <h3><font color="#010101"> 而天空,依旧那么蓝!</font></h3> <div><br></div><div><br></div><div>部分文字来自网友聂斐斌的博客</div><div>文字整理:爬上窗台的草</div>图片:爬上窗台的草<div><br></div><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