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痴绝处,寻梦到徽州

余生似水

<h3> 2017年3月19日!英山仁山智水户外群烟雨江南之旅第二天,游玩古徽州。</h3><h3> 今天的行程安排有四站:木坑、卢村、西递、石林。这四个景点都在黟县,位于黄山南麓,据说很有可能就是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古时黟县惟一的入口为县南的"桃源洞",春季桃花盛开时节,沿途桃花灼灼、桃红十里;林间奇花异草,彩蝶飞舞,鸟语花香;登高俯瞰,洞天府第阡陌纵横,房舍鳞次栉比连成一片,真的是不知有秦汉,更无论魏晋了。主要看点一是油菜花季的田园风光,二是徽派古建筑及雕刻艺术,三是溶岩地貌。</h3><h3> 上学时就读过汤显祖的诗句"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那是一个什么样的徽州呢?让他一生痴绝……</h3> <h3>第一站:木坑竹海。</h3><h3> 木坑竹海位于黟县城北15公里,以竹海而著名,漫山的竹林,郁郁葱葱,令人心旷神怡。还是《卧虎藏龙》竹林打斗地的拍摄地。地处桃源山村东大门,为黄山入黟第一寨,又称"滴翠谷",此谷纵深约6公里,四面环竹,郁郁葱葱,形如金斗,聚财不漏,风水甚佳。</h3> <h3> 雨中观景,翠竹深处,烟雨朦胧,白雾迷离,灰墙青瓦,田园农家。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已是醉了!</h3> <h3>美女入画来</h3> <h3>这个不用介绍了,一看就知道。</h3> <h3> 这是一片怎样圣洁的竹海啊!我无法用语言描述它。在视野的深处,在整个天与地之间,在这烟雨春风中摇曳的片片竹叶,你在向我诉说着什么吗?有谁能够读懂?</h3><h3> 再见吧,竹海!我们要赶赴下一站啦……</h3> <h3> 来到第二站:卢村</h3><h3> 因电视剧《走出蓝水河》到卢村拍摄外景,斯琴高娃被卢村人推选为"荣誉村民",并欣然题字:秀美卢村</h3> <h3>印象徽州=小桥+流水+人家</h3> <h3>古朴典雅,静心宁神。</h3> <h3> 卢村位于黟县北边,地处交通要道羊栈岭南侧。卢村文风昌盛,名人辈出,为官经商者很多。卢村最具典型、最有特色的是木雕楼,其木刻雕功之精细、艺术成就之高,都令人叹为观止,为徽派木雕艺术的极品。</h3><h3> 由七家里民居组成的木雕楼群,主要包括志诚堂、思济堂、思成堂、玻璃厅等宅院。它体现出徽派民居的精华。是卢氏三十三代传人卢邦燮于清道光年间所建。卢邦燮早年经商,家富百万,后转入仕途,累官至奉政大夫、朝政大夫。志诚堂的砖雕、石雕、木雕装饰精致优美,取材既热闹喜庆,又朴实优美,既是主人真实情趣的反映,又是古代民俗生活劳作的再现</h3> <h3> 院内天井两边一红一白两棵茶花,差不多二百年了,树高2米多,花朵开得十分鲜艳。</h3><h3> 感慨啊:老爷不知何处去, 茶花依旧烟雨中。</h3> <h3> 道路两边的田里开满了金灿灿的油菜花,田地尽头的山脚下是清一色的白墙青瓦的徽式民居,在雨雾的衬托下显得清淡素雅。恨不得扔掉相机,来一幅写意的国画。</h3> <h3> 来到第三站: 西递 !</h3><h3> 西递素有"桃花源里人家"之称, 村落平面呈船形,古民居保存得相当完好,这里绿树掩映中的白墙青瓦房舍以及祠堂、牌坊、阁楼,无不体现出典型的徽派建筑风格和古风古韵。</h3><h3> 那一栋栋结构奇巧,营造精美的宅院 ,那玲珑剔透的镂空石刻漏窗、那飞檐翘角的青瓦门楼;那高高的马头墙、那青色石板的深深巷道...... </h3><h3> </h3> <h3>西递!还是西递!那个悠远的思念啊………</h3> <h3> 西递,位于黟县东边,始建于北宋皇佑年间,发展于明朝中叶,鼎盛于清朝初期,已有近千年历史。</h3><h3> 村落原名西川,又称西溪。得名有两种说法:一是取村中三条溪水均自东向西流之意,即东水西递;二是因其处于徽州府古驿道,设有"铺递所"而称为西递。这里群山环绕,风景秀丽,18到19世纪西递的繁荣达到顶峰,当时大约有600家华丽的住宅。现在仍存有数百幢古民居,从整体上保留了明、清时代村落的基本面貌和特征,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h3> <h3>胡文光牌坊是西递的标志性建筑</h3> <h3> 西递牌楼(胡文光牌坊)建于明万历六年(公元1578年),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牌坊高12.3米,宽9.95米,系三间四柱五楼单体仿木石雕牌坊,通体采用当地的"黟县青"大理石雕筑而成,整个牌坊上下用典型的具有徽派特色的浮雕、透雕、圆雕等工艺装饰出各种图案来,而每一处图案都蕴含有极深刻的寓意。牌坊造型庄重、典雅,石刻技艺出众,堪称明代徽派石雕的代表作。</h3><h3> 牌楼中间有一块匾额,正面"胶州刺史"、背面"荆藩首相",是主人身份地位显赫的象征,也在向世人诉说着那久远的光辉与荣耀。</h3> <h3>花船</h3> <h3>走马楼</h3> <h3>领队笑咪咪的,好像有喜事了......</h3> <h3> "大夫第",开封知府胡文照的宅邸。建于清康熙三十年(公元1691年)。为临街亭阁式建筑,楼额悬有"桃花源里人家"六个大字。现在多将此楼当作古装戏中小姐择婿"抛绣球"所在,现已成为西递村举办此项民俗活动的场所。"大夫第"门额下还有"退后一步想"的题字,语意双关,耐人寻味。因为接了绣球的人是要入赘改姓做儿子的。</h3> <h3>四世为官</h3> <h3> 胡氏宗祠,结构粗犷古朴,宏伟壮丽。"天恩重沐"等多块匾额高悬于祠堂门顶之上,堂内侧两边的 忠、孝、廉、义 四个大匾异常醒目,四代为官,彰显着胡氏家族的恩荣富贵。</h3> <h3>知节制、有孝心</h3> <h3>砖雕</h3> <h3>砖雕</h3> <h3>木雕</h3> <h3>木雕,石雕,砖雕并称徽雕三绝,是徽派建筑艺术的精髓!</h3> <h3>既是客也是主:欢迎你来西递古村落</h3> <h3> 白墙已剥落、青瓦有苔鲜、雕刻也斑驳,只有青石路面更光亮透黑......但她神彩依旧,更显古朴厚重,骨子里透着历史的沧桑美。</h3> <h3>领队,你是醉了吗?</h3> <h3>景区商业化已是常态。看我是像掌柜的?还是伙计?</h3> <h3> 眼下是一处荒芜废弃的后花园,你依然能想象到昔日的荣华和奢侈,世易时移、境遇变迁,此时我只想念一首李煜的词:《虞美人》</h3><h3>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h3><h3>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h3><h3>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h3><h3>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h3> <h3>到达第四站:西递石林</h3> <h3> 西递石林位于西递镇叶村境内的大周山,距古村落景区5公里,是黟县独特的地质地貌自然景观。石林分布面积达480亩,在地质学上属于喀斯特地貌,整片石林由无数奇峰异石构成,远眺宛如一条巨龙。石林的岩石以"瘦、皱、漏、透"为显著特征,极具美感。岩石与岩石之间,或相互连接延绵逶迤;或一座座傲然伫立、形态各异,独为一景,让人感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神奇与美妙。</h3> <h3>进入迷宫</h3> <h3>我好想知道是怎么变成这样的?</h3> <h3>像什么呢?大家纷纷议论。象形、象意各随心境......</h3> <h3> 西递石林不仅有石林,还有花海。那五彩的郁金香开得正艳,风车立在花海中,仿佛荷兰风光。</h3> <h3> 若能穿越时空,梦回徽州:我将着一袭青衫、戴瓜皮小帽、撑竹骨油布伞、握线装的汤显祖戏谱......漫步在青石路上看石雕的牌坊、看深巷里砖雕门楼、看庭院里精美的木雕、倘佯在油菜花海的阡陌之间看小桥流水、在烟雨朦胧中眺望白墙青瓦的民居......</h3><h3> 但愿长醉不愿醒,一生付与徽州行。</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