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外仙姝寂寞林

阿平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010101">天上掉下个林妹妹</font></b></h1> <h3>  这是一篇形散神亦散的文字,是个无主题、无章法、无文采的三无产品,大概可归于学习笔记、重点摘抄之类。</h3><h3><h3><br></h3> 《红楼梦》是一部大书,也是一部奇书。为什么要看《红楼梦》?不知道,IKBK(爱看不看)!</h3><h3><h3><br></h3> 我觉得下面这些是了解小说的全局变量:</h3><h3><h3><br></h3> 1.这是本奇书。虽说是文学创作各项属性都超神,曹翁写此书却也不是一挥而就的,人家可是于悼红轩中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后而得的,小说书写顺序也不是按章节顺序一镜到底的,而是闪转腾挪,蒙太奇式的神之剪辑,可谓是一件百衲衣,与一般的百衲衣不同的是,这可能是件天衣,天衣无缝也。各色线索交织一起,相互映衬,浑然天成。读者仿佛进入一个神奇世界进行探索,找到各种彩蛋时就会欣喜不己。近时红学盛行,各色专家也有过度解读之咎,有时会搞得读者草木皆兵,看哪里都觉着伏有雄兵百万,没必要嘛,弄得大家都累。心理素质不好的小伙伴就要拿书去垫桌椅了。“看个P啊,全是套路!”</h3><h3><h3><br></h3> 2.这是一本小说。没错,正确的废话。是fiction,从定义上讲就是允许虚构的,要问虚构占多少比重,史实占多少比重?那可能就要问那些发布各种类似于民族复兴指数的专家或机构了,你们说是多少就是多少,玩得开心就好。考证索隐派别钻得太深,点到为止就己经很到位了。“她只是本小说!”</h3><h3><h3><br></h3> 3.这是一本不完整的小说。好尴尬呀!说半天,即使书看完了也是没看完。哎呀妈呀,脑壳痛!普遍观点是前八十回为曹翁原笔,后四十回(或三十回)是他人续写。因作者披阅增删多次,造成版本颇多,估计跟大学生写论文一样,新版,最新版,最最新版,最终版,最终版2,x月x日定稿……加上经常有人急不可耐想一睹为快,借来借去,誉来抄去,纷繁至极,以致于八十回后散轶,真是罪过,后有张爱玲者都把红楼未完视为人生三大憾事之一,不过也造就了其维纳斯之美。还有就是好些爱批书之人,将自己观点写在字里行间,造成文本模糊难认,抄书者也就云里雾里,臆测自定。怎一个乱字了得,简直了。</h3><h3><h3><br></h3> 似乎每个人都对故事的结局有探究癖,说好听些叫好奇心。一部小说,一部电视剧里的主要人物的最终结局是我们最关注的,他到底死了没有啊?他俩最后在一起没有啊?谁最后夺得宝藏?天下第一到底是谁?那个蒙面人是不是他啊?我们胜利了吗?塔守住没有?(队形歪了),得到具体答案,就如同听到楼上的另一只鞋子落了地。如果没有,那这个作家就太坏了,其实不是这样的,另一只鞋子己落地了,你没听见,怪谁啊?“怪我咯?”</h3><h3><h3><br></h3> 很多小说都不会把结局写得那么直接了,一般套路是采用隐喻意象,留下想象空间,如夕阳下一个潇洒的背影或两个人策马扬鞭驰骋原野,或门推开了,孩儿喊了一声爹或直接眼神一亮就完事。还有最经典的“眼眶湿润了”、“胸前的红领巾更加鲜艳了!”不管你写没写过,反正我写过。回想起来,过去自己写的那些作文是真的作出来的文。语文老师对不起了,我真的没学到如何写文章。</h3><h3><h3><br></h3> 4.好了歌、红楼梦曲十四首、金陵十二钗正副册判词、制灯谜、点戏戏名、诗社题咏、谐音拆字法,映射衬托法等等。这些内容既笼统又具体,统摄全局。作者通过各种途径为人物反复着墨烘托,此处添一砖、彼处加一瓦,渐渐就建立出一个个鲜活的立体人物。有点像3D建模,各部件的精雕细琢,拼接一起,贴图,纹理,环境设置,光源设置,最后渲染出活。全书人物众多,主要人物也不少,要使每个人鲜活,非有得天成之妙手不可。文中套路多,曹翁不明说。</h3><h3><br></h3><h5></h5><h3> 5.要具备传统知识基础。我想一些历史典故、名士公案、别称代称,诗词格律,经典戏曲、服饰、音律、医药等等基础知识是必要的。</h3> <h3>  该说说林黛玉了。<br></h3><h3><br></h3><div> 三生三世,没有十里桃花,只有桃花社。林黛玉与贾宝玉的第一世情缘为绛珠仙草与神瑛侍者,此乃木石姻缘之滥觞。第二世情缘为绛珠仙子与神瑛侍者,在这一世林黛玉才是人形。第三世情缘就是人世间的宝黛了。</div><div><br></div><div> 林黛玉就是“世外仙姝”。也就是说她真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当然不是脸先着地,因为人家美着呢(甜馨式读法)。怎么个美法呢?</div><div><br></div><div> 宝黛相见是在黛玉与贾母、舅妈和众媳妇姐妹等一干人等之后压轴登场,个人认为这种写法比让人津津乐道的凤姐“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更加高明,先是黛玉看宝玉,心下一惊想道“哪里见过”而未言,尔后宝王看黛玉,第一句话就是“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你意会,我言传。一句话就直接上升到心心相印(这不是个知识点,是广告)的层次上了。没办法,前世的缘,别人注定是无法介入的。后文宝黛为这证心之事还有多番纠结,反映的只是黛玉的过分敏感。</div><div><br></div><div> 在宝黛见面时透过宝玉之眼描绘了黛玉之美貌,黛玉的眉眼,举止,却并未写其衣裙妆饰,可见宝玉眼中是没有这些外在的东西的。且有“病如西子胜三分”之评,不知那个年代有没有“情人眼里出西施”这样的俗语,有就更妙了。见面之后,宝玉又送给黛玉字,“颦颦”。只有探春问了下出处,黛玉没有发表任何意见就默认了,自此文中人物话语中凡提及黛玉处多以“颦儿”相称,这其实不符合黛玉个性,原因只有一个,字是宝玉起的。前世命都是他给的,这一世来还。然后宝玉问玉,来了个摔玉的行为艺术,黛玉为此还了第一次眼泪,自从在人间还泪模式的这条不归路上一路狂奔,直到泪尽而逝。</div><div><br></div><div> 在其他人眼中,黛玉的形象就是个标致美人。少了在宝玉眼中的诗意仙气。</div><div><br></div><div>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不能不说薛宝钗了,作为黛玉主要情敌,宝钗在宝玉眼中是世俗之美,典雅高贵,低调的奢华,作者写其衣服色系是杨妃色,与杨贵妃相对应。这是作者常用之手法。相比而言,不写黛玉的穿戴,读者会自动匹配出出尘仙子的范儿。这大概就是“不着一字,尽得风流”。</div><div><br></div><div> 相对应的黛钗二人看宝玉也不一样,黛看的是眉梢眼角的情思,钗看的是穿着打扮,后来黛玉讽宝钗说宝姐姐对人身上穿的戴的最留心。宝钗带着“金玉良缘”扑面而来,对黛玉产生了强烈的压迫感。以致有段时间都让人感觉黛玉太刻薄尖酸,很容易出现过激反应,直到“互剖金兰语”方有好转。</div> <h3>  林黛玉的爱情观。两个字“情情”,前面作动词。黛玉在爱情方面绝对专一,绝对排它。只要不动她与宝玉的感情,其他都好说。黛玉其实跟什么人都很好相处,虽然情商有点欠费。</h3><h3> &nbsp;</h3><h3> 女红是那个时代女人的必备技能,宝钗的经典形象是拿针线而非拿书的,湘云更是要靠针线做活养家,探春用心给宝玉做了一双鞋还闹出风波,丫鬟里应该都是会的,以晴雯水平最高,病补雀毛裘博得一个勇字。其实如仙子一般的黛玉也是会的,虽然她的经典形象是手不释卷,但她给且只给宝玉做了个荷包,还有个未完成的香袋,因一时误会,被她剪了,自己也觉得懊悔。</h3><h3><br></h3><h3> 她对宝玉的爱情,是她生命之火,很热烈,但很弱小。自己不会熄灭,但外来的力量足以轻易灭掉她小心守护的感情。她在感情方面不好主动,加上极其排它,又非常警惕,弄得杯弓蛇影的,神经衰弱,怪不得老睡不好。就是宝玉没有给她足够的安全感,而宝玉偏又是个“情不情”的人,有一种泛爱,“爱博而心劳”,对宝钗、湘云,更有着明显的感情波澜,可能和黛玉相处的时间相应少了,这使黛玉无法容忍。</h3><h3><br></h3><h3> 一直到两人共读《西厢记》后,宝玉借其中词句表示感情时:“我就是个‘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惹恼了黛玉,还有宝玉又借《西厢记》中张生对红娘说的一句话对紫鹃说:“好丫头,‘若共你多情小姐同鸳帐,怎舍得叠被铺床?’”再次向林黛玉表示爱意。这次后果更严重。黛玉“登时撂下脸来”,这其实相当矛盾的!她恨不得天天宝玉只跟自己在一起,但当宝玉这样表达亲密时又很排斥,黛玉是不能接受这种方式。真拿你没办法。</h3><div> </div> <h3>  仔细想来,宝玉不可能找不到一种适合黛玉心意的感情表达方式,要是宝玉说我们结婚吧,黛玉说走啊,民政局。那就直接GG了。就算找到合适的方式,他俩也是不可能的,作者不会让宝黛之间有爱情果实的,只有一朵易凋零的爱情之花,前世注定这一世只有真情,无果而终的那种。爱终将死无葬身之地。“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如果宝黛婚配,天天岂不是泡在眼泪里?这注定只是一个悲剧,把宝黛之间美好撕碎给大家看。</h3> <h3>  林黛玉的才情。黛玉就是诗意的化身。她在潇湘馆诗意的栖居,“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犹凉”,读书写诗,偶尔搞搞葬花的行为艺术。</h3><h3><br></h3><h3> 能体现黛玉才情的地方非常多,如大观园里有些题名就是黛玉想的,凸碧堂、凹晶馆等,“凡我拟的”“都用了”,命中率100%。如诗社同题咏叹,只要是黛玉有心争先,都能拔得头筹,“魁夺菊花诗”。</h3><h3><br></h3><h3> 香菱学写诗那段,黛玉有很多关于诗歌创作的心得,悉数与香菱交流,很有见地,而事实上香菱学诗最便捷的途径是向宝钗学,但并没有这样安排。书中突出宝钗的是“停机德”,把大部分的诗情给了有“咏絮才”的黛玉。宝钗才情也不比黛玉差,螃蟹诗更是让包括黛玉在内的众人赞赏不己。</h3><h3><br></h3><h3> 大观园里有才情很多,较突出的除了钗黛还有湘云,结海棠社时湘云因故未到,后竟补上两首,皆为上品,偶填柳絮词,让黛玉也甘拜下风,还有与黛玉凹晶馆联诗,一句自然现成又新鲜的“寒塘渡鹤影”差点叫黛玉搁笔不敢对了。但作者在才情方面还是更多地倾向于诗意的黛玉,宝钗表示受到一万点伤害。</h3><h3><br></h3><div> 不光是诗情,黛玉秀外慧中,机敏多智,口才一流,大观园里谁人不知她伶牙俐齿,加上她率真直接的性格,很少有人在口头上能占她的上风。来一个灭一个。连王熙凤都怕惹她,凤姐调侃她吃了我家的茶叶还不给我家当媳妇,她立马怼了回去。在为情所困近乎走火入魔的阶段那真是见谁灭谁,战斗力绝对爆表,没人敢和她打嘴仗。</div><div><br></div><div> 有意思的是黛玉时不时调侃湘云,经常被怼。“俏语谑娇音”,湘云把宝钗拿来作挡箭牌,黛玉当场扑街。“群芳开夜宴”,湘云抽到海棠花,诗道“只恐夜深花睡去”,黛玉打趣她白日间醉眠之事把“夜深”改为“石凉”,湘云立马指自行船说快上船,别多说了。黛玉又当场扑街,还因此签之注,与宝玉各饮一杯。说明湘云急智不亚于黛玉,同时也说明黛玉和园内(有点像幼稚园)小伙伴们是能够快乐玩耍的,而且是很疯的那种,毕竟都是小孩子,但只要是独处就好像突然长大,伤春悲秋,感叹万千,没事就流泪。这是否就是狂欢是一群人的孤独,孤独是一个人的狂欢。</div><div><br></div> <h3>  林黛玉的性情。如果说作者把诗意给了黛玉,仙女style,那世故人情方面的智慧给了宝钗,心机girl。普遍认为黛玉的待人接物、做人做事方面不如宝钗、湘云。不得不承认的确如此。宝钗得一“时(或贤,或识)”,随时安分,端庄大方。湘云得一“憨”,豁达开朗,憨态可掬,在我看来是可敬可怜可亲可爱的。黛玉则相当复杂,有晴雯之勇,紫鹃之慧,却是峣峣者易折,皎皎者易污。她是个耿直girl。自卑又自尊直至偏执,率真坦诚又小心眼,对长辈,是中规中矩,没有什么出格的行为,对丫环下人其实也还好,经常也会给些赏钱买酒吃。往往在与平辈人之间的交往中暴露出她心性,她是一个游离于俗世的人,一直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一旦有人越界,她的反应相当激烈。</h3><h3><br></h3><h3> 送宫花那段,周瑞家的本来只是顺道走,并未分高低贵贱,是恰巧最后到黛玉这儿,这便引起她的警觉,弄得周瑞家的一头黑线,要知道周瑞家的是有一定地位的下人,得罪她自己讨不了好。</h3><h3> &nbsp;</h3><h3> 有次湘云说唱小旦的戏子有点像她的时候,她就雷霆震怒了,“我原是给你们取笑的……”。黛玉的促侠小心眼似乎人人皆知,连小红都说悄悄话被别人听见倒还罢了,若被黛玉听去就不好了。</h3><h3><br></h3><h3> 与宝玉未定情之前,她对两个情敌——宝钗、湘云有些“小性儿”“见一个打趣一个”,有时简直到了不太近情理的地步。比如宝钗生病,宝玉去看她,本是合情合理的事情,而黛玉见了,心中不悦,竟说出“哎哟,我来得不巧了!”“早知道他来,我就不来了”。甚至对宝玉也是如此,宝玉看宝钗有点出神了,就说他是“呆雁”。黛玉又是那么坦诚率真,主要表现在与宝钗“互剖金兰语”时,有那么一段自我反省的话,当解开心结时,她又是那么善解人意。</h3><h3><br></h3><h3> 总之,这是一个在现实夹缝中小心翼翼守护自己爱情而焦躁不安的单纯孤女。</h3><div><br></div> <h3>  最后说下大家特别是男性普遍爱争论的话题,黛玉、宝钗、湘云谁做宝玉老婆更好?这其实是个无聊的问题,因为你不是宝玉,而感情纯粹是主观感觉,与我等旁观者何干,尔之美味,我之毒药?(瞬间把天聊死)但我们还是可以试想一下,宝玉只会爱黛玉。他俩是心意相通,神仙眷侣,前世注定。不说得这么高大上,常言道:相爱容易相处太难(常言表示我没说过那么多话)。起码宝黛在一起是松驰的,有话聊的。宝玉和宝钗在一起时经常是一本正经,小心翼翼,不敢造次,生怕唐突美人,如他看到宝钗手臂很丰盈好看,想摸不敢摸,心理活动是:这手长在别人身上或可摸摸,可惜长在宝姐姐身上。宝黛相处则随意得多,以至黛玉讲这一天天大了,不可像以前那般。最经典的是宝玉会给黛玉吃榧子,就是弹脑门,是小孩子间很亲密的动作。这要放到宝姐姐身上,不敢想象,宝钗一个眼神杀,他这招直接被封印。</h3><h3><br></h3><h3> 还有在“意绵绵静日玉生香”中,宝黛二人很松驰地歪在那里聊天说话,宝玉发懒说没有枕头,提议说共一个枕头,黛玉直接说“放P,外面不是枕头?拿一个来枕着”。后来自己去拿来一个枕头。这里相当有意思,黛玉竟然在宝玉面前爆粗口,即使这样,并没有人觉得粗鄙,反而觉得可爱得不得了,对于一个“口齿噙香对月吟”的女子来说,难得说句这样的话。也说明两人相处起来相当愉悦,没有什么顾忌。若换了宝钗,两人必是端坐,毕恭毕敬,小心谨慎。绝不可能歪在一起有一搭没一搭的扯淡。宝钗的房子里雪洞一般,而黛玉房子里满是书,倒象个公子哥的房子。你认为宝玉会选那个呢?除非有极强的自律能力或有洁癖的人,大多数人家里是乱的,不管办公室里多整洁,也可以说办公室里有多整洁家里就有多乱。因为在家里人的最佳状态就是闲散的,家里越乱越幸福。(这就是你不打扫卫生的理由?)周末的时候,恨不能所有东西都在以人为中心,以臂长为半径的圈圈里,因为不想起床啊。</h3><h3><br></h3><h3> 至于湘云,作者是让她带着金麒麟来“折磨”黛玉的。湘云是个好女孩,宝玉配不上她。<br></h3><h3><br></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