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之魂 》 根据《铁军雄風一一铁道兵援越抗美战争纪实》张金春吴大中编著一书摘要部分内容及照片

么树燕

<h3>1965年2月,美軍实施对越南北方扩大轰炸的&quot;雷呜行动&quot;。一时间,越南北方的不少城市,交通枢纽冒起了炸弹的硝烟。美军不断派遣海軍陆战队登陆,全面展开以&quot;南打北炸&quot;的侵越残酷野蛮的战争。越方恳切请中国派志愿战士,帮助抢修被美机炸毁的公路,铁路等。毛主席对胡志明主席说:&quot;咱们是一家人嘛!什么困难?要人有人,要物有物。&quot;1965年6月26日开始,中央軍委命令由铁道兵二师为主组建一支队和以铁道兵十三师为主组建六支队,开始分批以友谊关,河口,金平等陆路口岸,乘火車,汽車秘密开赴援越抗美战场,投入血与火的战斗。执行国际主义的义务。为了越南人民的解放事业,他们服从党和国家的征召,肩负民族的重任,慷慨奔赴战场,历经艰险,天上飞机狂疯轰炸,地上高温,白天高达摄氏四十多度,战士后背晒起大水泡,中午铁道上气温高达七十多摄氏度。闷热潮湿,毒蛇毒蛟,毒气毒水。他们舍生忘死,浴血奋战,用汗血,鲜血和生命,扬国威壮軍威,谱写援越抗美战争悲壮诗篇。当时出于战略上和斗争策略的需要,我铁道兵出国作战是高度机密,直到战争胜利仍秘而不宣。铁道兵在越南英勇作战的功绩就像闪光的黄金和晶莹的碧玉被泥土掩盖,这段可歌可泣的历史隐埋在知情人的心底,无声无息。硝烟战争己过去半个多世纪。英雄的铁道兵这段历史应该展示出来。纪念所有参加援越抗美战争的英雄们,纪念为参加援越抗美战争中牺牲的烈士们。不忘历史,愿世界和平,国泰民安。<br></h3> <h3>师出国门开赴援越抗美前线1965年6月26日,乘汽車出国的援越抗美铁道兵到达友谊关下,祖国亲人热烈欢送将士出征,高呼:“毛主席万岁!祖国人民等待着你们的胜利捷报&quot;!高昂的口号声在金鸡山谷中回荡。<br></h3> <h3>一支队领导龙桂林主任(左三),郭延林政委(右三)入越前与随行人员在友谊关合影。一支队在援越抗美期间完成的主要任务:1,改建北线(河支线)和中线(东太线)达362、750公里。使其运输量提高了近一倍,保障了战时运输的需要。2,新建铁路116,805公里,包括克夫至太原的准轨铁路,形成了沟通北线和中线的大迂回。使各条铁路联络成网。保证战时铁路最大限度的畅通。3,新建铁路战备工程,包括重点大,中桥梁和車站,隧道,抢建便线,便桥,渡口及迂回线,抡建机車维修和避弹洞。为重点站,线,桥梁架设通讯迂回线,铺设水底电缆等。据统计从部队入越后至1968年3月底,美机空袭1支队管区共967次,美机出动5211批,23517架次,空袭破坏目标2575处次,投炸弹25752枚(其中瞬发弹24646枚,定时弹1106枚)。发射&quot;大斗大&quot;&quot;百色乌&quot;&quot;响尾蛇&quot;麻雀三&quot;等空对地导弹和&quot;巨鼠&quot;火箭430枚,投钢珠弹等杀伤弹26万余颗,投弹量约3,4万吨(不含投入江河中未发现的),命中炸弹3447枚,命中导弹,火箭81枚,平均每月每公里铁路投弹量为2.11吨,1967年6月平均每公里铁路投弹量为9,6吨,比朝鲜战争&quot;绞杀战&quot;时期,月平均每公里铁路投弹量9吨还多O,6吨。全支队5年时间:6团1营,10团1营,7团高机连,9团3营高机连获中央军委嘉奖,54个单位荣立二等功,559个单位集体三等功,12人记一等功,46人记二等功,10751人记三等功。1634人负伤,297人牺牲。</h3> <h3>己换便装的部分6支队首长,入越前在临时驻地合影。从左至右:师政治部副主任任少义,师参谋长丁也,师长孙林泉,政委罗斌,副师长徐洗,总工程师徐俊彦。六支队完成的任务:1,8号公路。1965年11月至1966年12月12日,按计划提前3个月全部竣工。8号公路从老街的谷抑桥穿越老街市区,沿南溪河西行至距孟康县2,5公里的三岔路口,全长47,57公里。2,10号公路。从老街的谷抑桥西起经沙巴,占墩,穿越东南亚第一高山一一海拔2500以上的黄连山和高达3148米号称东南亚第一高峰的潘士朋峰,进入越西北的丛山峻岭,跨过莱州河,经过奠边府,穿越西北布会赞山的原始森林地带至帕巴,全长155,06公里。按计划保质量提前6天建成。于1967年2月22日交付越方使用。1O号公路修建任务十分艰巨,那里条件恶劣。敌机袭击明显增多,根据敌机活动规律,采取白天抓两头,夜里集中干,阴雨天突击,避开敌机活动最频繁的时间,减少部队的伤亡。3,12号公路。1967年2月至1968年5月21日保质保量修建全长231,449公里交付越方使用。全支队兵力投入12号公路的抢修,12号公路跨越索河,墨水口,南墨,南云,南努阿等5条江河,桥涵多,工程复杂,气候恶劣,敌机轰炸频繁。这条公路既是支援越南人民抗美救国的主要干线,又是支援老挝人民抗美救国的重要交通干线,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据不完全统计,从6支队入越到1968年3月底,美军出动各型飞机32O6批,15650架次,对全支队轰炸638处次。6支队以高炮63O团为主力,加上32个高射机枪连,共对空作战181次,击落敌机1O4架,击伤115架。6支队在援越抗美战争的3年多时间里,7人荣立一等功,11个单位和74人荣立二等功,1O1个单位和2464人荣立三等功,2O4名官兵壮烈牺牲,数千人光荣负伤。</h3> <h3>部队到达边境城市凭祥,官兵取下领章,帽微,穿上蓝色便服。</h3> <h3>为了对部队的行动保密,所有的汽车和大型运输机械的牌照均被取了下来。</h3> <h3>官兵将装备紧急装上火車。</h3> <h3>官兵们登上越方准备的小火車。</h3> <h3>大量的筑路工程机械运抵中越边境的凭祥火車站。</h3> <h3>在离开祖国的那一刻,不少战士头伸出窗外,最后望一眼祖国母亲。</h3> <h3>为了防止敌机的突袭击,小火車进入越南后,高机战土己做好战斗准备,随时歼灭来犯之敌。</h3> <h3>1968年5月,经云南河口补入前线的新兵,正列队登上开往越南的小火車。</h3> <h3>1968年春,从解放軍301护校毕业的学员,分配到一支队医院。出国前在友谊关合影。</h3> <h3>1968年春,补入前线的新战士,出国前在友谊关面向祖国庄严宣誓。</h3> <h3>1968年5月,从云南河口补入前线的新兵在河口火車站举行援越抗美宣誓大会。</h3> <h3>抢建铁路和公路<br>英雄的测量兵爬山涉水勘测新建的铁路与公路。</h3> <h3>部队刚入越时缺乏机械施工,土方作业全靠镐挖肩挑和小車推。都是用双手,用肩膀,用身体在与大山博斗。</h3> <h3>为了确保路基的工程质量,遇到浠泥,战士们就用水桶一担拦挑走,再填上干土。</h3> <h3>地势稍微平坦一些地方的土方作业,就用小推车运土。</h3> <h3>为了确保路基的工程质量,遇到浠泥,战土们就用水桶一担一担挑走,再填上干土。</h3> <h3>采石场战士日夜开采石片滿足工程需要。</h3> <h3>没有压路机械,战士们就日夜用石硪将路基夯实。顶着酷暑。紧张工作。</h3> <h3>战士们顶着似火的骄阳和频繁的敌机袭扰修建涵洞。</h3> <h3>辛苦了一天战士整队回营地。</h3> <h3>逢山凿洞,遇水架桥,铁道兵面前无险阻。在炮火中抢修的114公里铁路中,仅开凿的隧道就有数十座,早期没有电灯,战士们点着煤油灯,照样打眼开炮。</h3> <h3>没有矿車,用小斗車把石碴运到洞外。</h3> <h3>战士们将洞内石碴一車一車运往洞外。</h3> <h3>1965年,7团6连开凿克太线上曲荣隧道进口外景。</h3> <h3>为了早日修通克太线,战士们每天光着膀子在洞内苦干1O多个小时。</h3> <h3>洞内塌方了,战士们冒着生命危险快速安放填塞木。</h3> <h3>战士们用风镐清除洞壁上的风化石与险石。</h3> <h3>同班段铁路,北庆隧道进口工地外景。</h3> <h3>战士们在入隧道口上部开挖排水沟。</h3> <h3>为了确保隧道和桥梁混凝土质量,除砂,石严格挑选清洗外,还要过磅按比例配备。</h3> <h3>1965年秋,一支队工程指挥部主任龙桂林(左一)带领机关干部参加修路。</h3> <h3>1966年底8号公路移交前夕,6支队62团团长孙福喜(左1)陪同支队长孙林泉(左6)等支队首长检查8号公路黄连山段的公路质量。</h3> <h3>铁道兵于1966年下半年在克太线铁路上建成的首座隧道。</h3> <h3>从1966年下半年,各种大型施工机械陆续调拨到援越抗美前线。路基的修建开始使用推土扣和铲运机。</h3> <h3>1966年12月17日,六支队向越南移交八号公路后,支队长孙林泉(后排右6)与部分参加通車典礼的师,团干部在8号公路上合影。61团总工程师么炳麟(后排左4)。6支队总工程师徐俊彦(后排左5)。</h3> <h3>战士们修滑坡铲下的土,用推土机几下就推到了一边。</h3> <h3>一支队7团4营軍医彭善民上工地值班时,主动帮助战士站岗,守卫在新建的同班段铁路8号桥头。</h3> <h3>披上伪装的铺轨机正在7团管区铺轨。</h3> <h3>支队铺轨队正在7团管区架设挢梁。</h3> <h3>测量兵对线路进行精心测量。</h3> <h3>在烈日下,在机枪掩护下抢修铁路。</h3> <h3>1965年7月初,9团3连在紧靠中越边境河友线的越方一侧,进行紧张的3条轨改建工程。重机枪射手密切注视着空中敌情。</h3> <h3>战士们冒着敌机的袭扰和烈日暴晒,精心养护三条轨铁路。</h3> <h3>官兵齐心协力拔正三条轨铁道。</h3> <h3>1965年12月23日,一支队提前7天完成克夫至友谊关正线97,267公里,站线15,778公里的三条轨铁路铺设任务,我国的第一列准轨火車在9团首长在車火压道下驶进越南谅山車站。</h3> <h3>1968年1月4日,美軍出动数十架飞机疯狂轰炸凉山市区的圻罗大桥。高炮35支队官兵英勇射击,击落击伤敌机多架。迫使敌机始终不敢中低空投弹。敌机投弹数十枚,大桥安然无恙地耸立在淇穷河上。(沈远义提供)</h3> <h3>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br>为了确保钢铁运输线的畅通,援越抗美的铁道兵战士,充分发扬我军在朝鲜战场上的“四预工作”即预计划,预设计,预测量,预备料。在敌机疯狂轰炸下,使抢修部队做到心中有数,同时大是修建铁路便线,便桥,轮渡,渡船等战备工程。尽最大努力确保战时铁路运输线的畅通。美军B一52重型轰炸机在2万米高空作定向轰炸。</h3> <h3>美軍F一105轰炸机在俯冲投弹。</h3> <h3>1967年4月2日,美军F一1O5轰炸机群轰炸克夫火車站。</h3> <h3>敌机轰炸刚结束,战士们就奔赴轰炸现场,用氧焊机切割掀起的钢轨,为大部队进車站抢修扫除障碍。</h3> <h3>深夜抢修,弹坑填平后,战士们抬着钢轨,前去铺轨。</h3> <h3>遭美军袭击后的龙边大桥破坏情景之一。龙边大桥是河友线上第一特大桥,横垮红河,南连河内市,是通往河内约交通咽喉,在政治、軍事、经济上都有重大意义。1967年8日11日16时敌机F一105、A一4B、A一6共45架,分多批、多方向袭攻龙边特大桥。9月20日,江风呼啸,电闪雷鸣,风雨交加,抢修龙边大桥的战斗仍在紧张地进行。在2连架桥工地,两片长15米、重3吨半的工字钢梁已经由驳船上吊到桥面,上端离桥面8、9米高,顶住了滑車,而下端离桥面还差3寸,使钢梁失去平衡。突然意外的事件发生了:卷扬机失控,工字钢梁急速下降,钢丝绳的尾术梢很快向卷扬机里倒转,梁下的河中由2艘百吨的驳壳船拼在一起,上面除装有大量抢修桥梁的材料外,还有14名干部战士和工程技术人员正在作业。钢丝继续下滑后果不堪设想。在这千钧一刻,战士张天尧冲了上去,用尽平身力气双手死死抓住钢丝不放,阻止钢梁下降,就在这一瞬间,他的左腿被钢丝绳缠住了,马上抽出腿来还来得及,但为了争取时间保护战友和国家财产,他宁可筋骨断,也不放掉钢丝绳。钢丝绳吱吱的往张天尧在腿里绞,鲜血像泉水般从张天尧的左腿涌出,洒向红河。钢丝绳沾满了张天尧左腿血肉,拧出的一条条血肉从钢丝绳上落入红河。张天尧咬紧牙关,双手拼命拉住钢丝绳!咔嚓!一声脆响,一条血淋的左腿从龙边大桥上旋转掉落下去,掉落在滾滚的红河水中,随着几个急转约漩涡,转了几圈,被滔滔的河水吞噬了。工字钢半悬在空中,张天尧仍紧紧地把住制动杆。挢上作业的战友冲了上去!14名战友得救了!运料驳船得救了!张天尧昏倒了!群山肃立,江河动容。张天尧的英勇行为震撼了江河两岸的军营,震撼了抢修大桥作业的中越两国军民。一曲壮烈嘹亮的英雄赞歌响彻红河上空。</h3> <h3>1967年8月11日16日,龙边大桥遭敌机疯狂轰炸后,第14一15孔梁破坏。</h3> <h3>战士们顶着烈日和敌机疯狂轰炸,扛着枕木奔赵抢修现场。(右侧第二人吴志清提供)</h3> <h3>上百吨重的大桥部件,被炸弹的冲击波掀离桥墩落到数十米外的河岸边。</h3> <h3>遭美军袭击后的龙边大桥破坏情景之二。</h3> <h3>抢修中的龙边大桥。</h3> <h3>龙边大桥夜间抢修情景。这是越南北方最大的公铁两用大桥一一龙边大桥受到敌机轰炸遭受严重破坏时。外国专家称&quot;三个月也修不好&quot;。我们两个营的官兵冒着敌机的袭扰,仅用了18个昼夜,就将大桥修复。通车后5个小时内,就通过汽車4O0余辆,疏散首都河内群众60000余名,24小时内通过火車27列。受到越南党和政府的高度赞扬,受到中央军委的通令嘉奖。</h3> <h3>安员正桥被炸毁后,指战员用浮鲸将落入水中的残梁托出水面,(崔承先提供)</h3> <h3>被炸毁的安员铁路高水位便桥。</h3> <h3>市求正桥在用拖拉法架设六四式軍田梁。(周大喜提供,</h3> <h3>安员正桥友谊关端桥台被炸毁后,指战员用钢轨做笼内装片石上立木排架墩。(崔承先提供)</h3> <h3>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大桥修复后,汽車,火车在大桥奔跑。</h3> <h3>为了尽快向河中心木笼内投片石,战士们在水深急流的求河中架设浮桥抢运片石。</h3> <h3>守卫在克太线西段崇山峻岭中的7团所属高机连,密切注视空中敌情。</h3> <h3>战士们利用作战间隙在隐蔽部里学习毛主席著作。</h3> <h3>守卫在铁道旁的高机战士,时刻准备歼灭来犯之敌。</h3> <h3>1966年12月2日,七团直属高机连,在无空情通报的情况下,由于他们随时保持高度警惕,一举击落美軍最先进的侦察机RF一4C。受到中央军委的嘉奖。李传美(左一)和战士们一道总结作战经验。(杨东谋提供)</h3> <h3>9团3营指战员正在铺轨钉道和铺设桥面。</h3> <h3>战斗在多福大桥抢修工地的7团1营测量兵。</h3> <h3>在岸边和浮鲸上作组拼21,5米工字钢梁作准备。(崔承先提供)</h3> <h3>7团7连官兵在灯火管制下钉道和铺设桥面。</h3> <h3>美机疯狂轰炸并投大量炸弹和定时炸弹寻挖排定时弹<br>6团作训参谋胡家利(上图右侧蹲着者)下图左侧蹲着者)先后多次到支队和团办的排弹训练班讲课,和作示范。(崔承先提供)</h3> <h3>战斗在多福大桥抢修工地的测量兵。(刘永富提供)</h3> <h3>7团1营洪湖市战友在多福大桥抢修了7天7夜,回到营房洗过澡,睡上一觉,相聚在一起,个个精神抖擞了。(李永富提供)</h3> <h3>定时彈挖到后,由于它深入地下达14米,排弹勇士不得不用倒链滑轮将定时弹分次逐步拉到地面。(姚尚明提供)</h3> <h3>战士们正在矫正被炸的钢梁。(崔承先提供)</h3> <h3>1967年底,筑路工程指挥部代主任罗洪标(中)在六支队支队长孙林泉(左),政委罗斌(右)陪同下视察12号公路,在越老边境西庄12号公路零公里界碑处合影。</h3> <h3>1965年底,1支队2团1营1连1排部分战士在龙边大桥旁合影。(李华木提供)</h3> <h3>茶园大桥抢通后,满载軍用物资的列車源源不断从桥上驶过。(张良波提供)</h3> <h3>南国青山埋忠骨参加修建封土烈士陵园的6支队61团1O連官兵离开时,将陵园打扫干净,向烈土战友敬最后一个军礼,才依依不舍的离开。</h3> <h3>6支队宣传科长吴大中,于1968年秋部队回国前夕,前往封土烈士陵为牺牲战友扫墓,在烈士纪念碑前留影。</h3> <h3>部队回国前夕,以連为单位组织官兵前往烈士陵园扫士墓,向烈土战友告别,向他们敬最后一个军礼。2团卫生队官兵为烈士扫墓后合影。</h3> <h3>部队回国前夕,6团11连战攻来到王帮琼战友墓前,向他告别。(张宏坤提供)</h3> <h3>修建中的谅佳烈士陵园,这里主葬着一支队的84位烈土。</h3> <h3>从友谊关到凭祥市区的公路沿线,当地群众搭起了多道彩门,热烈欢迎从援越抗美前线凯旋回国的将士。</h3> <h3>部队凯旋回国,受到友谊关党,政,军,民的热烈欢迎。(马世侠提供)</h3> <h3>徐涛峰出生仅三天。父亲就参軍到部队,不久牺牲在援越抗美前线,今天来到父亲墓前,他有多少话要向父亲倾诉。</h3> <h3>一支队作战科长高荣烈士的妻子赵娟茹带着儿子,孙女到越南陶美烈土陵园丈夫墓前进行祭拜,完成了她几十年的心愿。</h3> <h3>熊道发烈士的儿子思念父亲几十年,今天终于来到越南陶美烈士陵园父亲墓前,长跪不起。</h3> <h3>援越老战士访越代表团,抬着用鲜花做的精美花圈,前往陶美烈士陵园扫墓。</h3> <h3>1968年10月25日,皮开元同志在越南抢建南亚最大的车辆段的坑道作业中不辜身负重伤,在越南太原764野战医院做右大腿截肢手术。1970年5月逯伍回家乡,安排在手工联当会计,单位破产后,他不等不靠,自立更生开残疾人三轮摩托車拉客跑运输来维持全家人生活,他经常给家人和周围同志讲:“我为国尽了忠,在援越抗美战争我失去一条腿,回家尽了孝,把父母双亲送上了山。眼前这点困难算什么?比起长眠在越南的战友来,我知足了”。</h3> <h3>编著吴大中简介黑龙江哈尔滨人,1924年出生,1946年5月参軍,历任宣传干事,护路軍报,人民铁軍报,铁道兵圾编辑,连指导员,营教导员,师宣传科长等职。1965年随6支队参加援越抗美战争,1968年随部队奉命回国。1977年转业。任铁道部杭州电机厂厂长兼党委书记。为撰写本书,他不顾年迈,做了大量工作。向老前辈致敬!</h3> <h3>编著张金春简介湖兆荆州人,1946年出生,1964年入伍。历任战七,卫生员,医助,軍医,团卫生队副队长等职务。1965年随一支队参加援越抗抗美战争。1970年奉命回国,在战场上火线入党,荣立三等功一次,获各级嘉奖五次。1984年转业到湖北省荆州市复员退伍軍人精神病院工作,历任副院长,纪委书记。为写好这本书,二次到越南为牺牲战友扫墓,考察当年部队防区的主要车站,桥梁。二十多次到全国各地收集资料,拜访老首长,老战友和烈士亲属。向不辞辛苦为弘扬铁道兵援越抗美战争的英雄历史的张金春同志致敬!这支英雄的部队为了祖国的和平,为了世界和平,执行国际主义精神,没有鲜花欢送,在美帝国主义飞机狂轰烂炸,他们将生命渡之以外,在越南欲血奋战五年多。胜利完成任务。凯旋回国仍旧没有鲜花欢迎。回国后这支英雄的部队仍是艰苦奋斗为祖国的铁路建设无私的奋斗奋献着。勿忘历史,勿忘这支英雄的部队,勿忘为世界和平而牺牲在异国他乡越南的烈士们!感谢吴大中、张金春革命前辈。呕心沥血将这气壮山河的历史揭示於世人!</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