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font color="#ed2308"><b> 涛声, 一代文化名流</b></font></h1><h1><font color="#ed2308"><b> “涛声”,一代民族精神</b></font></h1> <h3><b>巍巍太行山</b></h3> <h1><b> 著各抗战歌曲《在太行山上》唱遍祖国大江南北,在那血雨腥风的抗战年代,她激发了无数中华儿女的国仇家恨,“九一八”“九一八”在那个悲惨的年代,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每个人都发出最后的吼声!中华儿女用自己的血肉筑成了新的长城,抛头颅,洒热血,英勇奋战,前赴后继,前进!前进!……以八年的鲜血,换取了最终的胜利。<br> 每当听到唱起这首悲壮激昂,鼓励人民斗志的歌曲,便油然而想到这首歌的词作者,生于我之故土的桂涛声……<br> 桂涛声,男,回族,生于1901年,出生在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区卡郎村,初名浩然,又名翘然,涛声为笔各。他生逢乱世,命运多舛,自幼丧父,颠沛流离,幼时放过牛,打过柴,有幸在伯父桂培根的关爱下带到县立西平小学读高小,后考入云南省立师范公费学校就读。后又考入云南省立美术学校。其间奉父母之命回家与保竹英结婚。他初为人师教过书,后投笔从戎入军营。他曾在上海租界被捕入狱,身陷囹圄。他勇赴国难上前线,奔走呼告,励民救国。他有幸结识聂耳、冼星海,成为知己故交。他与冼星海合作创作了激励成千上万中华儿奋起抗战激情的歌曲《在太行山上》。<br> 抗战胜利后,他回归讲台,从西安到上海复兴中学教书。<br> 1950年3月在上海与董华珍再续良缘。<br> 1950年至1977年一直兼任上海音乐协会副主席。<br> 故土情深,圆梦家乡。1971年9月,桂涛声怀着久别故土的情怀回到生育他的故乡卡郎。在村领导保和昌的精心安排下,主耍吃住在保有昌和保茶花家。在回故乡的20多天里,他与亲人们促膝长谈,深叙别情,走门串户,拜亲访友。<br> 他到祖茔上坟扫墓,祭奠先灵,他跪拜在母亲坟前失声痛哭,诉说衷肠……<br> 1982年12月16日,桂涛声在上海与世长辞,跨鹤归真,终年81岁。<br> 他走了,但“涛声依旧”,……红日照遍了东方,自由之神在纵情歌唱……抗日的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br> 桂涛声,卡郎人的骄傲,沾益人的骄傲……</b></h1> <h1>桂涛声在军营与战友的合影</h1> <h1>桂涛声与上海育才中学师生的合影(左起第二排第六)</h1> <h1>晚年的保竹英 </h1> <h1>桂涛声之子桂希桐</h1> <h1>桂涛声的儿媳保粉珍</h1> <h1>桂涛声在卡郎的晚辈合影</h1> <h1>桂涛声伯父伯母的合影</h1> <h1>桂涛声与上海家人的合影</h1> <h1>桂涛声妻子与其四个儿子的合影</h1> <h1>人民音乐家冼星海</h1> <h1>巍巍太行山</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