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吉安是一座文化名城,庐陵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赣文化的重要支柱。它是指以庐陵古治属为核心,辐射而涵盖现今吉安市十余县(区)及周边市区的区域性文化。</h3> <h3>在吉安市博物馆会看见两句话总结吉安文脉的繁盛,一句是“三千进士冠华夏,文章节义堆花香 ”,一句叫“一门九进士,隔河两宰相,五里三状元,九子十知州"。<br></h3><div>中国从科举制建立到废除,一共1300多年。这1300多年里,哪个地方的人考中进士和状元最多呢?是吉安。吉安一共有2749人中进士,全国第一,排名第二的是苏州,有1771人。状元二十一(天下第二),所以吉安被称为“三千进士冠华夏”。更有甚者,明朝建文二年(1400年),庚辰科共取进士110人中,状元胡靖(即胡广)、榜眼王艮、探花李贯都是江西吉安府人。明永乐二年,1404年,甲申科共取进士472人。状元曾蓕、榜眼周述、探花周孟简、二甲第一名杨相、第二名宋子环、第三名王训、第四名王直,都是吉安府人,囊括了前七名。这种“团体双连冠”现象在中国科举史上绝无仅有。明《永乐大典》中即有“天下多举子,朝中半江西,翰林多吉安”的记载。吉安历史上这种人才辈出的现象蔚为壮观,为国家的历史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在各个领域内留下了值得后人永远可学的文化遗产和精神力量。庐陵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文化现象,值得后人深入研究和挖掘。</div> <h3>一门九进士</h3><div>科举时代,进士是非常难考的,唐朝时教育界有句名言: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意思就是,你三十岁考过明经都算老的,五十岁考中进士都算年轻的,因为明经简单而进士困难,你能考中进士已经不容易了,要是你们一家祖孙三代都能考上进士,那更是奇闻了。但是,吉安人还真创造了奇闻,还不止一次。</div><div><br></div><div>中唐时代,吉安市吉水县有家人姓解,解家三兄弟一起考中进士。30多年后的南唐时代,这个解家又有三兄弟考中进士。六年后,解家又除了第三代兄弟,又同时中了进士。</div><div>别人家九家出不了一个进士,解家一家出了九个进士。这就叫一门九进士。明朝大才子解缙也是这个家族的后人。</div> <h3>洪武二十年(1387年),解缙第一次参加江西省乡试,就一举夺得第一名,人称“解解元”。第二年赴京参加会试,列为第七名,经殿试,被录为二甲进士。他的哥哥解纶和妹夫黄金华也同榜登进士。<br></h3><h3>从小出名的才子解元,会试怎么被挤到第七名呢?原来,解缙所作文章气势磅礴、文笔犀利,本来主考官要点他为一甲,拟为“状元”人选。但其他考官认为,解缙文章中的言论过于尖锐,怕招惹是非,便有意将解缙往后排,列为第七名。</h3><h3>解缙虽然与状元擦肩而过,但解氏家族“兄弟同登第”、“一门三进士”的消息传出,立即轰动了解缙的家乡吉水,也轰动了南京,一时传为盛事。而这次殿试录取的第一名状元的任亨泰,在后世却远不如解缙有建树。</h3><h3>解缙(1369年-1415年),字大绅,一字缙绅,号春雨、喜易,明朝时吉水(今江西省吉安市吉水县)人,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中进士,官至内阁首辅、右春坊大学士,参预机要事务。解缙因为才学高而好直言被忌惮,屡遭贬黜,最终以“无人臣礼”下狱,永乐十三年(1415年)冬被埋入雪堆冻死,卒年四十七,成化元年(1465年)赠朝议大夫,谥文毅。</h3> <h3>解缙墓</h3> <h3>游七星岩诗</h3><h3>《游七星岩诗》纵22.8厘米,横61.2厘米,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作品曾经朱之赤、安岐、乾隆御府、顾崧、潘厚、伍俪甫、张珩等鉴藏,上钤诸家鉴藏印记共16方。诗见于解缙《文毅集》卷五"题临桂七星岩",此作书于永乐六年(1408年),时解缙40岁。其书艺臻至成熟自化,笔墨奔放,傲让相缀而意向谨严。</h3> <h3>自书诗卷</h3><h3>《自书诗卷》是解缙在广西、交阯为官期间所作,作品创作于永乐八年(1410年),时解缙四十二岁,恰从遥远的边陲入京奏事,之后不久即被陷入狱,五年后惨死,曾经清安岐、乾隆、嘉庆、宣统御府收藏。此卷书法纵横超逸,奔放洒脱,点划出规入矩,绝无草率牵强处。章法经营尤见匠心,全篇一气呵成,神气自备,显示出解缙驾御长卷游刃有余的不凡功力。从卷末自识中流露出解缙本人对此卷也是颇为得意的。</h3> <h3>【题文山上巳诗】解缙</h3><div>崖山云寒海舟覆,六载孤臣老燕狱。</div><div>东风杜宇三月三,五陵望断春芜绿。</div><div>墨花皇皇五十六,写出江南愁万斛。</div><div>当时下笔眼如虎,日落天低鬼神哭。</div><div>扬帆昔走仪真船,手持鳌柱擎南天。</div><div>间关岭海血沾檄,回首家国随飞烟。</div><div>六宫粉黛黄埃里,汉火无光吹不起。</div><div>全躯肯学褚渊生,嚼舌甘为杲卿死。</div><div>蓟门凄凄芳草色,柴市春深血同碧。</div><div>堂堂忠义行宇宙,白日青天照遗墨。</div><div>落花寒食风雨时,展卷如对龙虎姿。</div><div>再拜酬公金屈卮,有酒不读兰亭诗。</div><div><br></div> <h3>一门同科九进士<br></h3><div>吉安市吉水县更是名震京师、誉满天下。赵必诸、赵必堂、赵崇衤于、赵崇 衤万、赵崇衤风、赵崇煜、赵崇彤等父子兄弟叔侄九人,同中宋朝咸谆元年(1256)进士。</div> <h3>父子三进士<br></h3><div>曾存仁,今江西省吉安市吉水泥田上曾家人,嘉靖二年(1523)进士。其长子曾同亨举嘉靖三十八年(1557)进士,次子曾乾亨举万历五年(1577)进士。原吉水县城有座“三曾祠”,是族人为纪念他们父子兄弟同登进士榜而修建的。所以“一门三进士”这句话广为流传。</div><div>曾存仁(1490-1553),字懋远,一字茂远,江西省吉水县盘谷镇上曾家村人。明嘉靖二年(1523)中进士,授礼部祭司主事,因违犯圣旨被罢免。后起用,历任和州判官、议制,福建、浙江和广西布政司参议等职。中官崔成监开矿扰乱了百姓,曾存仁狠狠地制止他,被诬陷逮捕入狱。官至云南布政使。死后赠资政大夫、工部尚书、光禄大夫,太子太保和南京吏部尚书。</div><div>曾同享(1533—1605年),今江西省吉安市吉水县盘谷镇泥田上曾家人,从小受到父亲曾存仁的良好教育。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就中进士,历任刑部、礼部、吏部文选主事、吏部文选郎中、太理少聊、右副都御史、太常聊、工部尚书、南京吏部尚书等职。</div><div>曾乾亨(1538-1594)字于建,江西吉水人。曾同亨胞弟,曾存仁三子。明万历五年(1577)中进士,曾任安徽合肥知县,监察御史、光禄少卿,大理寺少卿等职,其著书颇丰。</div> <h3>隔河两宰相</h3><div>指的是欧阳修和文天祥。欧阳修的任参知政事,职位相当于北宋的宰相,文天祥是南宋丞相。欧阳修的家乡是吉安市永丰县沙溪镇,文天祥的家乡是吉安市吉水县永昌乡富川村(明喜靖末年,改隶庐陵县纯化乡)。沙溪和富川是隔江相望,古称:“隔河两宰相"。</div> <h3>欧阳修纪念馆</h3> <h3>欧阳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累赠太师、楚国公。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被世人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h3> <h3>醉翁亭记——欧阳修</h3><div>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div><div>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div><div>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div><div>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div> <h3>文天祥纪念馆</h3> <h3>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初名云孙,字宋瑞,一字履善。自号文山、浮休道人。江西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1])人,宋末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抗元名臣,民族英雄,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宝祐四年(1256年)状元及第,官至右丞相,封信国公。于五坡岭兵败被俘,宁死不降。至元十九年(1282年)十二月初九,在柴市从容就义。</h3> <h3>文天祥草书</h3> <h3>正气歌</h3><div>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div><div>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div><div>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div><div>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div><div>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div><div>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div><div>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div><div>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div><div>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div><div>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div><div>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div><div>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div><div>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div><div>是气所磅礴,凛然万古存。</div><div>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div><div>地维赖以立,天柱赖以尊。</div><div>三纲实系命,道义为之根。</div><div>磋余遘阳九,隶也实不力。</div><div>楚囚缨其冠,传车送穷北。</div><div>鼎镬甘如馅,求之不可得。</div><div>阴房冥鬼火,春院閟天黑。</div><div>牛骥同一皂,鸡栖凤凰食。</div><div>一朝蒙雾露,分作沟中瘠。</div><div>如此再寒暑,百沴自辟易。</div><div>哀哉沮洳场,为我安乐国。</div><div>岂有他谬巧,阴阳不能贼!</div><div>顾此耿耿在,仰视浮云白。</div><div>悠悠我心忧,苍天曷有极!</div><div>哲人日已远,典刑在夙昔。</div><div>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div><div><br></div><div>扬子江</div><div>几日随风北海游,回从扬子大江头。</div><div>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div><div><br></div><div>过零丁洋</div><div>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div><div>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沉浮雨打萍。</div><div>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div><div>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div> <h3>五里三状元</h3><h3>1400年,王艮成了当年的全国高考状元。42年后,一个叫刘俨的人中了状元。又20年后,一个叫彭教中了状元。神奇的是,这三个人都是吉安人,而且三个状元的家只相隔五里。五里三状元的故事又成了传说。<br></h3> <h3>王艮(1368年—1402年),字敬止,号止斋,吉安市吉水县水南镇带元村人。1398年,江西乡试第一名,为解元。1400年,殿试策对获进士一甲第二名,为榜眼,那年,胡广为状元,胡广也是吉水人。相传,王艮参加策对时,已被定为第一名,但建文帝嫌其貌丑,想将仪表堂堂的胡广钦点为状元。为了不给人留下口舌,建文帝便有意刁难王艮,命两人以《月桂》为题,在宫殿上即席赋诗。仅一盏茶的功夫,两人将赋诗呈上。胡广吟道:“作尽九州三岛赋,吟成四海五湖诗。月中丹桂连根拔,不许旁人折半枝。”王艮吟道:“骑鲸直上九天台,亲见嫦娥把桂栽。恰遇广寒宫未锁,被臣和月撮将来。”建文帝阅后,深感王艮的才华略高一筹。王艮只因长相没有胡广那么英俊潇洒而丢了状元确实可惜。但是,建文帝还是特事特办,另赐旨意说:“广才不知艮,艮貌不如广,今科赐尔双状元游街,并官修撰,下科不得以此为例。”于是,胡广和王艮二人一同骑马游金街,以示宠誉。</h3> <h3>王艮故居</h3> <h3>刘俨(1394年—1457年),字宣化,号时雨,吉安市吉水县水南镇店背村人。正统七年(1442)进士第一(状元),授翰林修撰,历任右春坊学士,太常少监兼侍读。景泰五年(1454年),掌管顺天乡试,主持公道,为阻止大学士陈循、王文之子中举,差点断送前程,危祸险些被黜。天顺初年,改掌翰林院事,卒官所,谥文介,赠礼部侍郎。</h3> <h3>刘俨状元故居祠堂</h3> <h3>彭教(1438—1480年)字敷五,号东泷,吉安书吉水县水南镇泷头村人。天顺六年(1462年)乡试第一,天顺八年(1464年)会试第二,殿试第一,26岁就高中状元。 <br></h3><div>彭教状元及第后,授翰林修撰,预修《英宗实录》,进侍讲学士。成化十三年(1477年)为顺天府乡试副主考,选拔了不少有用之才,人称拔擢公平。侍讲经筵,锐意辅导。他曾上书,阐述“修身是治国平天下之根本。”后死于任上,年仅42岁。</div> <h3>彭教故居</h3> <h3>九子十知州</h3><div>洪武年间,同水乡银厦村李德裕的儿子、孙子、曾孙以及侄儿、侄孙等九人和一个女婿,先后分别任知州、知府。李常,湖广宝庆知府;李庸修,重庆府知府;李逻,重庆州知州;李适,云南和曲州知府;李昂,广德州知州;李山,深州知州;李琏,坝州知州;李辐,腾越州知州;李献,石屏州知州;玉风为德裕女婿,知州。婿称“半子”,所以世传吉水有“九子十知州”。</div> <h3>一门出五董</h3><div>宋仁宗时代吉安市吉水县董源坑的董诛、董思德、董思道、董订、董仪等父子兄弟叔侄五人,同中景裕元年(1034)进士。这就是文天祥所称道的“吉水一门而五董,世羡其荣”。</div> <h3>百步两尚书</h3><div>吉安市吉水县盘谷镇泥田水边村周延,累官吏、兵两部尚书。上曾家曾同亨,历官吏、工两部尚书。这两村田舍交错,鸡犬相闻,出入相望,距离仅百来步。</div> <h3>周延(1499-1561),字南乔,号崦山,吉安市吉水县盘谷镇泥田水边村。嘉靖二年(1523)进士,授知县,历兵科给事中,谪宿州通判、南京吏部郎中,升广东左布政使。居广东最久。安南之役及平定崖州黎民起事,俱有赞画功。擢右副都御史、巡抚应天。进兵部右侍郎,提督两广军务。入为刑部左侍郎,历南京右都御史,吏、兵二部尚书。<br></h3> <h3>曾同享(1533—1605年),今江西省吉安市吉水县盘谷镇泥田上曾家人,从小受到父亲曾存仁的良好教育。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就中进士,历任刑部、礼部、吏部文选主事、吏部文选郎中、太理少聊、右副都御史、太常聊、工部尚书、南京吏部尚书等职。</h3> <h3>一家八尚书</h3><div>吉安市吉水县盘谷谷村,在宋、明、清三朝,人文蔚起,中进士的有68人。李邦华,任兵部尚书。他的族人李日宣任兵、吏两部尚书。李振裕先后任工、刑、户、礼四部尚书。民间道是“一家八尚书”。</div> <h3>李邦华,(1574-1644)字孟暗,吉安市吉水县人。早年跟同乡邹元标接受教育,跟自己的父亲李廷谏一同考中乡试举人。他们父子两个互相激励,身穿布衣,徒步到京师参加会试。第二年,邦华考中了进士。他初任泾县知县,政绩优异,受到吏部的考察、推荐,本来朝廷打算升用他为御史,正碰上当时党派争论刚刚发生,朝臣很多人攻击顾宪成,邦华跟他们意见相反,就被看成是东林党人。因此,过了两年他才接到这一任命。先后担任太保、兵部尚书、吏部尚书。</h3><h3><br></h3> <h3>李日宣 (生卒年不详) 字晦伯,江西省吉水县人。万历四十一年(1613)进士,授中书舍人,擢御史。崇祯帝即位,李邦华复职,李日宣避嫌不出。崇祯九年冬任兵部右侍郎,镇守昌平,后进左侍郎总督戎政。因功晋升兵部尚书。崇祯十三年擢吏部尚书。著《敬修堂全集》30卷、《太仆志》22卷、《祀戎奏议》16卷、《按豫勿喜录》20卷、《枚卜始末》1卷</h3> <h3>李振裕出生于官宦世家,但童年却历经苦难。父亲李元鼎是明末进士,官至光禄寺卿。降李自成后,在起义军中任太仆少卿。后降清,官至兵部侍郎。母亲朱中媚是明皇室辅国中尉朱议汶的女儿,清初著名才女,着有《随草诗余》等3部着作。李振裕因族曾祖父李邦华任过明朝的兵部尚书,族祖父李日宣任过明朝的兵、吏两部尚书,父亲李元鼎晚年被清廷赠为户部尚书,自己又历任工、刑、户、礼四部尚书,所以后人称他家为“一家八尚书”。</h3> <h3>胡广(1370年-1418年6月11日),一名靖,字光大,号晃庵,江西吉安市吉水县人。明朝文学家、内阁首辅,南宋名臣胡铨之后。建文二年(1400年)庚辰科状元。官至文渊阁大学士。</h3><div>永乐十六年(1418年),胡广去世,年四十九。赠礼部尚书,谥文穆。明朝文臣得谥号,自胡广始[2]。明仁宗即位后,加赠太子少师 [3]。胡广留世著作有《胡文穆公杂著》、《胡文穆集》等。</div> <h3>文渊阁</h3> <h3>彭时(1416年—1475年4月27日,字纯道,又字宏道,号可斋。庐陵安福(今江西吉安市安福县枫田镇松田村)人。明宪宗时名臣、内阁首辅。</h3><div>明英宗正统十三年(1448年),彭时状元及第,授翰林院修撰。次年即入阁参预机务,累官太常寺少卿兼侍读。英宗驾崩后,与李贤力争钱皇后名位,迁吏部右侍郎,兼学士。宪宗成化年间,升任兵部尚书、太子太保兼文渊阁大学士。成化四年(1468年)四月至成化十一年(1475年)三月间,在李贤、陈文相继去世之后,继任内阁首辅。</div> <h3>彭时所作设色金笺扇片《溪岸野渡》</h3> <h3>邹元标(1551年-1624年),字尔瞻,号南皋。江西省吉安市吉水县县城小东门邹家人,明代东林党首领之一,与赵南星、顾宪成号为“三君”。</h3><div>邹元标幼有神童之称,九岁通《五经》,万历三年(1575年)在都匀卫所(后改名南臬书院)讲学。万历五年(1577年)中进士,入刑部观察政务,与伍惟忠友好,为人敢言,勇于抨击时弊,因反对张居正“夺情”,“被当场廷杖八十,发配贵州,潜心钻研理学。</div><div>“割不尽的韭菜蔸,打不死的邹元标”,这两句民间谚语一般用来呵斥顽皮捣蛋、不听话的孩子,然而,这两句话的原意却是人们对明朝进士邹无标不畏廷杖,屡屡上谏的褒奖。</div> <p class="ql-block">胡铨(1102年—1180年),字邦衡,号澹庵,吉州庐陵芗城(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值夏镇)人。南宋文学家,爱国名臣,庐陵“五忠一节”之一,与李纲、赵鼎、李光并称为“南宋四名臣”。</p><p class="ql-block">高宗建炎二年(1128年),胡铨登进士第。初授抚州军事判官,金人渡江南下,胡铨募乡丁助官军捍御。后除枢密院编修官。绍兴八年(1138年),秦桧主和,胡铨抗疏力斥,乞斩秦桧与参政孙近、使臣王伦,声振朝野。但遭除名,编管昭州,移谪吉阳军。秦桧死,移衡州。宋孝宗即位,复奉议郎,知饶州。历国史院编修官、兵部侍郎,以资政殿学士致仕。淳熙七年(1180年),胡铨去世,追赠通议大夫,谥号“忠简”。有《澹庵集》等。</p> <p class="ql-block">胡铨墓地(现吉安市青原区值夏镇)</p> <h3>周必大(1126年8月15日—1204年10月25日),字子充,一字洪道,祖父周诜时居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永和镇周家村)。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庐陵四忠”之一。</h3><h3>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进士及第。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举博学宏词科。曾多次在地方任职,官至吏部尚书、枢密使、左丞相,封许国公。庆元元年,以观文殿大学士、益国公致仕。嘉泰四年(1204年),卒于庐陵,追赠太师。开禧三年(1207年),赐谥文忠,宁宗亲书“忠文耆德之碑”。</h3><h3>周必大工文词,为南宋文坛盟主。与陆游、范成大、杨万里等都有很深的交情。著有《省斋文稿》、《平园集》等80余种,共200卷。</h3> <h3>周必大塑像</h3> <h3>周必大跌卢鸿《草堂十志图》台北故宮博物馆藏</h3> <h3>周必大跋李结《西塞渔舍图》</h3> <h3>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汉族江右民系,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安市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大臣,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h3><h3>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进士,历知奉新县、国子博士、太常博士、广东提点刑狱、太子侍读、知筠州等职。宋光宗时,召为秘书监,出为江东转运副使。官至宝谟阁直学士,封庐陵郡开国侯。开禧二年(1206年)病逝,年八十。追赠光禄大夫,谥号“文节”。</h3> <h3>代表作如下:<br></h3><div>《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div><div>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div><div>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div><div>《小池》杨万里</div><div>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div><div>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div><div>《宿新市徐公店》杨万里</div><div>篱落疏疏小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div><div>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div><div>《闲居初夏午睡起》杨万里</div><div>梅子留酸软齿牙, 芭蕉分绿与窗纱。</div><div>日长睡起无情思, 闲看儿童捉柳花。</div><div>杨万里塑像</div> <h3>曾棨(1372-1432)字子棨,号西墅,江西省永丰县人。明永乐二年状元,人称江西才子。其为人如泉涌,廷对两万言不打草稿。曾出任《永乐大典》编纂。曾棨工书法,草书雄放,有晋人风度。</h3> <h3>周述,明(公元?年一1436)字崇述,号东墅,江西吉水人。明永乐朝宿儒。永乐二年,(公元一四o四年)与从弟孟简同举进士,周述中榜眼,周孟简中探花;成祖至比之“二苏”。又并选入文渊阁读书,授编修。官至左春坊左庶子。述文章雅赡,有东墅诗集六卷,《四库总目》行于世。</h3> <h3>罗洪先(1504-1564),字达夫,号念庵,汉族,江西吉安府吉水黄橙溪(今吉安市吉水县谷村)人,明世宗嘉靖八年(1529)中状元,授翰林院修撰,迁左春房赞善。一生奋发于地理学等科学的研究,“考图观史“,发现当时地图多疏密失准、远近错误,于是亲自外出调查收集资料,准备重新编一内容丰富、地理位置准确的地图,以计里画方之法,创立地图符号图例,绘成《广舆图》。创编成地图集形式,不仅继承了朱思本制图法,还加以发展,使地图更为科学实用。罗洪先堪称与墨卡托同时代的东方最伟大的地图学家。<br></h3> <h3>彭世昌(1823一1887)吉安县油田镇人,享年64岁,字长龄,号香九。清咸丰元年(1851年)乡试第三108名举人,六年丙辰(1860年)由候选內阁中书改授刑部广东司郎中加四级,随带加一级纪录四次。<br></h3><div>九年已末(1859年)报滿奉旨留部补用,十年庚申(1860)恩科会试中式第一百四名进士,复试一等第十四名,殿试二甲第四十六名,赐进士出身,朝考第二十七名,钦点翰林院庶吉士,同治元年(1862年)钦定一等第六名,奉旨补受编修。</div><div>曾在广西为官,有《圣学入门》等。</div><div>彭世昌自我激励对联:</div><div>忍片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div> <h3>刘沆,今江西省吉安市永新县埠前镇三门前人。北宋至道元年(995年)九月十八日生。天圣八年(1030年)刘沆进士及第,名列第二。宋仁宗时任参知政事(副宰相)、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共7年,“自进士设科,擢高第至宰相者,吉郡以沆为首”,在位以“长于吏事”著称。</h3> <h3>周矩(895—976),字必至,号云峰,吉安市泰和县南岗周氏始祖,五代后唐天成二年(927年)进士,官至西台监察御史,中国古代水利名家。</h3><h3>泰和爵誉村周氏,历代中进士42人,北宋天圣年间仁宗帝敕赐改其里名为爵誉,为泰和著姓。</h3> <h3>周中和(996年—1074年),江西省泰和县螺溪镇爵誉村人,天圣二年(1024年)进士。</h3><div>他二十八岁入仕,从政四十多年。治平二年(1065),因年老乞归。</div><div>他家宗祠的一幅盈联就是真实写照:“槎碉惠民德千秋南唐矩公创业,爵崇誉隆吉万代北宋中和承恩。”他致仕家居,手不释卷,孜孜不倦,日课子弟讲读。</div> <h3>曾安止(1048-1098年),字移忠,号屠龙翁。江西省泰和县澄江镇文溪村人。北宋熙宁进士,初任丰城县(今丰城市)主簿,后改为彭泽县令。其在任期间,体察民情,为政清廉。</h3> <h3>吉安自古以来祟文敬教,据载,当时具有一定规模的书院13所,而庐陵就有4所。唐至清,全国有书院近8000所,江西占有1071所,庐陵占276所。如庐陵吉水皇寮书院,唐贞观年间兴建,是我国私人最早创办的书院之一。宋代是书院发展的黄金时代,吉州有书院37所。不仅中心城市书院教育兴盛,就连一些乡村书院教育也不逊色。据《谷村仰承集》记载,谷村从南宋高宗开始,到清朝乾隆,有记录的书院就达11所之多,正是这种官民踊跃办学的热情,才有“序孰相望,弦诵相闻”的教育氛围与教育成就。</h3><div>庐陵白鹭洲书院是江西四大书院之一,南宋吉州知军江万里创建于南宋淳祐元年(公元1241年),一直沿用至今。开创者江万里后为南宋宰相,首任山长欧阳守道为著名学者。另有阳明书院,是王阳明任庐陵知县时,在青原山讲学所创办的书院,阳明先生在此讲学,心学思想在这里广为传播。</div><div>文天祥曾就读于白鹭洲书院,他每次进书院时,皆能看到祭祀于书院中的几位先贤,对其触动很大,立志要向先贤学习,这才有了后来的“死不愧庐陵”。后来的庐陵“九贤”亦是后人祭祀于书院供后世学习的。</div> <h3>鹭洲书院试卷</h3> <h3>吉水试卷</h3> <h3>江西选拨贡卷</h3> <h3>手抄本</h3> <h3>手抄诗文集</h3> <h3>手抄本</h3> <h3>祟文敬教是庐陵文化的一部分但它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当然也是一个地方的根脉所在,是地方百姓共同的精神追求。</h3> <h3>吉安市吉水县盘谷镇谷村是一座千年古村,谷村李氏从始祖李唐开始,便十分重视对子孙的教育,创设湛源书院,要求幼童入书院读书。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十四世李迁之、李存之兄弟首开纪录,于宋元丰四年(1081年)同科中举,接下来在短短三十年中,一个村子连中9个进士,而李鼎三叔侄中同榜进士,引起了宋高宗的注意,于建炎、绍兴间先后在谷村敕建经训书院和义方书院。宋绍定五年进士、缉熙殿侍讲李晦之于嘉熙间又创建了桂林书院,此后元、明、清三代又先后建起了文蔚书院、树人书院、东湖书院、神童书院、有斐书院、三益书院、复礼书院、六行书院,连宋代书院总计12所,到清末除湛源书院已废弃外,尚有11所。</h3><div>从宋元丰五年至清乾隆四十年,谷村683年中共有进士68人,其中宋36人,元2人,明23人,清7人。如果剔除客居在外者,则有49人。从李迁之、李存之 中举人至清咸丰九年共有举人127人,除客居外乡29人外,有98人,其中武举9人。此外,自元至清贡士96人,荐辟34人,仕籍67人。除去封赠、荫袭不计,谷村通过科举取得功名的总共308人。由科举而进入仕途者也很多。《谷村仰承集》记载:自宋至清末,被朝廷任以官职的287人,五品以上46人,三品以上16人。最有名的是明崇祯朝兵部尚书李邦华,由于敢于直言,锐意改革戎政,屡遭劾削,又屡被起擢,后因李自成进京,自缢而死;其侄李日宣在崇祯朝任兵部尚书、吏部尚书,因性耿直,忤旨下狱,又曾遭陷为东林党削籍,后起故官,明亡不食死;清初兵部侍郎李元鼎之子李振裕于康熙朝连任工、刑、户、礼四部尚书,清正廉明, 吏治清雅,士风为之一变。读书人多,科举贡荐者多,入仕者多,必然形成浓厚的文风,学者文人也多。</div><div>据不完全统计,谷村自宋至清末有著述者71人,有著述150余部。经查,这些著述中至今尚存,藏于国家图书馆及省市图书馆的有38部,其中有名的如宋代经学家李如圭,他的经学著作《仪礼集释》30卷、《仪礼释宫》1卷、《仪礼纲目》1卷,除《仪礼纲目》已佚外,余二种均收入《四库全书》。</div> <h3>吉安里田镇田岸上村的村落的大部分民居都有一个读书室。有边宅的将边宅装修成书塾,即在靠正房外墙边开天窗,墙上设照壁,照壁上饰励志、怡情书画或石灰雕塑以及楹联;<br></h3><div>没有边宅的民居,则将一间住房装修成书房。</div> <h3>书房照壁</h3> <h3>书房照壁</h3> <h3>读书堪化愚,稍明理,即宽眼界;</h3> <h3>历代庐陵(吉安)籍进士名录(看看有你的先人吗)<br></h3><div>宋朝</div><div>庐陵县(296名)周必大 周必贤 周 贯 周智叔</div><div>泰和县(140名)</div><div>周中和 周 噩 周克和</div><div>吉水县(202名)</div><div>周直方 周一之 周文礼</div><div>周秉礼 周 焱 周秉纯</div><div>永丰县(158名)</div><div>周师道 周因</div><div>周 朴 周有永 周居安</div><div>周伯嵩</div><div>龙泉县(45名)</div><div>万安县(45名)</div><div>周子扬</div><div>永新县(96名)</div><div>周 鼎 周应星 周福昇 周应鳌 周原甫</div><div><br></div><div>元 朝</div><div>庐陵县(11名)</div><div>泰和县(3名)</div><div>吉水县(20名) 肖立夫 许天篪 刘大观 王相 刘 震 高若凤 王礼 李时翁 曾俊玉 杨撝 夏日孜 王充耕 张希仁 解子元 陈彦佐 李层 马速忽 艾 实 肖飞凤 肖受益</div><div>永丰县(7名) 邹 黻 王友谅 曾翰 戴迈 陈植 黄斗南 吴从彦</div><div>安福县(5名) 刘闻 李复登 彭所存 李廉 刘霖</div><div>龙泉县(1名) 李运</div><div>万安县(2名) 肖天从 王仕政</div><div>永新县(3名) 冯翼翁 陈宗舜 吴师尹</div><div><br></div> <h3>明 朝<br></h3><div>庐陵县(134名)</div><div>周子谅 周孟中 周渊 周夔 周统</div><div>泰和县(204名)</div><div>周尚化 周应鳌</div><div>吉水县(217名)</div><div>彭泰 刘伯钦 刘长辅 丁辅 张士恺 周从善 解缙</div><div>黄金华 解 纶 王无将 陈 诚 胡靖 王艮 邓亮 刘迪简 周孟简 宋子环 周 忱 刘子钦 李昌祺 肖宽 罗汝敬 张宗琏 李贞 周述 陈资善 刘澄 江殷 解朝夫 张铉 周仲举 钱遂志 刘持节 钱习礼 胡概 钱述 熊伦 陈正伦 罗通 杨政 宋魁 陈资深 杨黻 刘鼎贯 周敏学 郭处静 郭显 曾令德 周崇厚 张永 邓珍 周叙 尹凤歧 罗坤泰 李居正 洪渊 梁硕 王 骥 艾凤翔 罗铨 朱立新 罗智 黄占 裴诚 解璇 周南巽 李在修 曾惟珍 江奎王佐 王理 廖庄 胡端祯 邓履纯 刘清 刘益 刘祯 黄瓒 尹昌 宋怀 张杰 王 鑑 李同仁刘 静 李 茂 刘观 邓贵 刘俨 酆海 欧阳正 许振 李庸修 刘谕周 王寿 王宣 胡端 江彤 王琳 杨显嘉 黄重 易贵 龙晋 罗淮 李常 王度 龙霖 夏积 罗训 杨魁 周正 周同伯 高安 周巽 彭教 郭瑞 张鸾 宋应奎 解 宾解敏 张祥 张黻 袁道 王弁 周盈 谢富阳 李辉 黎复登 龙腾霄 李暹 杜桓 夏英 汤建 龙用升 邓淮 李赞 李贡 曾焕 曾昂 彭杰彭桓 刘绩 杜楷 徐穆 周鲁 刘贤 肖柯罗循 曾得禄 罗侨 刘寅 上官崇 李学曾 刘吉 刘谌 曾直 刘恒 毛伯温 戴冠易 杨必进 李中 谢善 李相 田秋 张瀚 肖晚 刘张 曾存仁 周延 李邦直 罗洪先 李联芳 王仲锦 罗余庆 周汝员 谢应嶽 胡守中 毕烜 谢体升 肖轼淑 李廷龙 陈汲 陈应诏 曾同亨 邓洪震 肖大亨 廖如春 李一迪 罗徵竹 李维祯 周梦暘 陈应芳 曾乾亨 邹元标 刘应秋 罗大紘 李淮标 彭端吾 李邦华 施逢元 李日宣 罗万爵 周瑞豹 李元鼎 王 宏 郭之祥 周瑞旭 李陈玉 段文炳 刘同升 肖琦 李世元 杨钟 钟性朴</div> <h3>永丰县(81名)<br></h3><div>刘光先 邹孟高 徐尚文 刘习之 陈孟隆 黄文茂 徐用巽 涂郁 郭昌 李伯冲 金敏之 张 睢 吴观元 刘学英 李伯禹 张文节 曾 纯 刘 虬 邓时俊 曾 綮 陈伯恭 刘素 李岳润 刘晖 朱缙 陈衡 曾鼎 刘长吾</div><div>王询 艾广 彭勗 高公望 袁 贺 刘智安 张嘉会</div><div>杨夔章 黄卓 徐铎 李春 宋厚端 周宁 陈硕</div><div>陈诚 钟复 谢磷 高安 黄祯 陈律 曾卓 陈蕙 汤懋 钟同 刘恕 傅韶 徐显 曾文 王瑶 罗伦 刘忠 钟瑾 刘彬 王寿 金瑜 刘翀 聂豹 王伦 艾朴 聂静 李继宗 李琮 宋仪望 陈庆 邱文学 郭汝霖 曾谦 张镗 李斡 邱士毅 钟惺 程珣 钟论芳</div><div>安福县(169名)</div><div>伍洪 彭汝舟 彭汝器 李时勉 邓时轨 胡启先 王贵庄 王彦 刘麟应 尹循 刘干 彭琉 刘球 万节 胡思学 鲍时 陈铉 王让 吴节 刘实 谢牧 万霁 李绍 刘钺 彭贯 王高 戴相 刘比 王理 潘鑑 路璧 张洪 刘斌 尹恕 彭时刘彝 邓秀 周临 周必兆 刘宣 周达 </div><div>邓明 张业 胡皋 周湖 彭广 刘泰 彭华 王齐 刘釪 丰载 刘伦正 刘谟 刘珂 伍骥 王重刘瑜 刘充 彭彦克 路璋 刘任治 吴远 刘秩 罗修 周正方 张敷华 周重 伍希渊 阮玘 李勳 周宾 彭善 李瑢 李元万 刘鎡 刘资厚 尹仁 彭朗 刘瓛 刘震 彭礼 刘戬 伍希闵管达 尹珍 张超 周启 朱临 唐 刘逊 周睿 欧阳旦周应熙 张寅 王爵 刘棐 刘缜 欧阳哲 王中立 刘孟 伍符 刘丙 刘浩 尹灏 赵 璜 王奎 彭惟万 路麟 伍希齐 王选 刘廷策 欧阳介 刘祥 彭夔 胡道 邹贤 刘烈 罗善 刘潮 刘天泽 李锐 刘子厉 刘才 王伟 刘时望 欧阳恂 刘蓝 刘瓒 刘紘 刘文 王淮 刘鹏 伍全 欧阳申 谢能继 刘秉监 邹守益 王世文 尹京 刘泉 王玺 张鳌山 伍箕 刘廷簠 伍希儒 李校 王学夔 伍希周 李乔 刘佐 刘昌 彭本用 欧阳必进 王文 谢显彭 文周煦 刘汝轨 阮薇 彭黯 王良卿 王学孙 郭宏化 刘 模 王士俊 彭参 王学益 胡永成周洪范 易 宽 王士翘 刘佃 刘朝佐 王时槐 王一夔 伍令 王凝 邹善 赵格 欧阳觳 周寀 张秩 万一贯 谢廷敬 欧阳柏 刘台 周嘉谟 张程 傅应祯 邹德涵周 宪 刘垓 伍惟忠 刘士瑗 王德新 谢时泰 胡懋忠 邹德溥 刘思瑜 刘应同 曾凤义 王如坚 邹德泳 刘以焕 刘道隆 周懋卿 周懋相</div><div>欧阳东风 刘应轲 刘孔当 朱世守 胡登明 康元积 颜欲章 谢应祥 彭笃福 康新民 王汤孙 周 训 欧阳调律 王惟光 刘铎 王振奇 康元穗 邓 英 伍承载 李长春 邓启隆 刘垂宝 王绩粲 刘安仁 刘若金周昌祚 谢肇元 刘柱国 欧阳蒸 蓝纲 李之华 王华玉 王辰 曾高捷 邹德淇 谢良瑾 贺良弼 周汉杰 王元参 刘肇国 李在修 刘璧 刘文 柴子远 蒋敏完 康观 谭原信 李九畴 肖启 项倬 肖显 梁文 王杲 袁瓒 梁朝宗 彭继业</div><div>郭维经 欧阳铉 袁允龙</div> <h3>万安县(54名)<br></h3><div>彭仁俊 张衡 邹进 郭士道 刘渊 何敬 肖常 朱与言 刘广衡 刘哲 刘善庆 刘曦 谢 周绎 刘孜 严枢 戴用 刘乔 刘梃 肖柯 刘玉 肖乾元 陈辅 王时柯 郭持平 刘道 刘宗谏 朱麟 郭春震 郭宗皋 朱衡 刘天授 张雨 周奎 刘悫 周贤宣 罗良 刘岘 黎桂 张尚大 张敏德 赖嘉谟 肖廪 刘应雷 朱维京 张鸣冈 朱道相 曾学镜 赖良佐</div><div>刘廷佐 刘士祯 黄绍杰 王大宪 肖竑</div><div>永新县(57名)</div><div>康以宁 刘宏 刘英 张叔豫 李伯沿 戴礼 左高 尹祥 江玉琳 刘克彦 刘定之 肖翼 左鼎 左辅 尹礼 刘昇 李钧 刘敷 龙需 吴绰 左兴 马聪 刘璧 刘寅之 汤清 马体乾 王范 戴僖邹袭 马铉 刘时 龙德周 刘袤 李珪 贺宽甘公亮 吴期英 尹襄 贺缙 刘梦诗 李俨 肖樟戴悟 龙遂 尹台 尹祖懋 贺镂 李承芳 史诩 李承绪 刘朝噩 甘雨 龙文明周文谟 文士昂 刘光震 龙大维</div><div>永宁县(4名)陈兴 江志昂 张同 龙遇奇</div><div>清朝</div><div>莲花厅(3名)陈向 颜云耸 李世辅</div><div>庐陵县(33名)</div><div>肖嗣奇 肖淮模 胡悉宁 彭舜令 张贞生 邹 宏 胡宗鼎 范其铸 刘遇奇 彭上腾 刘 昆 王吉 贺世封 刘王上选 彭殿元 肖道宏 欧阳齐 刘作楫 蓝嵒 王大年 刘梦龙 罗勉仁 刘 黼 高乃德 刘高培 黄文昭 黄冈竹 刘柬之 段毓灵 伍登元 胡兆爵 王用仪</div><div>泰和县(11名)</div><div>王俞扩 陈邦祥 梁弓 欧阳充铗 梁 机 罗大本 胡定 梁钦 袁宗圣 欧阳柱 姚颐</div><div>吉水县(22名)</div><div>陈忠靖 陈志纪 肖法何 龙 榜 李次莲 李振裕 李鹤呜 葛言风 索 柱 许殿元 李景迪 罗廷猷 刘瞻林 解韬 上官谟 张 蒲 罗暹春 裴廷洛 李鸿楷 李照远 郭绶光 李象井</div><div>永丰县(6名)张元锐 陈学海 陈文谟 丁国干 钟声峻 解文燧</div> <h3>安福县(40名)</h3><div>朱士冲 刘广国 刘环 伍柳 李震生 杨霖 谢世则</div><div>颜象龙 谭篆 刘业广 欧阳焯 张瑛 欧阳动生 彭铉令 欧阳鼎 朱士达 王嘉禄 刘 骊 邹 球 王屿 孙康五瑞 刘孟宏 王珀 马国屏 彭倩 李文辉 管学宣 贺同珠 郭橖 伍环 康五瓒 王图 伍炜 伍焕 康会诏 刘朴 王星照 刘希甫 刘甫岗 欧阳新</div><div>龙泉县(4名) 康国祥 周裕挺 张振义 周壎</div><div>万安县(4名) 鄢翼明 朱锡鬯 郭位 燕文巽</div><div>永新县(9名)</div><div>刘作梁 龙光 段世缙 刘三策 周三汲 苏作浚 </div><div>刘世衢 贺祥珠 龙能劝<br></div><div>永宁县(4名) 谢九官 谢上举 袁有龙 陈锡周</div><div><br></div><div>清·乾隆四十一年《吉安府志》</div><div>以下据清光绪元年《吉安府志》</div><div>吉水(6名) 郭缙光 解运衢 罗超曾 张其文 陈炳星 李肇南</div><div>安福(19名)</div><div>王正雅 张日升 阮粲辉 周步骧 阮文藻 邹照 赵坦</div><div>何桂珍 周立瀛 赵廷恫 伍锡钊 王椿荫 彭美 王邦玺 刘澐 欧阳衔 刘春霖 李宾 刘粲</div><div>庐陵(15名)</div><div>刘 珏 彭贯一 王赠芳 肖韶鸣 黄赞汤 康孔昭 刘克迈</div><div>晏纯一 黄赞禹 彭飞鸿 王廷柱 匡汝谐 彭世昌 罗振云</div><div>吴锡璋</div><div>龙泉(1名)高世书</div><div>永丰(7名)</div><div>张琼英 刘绎 张舒翘 张舒翰 张元健 刘宗岱 符为霖</div><div>永新(10名)</div><div>贺世清 盛昺 李森 盛一朝 盛一林 龙文彬 刘臣良</div><div>刘韫良 龙起涛 尹丽枢</div><div>泰和(7名)</div><div>彭履坦 王 昺周作楫 张恩溥 孙志铭 刘华邦 彭启瑞</div><div>莲花厅(2名)金储英 朱之杰</div><div>新淦县、峡江县进士名录</div><div>清朝时,新淦(今新干)、峡江两县不属吉安府领辖,故清《吉安府志》进士名录不含这两县。现据清同治九年《新淦县志》、同治十年《峡江县志》另录于下。因行政区域屡变,致使两县的进士名录有重叠,其中,曾乾度、曾三复、曾三聘还与吉水县重,我们只对其标以“*”号,以保持原貌和便利读者明暸。</div><div><br></div> <h3>宋朝</h3><div>新淦县(151名)</div><div>孙冕 曾乾度* 潘舜钦 马宪 饶利用 何禹* 谢堪*</div><div>何若谷 陆起 孔延之* 宋球* 陈公琰* 何洎* 邓舜咨 孔文仲 朱应起 孔武仲* 孔平仲* 邹 庸 何正臣* 郭时亮 朱志亮 何正功* 何铎* 孔淑* 何执礼* 谢岐 谢举廉 谢世克 杨俊臣 邹才邵 陈构 娄宣 刘勃 陈竑* 孔滋* 宋祯* 邹元载 彭闻 陈臻 陈策 邹元中 郭奉世 何幡然 曾釜* 李桂高 孔源* 何昌言* 邹规 娄炳* 邹雱 曾益柔 陈宗孟 陈尧道 谢施 邹昌龄 宋熹 黄与能* 钱昌武* 娄汝砺* 宋炎 谢庭芝 邹儒郭南仲 何许* 俞处俊 邹邦直 朱略 邹律 邹敦礼董良史 孔括* 何待聘 徐挺之 俞外约 曾三复* 曾三聘* 刘昌仪 赵不伪 赵师侠 郭应祥 郭应龙 陈 经 刘镒 赵师陶 彭震* 赵希坡 应梦武 赵希多 曾宏誉* 赵希连 孔伯元* 孔伯迪* 曾宏迪* 邹子龙 何嘉谟* 赵汝偭 张一鸣 赵汝盈 赵希从 杨攀龙 曾宏用* 董云从 肖元肃 张元 俞梦洛 何嵩之* 赵希劳 赵汝夹 曾嘉 曾公略* 罗梦得</div><div>罗位夫 邹车 赵汝归 何有奇* 曾公巽* 陈茂濂 赵汝钦 曾宏延 孔宗武* 邓林 赵必载 陈伯大* 叶宪章 严幼清 周三省 简谅 陈翔之 赵时镳 肖庚龙 曾先之* 何仲祥 陈梦元 赵与机 赵时 赵容夫 赵宗范 赵良伫 赵与镉 赵劣夫 赵孟涠 曾去祥* 赵若玫 傅 合 李端 刘洪福 曾寅* 刘国华 聂三凤 王锑</div><div><br></div><div>峡江县(58名)</div><div>曾乾度 何禹 谢堪 何若谷 孔延之 何洎 宋球</div><div>陈公琰 孔文仲 孔武仲 孔平仲 何正臣 曾怀仁 戴万间 何正功 何铎 孔淑 何执礼 娄宣 孔滋 陈竑</div><div>陈臻 宋祯 曾釜 孔源 何昌言 娄 炳 钱昌武 黄与能 娄汝砺 傅雱 何许 孔括 何待聘 曾三复 曾三聘 娄 武 彭震 曾宏誉 孔伯元 孔伯迪 曾宏迪 何嘉谟 曾宏用 何嵩之 曾公略 曾吉 何有奇 曾公巽 曾宏定 孔宗武 陈伯大 严幼清 曾先之 何仲翔 曾云祥 曾寅 方乐</div><div><br></div><div>元朝</div><div>新淦县(4名)杨晋孙 邓子定 曾彬叔 谢玉祥</div><div><br></div><div>明朝</div><div>新淦县(90名)</div><div>练子宁* 徐子权* 李 范 金幼孜* 何士让* 张彻* 杨灿 卢永* 蒋庆* 何卓* 肖奇* 吴杨* 傅玉良 傅玉润 宋常* 陈绍夔 陈孟浩* 邹 凤* 李子恢 胡 嚣 李 叙* 毛俊 金昭伯* 黄恕* 张万中* 孔初* 宋琏* 丁伦* 金辅伯* 张固 陈典庸* 龙澄* 卢秩*周谟 何衷* 陈英* 刘睿 戴中* 何纯* 孙仁 李锐 王宜*</div><div>陈 寿 袁凤* 何善* 刘缨* 邓概* 刘麟 周昂 梁廷实* 邹 虞 张 纲 陈阳* 张琼 何正* 涂祯* 朱良* 张芹* 徐 腾* 康 峻 陈 鼐 廖 俊* 谢 阶 谢良 干凤 黄仁山 胡奎* 姚 敷 高翀* 吴逵 饶思聪 胡叔廉 彭谨 蔡扬金 宋豫卿 邓楚望 蔡叔逵 朱孟震 张克文 朱 琏 张尧文 彭锡命 聂心汤 彭凌霄 黎国器张叔镗 张寿祺 黎国俊 周一松 胡应昭</div><div>峡江县(51名)</div><div>练子宁 徐子权 何士让 金幼孜 张彻 蒋庆 卢永 肖奇 吴扬 何卓 邹凤 宋常 陈孟浩 李叙 郭俊 黄恕 金昭伯 孔初 张万中 宋琏 丁伦 金辅伯 龙 澄 陈典庸 卢秩 何衷 陈英 刘浚 戴中 何纯 王宣 何 善 袁凤 刘缨 邓概 梁廷实 陈阳 何正 涂正 朱良 张芹 廖俊 徐腾 胡奎 高翀 张绪 边毅 刘咸 朱文璧 黄一凤 曾樱</div><div><br></div><div>清朝</div><div>新淦县(12名)</div><div>熊 巽 李焕斗 王言 王泰生 杨凤然 王云翔 王云焕</div><div>刘世宁 邹隆周嗣绂 陈锡麟 邓培槐</div><div>峡江县(5名)边镛 李天植 陈联拔 习振翎 胡嵩年</div><div><br></div><div>以上如有差错请电话告之131 2526 2705冬九先生。</div> <h3>沁园春一一观《冬九三千进士冠华厦》美篇感言</h3><div>古郡庐陵,巨匠先贤,浩瀚史光。看三千进士,非同凡响。乐赋詩画;墨迹飘香,安邦定国,国有栋梁;不朽功勋千古扬。有道是,庐陵文脉盛,代代辉煌。<br></div><div>翻开岁月篱墙,庐陵文明荡气回肠。有阳明学院,白鹭学府、流光溢彩,历代华章。有识之士,为国图强,尽粹鞠躬名流芳。最堪爱,冬九建美篇,文笔轩昴。</div><div> (彭恩群)</div> <h3>庐陵宝地,人杰地灵,山河异装。览千古圣贤,后裕前光。三更灯火,五鼓沐汤。挑灯夜读,锥股悬梁。万里独行破万卷,朝天子,御笔珠圈,天下名扬。金榜标青史,引万千学子奋图强。昔五里三魁,隔河两相,一门九仕,九子同僚,解元七巧,铮铮天祥。几多俊杰出故里,赣江水,凭一方水士,尽显豪强。</h3><div> (邹淼如)</div> <p class="ql-block">赞赏(冬九美篇)《吉安的这些事 三千进士冠华厦》</p><p class="ql-block">冬九精心造楼盘, 愚公愿意添块砖。 </p><p class="ql-block">庐陵吉州和吉安, 已是旧貌换新颜。 </p><p class="ql-block">人杰当然出圣贤, 地灵更是水清甜。 </p><p class="ql-block">自古英雄出少年, 老当益壮非等闲。 </p><p class="ql-block">三千进士戴桂冠, 十万工农下吉安。 </p><p class="ql-block">吉安四周五座山, 放开赣 江往北穿。 </p><p class="ql-block">北有螺子生态园, 无限风光免费观。 </p><p class="ql-block">招商引资壮空前, 新兴企业工业园。 </p><p class="ql-block">南有神岗守江畔, 下岗工厂拆迁完。 </p><p class="ql-block">重新打造遊乐圆, 赣江禾水贯通连。 </p><p class="ql-block">东跨赣江到青原, 文山手书青原山。 </p><p class="ql-block">遊客陪增来参观, 西有天华回归园。 </p><p class="ql-block">生离死别很自然, 极乐世界在西边。 </p><p class="ql-block">西北还有真君山, 堆花酒厂不冒烟。 </p><p class="ql-block">醉酒可以话不乱, 附近就有神精院。 </p><p class="ql-block">钟鼓楼上有钟悬, 标准钟毁可搬迁。 </p><p class="ql-block">古南塔修增美观, 相传三国东吴建。 </p><p class="ql-block">塔顶悬掛冲天剑, 镇住江水不泛滥。 </p><p class="ql-block">战国粮仓遗新干, 道光十五重修建。 </p><p class="ql-block">文昌塔建嘉庆年, 塔旁有寺名龙安。 </p><p class="ql-block">金牛寺畔呼渡船, 普度众生建书院。 </p><p class="ql-block">六位君子结成伴, 张暖留下美诗篇: </p><p class="ql-block">“洲迴白鹭水天宽, 万竹萧森映玉盘。 </p><p class="ql-block">胜迹千秋大开眼, 中流孤柱砥华澜”。 </p><p class="ql-block">龙江书院湘赣边, 宁冈茶陵跨酃县。 </p><p class="ql-block">攀龙书院红医院, 潋江书院干训班。 </p><p class="ql-block">吉安二中解放前, 曾驻军队守城关。 </p><p class="ql-block">小校场内勤操练, 兵强马壮马铺前。 </p><p class="ql-block">文明之路谁通连? 多用文人来铺垫。 </p><p class="ql-block">解缙之路一点点, 阳明大道先加宽。 </p><p class="ql-block">船划后河看两边, 永叔文山夹河岸。 </p><p class="ql-block">两位丞相看不见, 北宋南宋三百年。 </p><p class="ql-block">万里路上无名片, 只有杨柳垂江边。 </p><p class="ql-block">赣江水流长江险, 流下千古美诗篇: </p><p class="ql-block">“天将天堑护吴天, 不数殽函百二关。 </p><p class="ql-block">万里银河泻琼海, 一双玉塔表金山。 </p><p class="ql-block">旌旗隔岸淮南近, 鼓角吹霜塞北闲。 </p><p class="ql-block">多谢江神风色好, 沧波千顷片时间” </p><p class="ql-block">建文永乐皆二年, 文章节义香两岸。 </p><p class="ql-block">探花榜眼到状元, 囊括团体双连冠。 </p><p class="ql-block">翰林院中半边天, 如此殊荣真壮观。 </p><p class="ql-block">远看五里三状元, 近瞧九子十州官。 </p><p class="ql-block">宰相一双隔河看, 进士九位一门欢。 </p><p class="ql-block">二位尚书百步远, 五董一门尽欢颜。 </p><p class="ql-block">乐者乐姓乐府难, 解缙解元解渴联。 </p><p class="ql-block">不愿死在金銮殿, 怎能埋在紫金山? </p><p class="ql-block">地理学家罗洪先, 打不死的小神仙。 </p><p class="ql-block">永乐大典曾棨编, 不打草稿二万言。 </p><p class="ql-block">泰和知县黄庭坚, 留下寄友好诗篇: </p><p class="ql-block">“半世交亲随逝水, 几人画图入凌烟? </p><p class="ql-block">春风春雨花经眼, 江北江南水拍天。 </p><p class="ql-block">欲解铜章行间道, 定知石友许忘年。 </p><p class="ql-block">脊令各有思归恨, 日月相催雪满颠”。 </p><p class="ql-block">苏轼曾遊后河边, 半个苏州呈眼前。 </p><p class="ql-block">不要金银腰帶缠, 只须香气能扑面。 </p><p class="ql-block">榕树屹立江西岸, 树叶常青呼鸟欢。 </p><p class="ql-block">倒影水中逗鱼玩, 浓荫吉安五百年。 </p><p class="ql-block">吉安文史微信传, 离今已是很遥远。 </p><p class="ql-block">三千进士戴桂冠, 该是美文的上篇。 </p><p class="ql-block">十万工农下吉安, 再续美文之下篇。 </p><p class="ql-block">近代文史知有限, 可以请教王玉莲。 </p><p class="ql-block">博物馆在井冈山, 她是杰出讲解员。 </p><p class="ql-block"> (黄永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