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研活动一直在路上——锡市实验二校师徒结对语文课堂教学展示活动

SW🐣

<h3>  为了加快青年教师的成长,推进实效课堂建设,着力打造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3月16、17两日,学校进行了师徒结对语文教学教研活动。盟、市教研中心教研员也光临此次活动现场听课,并为我们提出了宝贵的建设性意见。通过交流、评议、对比分析以及积极改善,有效的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推动了教师在教学行为中积极开展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h3> <h3> 刘妍老师执教的是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名篇《匆匆》。刘老师讲授《匆匆》一文时侧重于从全篇到段落再到词句的深入挖掘,板块分明,思路清晰,训练扎实有梯度。在课中恰当结合当前热播的《朗读者》,激发学生的朗读热情,体验朗读的快乐。</h3> <h3>  赵婕老师与刘研老师同课异构。赵老师的课堂文采飞扬,旁征博引。以朱自清写作《匆匆》的时代背景为文本切入点,分析课文时结合林清玄的散文《与时间赛跑》体会时光如白驹过隙般飞逝,继而叩问生命之意义。</h3> <h3>  史婧老师执教的《尊严》,在整体感知了课文主要内容后组织学生紧紧围绕年轻人神态、动作、语言的语句展开讨论学习,谈自己的感受,体会年轻人自尊的人格。给学生印象最深的是哈默和杰克逊大叔的那段对话,再次感受到哈默与杰克逊大叔的人格魅力,此时也达到了语文教学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结合。</h3> <h3>  封帆老师执教的《燕子专列》,课堂上,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借助"满天飞舞""冻僵"等关键词语想象瑞士人不论男女老少都在寻找燕子,不论高山溪涧,都留下了人们寻找燕子的身影。学生读着这样的语言,想象着这样的画面,怎能不为人们的举动感到敬佩?怎能不为冻僵的燕子感到幸运?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巧妙渗透在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中。</h3> <h3>  索伦嘎老师执教的《荷花》,在课堂上注重学生的阅读实践,做到细读、美读,学生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强理解体验,有所感悟有所思考。<br /></h3> <h3>  马禹轩老师执教的《静夜思》,针对部分学生对诗歌已耳熟能详,马老师在教学中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采用低年级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意境美,体验学习古诗的快乐。</h3> <h3>  左彩云老师执教的《四个太阳》,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阅读实践,注重识字写字。例如在书写"阳"字时,巧妙利用课件让学生了解这个字从甲骨文到楷体的字形演变过程,引起了学生浓厚的识字兴趣。</h3> <h3>听课老师专心致志。</h3> <h3>老师们认真倾听教研员评课议课。</h3> <h3>老师们的听课笔记完整祥细。</h3> <h3>  师徒结对过程是一个有目标、有计划分阶段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过程;是一个一招一式地学,继而认真揣摩、自成风格的过程;更是一个双方互动,不断开拓、不断创新、不断提高的过程。师傅严格要求、倾囊授艺;徒弟虚心求教、善问勤思,师徒共成长。师徒结对活动既激起了徒弟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又彰显了锡林浩特市实验第二小学老师们不吝赐教的名师风范。相信不久之后,一定会结出丰硕的果实!</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