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在旅游达人及旅游专家级朋友的指导下,从石屏出发,沿着有惊无险的崎岖山路,五十二公里,就到了这个叫老旭甸村,也叫石化村的地方。</h3>如果我们还用鬼斧神工,山川迤逦这些词来形容这个古老的村子,那就是有没有想象力,又肤浅;如果我们要问你这个地方存在几千年了,那就是又幼稚,又离谱。实际上,这个村子的地质,已经存在了3.5亿年,这就是我们小时候数大数,数亿都不过来了,就干脆说:有一兆一亢那么多啊! <h3>其中有三叶草(虫)的照片,向我们呈现了远古时代这里的自然风貌,那时的植物,它们是那么阿娜多姿,生气勃勃,又妩媚动人啊,既或它们几亿年形成的化石,现在看来,也栩栩如生,一派生机,对于我这种考古知识半文盲的人来说,我脑袋里充满了侏罗纪啊,恐龙啊,还有白垩纪时代之类的词,遥远到做梦都梦不到的地步(文化水不平,地质考察不归我说)。</h3> <h3>彭哥的老弟,正在给我们介绍古珊瑚。</h3><h3>彭哥认了一个小老弟,满村子指遗迹给我们看,这要是放在任何博物馆,肯定是首席馆藏,镇馆之宝。<br /></h3> <h3>午饭时,我们找到镇中间一家小饭馆,小饭馆里坐了桌人,正围在一起吃饭,饭菜相当丰富,密匝匝至少摆了十个菜,听说我们在找饭吃,马上热情邀请我们和他们一起吃,"好啊好啊",我们欣然。大家吃得很高兴,每个人的筷子都在菜汤里烫来荡去的,一个女孩子夹块肉,看一看又丢下去,不停的各种戳,她戳来戳去,我就有点饱了。不过这顿饭吃得大有收获。</h3><h3>酒过一巡,男主人对我们说,我们这个村子,三百年前有三个姓周的兄弟,来到这里,他们开荒垦田,安居乐业,所以现在我们全村人都是周姓,我们是有族谱的,只是没有祠堂。</h3><h3>我马上卖乖的说我也姓周,他看我一眼,说:但是我们没有文化,不晓得这个化石很珍贵,几百年来,全村人把这些化石当石头,敲敲敲的,拿来造房子了,后来嘛,我们才晓得,这些是化石,太珍贵了呢。现在我们保护都来不及,老村子一点都不许动了。</h3> <h3>我正在想咋个安慰一下他那受伤的小心灵,他又接着指着他旁边拔水烟筒的男人说:这个是我们村支书,那个是村主任,对面那个,是妇女主任(穿蓝外套的美女);总之,我们都是一家人"。嗯,我晓得他说的句句是真话,</h3><h3>在吃饭时,那个村书记,看起来忧心忡忡,吃得很少,不住地拔烟筒。男主人又介绍说,"现在国家要投资打造我们村,我们书记很着急,他主要担心我们这里比较远,道路也比较险,还有我们的这些化石,能不能吸引人来,来的人留不留得下来"。我突然对支书有点好感,他居然能从市场的角度和未来考虑发展。</h3><h3>男主说:"我们现在只有镇政府有床位,其他都没有接待能力。来这里住下的,都是画画和摄影的人,客人,少得很啰"。这就让我突然想起了在化石村里村外的墙上,到处都有一组铿锵有力的口号:革除陋习,决战贫困,决胜小康;穷则思变,改革奋进,团结拼搏,艰苦创业!我又开始同情支书同志了,按照他的口号,就好比一个小学毕业生,现在信誓旦旦的要去考研究生;又好像,大跃进时的"人有多大胆,地就有多大产",决战贫困,我的娘啊,真是千般的难啊,搞不好就是一次滑铁卢!</h3> <h3>不过担心归担心,这个村子里的地质地理风貌,还是相当的独特,也许是中国的唯一,唯一,就是口号的硬道理;特色,就是支书的一枕中国梦。</h3><h3>我们很沾化儿的给在坐的村领导们提了很多的建议,千感万谢,又留下饭钱,继续去感受、领略和抚摸远古的气息了。</h3><h3><br /></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走马观花,总体评价这个村,除了咔咔角角有点邋遢,先天非常好,尤其在这早春的二月,到处山花烂漫,红色的土地色彩绚丽,同时这里气候温湿,村庄也初具规模,民风还算淳朴,远古,又田园牧歌,所以我们要给他们衷心的祝福,祝他们能慢一点决战贫困,让生活一点点的好起来。</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