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芊芊淑女,婀娜旗袍着身,曼妙多姿,笑颜如花绽,玉音婉转流,皎皎兮似轻云之蔽月,飘飘兮若回风之流雪。君不见那绫罗绸缎,艳之韵之,芸芸众神赞,飘飘仙子舞。美哉!天之仙子莫过于典雅高贵的中国服饰国粹旗袍。——题记</h1> <h1> 喜欢这样的画面:江南的春天,烟雨迷蒙,撑着油伞的婀娜女子,着一袭素色旗袍,挺高了脖子,略带哀怨的眼神,恍然若有所思,就这 样在雨中漫步……</h1> <h1> 我一直对旗袍情有独钟,喜欢它的合体,它的雅致。我认为,女人不管是高矮胖瘦,只要是穿上合体的旗袍都能散发出浓浓的女人味。闭上眼睛,我喜欢勾勒的画面是:“清晨,白朦朦的雨雾中,一个身材凹凸妙曼,皮肤白嫩细致,身穿碎花旗袍的江南女子,举着色彩淡雅的花伞悠然自得的走在绿树丛荫的街道上。她沉着淡定的微笑,不紧不慢的小碎步,给人一种温馨倍致的美感。”</h1> <h1> 有人说,旗袍的精髓在于那高高竖起硬领和恰倒好处的收腰,我很赞同这个观点。高高的竖领让女人不由自主的抬高了头,恰倒好处的收腰让女人的曲线淋漓尽致的显现了出来。这不能不让人佩服旗袍发明者的聪明。喜欢上了穿旗袍的感觉,真是从内心里开始滋生的一份美丽。</h1> <h1> 历来都是很喜欢古典韵味的,喜欢那一份端庄与优雅。所以喜欢唐装的薄如蝉翼,喜欢唐宋时的宽衣大袖,也喜欢飞天的飘带飞舞,还喜欢清代女子款款而行的风姿,潜意识里,甚至觉得自己就应该生活在那小桥流水、诗情画意的古代——无论哪个朝代。所以,对于旗袍这一化古典入现代的服饰,是始终情有独钟的。</h1> <h1> 所以,对于旗袍这一化古典入现代的服饰,是始终情有独钟的。旗袍,源于满族女性传统服装,最初的样式为直身式宽大袍,上下身相连,服装与身体间的空隙较大,面料为华丽柔软的绸缎,镶边工艺繁复。上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前期,以中西合璧的独特风格,引领了女装典范,并且成为了新女性的标志。旗袍样式也由宽变窄,其袖子较短或无袖,腿两侧开衩,把中国女性的玲珑曲线显露无遗。</h1> <h1> 直至现代旗袍,款式也随之更加丰富多样,大致为右衽大襟的开襟或半开襟形式,立领盘纽,摆侧开衩,单片衣料,收腰,无袖或短袖等。开衩只是旗袍的很多特征之一。在面料上以布料、丝绸、锦缎为主,现在真丝双绉、绢纺、电力纺等真丝织品也多有应用。在制作工艺上,古代旗袍的工艺特点是:精细的手工制作,适用各种刺绣、镶、嵌、滚等工艺;而近代旗袍的工艺特点是:式样简洁合体的线条结构代替了精细的手工制作。</h1> <h1> 旗袍其独特的文化底蕴,传承了古韵丰盈的中国情结,它是中国女装古典美的精华,是千年历史的另一种氤氲。旗袍成为了中国国服的代表和中国文化的一种象征,同时也发扬光大至全世界。比如约翰•加里亚诺在1997年秋冬高级女装系列发布会上,就引用了中国旗袍的因素。以大红色为主题,保留旗袍中窄身的腰身设计,配长长的下摆和流苏装饰,增加了华丽的奢华之气。再如,“龙”是中国的象征,在传统旗袍上多以绣龙来配衬。而伊夫•圣•洛朗在2004年秋冬服装系列发布会上,就运用了“龙”的图案,颇有民族韵味。</h1> <h1> 因众所周知的原因,旗袍在我国沉寂数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引领了人民大众对时装的追求——旗袍,在国际时装节上频频亮相,风姿绰约更胜当年,并被作为一种有民族代表意义的正式礼服出现在各种国际社交礼仪场合。<br> 暮霭四合,华灯初上,服饰展示橱窗里,模特身上的旗袍在谈蓝色射灯的映衬下,纯自然的面料,绚丽的色彩,婉约到极点的样式,沉静而又魅惑,古典隐含性感,着一袭旗袍的女子永远清艳如水。</h1> <h1> 窈窕淑女,清水出芙蓉。何以不为这清韵典雅浮香,流连于都市古朴香醇。别具一格的民族服装,映衬了秋月春华。那一回眸,浅笑芬芳,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在摩挲的身姿下轻舞飞扬。<br> 旗袍,其独特具有的传统韵味和时尚之美是不容忽视的。它既有沧桑变幻的往昔,更拥有引领新潮的新时代。旗袍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就是一种东方文化的蕴意和传承。它古色天香,优雅大方。近年复古的趋势也颇为明显,袅袅娉娉,好似柳摇花笑润初妍,旗袍成为一种气质与高贵完美结合的经典。</h1> <h1> 并不是所有的女人都适合穿旗袍的,没有妙曼的身韵,阿娜的身姿,以及内在优雅的气质,绝计穿不了旗袍.多一分,太俗;瘦一分,不足,要穿的恰到好处,像影片中的张曼玉似地,着实不易.大同女孩虽美,大多是英俊健美一路,所以,塞北大同的女子,穿旗袍的很少,穿得出韵致的,少之有少.旗袍不像流行服饰,有各样的专卖店,旗袍需量体裁衣,方能合身,大同只有一家服装店裁剪旗袍,买卖经营的相当惨淡.所以,喜欢欣赏旗袍,也只是想象而已,茶馆,咖啡屋,穿旗袍的女人,风样流过,在脑海.</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