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苏州街

yu ke r

<h3><br /></h3><h3> 新年已过半,也想凑个热闹,一向不喜欢庙会,虽然,已经多年没去过庙会,但对它仍提不起兴趣,思之再三,决定去颐和园,中国的皇家园林里面,我最喜欢的就是颐和园,去之前,特意回忆了一番,究竟去过几次,却始终没有数清,去的次数太多,以至于,我都不记得了。</h3><h3> 十点开车出门,走四环,一路畅通,按着路标走,最后,还是开启导航,在导航告诉左前方即使颐和园北宫门后,觉得真的到了,一路上,车辆都很少,人也很少,只有这里,离颐和园北门越近,人是越多,由于去的比较早,停车场里还有很多车位,颐和园北宫门口倒是热闹非凡,卖票窗口挤满了人,买了张20元的进园票,进得园里,看见一位老者正自顾自的耍着彩带,顿时,吸引无数人拿着相机跑来,老爷子毫不含糊,更不怯场,约4米多长的彩带在老爷子的手中变得如此听话?让我们这些旁观者大饱眼福。</h3><h3><br /></h3> <h3> 前面就是苏州街了,原称买卖街,乾隆时仿江南水乡而建,是专供清代帝后逛市游览的的一条水街,全长300米,以水当街,以岸当市,沿岸设有茶馆、酒楼、帽店、首饰铺、小吃店,一应俱全,这里的小吃价格不菲,但味道就不知怎样了?因不是冲小吃而来,也无所谓!据说,每天上午苏州街宫市开市时,几个身着清装的小伙子,在街内一边敲着大锣一边高声喊着"开市了",各家店老板听到"开市了"之后,立即开门迎客,颐和园的苏州街真实地再现了中国二百多年前的商业状况,称得上是那个时代商业文化的缩影。我来时,早已开市,没能赶上,倒是进入苏州街前,桥头上的几个吹笛、敲鼓人吸引了我,顿足观赏起来。</h3><h3> 又花十元买了张苏州街票,验完票,沿着楼梯,下到岸边,由于还是冬季,晚上的气温均在冰点之下,也因为有园里的工作人员维护,这里的冰足够厚,不少大人小孩在冰上嬉戏,一片其乐融融的场面,岸边卖糖葫芦的摊位穿插在整个苏州街里,很称景儿。</h3> <h3> 至此春节的缘故,特意在苏州街安装了彩灯和脸谱,格外引人注目,和江南水乡结合在一个景区,更加透着节日的喜庆。</h3> <h3> 来过无数次颐和园,看过无数次石坊船,每次进得园来,仍然会不知不觉的往石坊船方向走,走几步,拍一拍,拍过这么多次颐和园,还是觉得每次拍的都不一样,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心情,不同的眼光,所拍摄出来的东西自然不一样,虽然每次来颐和园的原因各异,但走在西提上,那种惬意的感觉却是一样的,无风,无雪,更无阳光,在颐和园西提上随意的漫步,很喜欢,越来越醉心于这种慵懒的步伐。</h3><h3><br /></h3> <h3> 为了赶在人潮涌来时走出颐和园,匆匆转了一圈,出门口时,被门口的锣鼓声吸引,原来是打鼓队正在为节日助兴。虽然,天不作美,天空雾霾的让人心烦,但能在节日里,在江南风情的苏州街上游览,漫步在颐和园的西提上,还是让我感觉来对了。</h3><h3><br /></h3> <h3><br /></h3><h3> 人声鼎沸,锣鼓喧天,这就是节日里的喧嚣吧!再过几日,这里将趋于平静,或许,这里从没有平静过。</h3><h3><br /></h3> <h3>春到颐和园</h3> <h3>春到颐和园</h3> <h3>春到颐和园</h3> <h3>春到颐和园</h3> <h3>春到颐和园</h3> <h3>春到颐和园</h3> <h3>春到颐和园</h3> <h3>春到颐和园</h3> <h3>春到颐和园</h3>

颐和园

苏州街

春到

开市

节日

这里

江南水乡

彩带

石坊

每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