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电影《半生缘》(1997年)黎明、吴倩莲、梅艳芳领衔主演。导演许鞍华通过女性的角度展现了现实的无奈与回忆的永恒,提示人生的苍凉,错失情缘的主题以及大时代改变个人命运的感叹。黎明凭此片荣获第34届金马奖最佳原创歌曲奖,梅艳芳荣获第17届金像奖最佳女配角。</h3> <h3>黎明的眉眼是恬淡温暖的,他不说话时甚至有些木讷,正好是沈世钧忠厚里的沉重。有人评价,黎明的饰演,最接近原著里的角色,<span style="line-height: 1.5;">贵公子式的温柔、单纯、懦弱、无力,一张脸满是无辜,让人怜爱又无奈。</span></h3> <h3>作家王安忆看了《半生缘》,觉得饰演顾曼桢的吴倩莲舒服、自然。"我对吴的感觉,是她长相的可塑性很强,眉眼淡淡的,非常留有余地的那种,很清秀,很端正。有些女演员的脸漂亮得太浓,太有特征了,那不是我要的。"</h3> <h3>1996年,梅艳芳扮演电影《半生缘》中曼桢的姐姐顾曼璐。片中梅姑因家道中落,被迫做了舞女。那幽怨的眼神,一个抽烟的动作都透出一股旁人无法理解的怅惘。曼璐穿旗袍的形象洋溢着那个时代上海的风情,时光虽逝,终成经典。 </h3> <h3>年轻时的黄磊,在片中饰演世钧和曼桢的好友许叔惠,<span style="line-height: 1.5;">市民家的儿子,机灵、热闹,英俊、青涩,天生的文艺气质。</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5;">王安忆谈《半生缘》,说黎明演的世钧,一看就比黄磊演的叔惠家底厚,他的表情多少显得呆滞,不像黄磊表情总那么灵活。 </span></h3> <h3>曼桢和世钧走在萧疏的树林里,穿着厚厚的大衣,系着羊毛围巾,暖暖的眼神和那种走到天荒地老的感觉真是动人,每到冬天总会格外令人怀念。 </h3> <h3>"曼桢有这么个脾气,一样东西一旦属于她了,她总是越看越好,以为它是世界上最最好的……他知道,因为他曾经是属于她的。"张爱玲《半生缘》</h3> <h3>"也许爱不是热情,也不是怀念,不过是岁月,年深月久成了生活的一部分。"张爱玲《半生缘》</h3> <h3>世钧去了南京,曼桢给他写信,画外音的旁白念出来:"我要你知道,这个世界上有一个人会永远等着你。无论是在什么时候,无论你在什么地方,反正你知道总会有这样一个人……"吴倩莲的声音,本是低沉干脆的,可是那样甜蜜地说出来,却是醉里吴音相媚好的情致。 </h3> <h3><span style="line-height: 1.5;">曼桢写信给世钧:"随便看见什么,或听见别人说一句什么话,完全不相干的,我脑子里会马上转几个弯,立刻想到你。"</span></h3> <h3>"当一个女人被一个男人求婚,无论是答应还是不答应也一定是快乐的,因为这是她一生当中最能决定自己的事情,决定之后,她能决定的事情就很少了。"这是吴倩莲在《半生缘》里说过的一句话,此后,世钧与曼桢的命运很快急转直下。</h3> <h3><span style="line-height: 1.5;">"叔惠这样想着的时候,只管默默地扳着桨。翠芝也不说话,船上摆着几色现成的果碟,她抓了一把瓜子,靠在藤椅上嗑瓜子,人一动也不动,偶尔抬起一只手来,将衣服上的瓜子壳掸掸掉。隔着水,远远望见一带苍紫的城墙,映着那淡青的天,叔惠这是第一次感觉到南京的美丽。 "张爱玲《半生缘》</span></h3> <h3>因为门第差异,叔惠和翠芝相爱却不能启齿,叔惠没勇气,翠芝太矜持。</h3> <h3>张爱玲说,"恨一個人一輩子和愛一個人一輩子同樣不容易。 "片中王志文饰演的张豫瑾,是曼璐年轻时的恋人,两人也是爱而不得。</h3> <h3>豫瑾多年后再见曼璐,"但他实在不知道说什么好,再也找不出一句话来,脑子里空得像洗过一样。二人默默相对,只觉得那似水流年在那里滔滔地流着。""豫瑾<span style="line-height: 1.5;">要走时,曼璐也不答理,只听见自己那一阵一阵,摧毁了肺肝的啜泣。 "</span></h3> <h3>"马路上的店家大都已经关上了门。对过有一个黄色的大月亮,低低地悬在街头,完全像一盏街灯。今天这月亮特别有人间味。<span style="line-height: 1.5;">它仿佛是从苍茫的人海中升起来的。"</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5;">张爱玲《半生缘》 </span></h3> <h3>感情通常是:因为某一个时间和地点,某一种氛围之下,因某一件细小琐碎的事打动了我们。人生太长,我们怕寂寞,人生太短,我们怕来不及。 (豆瓣影评 - 关于电影《半生缘》) </h3> <h3>葛优饰演的祝鸿才。他先娶曼璐,曼璐因不能生育,献计祝鸿才霸占囚禁了曼桢并生下一子。他是本剧的转折点,最后生意失败才恢复了一点人性。</h3> <h3>被囚禁中的曼桢,世钧是她唯一希望,她相信世钧一定在等着她。</h3> <h3>世钧到处寻找曼桢的消息,他误以为曼桢回六安嫁给了张豫瑾。</h3> <h3>世钧说:"当你发现喜欢的人都不是真心对你的时候,你同时也会发现,最讨厌的人也未必那么讨厌。在我表弟拍结婚照那一天,我看到翠芝一直在哭。我很清楚我没有爱她,但是那一刻,我们都觉得很接近。"</h3> <h3>电影《半生缘》剧评:"人们爱的是一些人,与之结婚生子的,又是另外一些人。 注定了只有半生的缘,可是,要用一世的情来记忆。"在世钧与翠芝的婚礼上,叔惠喝的大醉。</h3> <h3>翠芝和世钧结婚那天晚上说:"世钧,怎么办,你不喜欢我,我也不喜欢你,现在是不是已经来不及了。"照片中,翠芝的眼神望向帮世钧挡酒的叔惠。</h3> <h3>翠芝道:"叔惠今天醉得真厉害。"世钧笑道:"可不是!他一个人怎么上火车,我倒真有点不放心。"翠芝默然,过了一会又道:"等他酒醒的时候,不知道火车开到什么地方了。"</h3> <h3>曼桢得知世钧结婚的消息,在电影院里对着卓别林的电影,一边大笑,一边流泪。</h3> <h3>"一想起曼桢,他陡然觉得寂寞起来,在这雨澌澌的夜里,坐在这一颠一颠地潮湿的马车上,他这故乡好像变成了异乡了。"张爱玲《<span style="line-height: 1.5;">半生缘》</span></h3> <h3>世钧说,"我看到一个很像曼桢的女子,可是,一转眼,她就不见了。十年了,我一直没忘过她。"</h3> <h3>曼桢说:"十四年了,<span style="line-height: 1.5;">日子过得真快,对于中年以后的人来讲十年八年好像是指逢间的事,可是对于年青人来说三年五年就可以是一生一世。我和世钧从认识到离别,不过几年的光景,却遭遇了太多太多的事情,仿佛经历了一场又一场的生、离、死、别。" </span></h3> <h3>"中年以后的男人,时常会觉得孤独,因为他一睁开眼睛,周围都是要依靠他的人,却没有他可以依靠的人。" 张爱玲《半生缘》</h3> <h3>故事结尾,世钧去接回国的老友叔惠,没接到,却邂逅相爱至深的旧情人。曼桢<span style="line-height: 1.5;">不停地问世钧:"你好吗?你好吗?"世钧说:"我不好,我只希望你好。"</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5;">在灯火昏黄人声嘈杂的饭馆,曼桢轻轻对世钧说:"能见面已经很好了……世钧,我们是回不去了。"</span></h3> <h3>"回不去了",恋人之间最悲凉的结局,莫过如此。那是顾曼桢对沈世钧说的,也是张爱玲对胡兰成说的,<span style="line-height: 1.5;">一代文学女作家最后离开人世身旁无一人。 </span></h3> <h3><span style="line-height: 1.5;">世钧没接到叔惠,叔惠却已到了翠芝和世钧的家里。想起这些年的种种,叔惠幽幽的对翠芝说:"</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5;">后来我爱过的人,很多都像你,却没有一个是你。"</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5;">人到中年,终于等来似乎可以确定当年心思的句子,却是无法回头。</span></h3> <h3>翠芝忽然微笑道:"我想你不久就会再结婚的。"叔惠笑道:"哦?"翠芝笑道:"你将来的太太一定年轻、漂亮——"叔惠听她语气未尽,便替她续下去道:"有钱。"两人都笑了。……在一片笑声中,翠芝却感到一丝凄凉的胜利与满足。 ----张爱玲</h3> <h3>叔惠又喝了点酒,斜斜的靠近翠芝,说了一句:"还不都是被你害的"。 半生颠沛,谁让我曾经那么喜欢你?</h3> <h3>曼桢说:"我想每一个人到老都总会有两三件事情可以拿出来讲的,如果我跟世钧真的接了婚,生几个孩子,那一定不会是个故事了。"</h3> <h3>世钧说:"其实婚姻大多数是讽刺。相爱的人不能结合,结合在一起的又往往不是意中人。"</h3> <h3>在结尾,傍晚世钧打着手电筒在雪地里找,终于找到了曼桢丢失的一只红手套——这是十几年前的事了。原著里写,"至少她现在知道,他那时候是一心一意爱着她的"。电影把一段往事放到最后,世钧笑得灿烂,观众看得眼热。回不去的爱情里,总是有些细节一生都带着温度。 </h3> <h3>许鞍华的《半生缘》是改编自张爱玲小说的电影中被公认最优秀的一部,影片弥漫着怀旧、冷漠、深浅不一的灰色,吴倩莲、梅艳芳、黎明塑造的形象亦称经典。悲凉是张爱玲作品一贯的基调,而《半生缘》的悲凉是由内而外,极力想保持一种平淡,仍难掩悲凉之气。</h3> <h3>电影中的男女主角各自放逐自己与爱的人远隔天涯,以为那是彼此最好的结局,却又彼此留恋。如果当初可以勇敢一点,结局会不会不同?</h3> <h3>张爱玲把人性和感情写的刻骨铭心,最伤心的是离离合合过了18年,才发现,过去的已经过去,永远回不去了,何谓命运何谓缘分,半分不由人。 </h3> <h3>几个平凡的众生男女,世钧曼桢叔惠翠芝,把那一点点并不离奇的痴爱怨情演了那么多年。而同时翻天覆地的中国近代社会种种变事,只是作了他们的背景,隐隐约约给他们的故事刷上一笔动乱的底色。乱世里这几个男女的故事,一点点的痴,一缕缕的怨,脆弱的爱,捂住面孔的无奈。—张爱玲《半生缘》</h3> <h3>曼桢说:"以前我以为我会和姐姐有所不同,其实走了半辈子的路,我只是跟在她的后面。"片中这对姐妹命运多舛,现实中一个已逝,另一个淡出。曾经的美好,只能通过这旧照片来回味了……</h3> <h3>"别来还无恙那年少轻狂,却让岁月背叛。流转的时光照一脸苍凉,再也来不及遗忘。两个人闹哄一场,一个人地老天荒。聚少离多的纠缠,迷惘是唯一的答案。"——《半生缘》主题曲 </h3> <h3>就像那天,我逆光而来,你迎光而去,一切可能只留于黯淡昏黄的灯光下,氤氲着。而我们,就像未曾相遇。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