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老口泉

甜甜

<h1><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口泉因有泉而得名,现在的口泉镇应该是由旧时的口泉村和烟岭村组成。在《大同府志》里它们隶属大同县治西南境。在府志里关于&quot;口泉&quot;有如下记载:&quot;口泉,导源坤云山北口泉峪,汇为方池,池上结小亭,西有桥,历桥徒登数十梯而上,有泉神武,庙左古井一,乃泉源也。其水东北流经烟岭村,又东北经口泉村,又东注武川水。按《水经注》,火山水发东溪,东北流出山,山有毛碳,火之,石间樵碳也,疑火山水即今口泉。&quot;</span></h1> <h3>口泉镇背靠坤云山,房子依山势而建,山为缓坡,坡底沟为黑流水河。一条狭长的街道东西贯通。东口北是座清时期小堡,没有包砖的痕迹,为黄土城,城不大,堡内住有30多户人家,城墙宽阔而高大,此应该是过去驻扎之兵营。堡门南开,堡门前就是东西之街道。顺街道走,房屋建筑多顺坡而建,而留出的出入小道以巷为名,小巷名之繁多。而在东西街道两侧多林立着50,60年代计划经济时期建有的商店,影院,饭店,理发馆等,而民居的建筑有多种形式,有明清四合院,排房,窑洞等。而窑洞和房屋建筑多采用山上片石。墙体宽厚,外罩大燃泥抹墙,有钱的就在房前脸处镶砖,现在这样的建筑已经不多。口泉街有几处古迹,在街道中有一坡叫&quot;穆桂英坡&quot;,相传宋辽交兵时,穆桂英曾率兵住扎于九寨,时常骑马下山经过此处。后人仰慕英杰,遂将此处称为穆桂英坡,以示纪念。 现在口泉公园塑有一骑马射箭穆桂英雕塑。在此山坡上有一庙宇,坐西朝东,叫千佛寺。没有进去看过,在外看有一大殿。在街道西有一小巷,名寺儿沟巷,进入巷内,在尽头的山坡上建有一寺,为华严寺。</h3> <h3>1949年5月大同解放后,初期市郊及邻近厂矿,村庄分属一、二、三、四、五区和矿区管辖。1952年改为城区、口泉区、郊区管辖。1958年后,又分属城区、口泉区、郊区、古城区、怀仁区、云冈区管辖。把烟岭村做为其做为区之办公地,所以带动了口泉镇的繁华。现在的口泉镇依然可以看到当年的痕迹。</h3> <h3>随着口泉镇附近煤炭资源逐渐采空,昔日的繁华已经远离这座古老的城镇,口泉镇的中心也由山坡街转移到五一街。留在古镇中的多为老年人,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曾经参加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还有很多是当年的老矿工。虽然古镇的人气在逐渐降低,但是当年的老建筑却依然向来到这里的人们述说着这座古镇的辉煌历史。</h3> <h3>口泉古镇是典型的民国时期建筑群,拥有包括火车站,戏台,府衙,剧场,民居,街道等众多历史遗迹,具有较高的整体保护价值,适合作为电影、影视剧等的拍摄外景地。</h3> <h1>我曾经在口泉工作七年,但不知道有这样一个古镇,很荣幸和影友们一起走进口泉镇!探究这个有着好几百年历史的淳朴原始的地方!</h1> <h1>街边的小店老板热情大方,他家窗台上各式各样怒放的花朵让我们看到了他们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态度,小店物品摆放合理有序,看出老两口的精致,在这个看似落后的地方,有这样的小店,实为不易</h1> <h3>在那鲜花盛开的地方</h3> <h3>这里的房子依山而建,大多数是石板房,就地取材,没有自来水,固定地点担水,也没有有线电视,居民们生活原始简单</h3> <h3>能在头上套塑料袋当帽子的,在别的地方不容易看到</h3> <h3>很少看到小朋友,有条件的都搬迁啦</h3> <h3>团结紧张、严肃活泼,至少有半个世纪的历史了吧!</h3> <h3>街边的理发店,城里人早已不用的理发用具让人眼前一亮,像宝贝一样!</h3> <h3>这里生活简单,八十多岁的老人就有上百之多,每天上下午晒太阳聊大天,怡然自得,快乐的老去!</h3> <h3>这位老奶奶已经八十四岁,家在半山坡,走起路来健步如飞,而我们的双腿早被汽车和电梯废掉了</h3> <h3>这位大姐边聊天边编织杯套,还推荐我们上她家院中拍摄,她的喜悦感染了我们,让我们感觉她住在天堂一样的地方</h3> <h3>这位女士手指的福字碑有上百年的历史</h3> <h3>可爱的老人</h3> <h3>这位大姐已经75岁,招呼我们吃她现蒸出来的土豆,还给我们的影友剃头刮脸,动作娴熟,价格还便宜,一套下来才要五块钱!在早已电动剃须的今天,看到这样的理发还是特别惊奇和兴奋</h3> <h3>这里的地理位置距离同煤集团永定庄矿很近,年轻人很多在那里工作</h3> <h3>斑驳的痕迹,无声的述说着历史</h3> <h3>晒太阳聊聊家常,长寿的秘诀</h3> <h3>走进一户手工艺人之家,用纸做的小毛驴,当地习俗,每年四月初八要给十二岁以下的儿童到庙宇做法事,我夸奖他们传承的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他们自谦封建迷信</h3> <h3>这家窑洞装饰的木质花纹图案三百年历史,好悠久</h3> <h3>老艺人,85岁</h3> <h3>朴实的笑容</h3> <h3>两位阿姨都八十五岁</h3> <h3>山腰上的这个教堂现在看来还是非常精美</h3> <h3>正好遇到婚车,蛮气派</h3> <h3>摄影师合影</h3> <h3>这个窑洞里住着一个六十岁的单身男人,脑中风后遗症,基本丧失劳动能力,孩子们一周给送些饭菜,老婆跑了,没有啥收入,挺可怜的,炕上堆满了各种杂物,灰尘厚厚一层,让人看得心酸!见不得男人的眼泪,悄悄地留下点钱,人活着真不易!</h3> <h3>聊着聊着哭了,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啊!</h3> <h3>不忍心回头再看</h3> <h3>还记得过去用的火炉吗?这里取暖还靠它呢!</h3> <h3>蒸土豆,人间美味!</h3> <h3>再见,这个神奇的地方,再见,朴实无华的居民,再见,那个可怜的人,再见,有着上百年沧桑厚重历史的老口泉!</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