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东坑古道位于常山县球川境内,实为开常古道的一段。在衢州,东坑古道没有江山的仙霞古道、衢江峡川的东坪古道那样享有盛誉。仙霞古道是一条军需驿道,英雄之魂,侠义之气在古道徘徊,东坪古道是唐代李氏皇族后裔开辟,是有帝王之气的官道,而东坑古道从它拙扑的台阶,古道两边普通又丰茂的植被,古道中简陋的竹凉亭等来看,它是平民古道,是古时的人们在生产劳动和日常生活中走出的通道,东坑古道有浓郁又朴素的农耕气息。</h3> <h3>东坑古道藏于东坑古村东头,原本今日是直奔古道的,但经东坑古村时,脚步却越走越慢,这四面环山的小山村朴实静谧,古朴的泥土瓦墙,流淌不息的小溪,环绕村庄的大片青翠竹林,竹林深处追逐嘻戏的雌雄土"凤凰",带着幼雏觅食,无声传递母爱情怀的"老凤凰",这一切的一切,如静静流淌的乡野"清明上河图",让你瞬间忘却山外有个喧嚣的世界,让你以为世间就应如此安静,如此简单自然,让你想就如此慢下脚步,慢下思绪,慢慢的,闲闲的生活........</h3> <h3>东坑古村是原生态的,但绝不会是原始的,东坑人就地取材的智慧,美化家园的愿望,打造幸福家园的迫切心情都体现在墙头屋角的花草上,体现在干净整洁的村道上。毛竹应该是东坑村最盛产的"土特产",勤劳的东坑人物尽其用,竹子围篱、竹编的花盆、竹制的垃圾桶。竹盆里侍弄的多肉植物,那可是城里人的时尚明星啊,但却在东坑村的竹盆里丰腴得憨态可掬,看,那朵盛开的"佛莲花"似乎有梵音萦绕。让我惊㤉的是村头遇到的一位能工巧匠,经过村庄时他正低头锯竹制垃圾桶,登完古道回头时,他已将制作垃圾桶的边角料----短竹节一个个嵌入村道的陡坡上,"美丽东坑"四个字跃然而出。停下问之,"是你设计的?"他淡淡的说是,手中在摆弄一块草皮,他还让我看看"美丽东坑"这四个字凸现得还行吧,说"美"字四横并排不好看,最后一横改两点,说过段时间在竹节里装上泥巴,洒上草花籽,等花缤纷,这四个字更亮眼了,听他絮絮介绍,我由衷的佩服。安静的日子,简单的生活,辛勤的劳作给予他无穷的智慧,集设计师,巧手匠于一体的东坑人定会让东坑越来越美好,越来越清雅亮丽。</h3> <h3>过东坑村,村头是开阔的田野,田埂上长势葳蕤的草,不知名的野花恣意绽放,零星的油菜花黄得纯粹洁净,丝丝条条镶嵌在青山之间,如黄色纱巾在春风里飘逸。跨过一座拙朴的石桥,就正式登上东坑古道了。</h3> <h3>古道两边无古树参天,亦无稀有名木,均为乡间常见的松、柏、苦储、乌桕及不知名的杂木等,脚下是碎石铺就的台阶,大多也是就地取材,亦有大小不同的石块垒就的,因前二天下了雨,台阶上有飘零的落叶,踩在上面,松软无声息,就这样慢慢拾级而上,用心感受勤劳朴实的先人劳作时留下的气息。</h3> <h3>走在古道上,脚步合着自己清晰的呼吸声前行,观息也观脚下的拙石,猛然发现石块上斑驳的字迹,用手轻拂石块上的尘土,细辩是首诗:高山有好水,平地有好花,人家有好女,无钱莫想她。呵呵,分明是哪位痛失恋人的年轻人的心情写照啊!回家查询,还真有一段发生在东坑古道上的凄美爱情故事。</h3> <h3>不知不觉中已至山顶高处,再往前走,便是一路下行之势,豁然之处,远山如黛,静穆安然,问路旁挖草药的山农,说前方为开化境了。哦,怪不得,这条道的大名叫"开常古道"。</h3><h3> 今日东坑之行,云淡风轻,款步无声,舒缓有序。智慧朴素的东坑人让人心生敬意,拙朴的东坑古道让人读悟美好生活绵绵延续之情……</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