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源头活水来 ——秀峰瀑布源头探秘

山童

<h3>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h3><h3>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h3><h3> 唐.李白</h3> <h3>祖国山河壮丽,瀑布众多。气势雄壮者有之;磅礴者有之;绵长者亦有之。然,庐山瀑布最富有诗意。在庐山悠久的历史文卷中,歌咏庐山瀑布的诗词就有数千首之多。唐代诗人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便是其中之一。10年前有关机构对国内各地著名瀑布评选,庐山瀑布群被评为国内最美十大瀑布中“最有诗意的瀑布”!</h3> <h3>李白写的瀑布位于庐山南面之秀峰,此地山峦起伏群峰叠翠,由于地质构造原因,山势险峻沟壑纵横。大小瀑布在群峰中或飞流之下,泻玉坠珠。或银河倒挂,若彩虹倒悬。或跌宕山崖,界破青山……有的如蛟龙吐水,也有的婉约若仙女,缠绵如处子,在山壑中叮咚流淌。</h3> <h3>秀峰大瀑布大都源自牯岭汉阳峰。近日随庐山银发户外几位资深驴友,沿汉阳峰源头,探秘李白当年赞叹的“疑似银河落九天”的黄岩瀑布。黄岩瀑布因位于开先寺后,又称开先瀑布。</h3> <h3>一早,我们一行9人开始从位于仰天坪前端的701电视台基地出发,开始了从汉阳峰至秀峰瀑布的穿越。</h3><h3> 我们此行9人,有6人为‘’70后‘’,年龄最大者七十有二,最年轻者六十有五。平均年龄70。别看个个银发,但人人精神矍铄,一路欢笑。</h3> <h3>金色的阳光把汉阳峰茶园点缀的让人惊讶!绿色的茶园犹如墨绿的地毯,茶树已渐次苏醒吐出细小的嫩芽。</h3> <h3>来到当年庐山雷达连部队的机房旧址,就能看见一股清泉汨汨而出,也许这就是秀峰瀑布的源头之一吧。大家扯出“庐山银发户外”的队旗,在四方柱前留影。</h3> <h3>庐山是否有主峰?历有争论。有说五老峰为主峰,有说汉阳峰为主峰。今有国家测绘局权威测定:汉阳峰是庐山的第一高峰,海拔1474米。据说,在月明风清之夜,站在峰巅上,可观汉阳灯火。 据有关书籍载:当年大禹治水登上汉阳峰,由此汉阳峰顶曾留有“禹王台” 。现峰顶上两个平台只是后人所建,供人凭吊,发“思古之幽情”。有一台有一门匾,上书“汉阳台”。</h3><h3>由此台下行十余步,便可见一巨石臥地,上有“庐顶”二字。</h3> <h3>右边平台上孤立一石柱。石柱四周刻字:正面为“庐山第一主峰”,背面为“大汉阳峰” 。石碑两边刻有一副对联:“峰从何处飞来,历历汉阳,正是断魂迷楚雨;我欲乘风归去,茫茫禹迹,可能留命待桑田。”此联为清光绪年间武陵人王以敏所撰。<br></h3> <h3>离开汉阳峰顶,开始穿林拨棘。这一片林地原属庐山林场管辖。且划分了作业区,并立石桩为界。大家仔细辨认作业区石桩。</h3> <h3>谁说银发身已衰?抖擞精神走大山。攀岩援壁何惧险,七十古稀我敢当!</h3> <h3>三八过后我登山,九个老汉不简单。</h3><h3>留下字迹当足迹,还待后者续新章。</h3> <h3>虽说已是暮春之际,可山泉水依然汨汨流淌。从汉阳峰流淌下来的清流夺山而出,大家沿山涧穿行,翻山越岭。眼前疑无路,柳暗花又明。</h3> <h3>源头活水,川流不息。人生亦如此,只有随时充满活力,方能生生不息。</h3> <h3>从汉阳峰流淌下来的山泉终于汇集在此,马上就要冲下山崖,飞落直下三千尺,形成蔚为壮观的瀑布水。</h3> <h3>“庐山瀑布源头”。眼前的巨石,镌刻着六个大字。初看倒无歧义,可细想颇有琢磨空间。所谓“源头”应是最初出水点。庐山瀑布众多,东南西北都有,把此地统称为“庐山瀑布源头”,那三叠泉、马尾泉、谷簾泉、玉簾泉、王家坡、石门涧等瀑布的源头也在这里?</h3> <h3>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海不暂息。</h3><h3>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h3><h3> 唐· 徐凝</h3> <h3>心慈悲,体清凉。垂甘露,润四方。稻梁熟,万民康。干戈戢,正道昌。此24字的《庐山颂》为民国要人戴传贤于抗战前所写。吴宗慈《庐山续志稿》载此《庐山颂》刻于白石涧一大石上。但10年前九江日报曾报道,在秀峰瀑布右侧发现古代巨幅石刻。我曾闻讯与庐山摄協熊主席、科协徐主席一同登上秀峰,在瀑布对面的山头上用相机长镜头远调。结果真相大白,刻在瀑布右侧的石刻原来就是戴传贤所写的《庐山颂》。</h3> <h3>遗憾的是这次行走,由于角度不同,难以看到庐山颂的24字石刻。</h3> <h3>高岩下赤日,深谷来悲风。擘开青玉峡,飞出两条龙。 宋• 苏轼</h3><h3><br></h3><div>度峡扪青玉,临深坐绿苔。水从双剑下,山控两龙来。 宋• 米芾</div> <h3>此“秀峰寺”三字为清康熙所书赐。原为秀峰寺山门匾额。</h3> <h3>此“洒雪松”三字为康熙皇帝东宫太子所书。</h3> <h3>一块宋代大书法家米芾写的匾额:“第一山”,从中还能看到当年开先寺的遗韵。此三字原为竖写。后来开先寺僧为做门匾,临竖为横。米老夫子写的“第一山”如今到处都有,今人总想当第一,心态俗也!</h3> <h3>3月9日,庐山银发户外九驴友相约徒歩从庐山最高峰一一汉阳峰出发,一路翻山越岭,穿林攀岩。过山涧,钻竹林,听山泉潺潺欢歌,揽瀑布飞流直下,观开先龙潭文化史迹,虽说全程仅23.19公里,可历时近10小时。虽说大家都是古稀老人,可乐观的心态,开朗的情怀和健康的体魄,在这次穿越中得到极好的检阅和展示。</h3><h3>一路走来,我看到几位老兄依然矍铄向上,敢于攀登的精神面貌,敬佩之情油然而生。特别是听到他们常说的一句话“只要可能,我们再走10年”倍感激励。</h3><h3>对于像我们这样的老年人,每天开心快乐,就是对自己生命的尊重!</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