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最近,追着央视热播的两档经典节目《中国诗词大会》和《朗读者》,和众多人一样,我有种无法释怀的热爱。然而,这里却有种属于我自己的莫名挑战,有时连我自己都不明白是自己太苛刻,还是太独特,有些东西无法言表,既怕被人无法接受当作怪异,却又无法越过。那好吧,仅从我自己的角度去勇敢的面对,拿出来看看到底那是什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那是一种强烈的厌烦,确切的说是对主持人董卿的厌烦,实在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受捧的一个主持人,却一直是我感到无法忍受的。这么多年来,在我眼里,她美丽的外表,端庄的台风,魅力的姿态不过是一副副美丽的面具,实在感受不到我所期待的东西。都是安排好的台词,做作好的微笑,放不下的空架子,当面对演员或观众的真情流淌时,她总是下意识的端范,经常程式化的带过,内心被激起的情感经常被她空洞的主持词给打断。我真不明白,她站在舞台上,既不跟观众共情,也不跟演员共情,永远都是端着华丽大女主的范儿表达着评价或捧杀式的赞赏,就连我这样的观众都能感受到的质朴情感,她一个大主持却经常鸡同鸭讲,猜她内心一定是虚伪的,或是这个角色根本就不在意发生了什么,只在意我让别人看到了什么;或是压根就不会用真实状态沟通,似乎人家出场就是时刻要节目和观众来衬托自己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我的感受里,这如同梵高所生存时代里的学院派油画,已经完美到了空洞的地步,总让人有种想颠覆、想打破的冲动和欲望。对我来讲,以往央视的主持人,从杨澜、倪萍、王小丫、柴静、季玉华……哪一种都比这样的感觉舒服,然而她却长久地占据在主要舞台上,无论多烦,她都在那里。于是我猜想,央视领导的取向是不是不正常?如果说,起初在我眼里的她是个美丽的花瓶,后来她总是出现在春晚等大场合的舞台上,我就感觉是种审美疲劳了,还不舒服的是,只要有她出场的节目,总跟着一堆摆设一样的追捧和评论,那光环是做啥用的?是皇帝的新衣吗?这种疲劳一旦如此泛化,就是彻底的愤怒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然而,因为《诗词大会》和《朗读者》这两个强档节目,却让我把这种阻抗的情绪降至了最低点,节目本身的文化内涵和出场的人物都太好了,不知是遮住了主持的浅薄与空虚,还是知性的氛围溶解了对跟风的恐惧。即使那些花瓶般的措辞也都不再破坏氛围了。同时,这个节目本身的人性能量,让我松弛下来内观和反思,我为什么有这样的感觉呢?假如强烈的讨厌和强烈的需要是平行宇宙,那我到底投射了自己的什么呢?这里的黑洞深处是什么结构呢?回归到内心深处,这也许就是创伤在狂虐,首先感谢遇见,没有这样一个情绪的载体,我怎么可能得知这么独特的自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精神的探索在这里又打开了一扇门。突然觉察到这种厌恶的感觉,似乎在生活中的多个场景中都有重复。我得承认,我是个对自己要求甚高的人,也是个为了自由不惜一切的人,这一定也表现在了关系里。以前我无法认同这一点,因为别人总说我“求完美”,但在我眼里所谓“完美”也不过是个底线,我会因此不接受别人的意见,即使表面迎合内心也会深深地拒绝。这种态度成就了自己,同时也因为关系否定了自己。或许也经常伤害到最亲最爱的人吧。我得承认,我经常是痛苦的,不是一天两天,而是几十年如一日。那么,此刻,是不是该看看痛苦是哪般?告诉自己“你太累了”,你经常偏执,只是因为太恐惧,恐惧被完美面具背后的冷漠再次剥夺了自由。你硬挺着成全别人的期待,却没有一点自我认同,遇到权威的自恋时内心要忍着厌恶和崩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你要试着让自己真实的存在,接纳自己不意味着辜负被绑架的诚实,接纳自己的无奈,让生活的乱象飞一阵吧。允许自己冷漠,而不是棱角分明的拯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背着痛行走,就如同给自己的镜子上弄一个污点,再也照不出完整的自己,却让自己如此高难度的参考着别人的面具扮演着被定义过的自己,因此,对“完美面具”如此厌恶的背后是何等苦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那个灵动的自己太需要被释放了,极致的掩饰可以让人无可挑剔,同时也无话可说,知道自己很恐惧却保护不了那个内心小孩,既无法长出成熟的防御机制,也不知道哪个面具的后面才是善良。其实,那个灵动的孩子只需要被允许做自己,然后自由的做自己,那个特别具有批判思维的自己其实可以更自由,让世界随着自己的觉察舒适下来吧,然后,如星空般的丰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回到董卿,看清我不接受的那种反感投射了内心的无助,知道那也是自己内心拒绝面具又经常不得不探索面具的极致压抑。其实自己真的没有什么需要放弃和改变的,只是更好的存在就好,让边界随时随地可以舒舒服服的存在于自我的世界里吧,她人是她人,允许自己不喜欢,追捧是追捧,允许自己不赞同。让世界成为世界,让自己成为自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此刻,感谢“万人追捧唯我厌烦”的董卿,也感谢自己这强烈的厌烦,寻找自己的真相,会发觉世界上所有强烈的冲突,都是拐角处跟自己的久别重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小佳2017.3.12</p> <p class="ql-block"> “当你在重组自己的偏见时,别以为自己是在思考”。~这句话值得思考,每一支射出的箭都在内耗能量,只有回到自己的内心,探寻内心的真相,才是真正有价值的思考。</p><p class="ql-block"> 此刻,我觉察了这种泛化的极端厌烦,跟董卿其人无关。但是我仍旧因为拒绝跟风而拒绝参与喜欢她,或许原本也没有感受其人的需求。同样,众人的追捧跟我无关且再无冲突。</p><p class="ql-block"> ――小佳2017.3.19</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