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世界一年

高山流水

<h3>  上海大世界重新开门营业了,对于土生土长的上海人来讲不啻是一个好消息,但仿佛巳是那么的遥远和陌生,老辈们早已经没有了兴奋度,新一辈则会问一句"大世界"是干什么的呀?<br></h3><h3> "上海大世界"成立于1917年由上海滩奇特商人黄楚九创办的游乐场,后移手青帮大亨黄金荣,由于其集戏曲、杂耍、游戏、文明戏为一体,可以从早到晚游玩一天,"白相大世界"成为当时市民大众心施神往的游乐盛地,其盛名不亚于当今的"迪斯尼乐园"!</h3><h3> 世事变迁,"上海大世界"经历过"黄记"、"荣记"大世界、上海人民游乐场、上海青年宫、大世界,几经繁华几经凋蔽!</h3><h3> 我是在1999年初到2000年在大世界工作了一年,一年时间虽短但在我职业生涯中感受是最深的,这也是因为心中的那份作为上海人的怀旧情怀!</h3><h3> 大世界要进行改造的计划早巳有之,在我去之前就已经做了二次规划,一次是就大世界本身进行改造,另一个方案则相对规模比较大一些,扩大到了整个云南路,计划在大世界原址后面矗立起二幢新式高楼,但总觉不协调,方案拖了许久终究没能起动。</h3><h3> 其实改造迟迟不能启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粗粗归纳的话大概有以下几大原因,第一是产权与经营权的长期分离,这也是历史形成的,大世界的地产权属黄浦区房管所后改制为新黄浦集团公司所属,而经营权由于文革后期原大世界被市政府作为"上海市青年宫"而划归团市委所有。而更复杂的在于围绕大世界周边的门面商业也早已不属于大世界了。据说在解放前大世界老板黄金荣为了安抚为其卖命而身亡手下的孤儿寡母而划转出去了,现在要整体改造就要涉及到方方面面复杂的产权关系了;第二还是大世界今天经营方式的定位,究竟以怎样的经营模式来重显远东第一游乐场昔日的辉𤾗,开了几次研讨会各有所想、各有所辩,终究没有拿得出一份合适的方案;再就是改造资金的筹集,到底全由政府投资还是由企业自筹也有不同的议论,其间有香港和新加坡商人愿参与投资改造但终觉不妥,毕竟大世界盛名之下,将来经营权不纯的话会带来政治风险!</h3><h3> 去了大世界半年,最终得到的消息是大世界改造无限期推迟。</h3><h3> 改造推迟了但经营还得继续,由于经营仍然维持着旧有的模式实在与当今的娱乐环境和内容有太大的差距,所以也就只能维持着惨淡经营。</h3><h3> 中心舞台是杂技,每天按早、中、晚轮流表演,只是要靠天吃饭,因为是露天剧场所以遇到大热、大冷天或下大雨就没法开演了。一楼周边是碰碰车游乐厅和哈哈镜展示厅,说起哈哈镜可是大大的有名,曾是大世界的镇场之宝,是开场之初从国外引进的异形镜面,十二面镜子因曲面的不同,照镜之人折反出高矮肥瘦不同的滑稽形象引来游客一阵阵大笑,尤其是孩子们的喜爱,文革期间差一点被造反派全部敲碎,给了它一个十分可笑的罪名是"破坏工、农、兵形象",好在一位老员工连夜偷偷藏了起来躲过一劫,只是运输中不慎破了一块。</h3><h3> 二楼以上是游戏厅,饭馆,展示馆,培训室和大,小剧场。</h3><h3> 大剧场主要是演戏曲,京剧、越剧、沪剧、淮剧甚至是川剧。观看戏剧的以老年人俱多,他们是固定观众,早上就进来了,自带干粮和茶水一坐一天,连午觉都在剧场里睡了,这到是体现了旧日大世界的风情风貌。</h3><h3> 比较热闹的是小剧场,主要是歌舞类节目,所以以青年观众为主。青年观众中又以青年民工为主要客源,为什么是青年民工呢?因为那时刚好是大世界周边建设潮,几十元钱的门票成了青年民工价廉物美的消遣,娱乐,休息的好地方,尤其是小剧场的青春歌舞是他们的最爱,只是环境实在太差,楼上办公室不能开窗,一开窗楼下观众的汗酸臭味会直冲鼻吼而来!</h3><h3> 说起大世界的内部环境之差真是让人感慨,游乐场开场至2000年八十年间未曾大修过,最令我心惊肉跳就是舞台后面密集零乱的电线,如果引发火灾整个建筑将不堪设想。由于年长失修许多地方的墙壁已发酥发霉了,记得有一次举办外国留学生看上海专场,晚上7点入场之前我带领着员工在场内进行最后的安全检查,刚走到离二楼楼梯口不远处,楼梯口顶层一米多见方的泥面径直"轰"一声砸了下来,把大家吓得不轻,还好没人,还好观众还没有入场!</h3><h3> 大世界不养演员,演出队伍全部由外部剧团驻场演出,自己有一个小型的演出公司主要在外承接演出任务在场内到反成了客串。演员剧团来自五湖四海,这到是承接了过去解放前的营业风格,只是一、二流演员和剧团巳看不上了,在我工作那一年接待过泰州市京剧团算比较有名的了,为此我还专门出面请他们团长和主要演员吃了饭,欢迎他们能来大世界驻场演出。</h3><h3> 听解放前的老员工讲过去的戏曲名家是以能登上大世界舞台为荣,为资历的。上海的名家就不用说了,象北京的相声大师候宝林、唱京韵大鼓的骆玉笙都在大世界登台演出过。在上海的老艺术家们对大世界也是非常有感情的,只要是大世界有活动邀请,身体好都会欣然而来。</h3><h3> 由于大世界曾经还是青年宫文化艺术的培训中心,象巴金、程十发、任政等大师级人物都曾是大世界培训中心的培训老师,现在活跃在影视界著名演员王志文就是从大世界影视培训班走出来的。</h3><h3> 我曾接待过王汝刚、李久松、毛善玉、史敏等著名演员,偶尔他们也会登台助兴捧捧场,在他们心中师承了老一辈艺术家对大世界的敬仰感恩之情。</h3><h3> 对大世界怀有深厚感情的不只是曾经的演职人员,在毎一位老上海人的脑海里都留下过难以忘却的记忆,在大世界各个楼面经常能看见由儿孙搀扶着或轮椅推着的老人,有些还是从海外归来特地安排过来的,他们会一个楼面一个楼面慢慢走着看着,有时喃喃自语有时会向儿孙们叙述着什么,他们并不在乎现今大世界的娱乐项目,从他们的眼神中可以看出已沉浸在久远的回忆之中,每当看到这些老人我便会主动走上去打个招呼,推一把轮椅,踫到健谈的老人还会告诉你他所经历的大世界的一些旧闻趣事。</h3><h3> 曾经与同事们商议过是否能改变一下大世界的经营模式以改善一下日趋困难的经营状况。</h3><h3> 有件事触发了我们开创新的经营思路的想法,当时南市区要做旧区改造,著名的古玩一条街东台路面临动迁,几十号古玩商面临失去营业场所的窘境,能不能把这些古玩商引进大世界哩,我们的初步想法是,一楼周边改造成上海小吃一条街,二楼、三楼全部改造成古玩商铺,四楼改造成各类戏曲小茶馆可品茶赏戏并单设一间影戏馆播放上海滩三、四十年代的老电影,五楼顶层改造成露天咖啡馆。在经营方式上取消一票制打开大门随意进出,中心舞台杂技演出全部免费对外开放,除四楼戏曲茶馆、影戏馆自己经营外其它外包租赁经营,总的理念是想把大世界打造成活古董(各类江南戏曲、旧时电影、各种上海小吃)、死古董(古玩商的古玩品及大世界本身建筑)展示地,以力求减轻直接经营的压力,初步方案向上级作了沟通后,方方面面还是拿不定主意,最后一句"还是保持大世界原有的风格吧!"于是这个方案也只能偃旗息鼓了。</h3><h3> 经营压力不断逼着同事们积极努力吸引新的游客来源,尽量做到每个月有大型活动,除了上面提到的"外国留学生看上海",还有"与瑞士乒乓名将瓦尔德内尔同游","白茅岭干警游大世界","大世界吉尼斯演出"等活动。</h3><h3> 为了提升人气有同事甚至迷信的从千里之外请来二只石狮子压座在场门口,大世界非庙堂也非旧时官府衙门之地,放在那里实在有点不伦不类,当时情况下为保护积极性也就默许了,却一直放到了现在。</h3><h3> 临近一年,改造石沉大海,经营上也实在难有作为,我便萌生了离开之意,临辞之前思来想去总想留下一点工作痕迹,也算对大世界和自己有一个交代,于是便有了出三本书的想法,一是《大世界史话》、二是《大世界影话》、三是《大世界绘话》。经过努力由傅湘源老先生执笔我作序的全面介绍大世界发展的《大世界史话》终于出版了,但概括了大世界发展的照片集及大师们留在大世界的书画墨宝的《大世界影话》和《大世界绘话》由于时间关系没能编缉出版成为了永久的遗憾!</h3><h3> 2017年是大世界开场100周年,我仅作此文以示纪念!</h3><h3> </h3><h3> </h3><h3>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