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她出生在一个贫穷落后的小山村,生活在一个贫困却充满爱的家庭。父母都是勤劳善良的农民,家里有兄妹四人,她是老三。</h3> <h3>山里人家的孩子,从小就勤快!做力所能及的事是理所当然的。</h3><h3>她的主要任务是放牛,当然她也记不清是从几岁开始的啦。反正是可以的时候就可以了。</h3><div>后来,她也上了学。乡村学校的上课时间是早上10:00——下午4:30,所以每天上学之前或放学以后她的主要任务还是放牛。</div> <h3>在她还很小的时候,村里人家做饭都是土灶烧柴禾。所以,农闲的时候都得备一些柴。</h3><h3>那时候,爸爸就是家里的顶梁柱,比较重的体力活都落在爸爸肩上。</h3><h3>当然她的爸爸也不例外,每天很早就扛着柴码(用两个树杈绑在一起,在两叉之间再绑上一尺多长的扁担的那种)出门了,差不多早饭之前就能砍回来一码柴。</h3><h3>有时候,她放牛回家,看见爸爸还没有到家,她就会沿着爸爸砍柴的那条路去接,她想,能从柴码里拿出一根两根的柴,爸爸肯定也会轻松点。可是,大多数的时候,爸爸都不给她,只是催她赶快回家吃了饭赶紧去上学,怕她迟到耽误上课。有时候,实在拗不过,就象征性的给她一小根,并催促赶紧吃饭上学去。</h3> <h3>她的妈妈也是一个闲不住的人。</h3><h3>每天都是忙完这样忙那样。默默地任劳任怨的操持着她们的家。</h3><h3>记得有一年,高原的冬天来得早。寒霜冻死了妈妈辛苦栽种的番薯藤子,番薯在他们那里叫做苕,根据颜色分为红苕、白苕、花苕什么的。</h3><h3>本来家里已经贮存了很多啦,死了就死了呗。</h3><h3>可是,她的妈妈是受过苦难的人,怎么舍得把到手的食物白白地丢掉呢?全家人都在围着火炉烤火,妈妈却扛着锄头挖苕去了……小小的她也跟着去了,本来她妈妈是不让她去的,因为天太冷,这么小也帮不上忙不是?</h3><h3>妈妈从地里一串一串地把苕刨出来,好多泥巴裹在上面啊,她想,把泥巴扒掉带回家的时候不是会轻点么?然后就一个一个地给苕扒泥巴……</h3><h3>小手都冻得开口子啦,妈妈可心疼了。找了些干柴,烧堆火,边烤火边干活边烧苕儿吃!</h3><div>等苕儿整理出来堆得很多的时候,她就用妈妈的大背篓半背半背的往家里搬,这样,收工回家的时候,妈妈就不用那么费劲了,当然这些都是她自愿的,妈妈甚至还阻止不让她搬的。虽然妈妈心里很高兴,但是也很心疼她,毕竟她还小。</div> <h3>她的哥哥姐姐比他大很多,也很疼她。</h3><h3>姐姐是老大,手很巧,会很多手工。她还穿过姐姐亲手缝制的花衣服呢,在当时还是很时尚的啊!从记事起,穿的鞋子基本上都是姐姐做的。可是姐姐也很严厉,一般都是小心翼翼的不敢招惹的。</h3><h3>哥哥可就亲切多了,有时他们还瞒着姐姐干一些姐姐不让干的事。当然都是些小事儿,其实姐姐知道了也不一定生气。只是他们害怕罢了。哥哥也很能干,差不多她上中学的费用都是哥哥赚来的。哥哥还很文艺,爱看书、写字,还会很多乐器,二胡、口琴、笛子什么的都会点。但她最佩服的是哥哥吹木叶,把一张叶子放嘴里,能吹出曲子来。她还缠着哥哥教过,可叶子到她嘴里,别说曲子了,叫都不叫一下,一点声音都弄不出来。</h3><h3>她的妹妹也比她小好多,妹妹的降临丝毫没有减少家人对她的爱。后来除了放牛,也帮着照看妹妹,一个不错小帮手,长辈们见了都会夸夸!</h3> <h3>因为刻苦努力,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她以优异的成绩上了当时当地最好的一间中学。按说应该有一个好的前程……</h3><h3>可是后来,一些连她自己也说不清道不明的原因,没完成学业就提前离开了学校。</h3><h3>关心关注她的人都替她惋惜。说不是因为家境贫寒的话,应该是棵好苗子……</h3><h3>但在她看来,家境只是原因之一。主要原因还是自己消极、不自信。她亲眼目睹了学长们高三分离时的情景,心都碎了!</h3><h3>那时候的高考是残酷的,还没有进高考的考场前就有一次预选,预选差不多就要刷掉一半的人。而预选就被淘汰的人当中也是有很优秀的!当然高考之后还会淘汰很多!两次大考后,哭得都是一踏糊涂……想想那场景,现在也很心酸!</h3><h3>其实决定离开学校的时候她也不是毅然决然的,也曾犹豫过,纠结过,甚至也哭过,这毕竟也是人生的一次重大转折……但终究还是放弃了!</h3><h3>她的父亲知道的时候,她已经铁了心完全放弃了。父亲不善言谈,但还是想争取一下,找来家族中有威望的长辈,轮番的劝说!</h3><h3>由于她的倔强,就这样不了了之了!</h3><h3>当不明真相的人当着她爸说她要不是家庭情况的话,她的未来不是这样的时候,她爸什么也不解释,默默的承受!事实上他老人家努力过、争取过!</h3><h3>她每次都告诉那些关注这个话题的人,她不怨父母,主要还是自己的原因。那个年代,那样的家庭,能上这么多年的学就已经很不错了。她很感激她的父母以及所有的家人。</h3><h3>人,要懂得感恩,不然,上再多的学又有什么用呢?</h3><h3><br></h3> <h3>尽管是自动退学的,但接下来的很长时间里,她还是很失落。常常郁郁寡欢、暗自流泪!</h3><h3>她拼命地干着一切她能干或不能干的所有农活。释放淤结于心底的那份苦闷!</h3><div>再后来,她就结婚了。他们的婚姻都是双方父母安排的,反正都打算扎根农村了,结就结呗,没有抱怨也没有欣喜!在双方父母的打理下,操办了一个普通的婚礼,这婚就算结啦!</div><div>结婚当天,她痛痛快快地大哭了一场,所有的憋闷算是得到了一次淋漓尽致的宣泄……</div><div>当年,她还不满二十岁!在此之前,她应该一直是被爱包裹着……</div><div>从此,她的一生就这样交给了另一个家庭……</div><div>有的时候,她的那位和朋友似是玩笑地谈及他们的婚姻:“搭伴过日子罢了,反正都是为尽孝结的婚”。虽是调侃,但确实是事实。不过当着那么多人的面,从对方口中亲自说出来,对于从来没有谈过恋爱的她来说,难免有些心塞!</div><h3><br></h3><h3><br></h3> <h3>婚后不久,他们从有十来口人的大家庭里独立了出来。儿大要分家,这在农村也属正常。可是,他们还是从老人眼中看出一些忧伤!她突然想到那句“娶了媳妇忘了娘”的话,心里很是不安!可是,他们怎么会忘了娘呢?绝对不会!</h3><div>老父亲还专门找人择了吉日吃分家饭,还吩咐了该怎么吃,吃什么好……意思不外乎是希望他们能顺顺当当的过好以后的日子。他们还太年轻,还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会……就连分家饭也是父亲安排他们出嫁的老姐帮忙弄的。</div><div>吃分家饭的时候,二老刻意的回避了!应该还是很难过!她也感到非常的内疚!</div><div><br></div><div>因为她既是本村的姑娘又是本村的媳妇,是长辈们看着长大的。邻里长辈们都一直照应着,所以,以后的日子过得还算顺利!</div> <h3>一年后,他们迎来了生命中第一个孩子!孩子的到来给平静的生活增添了无比的乐趣!看着小不点一天天变化着,他们也跟着变化着,幸福着……他们都还是孩子,他们和孩子一起成长着!孩子哭她就会哭,孩子笑她就会乐!</h3><h3>可是,他们终将没有摆脱世俗的偏见,扛不过重男轻女思想的压力。紧接着生了二孩、三孩。</h3><h3>三个小家伙聪明可爱,她用自己的生命去爱着他们。有时甚至就像太乙真人宠哪吒那样,无论对错,都护着!她明知这样不好,却往往情不自禁!</h3><h3>她坚信,好树他就不能结出坏果子。用爱包裹着的孩子,他能坏到哪儿去?事实证明,她的爱没被辜负!</h3><h3><br></h3> <h3>正当她沉浸在与孩同乐、顺风顺水的幸福生活里的时候!一次毁灭性的打击从天而降!一场灾难性的事故夺走了她当父亲一样爱着并尊敬着的亲哥哥的年轻生命!</h3><h3>噩耗传来,五雷轰顶!</h3><h3>她伏到哥哥的遗体上,悲痛欲绝,撕心裂肺!她的天塌了,不再有人为她撑起!如果可以,她多么想用自己的命去换回哥哥的命!</h3><h3>可是,现实是残酷的。赶上了就必须得面对!看着年迈的父母,看着哥哥的孀妻遗子……泪水一次次模糊了她的眼睛!</h3><h3>料理完哥哥的后事,她感觉到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她必须接过哥哥的担子,她有责任撑起这个风雨飘摇的家!也只有在那种时候,她才真正的体会到“化悲痛为力量”!</h3><h3>唯有坚强,她别无选择!</h3><h3>当年,她只有二十二岁!</h3><h3><br></h3><div>从此,她奔走于两个家庭之间。除了照顾父母,干一些体力活,更重要的是安抚老人饱经风霜,沧桑孤独的心!当然这期间还有姐姐妹妹、亲戚朋友的帮衬。姐姐妹妹住得稍远些,重要的事情都会全到,琐碎的事情就全归她了。</div><div>后来,嫂子改嫁了!孩子留给了爷爷奶奶,因为嫂子知道,老人们比她更需要孩子!世事就这么无奈,不得已而为之……</div><div>她把孩子视同己出,直至现在。孩子远嫁是她永远的遗憾!为了孩子幸福,虽不情愿,但也没反对。只是彼此牵挂着……</div><div><br></div><h1><br></h1> <h3>由于每天有忙不完的事,家里把孩子的前奶奶安排和他们住在一起,顺便帮他们照看一下孩子。在孩子们眼中,奶奶就是奶奶,跟任何人的奶奶一样。她待孩子们当亲孙子一样,不,应该就是她的亲孙子。(至于这位奶奶,那是那个年代老人们的事,子不言父过,再说他们好像也没错!就是没有子嗣离婚后没改嫁而已。)奶奶比较唠叨,好些人都不大喜欢她。但他们却能和谐相处,这说来也怪。也许这就是缘分吧?</h3><h3>奶奶有病,绝症!靠药物控制维持生命!所幸病痛过程不是很痛苦,只是偶感不适。基本生活能自理,还能照看孙子……直至生命最后,都非常清醒明白,走的时候也没遭多大的罪。</h3><h3>奶奶走了,寿终正寝!在农村是最好的归宿!她的小孙子才两岁多,他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他不让奶奶睡在堂屋里,他说冷!他缠着让大人们把他的奶奶扶到床上睡……在场的人无不揪心!</h3><h3>按理说,丧事应该由晚辈来操办的。可是,孩子的爷爷提出由他来办。没有争执,就由着他吧!算是对他们的情感做一个最后的了结,弥补一下这么些年对奶奶的亏欠……</h3><h3><br></h3> <h3>不久后,一个偶然的机会,在她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她得到了一份工作,一份比较适合她的工作。工作的同时还能照管自己的孩子。虽然工资很少,但她还是很乐意!</h3><div>每天上下班都要经过娘家,这让她有更多的时间看望两位老人。下班回家时常给老人们带点好吃的回来,因为直接给钱的话,爸爸妈妈不舍得买!老人们做了好吃的也不马上吃,都要在路口等她回来了一起吃……</div><div>现在想起来,好幸福!</div><div>她按时按点按规定努力工作着。虽不是很优秀,但绝对胜任!</div><div>她曾经参加过单位在全镇举办的一次大型的研究活动。其结果被相关领导及同行以书面形式充分肯定过!</div><div>她带过的孩子们也很喜欢她,这让她很欣慰!时隔数年,偶有那么几个感恩的孩子,偶尔一个电话,一次问候,一声祝福,都让她感动不已!</div><h3><br></h3> <h3>她不喜欢冬天,不是因为它冷。是它让人心寒!因为她在冬天里失去了太多亲人!</h3><h3>她也曾怨天尤人,觉得人太善良了,连老天爷也会欺负!</h3><h3>人间最大的悲痛莫过于生离死别。2004年,孩子的爷爷也因病医治无效离开了人世!享年72岁。在他们那里,人上七十,若属正常死亡,算是走老路。即便是丧事,也是喜丧。反正谁都不可能活着离开这个世界!</h3><h3>又一个老人走了,亲人们都很悲伤。因为有那种“走老路”的观念,也没多少人觉得凄惨!</h3><h3>兄弟姐妹、邻里亲戚大家一起为老人最后一次安寝忙碌着……</h3><h3>一切就绪后,她才发现小儿子在房间里,用被子蒙住自己的头,声嘶力竭的呼喊着爷爷!儿子那时候快小学毕业了,知道了死的概念,他知道爷爷这一走,就永远回不来了……他的爸爸还在外面,正在往家里赶的路上!</h3><h3>看到儿子这样,好心疼!她百感交集,母子抱在一起,伤心地哭了!</h3><h3>料理完老父亲的后事,在南方打工的小姑子带走了婆婆,说是换个环境调整一下心情。婆婆是个乐观的人,特别爱笑。有的时候,即便含着眼泪也能笑出声来。这也许是一辈子经营这么大个家炼出来的吧?</h3><h1><br></h1> <h3>2005年腊月底,辛劳了一年人们都在高高兴兴的为过年准备着。</h3><h3>她和院里的几个婶子去河对面的村子里买猪儿粑,猪儿粑就是一种形似猪崽的糯米粑粑。每家每户,过年必备。</h3><h3>她的那些婶婶年纪都跟她差不多。一路上嘻嘻哈哈,无话不说。他们每人都买了一大背——(用背篓装的),背着往回赶。路很陡,还很滑。虽然很累,但大家还是乐呵呵的,因为要过年啦!</h3><h3>终于到家了,她正满心欢喜的盘算着如何存放怎么分配这些“小猪崽儿”……她的妈妈过来了,妈妈脸色凝重,说:“你爸下地干活受伤了,我来倒点药酒过去给他喝。”她脑袋轰的下,一种不祥的预感涌上心头。她匆忙给妈妈倒好药酒,药酒是当时在一个很有名气的骨科老中医那里买药泡的,一般轻微的小伤喝了非常有效。随后,她捡起几个猪儿粑,就奔爸爸那边去了。她看了看,都是些皮外伤,好像不是很严重!但还是放心不下。她找来姐姐,把爸爸送医生那里看看。伤势并无大碍,但因岁数大了,还有别的病。就住下来输液……没多久,感觉不对劲。在通过一番抢救之后,医生下了病危通知书,要求立即转院去大医院救治!那种时候,医生就是唯一的救命稻草!就在联系车筹备钱的同时,家人们都要求医生继续抢救,还书面承诺:如有什么三长两短,家属中任何人不得找医生的麻烦!医者父母心,既然都这样了,医生也在尽力……后来越来越严重,有旁人问医生,这转院有多大把握,因为到大医院很远。医生说,如果能及时赶到,也不是一点希望也没有。</h3><h3>她看着爸爸很难受的样子,她就坐在爸爸的身后,让爸爸斜靠在她身上,这样一来可以让爸爸躺得舒服点,还能用自己的体温替爸爸暖暖身子,因为那个冬天,好冷!</h3><h3>正当大家忙成一团的时候,有邻居说,已经不行了。准备准备吧!亲人们强行从她怀里移走了爸爸,她眼睛一黑,便什么都不知道了……</h3><h3>等她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躺在哥哥生前睡的床上。她的三个孩子在床边焦急的守着。孩子们很懂事,大的都上高中了。他们什么都没有说,因为他们知道从他们嘴里每蹦出的每一个字,都会触动妈妈的情绪!她试图起来,但是头好重!可她还是起来了。孩子们还是跟着她,还是什么都不说。她来到堂屋,来到爸爸身边,跪下!紧握着爸爸已经冰冷的手,任凭泪水往地上流,就这样跪着,攥紧……什么也不想!</h3><h3>妈妈看得好心疼!走过来,牵起她。她顺从地跟着妈妈来到火炉旁。亲友们正在商量着怎样操办后事,这些仿佛都与她无关。妈妈紧攥着她的手,因为她的手已经冰透了,妈妈想用自己手给她温暖过来。爸爸就这样走了,还有妈妈,她不能让自己的情绪,使本来就是很伤心的妈妈更难过,她尽力克制着。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说话!</h3><h3>她最慈爱的爸爸,辛劳了一辈子,还没来得及享一天福,就这样走了!走得如此匆忙,如此凄然……</h3> <h3>从此,她不准妈妈再下地干活!因为她害怕失去!</h3><h3>慢慢地,日子又恢复了平静。婆婆也从南方回来了,状态很好!这是大家都想要的结果,很欣慰。</h3><h3><br></h3><h3>两边的兄弟姐妹都在外地。她从两位老人眼里读出了被需要的感觉。她义无反顾的的承担起了这份幸福的陪伴!</h3><h3><br></h3><div>她除了上班,大部分时间都在两位老人身边。有时也帮着做一些家务活。一般都是力气活,细活的话她一参与都是越帮越忙。特别是冬天,高原有凝冻。水管子经常破损或堵塞,又是枯水期。所以不得不挑水用。</div><div><br></div><div>她的工作时间有明确的规定。所以想在离家最近的井里挑水,必须得早起。每天天还没有大亮,她就把两位老人的水缸灌满,然后才挑自己的,有时候近的水被别人挑走一些的话,就会去远一点的地方给自己挑,还好也不是很远,不过十来分钟而已。</div><div>最幸福的是每次下班回家。两个妈妈的火炉上都有好东西等着她。常见的就是烤熟的热乎乎的红苕,还有手工制作的各种粑粑。有时候也有花生瓜子板栗核桃什么的。反正都是她喜欢的。</div><div>一边吃一边问问,你们怎么不吃啊?不喜欢吃,不喜欢吃才给你留着的。说罢自己立刻不自信啦……紧接着一阵爽朗的长笑……</div><div>好吧!不戳穿你们!</div><div>这样的谎言也想糊弄人,你们也太低估你们的姑娘啦!</div><div><br></div><div><br></div> <h3>2006年,农村也要实行火葬。就在即将实施的前段时间,在他们乡镇周边的一些上了年岁的老人,因为无法承受这种粉骨碎身的恐惧,选择极端的方法,提前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消息传来,不寒而栗!</h3><h3><br></h3><h3>婆婆生性乐观,还时常用这个话题跟邻居老人们开玩笑。这让她放心不少,有时也开导开导他们……</h3><h3>妈妈喜欢独处,因为爸爸刚走不久,这让她很担心。每天下班回家,要么在妈那儿吃了饭不走,要么赶紧回家吃好饭过去陪着。还故意绕开这个话题,说一些无关紧要的话来取悦妈妈。有时很晚都不走,想赖在妈那儿过夜。(其实她离妈妈的住处只有四五百米远。)妈虽然话不多,但比她聪明多了。“我知道你在想些什么,蚂蚁子都想活,我才不会自己去死哩,赶紧回家睡觉去,明天还上班呢,一天想精想怪的”。妈妈这样说。</h3><h3>“好吧,我都没这样想好不?”这话说的她自己也尴尬了。好在是自己的妈妈,怎么说她都不介意。不过还是不放心,每天都提心吊胆的!</h3><h3><br></h3><h3>终于熬过了31号,1号那天正式施行。所幸他们村里一例这样的事都没发生!村里的老人们又在开玩笑了,“哦嚯,这回谁也躲不过咯”。这帮老人太可爱了!</h3> <h3>2007年下半年,有一次,妈妈感觉身体有些不舒服。看过医生以后,她决定让妈妈住到自己家里来。这样好方便照顾。而且两位妈妈在一起也相互有个照应,顺便也可以说说话,她觉得这样还挺好。因为自己要上班,总是两边跑有时真的忙不过来。</h3><h3><br></h3><h3>可是妈妈总惦记着回自己屋里去。毕竟她在老屋待了几十年,这样安排确实有点为难她老人家了!</h3><h3><br></h3><h3>后来又过了两个月,妈妈的一条腿感觉有点软,紧接着说话都口齿不清了。情况越来越严重。在经过长达一个多月的救治以后,命算是保住了,妈妈却彻底的瘫痪了!唉!好难受!!!!</h3><div><br></div><div>那时候,姐姐还在南方打工,妹妹家离得有点远,一个人在家还带着几个上小学的孩子。所以,照顾妈妈任务就落在了她的身上。因为要上班,妈妈身边又离不开人。白天的时候,姐夫就会过来帮助照顾一下。</div><div>由于妈妈生活不能自理,还大小便失禁。由女婿照看有诸多不便。所以每天上班以前,她都要给妈妈换上尿不湿。</div><div>刚开始的时候,妈妈还能喝一点熬得很稠的粥,后来就只能靠流食和点滴维持生命。在这种情况下,她已经没有心思完全投入工作,单位也及时找不到合适的人。所以,她每天干完例行的工作,下午两点就回家了。尽管她的下班时间是五点。由于情况特殊,领导也没说什么。</div><div>过了除夕,妈妈的情况越来越差!有时候还拒绝治疗,自己趁没人的时候拔掉点滴……</div><div>正月初十那天,气息已经很微弱啦。有邻居说,她是不是想回自己的屋里去,好几天没睁眼妈妈,听了这话,眼睛睁得大大的,好长时间没闭上!</div><div>那时候,姐姐已经回来了。她打电话叫来姐姐姐夫。把妈妈送回了老屋。</div><div>妈妈是个和善的人,邻居们都来看望她。每天晚上都很晚才离去。</div><div>第三天晚上,也就是正月十二晚上。人们都离开了,就只有她和姐姐陪妈妈在一起。姐姐说,“你睡会吧,待会儿来换我”。她想这样也好,实在是太困了。</div><div>刚躺下,还没有睡着。姐姐在外屋着急的叫,快起来,妈好像不行了!她迅速起床,把妈妈抱在怀里!她竭力不让眼泪掉下来!姐姐已经在堂屋做准备……</div><div>一向慈祥善良的妈妈,在经过将近半年病魔残忍的折磨之后,在她的怀里,咽下了最后一口气……</div><div>她再也憋不住,嚎啕大哭起来!三十六岁,她没有妈妈了,她哭得像个孩子……她没爹没娘,可怜得像个孤儿!</div><div><br></div><h1><br></h1> <h3>在他们当地,春节有四个重要的日子过得特别隆重。除夕,也称小年,过年末最后一天; 正月初一,新年,聚餐都在早上,家家户户吃汤圆;正月十四,过大年,一般都要把出嫁的姑娘接回家过,姑娘姑爷回来了,所以餐桌上比除夕夜更丰盛; 正月十五,元宵节,也吃汤圆,吃完赶紧玩去,因为过完这天年就算过完了。</h3><h3><br></h3><h3>在她出嫁后的每一个大年,都是在娘家过的。这年也没有例外,只是没有人接,过得如此悲伤!</h3><h3><br></h3><h3>正月十四,灵车来了!</h3><h3><br></h3><h3>在亲人们一片悲痛的哭声中,妈妈被送上了灵车,去了城郊的火葬场。当妈妈被推进焚化室的那一刻,她已经没有力气再哭了!她瘫坐在地上,绝望、无助,脑子里一片空白,鼻涕眼泪混杂直流……之后的骨灰清理、装殓,都是姐姐妹妹们做的。后来在大姐的搀扶下,机械地跟着大家一起上车,护送妈妈一起返程。</h3><h3><br></h3><h3>正月十五,元宵节!是妈妈下葬的日子!葬礼还算隆重。</h3><h3>妈妈有八兄妹,爸爸有三兄妹。两边的表兄弟表姐妹都到齐了,因为还在假期,大家的孩子也来了,送葬的队伍披麻戴孝排成长龙,为妈妈最后送行!</h3> <h3>下午,亲戚朋友陆续散去。</h3><h3>她独自来到妈妈坟前。不哭不闹,不思不想。就这样静静地坐着,坐着……</h3><h3>也不知道天什么时候黑的,一轮寒月照着她,陪她一起守着妈。</h3><h3>元宵节的夜,冰冷冰冷的。她全然不觉!</h3><h3>半夜,村子里的鸡已经开始打鸣了。她打了一个寒颤,看看月色下那一垄新冢,妈妈躺在里面,可能已安息了吧?</h3><h3>她意识到,再也不会有人像妈妈一样心疼她了!回吧!让妈妈好好休息!</h3><h3>她拖着沉重的步子,离开了妈妈……</h3><h3><br></h3><h1><br></h1> <h3>此后的好长一段时间里,她都很消沉。</h3><h3>她不愿出门不肯说话,不想干活不要见人。有时候连饭也懒得煮来吃。</h3><div>因为她已经伤心透了!</div><div>她万念俱灰、心灰意冷!</div><div>她甚至放弃了她干了八九年的她本喜欢的工作。整天待在家里,躺在沙发上。单曲循环播放着《懂你》,一遍又一遍的泪流满面。</div> <h3>正月底,她的生日。生日在他们那儿又说“母难日”。意思是说,当你正快乐地庆生的时候,也是母亲当年最痛苦的时候!有的老人在生日那天还选择禁食,以示感恩!</h3><h3>当然,她除了小时候妈妈在那天会给一点零花钱或几个熟鸡蛋外,从来没有以庆祝的方式过个生日!</h3><h3>就在生日那天,她又想妈了,特别难受!</h3><h3>这样每天无所事事也不是回事。她想了很久,决定找点事情做。</h3><h3>她走出家门,来到山上。山上正在开矿。对!下矿……从此,她成了一名矿工,就是不用任何机械帮助,下到矿井干各种粗活的那种。她每天用近似于自虐的方式工作着。繁重的体力劳动消耗了体能也缓解了悲痛。</h3><h3>当矿工很辛苦,但收入不错。因为当时她正需要花钱!她的三个孩子都在上学,一个大学两个高中。学费、生活费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h3><h3>这样一干就是两年。</h3><h3>时间是治疗伤痛的良药。慢慢地,心情就平复了下来。</h3><h3>矿上虽然赚钱,但也很辛苦!还不太安全,最主要的是不适合女性。后来,她就停下来,不干了。</h3><h3><br></h3> <h3>在家里休整了一年。</h3><h3>小女儿也顺利地上了大学,小儿子放弃学习外出务工了。</h3><div>在城里工作的弟弟接走了婆婆。</div><div><br></div><div>家庭开支越来越大,他们决定离开家乡,来到江南。开始了漫长的打工生涯……</div><div><br></div><div>颠沛流离的日子,诉不尽的辛酸。但比起生死,这算得了什么呢?</div> <h3>她的故事还没完,她的人生本该由她自己书写。</h3><h3><br></h3><h3>如今,她已年近半百。岁月在她脸上刻满了与她这个年龄极不相符的印记。她还在一如既往地努力工作着。这到底是为了什么?为了生命里那份不屈的执着!</h3><h3><br></h3><h3>太累了,也该歇歇了!</h3><h3><br></h3><h3>愿夕阳能灿烂她的余生,愿她能有个安稳的晚年!</h3> <h3>【原创】配图只为格式,图文并无太大联系。</h3> <h3>2017年清明节前夕完稿于浙江余姚。</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