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张震雷

<h3>《诗经 子衿》是《诗经》众多情爱诗歌作品中较有代表性的一篇。</h3> <h3>全诗不到五十字,但女主人公等待恋人时焦灼万分的情状宛然如在眼前。</h3> <h3>"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青青子佩,悠悠我思"。诗中未写出女子心仪的男子容貌如何,而是说"你青青的衣领,牵动着我的心;你青青的佩带,寄托着我的情"。</h3> <h3>不写容貌而写着装的独特写法,这是该诗的美点之一。 </h3> <h3>美点二,末句"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已固定为成语:女主人公与爱人仅仅一日不见,却好像分别了三个月一样漫长。</h3> <h3>该句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一日"与"三月"的对比,这是主观时间与客观时间的反差,这是实际时间与心理时间的对比。在这反差和对比中,我们感受到的是夸张的合理和思念的焦灼。这是度日如年的煎熬,这是守望等待的冗长。</h3> <h3>整首诗歌也正因为末句的夸张而更深刻地映照出女主人公的深情。</h3> <h3>美点三,诗人在创作中运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写。诗中表现这个女子的动作行为仅用"挑"、"达"二字,主要笔墨都用在刻划她的心理活动上。<br /></h3> <h3>如前两章对恋人既全无音问、又不见影儿的埋怨,末章"一日不见,如三月兮"的独白。两段埋怨之辞,以"纵我"与"子宁"对举,急盼之情中不无矜持之态,令人生出无限想像,可谓言少而意多。<br /></h3> <h3>心理描写手法,在后世文坛已发展得淋漓尽致,而上溯其源,此诗已开其先。所以钱钟书指出:"《子衿》云:‘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子宁不来?’薄责己而厚望于人也。已开后世小说言情心理描绘矣。"(《管锥编》)<br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