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春光为伴 携梦想同行——德州市天衢东路小学语文教师走进普育

Doraemon

<h3> 3月8日,津门之行的第二天,我们一行十八人来到普育学校。尽管此行紧张忙碌,我们仍对新一天的学访充满期待。普育学校座落在一条并不起眼的街巷中,当我们走下车却觉得眼前一亮。大气厚重是普育给我们的第一印象。</h3> <h3> 我们加快步伐来到普育大讲堂,讲堂虽略显局促,却并没有影响老师们求知若渴的心情。上午的第一节课是杜杰老师执教的二年级《难忘的泼水节》。杜老师干练又有激情,整堂课非常注重对学生朗读能力的训练,通过抓重点词、体会人物心情等方式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帮助他们加深对周总理与傣族人民心连心的理解。杜老师通过看图说人物表情、动作和心情,以及想象说话周总理对不同年龄人们的祝福,扎实训练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杜老师时刻注意引导学生回答问题的姿势和完整性,可谓是细节之处见习惯。</h3> <h3> 潘希影老师也给我们呈现了一堂真实而不失精彩的语文课——《画杨桃》。潘老师注重对课文语句的剖析,通过小组合作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由事及理,逐步深入,学生自然就领悟了课文讲述的道理。潘老师引导学生通过不同标点符号的运用和增加语气词的方式人物的心情变化,激励学生表达自己的不同见解,不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h3> <h3> 两节精彩的语文课后,我们来到操场,参观学生们的阳光大课间。你看这整齐的队伍!</h3><br /> <h3> 长跑、铅球、跳绳……丰富多彩的课间活动,井然有序的热闹操场,无不洋溢着蓬勃的朝气! </h3> <h3> 瞧!这整齐划一的动作和响亮的口号感染着我们,让我们也情不自禁地奔跑起来,感受阳光的温度。</h3> <h3> 学生们语文学习的点滴变化与成长都源于教师的细致认真与坚持不懈的努力。这是我天津之行的深刻体会。</h3> 尤其是今天上午聆听了普育学校姚老师的《和田的维吾尔人》一课之后更是深有感触。姚老师在上课伊始呈现了本单元的知识树,引导学生明确了本单元的学习目标。随后以视频资料导入本课,有效激起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字词检查,看似简单却恰到好处的扎实。本节课的生字词只要求会认会读,所以姚老师便只是引导学生自己读、小组合作检查认读,最后全班的4号展示学习成果。此环节充分发挥了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 <br /> 接下来的课文赏析环节,姚老师首先让学生概说和田维吾尔人的特点。此环节还是充分发挥孩子们的积极思维能力,在充分读文的基础之上自主概括,教师只是在最后总结方法——关键词串联法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其次,教师引导学生畅所欲言,谈谈自己最感兴趣的特点,教师相机进行朗读指导。最后,教师补充了和田维吾尔地区的地理位置及气候特点,帮助孩子从整体上把握对和田人的感受。本节课下课之前,老师再一次呈现学习知识树,整体回顾本节课所学。 <br /> 姚老师这节课向我们呈现了和谐教学法的环节流程以及加分激励的具体操作,更让我们见识到了普育学校教师们的认真和备课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 <h3> 这节课虽看似普通、平淡,但正是这种朴实才更激发了我们深入的思考,也为我们常态课的教学树立了榜样。王敏勤教授更是对这节课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课后,王教授还由此课而深入思考,先大家详细阐释了和谐教学法之略读课文教学的教学环节: </h3><h3><br /></h3><h3> 一、单元导入 明确目标 </h3><h3> 1.单元导入 </h3><h3> 教师要口语化地说明单元导语的意图,然后出示单元知识树说明本单元几篇文章,导入新课。 <br /></h3><h3> 2.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 </h3><h3> 3.口语化、激励说明本课的教学目标。 </h3><h3>二、检查生字 熟读课文 <br /></h3><h3> 1.投影字词让学生互查。 </h3><h3> 2.让学生起立大声读课文,谁会了谁坐下。然后教师抽查。</h3><h3>三、整体感知 理清结构 <br /></h3><h3> 1.学生给课文分段并加小标题。 </h3><h3> 2.教师总结学生的分段并板书。(知识树)</h3><h3>四、品赏语言 学习写法 <br /></h3><h3> 1.重点研读部分段落 </h3><h3> 2.分析文章语言的特点 </h3><h3> 3.分析文章的写作方法</h3><h3>五、归纳主题 拓展感悟 </h3><h3> 1.归纳课文的主题 </h3><h3> 2.联系实际,谈出自己的感悟和启发。</h3><h3>六、达标测试 课堂小结 </h3><h3> 1.达标测试(独立完成,交换判卷,组长汇报,教师记分) </h3><h3> 2.用知识树总结本课内容 <br /></h3><h3> 3.评出优胜组</h3> <h3> 在观摩了普育学校的高中低三节和谐教学课堂后,普育学校副校长侯金霞作了题为《普育学校小组合作和教学管理》的报告,全面而详实的向与会老师介绍了普育学校所实行的小组合作。侯校长从为什么要开展小组合作教学,怎样开展小组合作教学等方面做了精彩的阐述。普育学校采用的是两人互助的四人小组,小组4人根据学习优势分为ABCD四类,每人在小组内担任不同的职责。课堂教学时采用郎氏加分法,即A同学加0.1分,B同学加0.2分,C同学加0.3分,D同学加0.4分,共1分。进行小组测试时,教师能够根据小组得分迅速判断学生知识掌握情况,进而有针对性地个别辅导。比如小组得0.7分,往往是C同学出了问题。若得0.6分,往往是D同学出了问题。教师课堂提问时只点组名,由组内同学快速选出同学应答,因为D同学回答问题赢得的分数奖励最高,所以小组合作讨论时,A学生会尽力教会D学生,从而达到生教生、培优补差的目的。</h3> 为课堂加分找到出口,分才有价值,为了激励小组学习的积极性,每周要对小组得分进行汇总,评选周冠军、月冠军、年度优秀学习小组校长将亲自带队领着孩子们出游。 <br /> 普育学校的小组合作睿智高效,侯校长的讲座幽默风趣,笑声背后带给了我们很多思考。讲座虽然结束了,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今后,我将把先进的理念贯穿其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h3> 简单的午餐后,我们来到校史馆参观,了解普育学校将近百年的历史。</h3> <h3> 普育优雅怡人的育人环境。 </h3> <h3> 下午,我们有幸聆听了天穆小学副校长阚世霞老师的《阅读教学之“实效”探索与实践》报告会。</h3> 阚世霞老师在语文课堂特别重视“实”,那语文课堂怎样才能充足?她从备课与上课两个方面给大家展开阐释,传授阅读教学的方法。 <br /> 在备课方面,阚世霞老师主张“解读文本,深思熟虑”。首先,要深入文本内容,做个学习者,其次,盘点学习所得,做个引导者,最后,制定教学目标,做个设计者。通过学习,我明确了面对一个文本,我们要思考,这个文本的特点是什么?学生能通过文本学到什么?然后深思熟虑,重在突破重难点,让学生的学习目标明确。从上课角度,阚世霞老师提出四个方面:<br /><br />一、引文入境,合乎文理 <br /> 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起她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铁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可见导入重要性。阚世霞老师提出,图画与文本形成互补,例如《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她用德国风景图片导入,问学生的感受,并且配上《回家》的乐曲,学生身临其境。音乐与文本产生共鸣,如《再见了,亲人》配乐《英雄交响曲》。故事与文本要一致,课前直奔主题让学生讲故事,然后问学生不了解的地方。 <br />二、整体感知,顺理成章 <br /> 这一部分是对文本的初读,对文章的概括。理解课文大意、抓重点句、找关键词语、理解词句、概括内容等,都可以通过学生自身的读书质疑来进行学习。她提出三个方法,一是填字解文,抓住一个字,通过拓展,了解文意。二是分级解文,从词入手,概括主要写点。三是走过去走回来,一段一段串联。四是抓关键词,找文章的中心句。 <br /><br />三、品词析句,贵在得法 <br /> 让学生对所读的语言有所感悟,使学生读后有所得,这样长久坚持,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可以促使其对读书产生兴趣。针对此,她提出:要比一比,比中可悟出推敲意。要想一想,想见自有新意出。要诵一诵,诵得回味无穷尽。要拓一拓,拓开一步把路铺。<br />四、拓展积累,读写并重 <br /> 写作能力的形成,有赖于学生在阅读中对于文本的理解,而理解文本,仍然要回到读书的过程中去。所以阅读教学中的读写结合,教师一方面要指导学生认真读书,尤其要多朗读。正如叶圣陶先生所指出的,通过朗读可以“传出文字的情趣,畅发读者的感兴,”当学生对所读内容“移情动容”之时,引发学生拿起笔,让自己的感受流于书面,这样的读写结合,就不单只是一种形式,而成为学生读书之后的一种拓展,是学生读书的自然所得。恰当进行语文基本知识及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在读书或者遣词造句时,随时能按规则方法去做,使其读得自觉。并能以语言知识规律去鉴别、评判文章的优美以及作者思路和表达方法。 <br /> 最后,阚世霞老师还提出阅读课上一定拒绝花架子。质疑要在学生有疑时,诵读需在学生有情时,感言需在学生有感时,交流需在学生有言时,多媒体介入要在学生有用时。<br /><br /> <h3> 夕阳的余晖洒满校园,我们载着满满的收获与感动踏上归途。两天的学习时间虽然短暂,但前方的路还很长。我们愿与春光为伴,用心浇灌梦想之花!</h3><h3> </h3><h3> 编辑:白倩倩 孔凡红 王辉 张筱稚</h3>

学生

普育

老师

小组

教师

文本

学习

课文

阚世霞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