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去韶山

杨柳依依

<h1><b><br> 第一次去韶山,是在一九七一年的秋天,学校组织我们初中毕业班去韶山。为了培养我们吃苦耐劳的精神,走路去马田乘火车。从永兴县城到马田火车站大概有六十华里,这是我第一次走这么远的路,一想到是去毛主席的家乡,也就不觉得那么累了。<br> 一到韶山,满眼都是红色,红的旗帜,红的标语,红的宣传画。参观毛主席的旧居,想放慢脚步多看几眼,后面的人如潮水般推着我向前走了。真得是人山人海。<br> 第二次去韶山,是一九八二年春,因学校搞基建,我们借住在韶山招待所。正值春天,满山遍野的杜鹃花开得那样热烈,红的、黄的、白的,一簇簇,一团团,美得让人喘不过气来。<br> 周末,我站在火车站候车厅前,很是心酸,因火车停开,大门紧锁,铁轨锈迹斑斑。鸟儿从候车室的破窗</b></h1><h1></h1><h1><b> 户</b><b> 里飞进飞出,真是门可罗雀。</b></h1><h1><b> 这是怎么啦,毛主席离开我们才几年,就变成了这个样子,毛主席的恩情应该永世不忘啊。那一年应该是韶山最冷清的一年,也是我最难忘的一年,韶山的很多地方都留下了我的足迹。</b></h1><h1><b> 再去韶山,是二零一零年,毛主席的故居和记忆中的一样,来参观的人群络绎不绝,门前池塘里的荷花也仿佛知道我们是来怀念毛主席的,开得格外热烈。</b></h1><h1><b> 韶峰有了缆车,我们还坐在缆车上,就有人不停的拍照。老公是个实诚人说:“毛主席家乡的人就是不一样”。脚还未落地就有人相拥而上来讨价还价。</b></h1><h1><b> 站在韶峰,放眼一看,山山水水尽收眼底,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韶峰上不大的面积,有三座紧挨着的财神庙。林间小路林荫深处,长眠着毛主席的父母,我们祭奠了主席的父母,搭乘最后一趟缆车离开了韶峰,落日的余辉给韶峰披上了一层金光,晚霞中,我们踏上了归途。回程中我一直沉思,总觉得失落了什么。 </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