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北舞教材<br /></h3><div>1-10级AB题与教学任务</div><div>《中国舞蹈等级考试教材》是一套在幼儿、儿童、少年和青少年中普及舞蹈教育而编写的校外舞蹈素质教育系列教材。它把中国古典舞和中国民族舞中一些基本舞姿、动作和舞步,按不同年龄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划分为13个等级,是面向广大幼儿、儿童、少年及青年,推行国民素质教育的舞蹈课程。<br /></div><div><br /></div><div> 课程内容包括:中国古典舞基训和身韵,中国民族、民间舞(汉、藏、蒙古、维吾尔、朝鲜、傣、苗、彝族),以及音乐节奏训练。</div><div>普及型教材</div><div> 01-03级(适合04-07岁幼儿)</div><div> 04-08级(适合07-13岁儿童)</div><div> 09-10级(适合12-15岁儿童)</div><div>半专业型教材</div><div>11级(适合14-16岁青年)</div><div> 12级(适合15-17岁青年) </div><div> 13级(适合16-18岁青年)</div><div> 01到10级为普及型课程,供4至13岁的幼儿、儿童和少年学习。</div><div> 11至第13级为半专业型课程,供14岁以上的青少年学习。</div><div> 本教材是北京舞蹈学院中国舞训练体系的一部分,第10级课程接近舞院附中二年级水准,第十一至十三 级是舞蹈学院附中课程的简化和通俗化。</div> <h3>年纪教学任务</h3><div>第一级</div><div>一、认识身体的基本部位(头、颈、背、腰、臂、手、膝、踝、趾),并对这些部位进行松弛、伸展和灵活运动的初步训练。</div><div>二、认识身体部位额左与右。</div><div>三、认识音乐节拍,培养幼儿按节拍做动作。</div><div>四、培养幼儿带着愉快的心态学习舞蹈,使他们在学舞蹈中产生对舞蹈的热爱。</div> <h3>年纪教学任务</h3><div>第二级</div><div>一、进一步完成第一级年级教学任务的各项要求。</div><div>二、认识教室的8个基本方位。</div><div>三、初步达到颈立、背直、腿直、脚绷等要求。</div><div>四、培养幼儿载歌载舞的习惯和舞蹈时愉快的心态。</div> <h3>年纪教学任务</h3><div>第三级</div><div>一、 能较好的完成第一、第二级年纪教学任务的各项任务。</div><div>二、 熟悉围绕自身的基本方位(上、下、前、后、旁、平、斜位)</div><div>三、 听音乐时能找到节拍,动作节拍准确。</div><div>四、 培养幼儿在跳舞时有自娱感,热爱考级课程。</div> <h3>年纪教学任务</h3><div>第四级</div><div>四级课学生年龄约在7~9岁。在这一级中,要学习手与脚的基本位置和腰腿的基本动作。学习简单的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舞步”。认识舞蹈音乐最简单的节拍。</div><div>这是一个打基础的阶段,也是一个引导学生进入舞蹈之门的必经之路。我们知道,要想学好舞蹈必需经过艰苦的锻炼。但是,我们注意到孩子的心理、生理特点和情趣,将教材组织得符合年龄特点,并富有趣味性。</div><div>一、 基本达到颈立、背直、肩沉、腿直、脚绷。</div><div>二、 做到“手位”及“脚位”准确,手动眼随。</div><div>三、 一招一式清楚,动作节奏准确。</div><div>四、 会用身体局部动作表现音乐节拍。</div><div>五、 舞蹈时有自娱感。</div><div>六、 藏族舞,初步掌握“颤膝”动律,膝松弛。</div><div>七、 东北秧歌,掌握脆“蹲”和脆“提压腕”,上下身配合协调。</div> <h3>年纪教学任务</h3><div>第五级</div><div>五级课学生年龄约在8~10岁。在上一级训练的基础上,要加强对身体基本体态及腰腿柔软的训练,同时学习心得“舞姿”及“舞步”。这是一个打基础的阶段,也是一个引导学生进入舞蹈之门的必经之路。我们知道,要想学好舞蹈必须经过艰苦的锻炼。但是,我们注意到孩子的心理、生理特点和情趣,将教材组织得符合年龄特点,并富有趣味性。</div><div>一、 扶把动作初步做到站立时身体直立。</div><div>二、 动作的方位及角度准确(8个方位,45度,90度)。</div><div>三、 腰腿松柔。</div><div>四、 动作协调。</div><div>五、 有听音乐做动作的习惯。</div><div>六、 舞蹈时有自娱感。</div><div>七、 藏族舞,较熟练的掌握“颤膝”动律,并能将动律运用到“踢踏舞步”中去,动作到位。</div><div>八、 东北秧歌,初步掌握“单、双臂花”、“交替花”,做到腕部灵活,手臂路线清晰,手脚配合协调。</div> <h3>年纪教学任务</h3><div>第六级</div><div>六级课学生年龄约在9~11岁。学生学习舞蹈已步入第六年,舞蹈所需的身体最基本的素质在这一年结束时应有展现。</div><div>一、 扶把动作时能保持身体直立。</div><div>二、 站立时“重心”正确。</div><div>三、 腿直、脚绷、腰腿软度基本达标。</div><div>四、 藏族舞、蒙古族舞的“舞步”和“舞姿”正确。</div><div>五、 动作协调,节拍准确。</div><div>六、 舞蹈时有自娱感、有热情。</div> <h3>年纪教学任务</h3><div>第七级</div><div>七级课学生年龄约在10~12岁。学生学习舞蹈已步入第七年,舞蹈所需的身体最基本的素质在这一年结束时应有较好的训练结果。</div><div>一、 较好的做到身体直立,重心正确,并继续提高腰腿的柔韧度。</div><div>二、 地面、扶把和中间的各项练习,均做到手动眼随。</div><div>三、 “跳跃”动作做到腿直、脚绷。</div><div>四、 “转”的动作保持身体直立。</div><div>五、 熟练的掌握藏族“踢踏舞”的几种“舞步”,并能体现出动作的轻、重、缓、急。</div><div>六、 掌握好云南花灯的“跳颠步”、“跳撩步”、和上体的“崴”动,并做到上、下身协调。</div><div>七、 舞蹈时初步具有乐感。</div> <h3>年纪教学任务</h3><div>第八级</div><div>八级课学生年龄约在11~13岁。学生学习舞蹈已步入第八年,在这一年学习结束时,学生的下肢力量和稳定性以及动作的乐感应有明显的提高。</div><div>一、 在扶把练习中体现:软开、力度、速度、重心及控制能力等体能的要求。</div><div>二、 加强动作的韵律及手、眼、身法、步的协调性。</div><div>三、 民间舞要强调不同地区及不同民族的风格特色。此外,掌握好东北秧歌的“手巾花”的基本耍动方法,做到“挽花”、“片花”动作清楚。</div><div>四、 每个组合中动作的轻、重、缓、急、大、小与乐曲的节奏和旋律紧密结合,突出动作的乐感及身体的表现力。</div><div>五、 掌握蒙古族舞的基本“手型”、“手位”和“硬腕”动作,并做到腕部灵活、有力。</div><div>六、 掌握维吾尔族的基本“体态”、“手型”、“手位”和“舞步”。</div><div>七、 掌握傣族舞的基本“手型”、“手位”和“舞步”。</div> <h3>年纪教学任务</h3><div>第九级</div><div>第九级课学生年龄约在12~14岁。学生已经过了启蒙课、初级课进入到中级课程。本级中,过去身体素质训练的全部内容在质量方面应继续巩固和提高,实现高水准。此外,本级应突出中间组合的艺术表现力的要求。</div><div>一、在扶把练习中体现:软开、力度、速度、重心及控制能力等体能的要求。</div><div>二、 加强动作的韵律及手、眼、身法、步的协调性。</div><div>三、 民间舞要强调不同地区及不同民族的风格特色。此外,掌握好东北秧歌的“手巾花”的基本耍动方法,做到“挽花”、“片花”动作清楚。</div><div>四、 每个组合中动作的轻、重、缓、急、大、小与乐曲的节奏和旋律紧密结合,突出动作的乐感及身体的表现力。</div> <h3>年纪教学任务</h3><div>第十级</div><div>本级别是教材中普及型舞蹈教育的最后一级,是对校外舞蹈学员训练的一个段落。在这一级别中,应将已学过的各级教学内容加以巩固和提高。</div><div>一、 提高学员的基础素质:较好地完成身体直立、重心正确、腿直、脚绷;腰腿软度应达到基本标准,并具有力度和灵活度。</div><div>二、 较好的掌握已学过的动作:姿态准确,方法正确。</div><div>三、 中间组合要显示动作的旋律感和节奏感及饱满的情感,并能将呼吸和手、眼、身、法、步的韵律贯穿其中。</div><div>四、 较好的掌握已学过的汉族、藏族、蒙古族、维吾尔族、朝鲜族舞蹈的基本体态和动律。云南花灯的“扇扇”及“团扇”的扇花正确。</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