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 style="font-size: 20px;"> 天下九大行书</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 第一行书:《兰亭序》 王羲之</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 第二行书:《祭侄文稿》颜真卿</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 第三行书:《黄州寒食帖》苏轼</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 第四行书:《伯远帖》王珣</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 第五行书:《韭花帖》杨凝珠式</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 第六行书:《蒙诏帖》 柳公权</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 第七行书:《张翰思鲈帖》 欧阳询</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 第八行书:《蜀素帖》 米芾</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 第九行书:《松风阁》 黄庭坚</b></p> <h1><b>原帖释文:</b></h1><h1><b>依山筑阁见平</b></h1><h1><b>川。夜阑箕斗插</b></h1><h1><b>屋椽。我来名之</b></h1><h1><b>意适然。老松魁</b></h1><h1><b>梧数百年。斧</b></h1><h1><b>斤所赦令参天。</b></h1><h1><b>风鸣娲皇五十</b></h1><h1><b>弦。洗耳不须</b></h1><h1><b>菩萨泉。嘉</b></h1><h1><b>二三(以上二字倒置)子甚好贤。</b></h1><h1><b>力贫买酒醉</b></h1><h1><b>此筵。夜雨鸣廊</b></h1><h1><b>到晓悬。相看</b></h1><h1><b>不归卧僧毡。泉</b></h1><h1><b>枯石燥复潺湲。</b></h1><h1><b>山川光晖为我</b></h1><h1><b>妍。野僧早(此字点去)旱</b></h1><h1><b>饥不能饘。晓</b></h1><h1><b>见寒溪有炊</b></h1><h1><b>烟。东坡道人</b></h1><h1><b>已沈泉。张侯何</b></h1><h1><b>时到眼前。钓</b></h1><h1><b>台惊涛可</b></h1><h1><b>昼眠。怡亭看</b></h1><h1><b>篆蛟龙缠。安</b></h1><h1><b>得此身脱拘挛。</b></h1><h1><b>舟载诸友长</b></h1><h1><b>周旋。 </b></h1><p><br></p> <h1> 天下第九行书——黄庭坚《松风阁诗帖》《松风阁诗帖》是黄庭坚七言诗作并行书,墨迹纸本,纵 32.8 厘米 横 219.2 厘米,全文计 29 行,153 字.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松风阁在湖北省鄂州市之西的西山灵泉寺附近,海拔 160 多米,古称樊山, 是当年孙权讲武修文,宴饮祭天的地方.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九月,黄庭坚与 朋友游鄂城樊山, 途经松林间一座亭阁, 在此过夜, 听松涛而成韵. "松风阁诗", 歌咏当时所看到的景物,并表达对朋友的怀念.黄庭坚一生创作了数以千百的行书精品,其中最负盛名者当推《松风阁诗帖》.其风神洒荡,长波大撇,提顿起伏, 一波三折,意韵十足,不减遒逸《兰亭》,直逼颜氏《祭侄》,堪称行书之精品. 《松风阁诗》的结体,用笔,章法都很奇特,其结体有两个特点: </h1><h1> 一是内紧外放,紧处亦见奇肆,放处倍添神采,其规律是主笔尽量向外辐射,横画向左,竖画向下,撇捺则左右纵横开张,一紧束的中宫形成鲜明的对比,这种形式虽取法于《瘗鹤铭》,但此帖中宫较《瘗鹤铭》更紧,四围也更放,显示了他入古 出新的奇才. </h1><p><br></p> <h1> 二是欹侧多姿.其字如风枝雨叶,偃蹇横斜;又如谢家子弟,不冠不履.欹侧本是王羲之行书的特点,黄庭坚则把这个特点进一步予以夸张,横画斜度更大,竖画虬曲不正,撇捺向外伸展的幅度更大,没有深厚的功底和精湛的技法,是绝对不敢如 此弄险的. 《松风阁诗》的用笔亦十分精到.纵观全篇点画,浑厚劲挺,擒纵得体, 浓纤刚柔,尽如人意,长笔遒逸,短画紧洁,抑扬顿挫,提按分明,虽然如游龙舞凤,处处飞动,却也笔笔着实,没有丝毫的懈怠和软滑.《松风阁诗》的章法奇诡跌宕,扣人心弦,字或大或小,或长或短,或收或放,或藏或露,疏密相间,穿插争让,出没奔轶,超逸绝尘.故康有为说:"宋人书以山谷为最,变化无端,深得 《兰亭》三昧,至于神韵绝俗,出于《鹤铭》而加新理." 松风阁,是西山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落笔巧妙,至性天成,题额复吟诗,阁外松风听不绝;烟起寒溪,云深箬谷, 吴宫连晋寺,山中胜迹景常新."这幅镌刻在松风阁大厅廊柱上的楹联,出自当代著名书法家,邑人周华琴先生之手,道出了古阁的人文景观及历史价值. 阁不在大, 渊文则名. 松风阁建于西山之巅的松林深处, 与山下的吴王避暑宫, 晋代古灵泉寺交相辉映,建筑空间与自然空间巧妙地融为一体,是西山"松风绝唱"景观的画龙点睛之作;又是宋代名贤黄庭坚为之命名,题额,吟诗,是自然景 观与人文景观珠联璧合的典范,因之历九百余年而声名愈隆. 早在宋时,西山松树就十分茂密繁盛,"万松岭"即因松之多而得名.据苏辙《武昌九曲亭记》所载,九曲亭附近有古松数十,"大皆百围千尺".苏轼谪居黄州后第一次游西山,有"风泉两部乐,松竹三益友"的赞语.松,林,梅同居一山, 组成一幅绿的画图,松风沙沙,流泉潺潺,于兹可见. 一个地方,如果没有奇山异水相映衬,就没有引人之处;有奇山异水,没有可以让人登临的台阁,奇异风光就显示不出来;虽然有台阁,若无优美文字记述,也不会长久存在;虽有文字,不是出自雄才巨匠之手,还是不会历世传扬.西山松风 阁的设计者与建筑者, 是熟知中国传统的山水园林建设美学原则的, 松风阁的建设, 便是对上述美学观点和原则的成功实践. 古松风阁依山而筑, 位于白虎山阴, 郎亭山南, 古灵泉寺之后. 阁内轩敞明亮, 环阁四周皆松,白日松荫深邃,入夜松涛万壑.故宋代武昌县令薛季宣称:"西山多景,此景为最."</h1><p><br></p> <h1> 松风阁建筑的准确年代,史无记载.但可以肯定是在公元 1084 年苏东坡离开 黄州之后,又在公元 1102 年黄庭坚游西山之前,因为"松风阁"这个名字,是黄 庭坚此番游西山时亲自命名的. 黄庭坚(公元 1045—1105 年), 字鲁直, 自号山谷道人, 晚号涪翁, 洪州分宁(今 江西修水)人.治平进士,哲宗时以校书郎为(神宗实录》检讨官,迁著作佐郎, 后以修史"多诬"遭贬.文学上师从苏轼,与张耒,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诗文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开创"江西诗派",在宋代影响颇大. 书法与苏轼,蔡襄,米蒂齐名,为"宋四家"之一. 徽宗崇宁元年(公元 1102 年),黄庭坚结束了黔,戎二州"万死投荒,一身吊 影"的放逐生活,赴太平州(今安徽当涂)任职.不料只当 9 日知州,再度罢官,只 得暂往鄂州(今武汉市武昌)流寓.是年 9 月途经武昌(今鄂州).此时,苏轼已病殁 常州, 朝廷新旧党争余波未息, 其好友张耒因"闻苏轼讣, 为举哀行服"再遭贬斥, 又即将第三次贬官黄州.庭坚闻此讯,便系舟武昌,一则游览西山,赤壁胜景,凭吊苏轼遗踪;二则专候张耒,以便与之晤面. 当时,松风阁可能刚刚落成,正待贤者为之赐名.熊登《重建松风阁记》就曾指出:"当年依山筑阁落成之日,待鲁直而名,故其诗曰:我来名之意适然."黄庭坚乃当世名贤,一生政治上颇不得志,又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因而常以"阅世卧云壑"的老松自嘲,对松素怀一种特殊偏爱,此番以逐臣的身份游西山,对西山松风的体会自然较他人更深一层,遂以"松风"为阁命名.当然,"松风阁"这个 名字,也受到苏东坡"风泉两部乐"诗句启示。</h1><p><br></p> <h1> 黄庭坚给松风阁命名之后,又有"甚好贤"的"二三子",邀他饮于刚刚落成的"松风阁"中.这几个人并未留下名字,可能是他在武昌的旧朋新友,也有可能就是设计,建筑松风阁倡议者或主持者.虽然他们"力贫",仍置酒阁中酬谢黄庭坚.大家畅饮纵谈,不觉夜已深沉,又遇上突如其来的夜雨,一行人不得不夜宿阁中.根据所见所闻,黄庭坚诗兴勃发,遂挥毫疾书,写下了千古流传的《武昌松风阁》诗:</h1><h1><b>依山筑阁见平川,</b></h1><h1><b>夜阑箕斗插屋椽,</b></h1><h1><b>我来名之意适然.</b></h1><h1><b>老松魁梧数百年, </b></h1><h1><b>斧斤所赦今参天,</b></h1><h1><b>凤呜娲皇五十弦,</b></h1><h1><b>洗耳不须菩萨泉.</b></h1><h1><b>嘉二三子甚好贤,</b></h1><h1><b>力贫买酒醉此筵.</b></h1><h1><b>夜雨呜廊到晓悬,</b></h1><h1><b>相看不归卧僧毡.</b></h1><h1><b>泉枯石燥复潺</b>口(注:原文字无法输入,无奈以口代之),</h1><h1><b>山川光辉为我妍.</b></h1><h1><b>野僧旱饥不能</b>口(注:原文二字无法输入, 无奈以口代之),</h1><h1><b>晓见寒溪有炊烟.</b></h1><h1><b>东坡道人已沉泉,</b></h1><h1><b>张侯何时到眼前?</b></h1><h1><b>钓台惊涛 可昼眠,</b></h1><h1><b>怡亭看篆蛟龙缠.</b></h1><h1><b>安得此身脱拘挛?</b></h1><h1><b>舟载诸友长周旋</b>. </h1><h1> 这首诗前十五句记 述了夜宿松风阁的所见所闻,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山水画卷,创造了一个澄澈明净的高妙境界.站立阁上,可俯视山下那广袤的原野平川,仰观天上的星月云霓,又可感受到松涛阵阵,撼人心弦;还可领略西山夜雨的奇特气氛.后六句则是抒情:深切怀念已经作古的东坡居士,渴望与正受贬谪的好友张耒相见,希望摆脱现实,在 友情与山水中逍遥自在地生活, 同故人一起在孙权曾经畅饮过的西山钓鱼台上去昼 眠, 到城外江中蟠龙矶上去欣赏被誉为"三绝"的怡亭铭文. 通观全诗, 章法严谨, 笔势腾挪,一韵到底,是典型的"柏梁体". 黄庭坚写出 《武昌松风阁》 诗后, 又亲笔将其书写在砑花布纹纸上, 字大二寸, 纸色微黄,书法潇洒,笔锋雄劲,是我国古典书法艺术库中不可多得的珍品。</h1><p><br></p> <h1><b><i>细说黄庭坚《松风阁》——蒋勋</i></b></h1><p><b> 2016-09-09</b></p> <h1> 了解中国的艺术,尤其是宋代以后的艺术,最关键的一把钥匙是宋代的书法。文人画运动经过苏轼这些人的提倡,强调以书入画,强调用胸襟和意境来画画,后来很多画家不是从工匠行业出来,反而是从写诗写字的文人里面走出来,所以宋代的书法非常重要。<br> 宋代四大书法家苏、黄、米、蔡,黄庭坚排名第二,他一辈子把苏东坡尊为老师,是苏门四学士之一,另外三个是秦观、晁补之、张耒。苏东坡落难的时候,黄庭坚永远在支持他。上次我们讲了苏轼《寒食帖》,黄庭坚在帖子后面题了跋尾,体现了苏黄二人亦师亦友的情谊。今天我们来看黄庭坚的《松风阁诗帖》。</h1> <h1> 《松风阁诗帖》是黄庭坚1012年写的,他1015年去世,所以这个帖子是他晚年写的。写这个诗帖的前一年,也就是1011年,苏东坡去世了,所以黄山谷在帖子里也提到了这个事。<br> 当时黄庭坚遭难被下放到了湖北武昌,他跟几个朋友游玩,后来晚上玩得很晚,看到一个名为松风阁的阁楼,就住了下来。晚上睡觉爬起来,觉得有很多心事很多感慨,想念他的朋友,就磨墨写下了这个《松风阁》。当时佣人都睡着了,没有人替他磨墨,他就自己磨了一点墨用淡墨写,然后用的是旅行当中随身携带的鸡毛笔。在宋朝,文人们觉得写字并不一定要这么讲究工具,心境对的时候书法自然就出来了。</h1> <h1>“<b><i>依山筑阁见平川</i></b>”,这个松风阁盖在半山腰,所以可以看到外面一片的平川,就是一条大河流过去。“<b><i>夜阑箕斗插屋椽”</i></b>第二句的气派很大,“阑”就是过了午夜了,深夜了,“箕斗”是天上的星辰,北斗七星,“椽”是古代的屋檐,一条条的木头架起来的,他躺在那里睡觉的时候看到屋檐底下全部是一片灿烂的漫天的繁星,这是非常文人的一种生活。<br>“我来名之意适然”,说我来这里心情开阔,我觉得我自己舒服的不得了。其实这个时候是他落难下放的时候,可是他要告诉朋友说“我来名之意适然”,人生有很多别人的陷害、人生有很多的困顿跟不如意,可是你自己走到山水里你要有一个处理自己心境的办法。宋朝的山水画跟宋朝的书法都告诉你说人生必须找到在困境里面自己的释然。<br><br></h1> <h1><b><i>“老松魁梧数百年</i></b>”,看到外面有一棵老松树,长的这么挺拔,数百年的老树这么伟大,这里他有一点在讲自己,因为他下面讲到“<b><i>斧斤所赦</i></b>”,斧头竟然没有砍掉这棵树去做房子,斧头赦免了这棵树。“<b><i>今参天</i></b>”你今天才能够长到这么高,所以他有一点意思是说我也是一棵老松,虽然被打击、被陷害,可是幸好还没杀掉我,杀掉我就没有我了,我今天也不能看到这么美的繁星。</h1> <h1>我们看任何一个字,比如说“屋”这一撇下来的时候,常常有人形容说一个毛笔在纸上拉拖过去的时候它里面有一种力道,像打太极,刚柔并济,又像山上的藤蔓好几百年才长出来的一种有劲的力量。字的线条有粗有细,其中有扭动,你可以感觉到他的的顽强,他的生命在对抗什么东西。</h1> <h1>“风鸣娲皇五十弦”,这一句比较难懂。风吹松叶发出鸣叫的声音,“娲皇”是女娲,中国古代神话里造人的女神。他的意思是说松树已经老到好像女娲一样。古代有一种乐器叫“瑟”,它有五十根弦。风一吹起来这棵老松像五十根弦在演奏,是一种静听松风的感觉。<br>“洗耳不须菩萨泉”,菩萨泉是武昌樊口最有名的泉水,他们都用它来煮茶。“洗耳”是一个典故,古代有个人不想做官,可皇帝偏偏要他去,他说“官”这个字听起来太脏了,我要用泉水把耳朵洗干净,更好玩的是泉水下游有一头牛,喝了一口泉水之后居然死掉了,说明这泉水有多脏,可见古代人多么痛恨政治。黄庭坚说“洗耳不须菩萨泉”,是说我即使没有菩萨泉的泉水,耳朵也是干净的,我不会受你们这些政客的蛊惑。</h1> <h1>“嘉二三子甚好贤”,这里因为他写错了,古代的诗人写诗的时候写的太快就把下一个字先写了,就变成“嘉三二子甚好贤”,所以在旁边勾了一个像“乙”这个字表示颠倒的意思。古代的书法家对他自己的作品其实很随意,因为这只是他心境的一个表达。这句话是说今天和我一起玩的这些朋友都不错,读书好礼,不是乱七八糟的人,“甚好贤”这三个字好像很平淡,但在一个乱世里能有几个朋友可以谈谈书、谈谈人生的理想却是不容易的。</h1> <h1> “力贫买酒醉此筵”,他们这些文人整天读书,大概没什么钱很穷,可是知道黄庭坚来了,还敢招待他这么一个政治犯,愿意买酒好好招待他吃了一顿好饭,所以黄庭坚说我要感谢这些朋友。</h1> <h1><b><i>“夜雨鸣廊到晓悬”</i></b>,他喝醉了酒睡在庙里,夜晚听到在下雨,整个走廊外面都是哗啦啦的雨声,一直到早上破晓时分,雨滴还没停,还悬在那里滴滴答答。这七个字非常漂亮。这个夜晚黄庭坚其实没有睡着觉,他感谢他的这些朋友招待他,也在怀念他分散各地的落难的朋友。夜雨在他眼中不是喧哗的噪音,而是一个美丽的声音。<br> 我们看到“夜”这个字,一横的部分变成挑上去,接下来这一撇很漂亮,拉了一个长线条过来,所以这个字就被分割成两部分,变成一个斜的切角线,有点像一个菱形的感觉。而最后的这一笔捺划是很快速的拉出去的,所以又是一个潇洒的线,两根潇洒的线连接在一起构成一个像金字塔的结构,所以“夜”字是极其漂亮的。黄庭坚用了很多的长线条使他的字有一种向八面出锋的感觉,一种放射性的感觉,那个时候字就变得很潇洒,而不是被压缩的感觉、不是被约束的感觉。</h1> <h1><b><i>“相看不归卧僧毡”</i></b>,夜晚下雨了,所以大家就没有回家,几个好朋友就是彼此聊天,你看我我看你。“卧僧毡”就是住在庙里了。“毡”是出家人的粗牦牛毛织出来的毯子,所以他就随便拿了一个毯子睡了,这里面也传达了一个意思就是自在。</h1> <h1>“<b><i>泉枯石燥复潺湲”</i></b>,写景其实是写心境。黄庭坚这个时候刚刚落难,生死未卜,他说泉水干枯了,石头没有光辉,“泉枯石燥”指的是他自己的处境。可是笔锋一转“复”,表示我又开始活过来了。“潺湲”就是水流的声音,冬天的时候泉水会干枯,可是不要忘记春天会再来。他其实在告诉大家不要在困境的时候太过悲观,生命永远寄望说可以“复潺湲”,还可以活过来。</h1> <h1><b><i>“山川光辉为我妍”</i></b>,今天看到这么美的山,这么美的河流,它们是为我这么艳丽的。“为我”这两个字了不起。这里面传达的是一种心胸,一种气度,大自然这么美是因为我活着,所以我不能够不美,自己不能够太差劲。</h1> <h1>“<b><i>野僧早饥不能饘”</i></b>,因为旱灾收成不好,所以非常饥荒,连出家人都吃不饱。这里面也透露出政治的不好,民不聊生。黄庭坚他们这些人其实有一种对苍生的关怀,很痛恨这个官僚系统怎么把人民生活搞成这个样子。这是慈悲心。这里有一个错字,“旱”写成了“早”,所以他就点了三笔说这个字错了。</h1><div><br></div><div><br></div><div><br></div> <h1><br></h1><h1>“<b><i>晓见寒溪有炊烟</i></b>”,可是他又告诉大家说,我很高兴今天早上破晓的时候看到寒溪(寒溪是武昌西北边的一条河),远远的寒溪那边穷人家升起了炊烟。</h1> <h1> 这个时候他开始怀念他的朋友苏东坡,“<b><i>东坡道人已沉泉”</i></b>,因为苏东坡在前一年死掉了。“沉泉”,已经沉到九泉之下,所以他说我最好的朋友,我人生里面最向往的一个师长已经死了。<br> 另一个朋友是张耒,“<b><i>张侯何时到眼前”</i></b>,听说张耒要来看我,什么时候会来到我的面前,其实有一点孤独。落难了然后死的死、贬的贬,所以都没有办法在一起,他非常难过,心情很坏。<br> <b><i> “钓台惊涛可昼眠”</i></b>,钓台是武昌旁边的一个钓鱼台。他说这个钓鱼台底下那个江浪涛声这么巨大,可我仍然可以白天睡觉。这里面“惊涛”寓意着陷害,可是我不管你,我白天可以好好的安眠,因为我问心无愧。</h1> <h1><b><i>“怡亭看篆蛟龙缠”</i></b>,怡亭在武昌的一个岛上,据说怡亭上面有唐朝李阳冰写的篆字。他就白天睡在那里,看那个篆字像龙蛇在缠斗一样。</h1> <h1>“<b><i>安得此身脱拘挛</i></b>”,最后说我什么时候我这个身体才能够脱掉这些拘束。<br></h1> <h1><br>“<b><i>舟载诸友长周旋</i></b>”,我可以有一个小船带着我所有这些好朋友,我们可以好好的谈谈诗,可以过一点平静的日子,可以好好的周旋。这是宋代文人最了不得的心境,看山看水摆脱掉所有人事上的纠缠,在最落难最困顿的时候,永远不放弃对山水对美的希望。</h1> <p><b style="font-size: 20px;"> </b></p><p><b style="font-size: 20px;"> 天下九大行书</b></p><p><b style="font-size: 20px;"> 第一行书:《兰亭序》 王羲之</b></p><p><b style="font-size: 20px;"> </b><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51, 51, 51);">第二行书:《祭侄文稿 》颜真卿</b></p><p><b style="font-size: 20px;"> </b><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51, 51, 51);">第三行书:《黄州寒食帖》 苏轼</b></p><p><b style="font-size: 20px;"> </b><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51, 51, 51);">第四行书:《伯远帖》 王珣</b></p><p><b style="font-size: 20px;"> </b><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51, 51, 51);">第五行书:《韭花帖》 杨凝式</b></p><p><b style="font-size: 20px;"> </b><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51, 51, 51);">第六行书:《蒙诏帖》 柳公权</b></p><p><b style="font-size: 20px;"> </b><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51, 51, 51);">第七行书:《张翰思鲈帖》 欧阳询</b></p><p><b style="font-size: 20px;"> </b><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51, 51, 51);">第八行书:《蜀素帖》 米芾</b></p><p><b style="font-size: 20px;"> </b><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51, 51, 51);">第九行书:《松风阁》 黄庭坚</b></p><p><b style="font-size: 20px;"> </b><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51, 51, 51);">第十行书:《土母帖》 李建中</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