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小议古代女子围棋</h3><div> 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妇女所受的压迫最深,封建制度对妇女有种种限制,如女子</div><div>不能应举,不得参军,不得在官场抛头露面等等。妇女为了争取与男子平等的权利。不得不乔装成男子。于是出现了女状元,女将军等传奇人物。围棋在汉代就有明文规定不准女子参赛。下面介绍下古代女子下围棋的故事。</div><div>(1)女扮男装赛围棋</div><div> 两晋南北朝,围棋是帝王将相,文人雅士的必修课。但女子下围棋仍遭社会歧视。《南史》记载:南齐东阳女子娄逞,变服诈为丈夫。粗会棋博,解文义。游公卿门。仕至扬州从事而事泄。明帝令东还,始作妇人服。叹曰:“有如此伎,还为老妪,岂不惜哉。”史臣曰:“此人妖也。阴为阳,事不可。”后崔惠景举事不成应之。大意是:齐朝东阳地方,有一个名叫娄逞的女子,知书识礼,有点文才,懂围棋。为了下棋,娄逞如同木兰一般,女扮男装与达官贵人交往。此举足以说明这女子不是平庸之辈。果然,娄逞的才能被发现,她被任命为扬州议曹从事。可惜后来人们发现了这位从事大人是位乔装打扮的女子。齐明帝一道圣旨,将其遣送还乡。娄逞换上女装上路,叹息不已:“我虽有这样的本事,却依然要作老妇打扮,真是太可惜了。”</div><div>由于封建社会男尊女卑,女子学棋十分不易,娄逞是勇敢的,她是我国史书上记载的第一位女棋手。(史载第一位男棋手弈秋)</div> <h3>(2)唐代仕女爱围棋</h3><div> 唐代的宫妃和贵族妇女中有不少女子爱下围棋。如杨贵妃和杜甫夫人。</div><div>诗人张籍有《美人宫棋》</div><div> 红烛台前出翠娥,海沙铺局巧相和。</div><div> 趁行移手巡收尽,数数看谁得最多。</div><div>【注释】:张籍善以世俗俚浅事为题材写诗,他这首诗写得浅显清淡,没有任何修饰,但像白描画一样寥寥几笔,却勾勒出一幅宫廷女子围棋图。宫廷美丽的女子在烛光下夜摆棋局,翠蛾粉黛,以铺沙为棋盘,巧妙对局,局罢边收子边数,看看是谁赢了,写得栩栩如生。</div> <h3> (3)宫娥弈棋图</h3><div> 五代时,南唐宫中围棋盛行。当春临大地、百花盛开、风和日丽、花红柳绿之时,宫女们纷纷到荷塘亭畔,以弈棋、钓鱼为戏。五代著名画家周文矩曾作《荷亭弈钓仕女图》,反映南唐宫中女子爱好围棋的生动情景。<br /></div><div> 宋、元时,宫中仕女下围棋较之五代、唐朝更为盛行。王珪《宫词》有:“碧桃花下试枰棋,误算筹先一着低。”宋时宫女进宫,学围棋是她们的必修课程,甚至还有以围棋在帝王面前争宠的。<br /></div><div>宋徽宗《宫词》有:“忘忧清乐在枰棋,仙子精攻岁未笄〔jī鸡〕。窗下每将图局安,恐防宣诏较高低。”</div> <h3> (4)林黛玉妙手回春</h3><div> 围棋在明清时的妇女中,已成为一种时髦活动,一些闺阁小姐和青楼名妓都会围棋,连明朝崇祯皇帝的田贵妃,清朝雍正皇帝的妃子,也都善下围棋。当时的戏剧和小说中,也大都包含妇女下围棋的情景,成为当时男女爱情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如《西厢记》有“围棋闯局”;《玉簪记》有“手谈”一节;《拍案惊奇》有“小道人一着饶天下,女棋童两局注终身”的章节。尤其是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里,就有10余处描写围棋。其中最精彩的一段是贾宝玉与薛宝钗的一局围棋,贾的棋力不如薛,眼看即将败下阵来,中途杀出了“程咬金”,林黛玉来到,只一指点,就妙手回春,击败了薛宝钗。<br /></div> <h3>上节我们学习了扑和接不归。</h3><h3>故意往对方虎口里下子,称为"扑"。目地使对方减少一口气!</h3><h3>接不归顾名思义即接不回去,想连又不能连!</h3> <h3>真眼与假眼是本课内容。</h3><h3>角上一眼要三子,边上须用五步棋,</h3><h3>中间围成一个眼,七子才能围得起。</h3> <h3>参考《围棋入门一本通》</h3><h3>《中国古代围棋》</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