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年如约如期而至,2017年3月在春城昆明越过5个月的日日夜夜,红嘴鸥踏上回家路。以此片祝福它们。

大团圆

<h3>红嘴鸥(学名Larusridibundus),俗称“水鸽子”,体形和毛色都与鸽子相似,体长37-43厘米,翼展94-105厘米,体重225-350克,寿命三十二年左右。嘴和脚皆呈红色,身体大部分的羽毛是白色,尾羽黑色。</h3> <h3>以下视频拍摄于2017.12.14.昆明滇池海埂大坝观景路。这是红嘴鸥从老家西伯利亚携儿带女来春城越冬,到明年3月中旬再返回。如此延续已33年了。政府为保护红嘴鸥的越冬日程,各方面加大了力度,使这可爱的“神灵鸟”得以安全栖息养生。</h3> <h3>红嘴鸥亦称“笑鸥”、“普通海鸥”、“赤味鸥”、“钓鱼郎”、“小康满”,属鸥形目,鸥科。英文名:Black_headedGull。</h3> <h3>红嘴鸥是中国南部地区冬季最常见的鸥类。在昆明、青岛等城市,红嘴鸥常进入城区的公园水体和河流地段觅食,受到人们的保护和投食招引。昆明自1985年秋季以来,每年冬天都有上万只红嘴鸥在市区的翠湖公园、盘龙江等地觅食活动,形成昆明的特色风景。</h3> <h3>昆明的海鸥叫红嘴鸥,来自西伯利亚,从贝加尔湖穿越俄罗斯和整个中国来到昆明过冬,之后再集体返回。红嘴鸥虽然不是昆明的,但却是昆明的骄傲!</h3> <h3>形态特征:</h3><h3>红嘴鸥夏羽:头至颈上部咖啡褐色,羽缘微沾黑,眼后缘有一星月形白斑。颏中央白色。颈下部、上背、肩、尾上覆羽和尾白色,下背、腰及翅上覆羽淡灰色。翅前缘,后缘和初级飞羽白色。第1枚初级飞羽外侧黑色,至近端转白色,内侧灰白色而具灰色羽缘,先端转黑色。第2-4枚初级飞羽外侧白色,内侧灰白色,具黑色端斑,其余飞羽灰色,具白色先端。嘴暗红色,先端黑色。</h3> <h3>吴庆恒,是一位普通的昆明市民,每年初冬到初春,这位老人每天步行20余里,从城郊赶到翠湖,只为了给海鸥送餐。他每个月只有308元的退休金,要用其中的一半给海鸥们买吃的东西。他去世之后,人们自发捐款,塑了一尊老人的雕像,纪念这“海鸥老人”。</h3><h3>在昆明人和海鸥相处的三十多年中,这样的故事很多。</h3> <h3>翠湖、大观楼、盘龙江、滇池等地有开阔水域和丰富饵食的公园或风景区,夲就是鸥鸟喜爱的聚集之地,32年来,海鸥飞入春城闹市从未爽约,与市民嬉戏同乐结下老友深情,构筑了一幅秀美和谐的城市风景。</h3> <h3>“冬季到昆明看海鸥”已成为文化旅游资源,外来游客因海鸥而加深了春城印象。</h3> <h3>1985年9000多只红嘴鸥第一次飞抵昆明越冬,人们以为它们是水鸽子。那时它们还很怕人,只敢在空中盘旋或者停在房顶上。</h3><h3>“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当年,数千只红嘴鸥飞抵昆明越冬,突然出现的美丽的小精灵让从没见过海鸥的昆明人喜欢的不得了。</h3> <h3>当1985年初到昆明的红嘴鸥被昆明人视为精灵鸟时,昆明鸟类协会也同时展开研究,在研究中他们发现一些红嘴鸥戴有前苏联的脚环,这表明这些海鸥来自西伯利亚,以后专家也曾到过海鸥的繁殖地,他们发现那里最好的季节7月与昆明冬季十分相似,这也许就是红嘴鸥选择来昆明越冬的原因。</h3> <h3>形态特征:</h3><h3>红嘴鸥冬羽:头白色,头顶、后头沾灰,眼前缘及耳区具黑色斑,嘴和脚鲜红色,嘴先端稍暗。深巧克力褐色的头罩延伸至顶后,翼前缘白色,翼尖的黑色并不长,翼尖无或微具白色点斑。</h3> <h3>红嘴鸥大小量度:</h3><h3>体重雄性210-374克,雌性205-330克,体长雄性355-430毫米,雌性350-412毫米,嘴峰雄性33-39毫米,雌性32-38毫米,翅雄性295-328毫米,雌性262-310毫米,尾雄性108-129毫米,雌性100-135毫米;跗跖雄性41-46毫米,雌性40-44毫米。</h3> <h3>休息时多站在水边岩石或沙滩上,也飘浮于水面休息,有时也出现于城市公园湖泊。下面的图就是昆明市翠湖公园中成千上万的红嘴鸥与市民索食。到2017年计算已是连续32年来昆明越冬,一般在10月底开始便陆陆续续成群飞来,在滇池、翠湖、盘龙江等处生活栖息,到来年3月底会逐渐离开飞回老家,这样周而复始。</h3> <h3>红嘴鸥数量大,喜集群,在世界的许多沿海港口、湖泊都可看到。一般生活在江河、湖泊、水库、海湾。</h3> <h3>在中国东部及北纬32度以南所有湖泊、河流及沿海地带越冬。主食是鱼、虾、昆虫、水生植物和人类丢弃的食物残渣。</h3> <h3>昆明的美丽不仅因为有年年如约而至的红嘴鸥,更有鲜花四季开不断使得春城分外明媚。</h3><h3>美丽的云南,我爱上了你。</h3> <h3>在昆明越冬的红嘴鸥大部分在野外自然取食,所吃的食物有鱼类、软体动物、昆虫以及少量的植物和垃圾物,其中鱼类占95%以上、软体动物占0.21%、昆虫占4%、植物性食物和其他所占比例不到1%。这说明红嘴鸥是以鱼类为主的食肉性鸟类。</h3> <h3>1985年深秋,9000只红嘴鸥驻足滇池后沿盘龙江首访昆明闹市。32年来海鸥飞入春城主城从未爽约。80后、90后、00后……红嘴鸥陪伴一代代“小昆明”长大。</h3> <h3>昆明红嘴鸥究竟从哪儿来?越冬后它们又去了哪儿?2015年11月18日记者从“海鸥去哪儿”科学探秘活动成果发布会暨纪录片首映仪式上了解到:来昆明越冬的红嘴鸥,分别来自蒙古共和国乌布苏湖、吉尔吉斯湖流域、俄罗斯的贝加尔湖南部地区和新疆的博斯腾湖流域。</h3><h3>而每年春季海鸥飞离昆明后,一是经过四川、陕西、宁夏、内蒙古,穿过蒙古国最终到达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的贝加尔湖;二是从昆明出发,经过四川陕西甘肃宁夏内蒙古,在蒙古国西北穿越沙漠,最终到达乌布苏湖区域停留;三是从昆明出发,经四川青海甘肃,沿河西走廊进入新疆,沿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抵达博斯腾湖。这是从34只携带卫星定位装置的红嘴鸥监测数据得来的。</h3> <h3>一位“老昆明”感慨地说,红嘴鸥飞到哪里,哪里就会有一群忠实的粉丝。</h3> <h3>据昆明鸟协调查,昆明越冬的海鸥对环境的适应性很强,进城的海鸥对人们所投喂的面包、馒头照样能吃。有专家发现,以面包馒头为主食的红嘴鸥体重仅229克,而城外以鱼类为主食的红嘴鸥体重为290克,二者相差61克。这引起了有关专家的重视。</h3> <h3>专家估计,红嘴鸥从西伯利亚向南方迁徙越冬的络线可能是从贝加尔湖穿越内蒙古进入中国的青海再到西南或是进入西安再沿南而下到昆明,两条路线不管从哪条飞来都要飞行近万公里,它们经过长途跋涉飞到昆明已经消耗大量脂肪,急需在栖息环境里补充能量,等待来年飞回西伯利亚。</h3> <h3>从1985年到2017年32年来红嘴鸥之所以每年如期而至,则与近些年昆明生态环境改善,草海附近新建多处湿地,滇池及草海里的小鱼虾能满足红嘴鸥的部分食物需求有关,最主要的还是多年来昆明市民一直与红嘴鸥和谐相处,并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给小家伙们提供食物。</h3> <h3>一些专家认为,像红嘴鸥这样的野生动物在国外是不许投放食物喂养的。面对每年来昆明越冬的红嘴鸥一年比一年多,专家提出看法,是不是愈多愈好?从人鸥和谐相处自然层面看还是多了好,从环保上看还是应有一个上限,单说游客用面包、馒头投喂,到晚上管理人员在观鸥区清理湖面上的食物还有鸟留下的粪便,就要清理许多,对环境和水面造成了污染,对于这些还应引起重视。</h3> <h3>“快看,那么多红嘴鸥,我要去喂它们和它们拍照”,来自祖国北方的小姐刚下旅游车便第一个冲上来啦……。</h3> <h3>海鸥数量的多少与当地环境的好坏是有关系的,但绝对与人类的文明程度有着直接关系的,人类只要伤害了它们,那花多少钱也找不回这一“风景”了。</h3> <h3>昆明人和海鸥已经结下了很深的情缘,都把它们当作老朋友了,没有人会伤害它们,还提供食物,这些都是为了留住海鸥。红嘴鸥现在也成了一张名片,是游客冬季到云南旅游观鸥是重要的行程项目之一。</h3> <h3>红嘴鸥在其他沿海城市也常见,但冬日里有这样蓝的天、这样白的云在其他地方是不多见的。如今3月在北方还是冰天雪地而在昆明仍是温阳高照,这种人鸥和谐的场景也只有在昆明看得见。</h3><h3>下图是昆明滇池海埂观景长坝是人鸥和谐互动最壮观的地方。</h3> <h3>以下视频是2017年3月8日(三.八国际妇女节)在昆明翠湖公园拍到的红嘴鸥群量在加大,按昆明鸟协会发言人说,红嘴鸥会在3月底4月初全部北上飞回繁殖地(老家),到冬季再次迁徙来昆明越冬,到那时,它们会带着新生的宝宝一同来春城渡过为时5个月的成长期。这样周而复始循环了一年又一年……。</h3>

红嘴鸥

昆明

海鸥

越冬

春城

翠湖

白色

毫米

滇池

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