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冈团风大崎山游记(2017.3.4.)

刘合均

<h3>春天是一年当中最美丽的季节。周未,山友们为了不负春光,一个个按耐不住登高望远的脚步,跟随黄丽娟群主带队的"黄石登协财富户外群"小分队,走进自然,攀登黄冈团风大崎山。</h3><h3> 大崎山,亦名崎山。坐落于湖北省黄冈市团风县贾庙乡东北,黄冈市罗田县大崎乡西北、麻城市夫子河镇卢家河乡西南三县市之交界处。崎山之主峰龙王顶海拔1040.8米,位于湖北省黄冈市团风县贾庙乡境内,与之相连的接天山位于麻城市夫子河镇卢家河乡境内,而大崎山的姊妹峰小崎山主峰则在罗田县境内,且罗田县更以大崎山来命名一个乡镇—大崎乡。</h3> <h3> 四日一早,如丝如缕的云雾缠绕着太阳,天好像要下雨。七点十分,三十八位山友乘坐租赁的大巴如期从黄石出发,沿着大广高速,直奔大崎山而去。一路欢歌,一路笑语,一阵阵清风,一片片生机,令人神清气爽。车行一个半小时从总路咀收费站下高速,穿过总路咀镇区后左拐,半小时到达贾庙乡。贾庙乡感觉上是一个比较普通的小镇,根本就没有进入山区的感觉,虽然有几栋新建的小楼,但窄乱的街道,灰灰的路面,一切都是那样的平凡,那样的普通,使我觉得有些失望,没有看到蓝蓝的天空,巍巍的高山。</h3> <h3>九点,车过贾庙,开始上山路,窗外也逐渐青翠秀丽,新修的沥青路在林间蜿蜒,时而盘旋上山,时而下坡过谷,随着山势越来越高,车子盘旋上升,多个"之"字行拐弯使人心惊肉跳。每上一层,耳鼓的压力也就重一些,重重吞一口气,耳内的压力才松一下,与乘飞机不同,我觉得这也是一种趣味的风景,乐在其中。进了山,就能感受到山里人家宁静的田园生活:层层山地之间,几座鄂东民居安静地蹲在那里,两三头黄牛甩着尾巴显得那样悠然,不远处一位老人正在干着农活,几个孩子背着箩筐在路边走着,红红的脸蛋,穿的衣服已看不清颜色,也不知是去装什么山货。山里的年轻人不多见,可能都外出打工去了。</h3> <h3>到达海拔六百米左右时,大巴车在路边一个新修建的观景亭旁停了下来,大家到亭上去看看山下的风景,放松一下坐车紧张的心情。登上观景亭,远处山峦起伏,山下的田舍三三两两点缀在峡谷的溪流边,一览无余。山友们在观景亭上合影留念后上车继续前行。</h3> <h3>早春三月初,清瘦了一冬的大崎山,开始慢慢丰腴起来。漫山遍野的野樱桃花、连翘花、迎春花……争相怒放着。温柔的小雨穿过密密的树枝缝隙,洒在山花簇拥的山径上。我们每一个人的眼神里,都携着美好,在这柔柔的、清新的春风里,去吻那每一丝春光。在这样的意境里,大巴顺山势盘旋而上,不知道拐了几个弯,终于快到山顶了,一个高高的门楼出现在眼前,上书"大崎山森林公园"几个气势磅礴的大字,大巴进门楼,又拐过几个弯,终于到了目的地—"大崎山旅游避暑接待处"。我们下车后准备步行去观赏风景了。"看,龙王井",不知哪位山友眼尖,一下车就看见了,我们一起奔了过去,这就是传说中的古泉"龙王井"了。龙王井在岩石凹进去的一个洞穴中,外面摆有供奉龙王的香案,只有近米宽的进入通道。听说该井久旱不竭,异常神秘,水质清澈,甘甜可口。山友们依次进入观看,虽无法喝上一口,但我能感受到那古泉水的清凉甘甜。</h3> <h3>龙王井</h3> <h3> 在前往大崎山的路上,"五哥"(大家对资深山友程建強的尊称)就介绍过大崎山山之高,大崎山树之多,大崎山石之奇。更有明代诗人茅瑞徵的诗为证:"崎山高不极,半岭看云低,乱石纷排戟,飞梁回作梯,天风传远梵,人籁山烟溪,直拟扪箩上,攀登景屡迷"。今日我有幸亲眼目睹这山的高、树的多、石的奇。</h3><h3> 我们沿着弯弯曲曲的林中小径,往山顶攀去,路面铺满着洒落的松针,踩上去软绵绵的,一些奇形怪状的石头印入眼帘,特别是一块很大的青石吸引了我们的眼球,这块青石旁摆着香案,竖一旗帜:"有求必应",虽被赋予了迷信的色彩,却也让人浮想联翩,这莫非就是哪个仙人睡觉休息亦或是讲经传道的地方!</h3> <h3>这林中小径是早年人工建造的步道,但因时间久远,青石上有绿绿的青苔。穿过杂草,避过藤条,沿路野花星星点点,两边的树粗大,不少根系露出地面,厚厚的青苔附着其上,粗粗的古藤绕着参天的大树, 致身其中,神清气爽,脚步轻快。登上山顶,眼前一下开阔,景致一揽无余。远处崇山俊秀,连绵起伏,却都比我们这个山头底,"一揽众山小"的感觉真好。抬头,虽飘落点点细雨,但云开雾散,在群山的映衬下,天空特别广阔,遥望悠悠天际,想象神人蛾冠广袖、拂尘轻挥、衣袂飘飘,畅游天际的潇洒与神通,不由人慨叹凡人拘礼于尘世的渺小与无奈。站在已风化的山石上,感受迎面的山风,只觉耳清目明,似乎也有了一丝仙人的惬意。山友们拿出手机、相机,摆开各种姿态抢拍,见证着与自然的真正接触。</h3> <h3> 十一点钟,我们前往"接天山"。出于安全考虑,二十一位山友原路返回,准备走山腰的水泥路到"接天山",我和另十六位山友从"龙王顶"的西面沿山脊前往,准备去领略"鹞子翻身"的脸,体验"接天石"的奇。从"龙王顶"到"接天山",呈西南走势,山体弯曲而又陡峭,植被茂密,山脊怪石嶙峋,陡崖峭壁耸立,似一条巨龙的脊背,在细雨间起伏腾挪,傲视西天。一路攀爬中,没有人工的痕迹,纯粹是一条游人踩出的山路,攀着树藤,踏着山石,别有一番滋味。路宽宽窄窄,人常走的一段草已经踩光了,露出的土质潮湿而有弹性,看得出来,到底是深山老林,水土保持良好,土质上佳。走下一个山头,看到一棵松树下有一三角柱体的水泥碑,三面分别标注团风、罗田、麻城,仔细看去,是三县交界处的界碑。在这密林深处,能体会到一脚踏三县的快感,自是心情愉悦。大家纷纷站在界碑上,做出姿势展现出腾飞的架势,有的山友抢拍了这一美好瞬间。离开界碑后,我和栾文昌、张芳健、严望明等六位山友继续探路前进,程汉华山友则领后队人马跟着前行。</h3> <h3>因初次到此,大家都不熟悉地形,虽挪步是景,但都说不出具体景点名称,到了一处三十平米见方的巨石上,边缘是悬崖绝壁,走上顶端有一看似不大的松树,看老皮应不下百年,我以为这就是"接天石",可又无从考证;再往前走,又一巨石悬吊在绝壁之上,看似"鹞子翻身",也是自以为是。</h3> <h3>快到"真武观"时,后面还有十一位山友联系不上,这时雨点更密了,我们不能再前行,只能设法抄近路到山腰间的水泥公路等候,大喊喊不应、手机无信号。已是十二点多了,肚子咕噜噜叫了,我们在路边找了一处避风的凹处安顿下来,卸下背囊,摆开阵势,边等边开始野餐。远处,是连绵起伏的沟壑。身下,是柔软的茅草。头顶,是潇潇的细雨。周边,淡淡的花香一阵阵袭来……怡人的景色里,三两白酒、栾文良、张二计山友送的两个鸡蛋、一包油炸小魚、一个白面馒头,不多时就被我消灭了个精光。可惜的是没有喝到程汉华山友上山时说他今天带来的那瓶好酒。</h3><h3> 正在吃饭的当时,程建強等二十一位山友也与我们会合了。下午一点多,雨越下越大,再也无法去观赏景点,我们沿着水泥山路来到山腰间的"三和山庄",这时终于与失联的十一位山友联系上了,得知他们在"一脚踏三县"处走出后,没有看我们留在路面上的路标,而是看过往游人在树上留下的标记,误走到麻城去了,后在好心人的指点下原路返回了。</h3> <h3> 我坐在"三和山庄"院内的秋千椅上等待着山友们的会合,雨还在下个不停,不时浇洒在我的脸颊,但心不由暗暗地感叹起来:登山,虽然辛苦,但一路历经艰难达到了巅峰后的境界和乐趣,使人倍感回归自然的喜悦,征服自然的豪气,而这种感觉对于深受"现代文明病"困扰的城市人来说,无疑是一件最理想的"保健品"了。健康着,是幸福的!简单着,是快乐的!下午五点钟,我们平安返程到家。</h3><h3><br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