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梦百泉湖

冬日暖阳

<h3> 夜来一梦,梦回百泉,晨起天气异常晴好,随驱车寻梦百泉湖……</h3> <h3> 百泉是苏门山和百泉湖的统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河南省辉县市中心西北2公里的苏门山南麓,总面积3.4平方公里,因湖底泉眼无数而得名。</h3><h3> 百泉是河南省最大的、保护最好的古园林建筑群。素有“中州颐和园”、“北国小西湖”的美誉,园区内主要有百泉湖、苏门山、碑廊、啸台、清辉阁、邵夫子祠等50多个景点。。</h3><h3> 百泉湖开凿于商代,成熟于唐宋,完备于明清,已有3千多年的历史。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卫风》中有“淇水在右,泉源在左”之句,指的就是历史弥久的辉县百泉.</h3><div> 百泉湖水源于万仙山的石缝间隙,太行山中的各道水系向东蜿蜒而来,到达苏门山时,或从山南麓的石窦中仰天喷出,或从遍布湖底的泉眼中涌出,汇聚成碧波荡漾的百泉湖。泉水自泉眼涌出,累如贯珠,又名珍珠泉,泉水甘冽,清澈见底,故志书上有“甘泉之父”之谓。湖中水汽蒸腾,如云似雾。曲折小桥、座座亭阁点缀其中,其情其景,胜似仙境。百泉风景趣在泉水,幽在苏门。自商代到今,三千多年的历朝各代,光临百泉的人摩肩接踵,络绎不绝。仁人志士、布衣百姓、骚人墨客、帝王将相、硕儒大师,纷纷而至,或隐居、或游览、或求道、或讲学。这一切都给美丽的百泉山水注入了浓郁的人文气息,成为文化集萃之胜地,尤其是从宋代到清代,百泉一直是中原地区的理学、易学研究中心和文化核心之一。苏门山麓中古园群错落有致,魏晋时期的孙登,北宋时期的邵雍、苏轼,元朝的王磐,明末清初的孙奇逢,以及乾隆皇帝,在这里留下了啸台、安乐窝、长生洞、饿夫墓、三碑亭、清晖阁、卫源庙、孔庙、邵夫子祠等遗址,历代文豪逸士也给这里留下了无数的诗词歌赋。这山水亭阁,交互相映,汇为一幅清新灵秀的风景画,元代王恽在《总尹汤侯站台图诗序》中云:“苏门山水明山秀为天下甲,盖有东南佳丽,潇洒之胜,而无卑湿蒸炎之苦,诚中州之江南也。”</div> <h3> 近些年来,由于自然环境改变,久旱少雨,加之人为因素,百泉湖水也常常干涸断流,遥想昔日繁华、累累串珠、鱼翔浅底、云蒸雾绕已很难再现,不能不令人遗憾!百泉何时再复兴?百泉梦,期待中……</h3> <h3> 谢谢浏览!</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