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河大峡谷

奔梦

<h1><br></h1><p class="ql-block"> 西河大峡谷</p><p class="ql-block"> ——坝子萬杰</p><p class="ql-block"> 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历经二十载的不懈奋斗与艰辛探索,毕节试验区的旅游业实现了蓬勃发展。凭借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试验区成功打造了众多声名远扬的景区。享有“世界地下森林公园”美誉的织金洞,以其瑰丽奇幻的地下岩溶景观令人称奇;拥有“地球彩带”之称的百里杜鹃花海,每逢花期,漫山遍野的杜鹃盛放,蔚为壮观;有着“生态园林”之名的威宁草海,湖光山色,水草丰茂,是众多候鸟的栖息天堂。这些景区早已闻名遐迩,每年吸引着数以千万计的中外游客纷至沓来,为试验区的开发扶贫筑牢了坚实根基。而隐匿于大方县黄泥塘的西河大峡谷,同样别具一格,它的美浑然天成,未经丝毫人工雕琢。</p><p class="ql-block"> 西河大峡谷坐落于黔(黔西)、大(大方)、百(百管委)两县一区的结合部,处于西河流域的中上游地段。它由两条河流汇聚而成,一条源于山清水秀的在拱移山湖,湖水澄澈,周边山峦环绕,景色宜人;另一条则发端于闻名中外的百里杜鹃两岔河,那里杜鹃花海烂漫,河水潺潺流淌。这两条天然形成的河流在两县一区的交界之处交汇融合,与西河主流构成三角形状,随后河水悠悠流经西溪,最终归入支嗄阿噜湖,一路奔腾,生生不息 。</p><p class="ql-block"> 从黄泥塘乘车出发,短短半个小时便能抵达成贵高铁坝子银厂坡隧道口。站在铁路旁,耳畔是河水奔腾的哗哗声响,那是大自然奏响的雄浑乐章。极目远眺,整个西河大峡谷的壮丽景色尽收眼底,峡谷深邃,峰峦叠嶂,河水蜿蜒其间,一幅气势恢宏的山水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p> <h1>  从银厂坡隧道斜坡缓缓下行至青杠林处,向左转身前行百步,首先闯入视野的,便是那令人头晕目眩、胆战心惊的百丈悬崖。悬崖的下半部分,有一个深邃的大洞,名为“躲兵洞”。</h1><h1> 从银厂坡隧道斜坡缓缓下行至青杠林处,向左转身前行百步,首先闯入视野的,便是那令人头晕目眩、胆战心惊的百丈悬崖。悬崖的下半部分,有一个深邃的大洞,名为“躲兵洞”。</h1><p class="ql-block"> 躲兵洞堪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要之地。清朝康熙年间,吴王进剿水西,当地几十户水西彝人,带着妻儿老小,奔赴这绝境以求避难,并在此与清军展开殊死抵抗。坝子岩头大园那十几座无名土坟,埋葬的皆是惨遭清兵剿杀的水西彝人。民国战乱岁月,坝子周边的百姓为躲避兵匪祸乱,也曾在这个洞中栖身数年之久。</p><p class="ql-block"> 躲兵洞洞口,曾经修筑着三四米高的石墙。石墙上,垛口、射口和瞭望口一应俱全。据传,射口处还曾安置一门土炮,用以抵御敌人的进攻。从瞭望口向外望去,周遭动静一目了然,任何人只要一露头,便会被察觉。即便敌人来犯,也难以轻易攻进洞口。可惜,岁月悠悠,石墙如今已破败不堪,只剩残垣断壁,默默诉说着往昔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沿着一堆堆乱石艰难攀爬,便能进入躲兵洞的主洞。主洞宽阔而平坦,面积大约五六百平米,足以容纳二三十户人家。从洞口透入的光线,在洞内二十米的范围内都清晰可辨。在洞中居住,白天无需点灯,也能活动自如。洞内,潺潺的流水声不绝于耳,这水可直接饮用。只要储备足够的粮食,在洞中安稳度过一年半载并非难事。洞的深处岔道纵横,漆黑一片,一旦有敌人攻进来,随便找个岔道钻进去,敌人便很难寻觅踪迹。深洞中的景观奇异独特,钟乳石瑰丽多姿、形态万千,有的如雄鸡报晓,有的似牛马奔腾,有的像藤萝垂挂,有的又仿若幔帐轻垂,世间万物,似乎都能在这些石钟乳上找到影子。不过,在洞中切不可随意乱钻。有的洞深不见底,贸然进入,便有跌入万丈深渊的危险;有的洞空气难以流通,进去后可能会窒息而亡;还有的洞岔道繁杂,极易迷失方向,找不到返回的路途。这洞复杂得如同迷宫,在兵荒马乱的年代,却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堪称绝佳的避难之所,也难怪人们称它为“躲兵洞”。</p><p class="ql-block"> 在“躲兵洞”中,石膏资源十分丰富。大集体时期,坝子的许多村民常常趁着夜晚,背着小竹箩,点着马灯,偷偷进入洞中开采石膏。那时,石膏的价格仅为3分钱一斤,他们靠着这些微薄的收入,勉强缓解了家庭的经济压力。</p><p class="ql-block"> 走出“躲兵洞”,若想下到河底,就必须经过一处二十多米高的陡崖,人们称这里为“梯子岩”。在梯子岩上下时,必须手脚并用,小心翼翼地慢慢挪动。当地村民对此早已习以为常,即便负重行走,也不觉得太过吃力。但初来乍到的游人,可不敢向下张望,别说负重,哪怕是空身行走,也会让他们咋舌惊叹,生怕一失足便坠下悬崖,落得个不死也重伤的下场。</p><p class="ql-block"> 从“梯子岩”下来后,顺着蜿蜒幽静的林间小道前行,穿过茂密的树林,再走下几步陡坡,便能听到哗哗的流水声,这里便是“水沟瀑布群”。</p><p class="ql-block"> “水沟瀑布群”的水势颇为凶猛,尤其是在雨季,从这里经过时,必须加倍小心,以免被激流冲走。瀑布的水从一个五尺见方的石洞中喷涌而出,水质清凉可口。游人到此,除了尽情戏水玩耍,还必定要痛饮一番。</p><p class="ql-block"> 从石洞中喷涌而出的水流,足有缸口那般粗细。由于下方是高低不平的斜坡,水流铺天盖地地倾泻而下,形成了壮丽美观的瀑布群。趟过流水,水花飞溅到身上,在炎热的夏季,这种清凉之感格外舒爽,令人心旷神怡。</p><p class="ql-block"> 踏着历经千年积攒的软绵绵的青苔,顺着流水缓缓而下,便来到了河底。河的两岸林木繁茂,绿树成荫,藤萝相互缠绕,芳草如绿毯般铺展。河水时而汹涌澎湃,奔腾不息;时而层层跌落,气势磅礴;时而静谧幽深,宛如处子;时而平缓流淌,悠然自得,这般景象,实在令人赞叹不已。</p><p class="ql-block"> 仰头望向峭壁,只见半崖之上杂树丛生。左边有一个山洞,名为“猴洞”。二十年前,西河大峡谷中飞禽走兽繁多,雄鹰在空中盘旋,寻觅猎物;鸟儿在林间欢快飞舞,婉转啼鸣;野兽在崖下穿梭往来,生机勃勃;山羊在溪边悠然吃草喝水;猴子在树上荡秋千,在地上翻筋斗,活泼可爱。然而后来,人们大肆猎捕,小鸟和雄鹰渐渐稀少,野兽也逐渐消失。由于猴群常常糟蹋附近的庄稼,周边百姓又毒死了许多,时至今日,侥幸存活下来的猴子不过寥寥几只。猴群也因此对人类心存忌惮,刻意躲避,以至于如今很难再看到它们的踪迹。峭壁上的这个洞,正是当年猴群最为繁盛时的栖息之所,所以被称作“猴洞”。</p><p class="ql-block"> 民国时期,土匪横行霸道,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据说,龙滩坝有一户人家曾遭土匪洗劫,这家的男子因反抗,被土匪抓到猴洞,不久后便惨遭杀害。</p> <h3><i>  没有木梯的梯子岩</i></h3><h1></h1> <h1><u><font color="#57a7ff"><br></font></u></h1><h1></h1><h3><u><font color="#010101"> 踏着河底高低不平且被水冲得光滑的乱石块,趟过一处处的流水,向左前行约五百米,再转一个弯,“天生桥”就在眼前了。</font></u></h3><h3><u><font color="#010101"> 沿着河两边的乱石块,穿过桥洞,豁然开朗,可以看到两岸的悬崖峭壁和远处的群山。若再行几公里,便可到达青山绿水、远近闻名的在拱移山湖了。要想知道水从何方来,到了移山湖,便知源在何处了。</font></u></h3><h1></h1><h3><u><font color="#010101"> "天生桥”是西河大峡谷一大景点之一,是一座天然形成的拱形桥洞,其桥身气势雄伟、巍然壮观,桥两面光滑如刀砍斧削。桥高百米,夹岸数十丈,桥洞长三百米左右。桥面是一座山体,山上有小路通过。仰望崖端,天开一线、云气开来;俯视桥底、滔滔河水,让人头晕目眩!</font></u><u style="line-height: 1.8;"><font color="#010101">天工巧筑的天生桥,可谓西河大峡谷一绝,游人至此,无不心旷神怡、流连忘返!</font></u></h3><h5><br></h5> <h1><u><font color="#ed2308"><br></font></u></h1><h1></h1><h3><u><font color="#010101"> 天生桥游过之后,又顺原路返回,再直下两百米,便到三岔河交汇处。由于三岔河交汇处呈三角状,故名“三尖角”。</font></u></h3><h3><u><font color="#010101"> 三尖角既宽阔又平坦,除河床外,大约有二十多亩的土地。坝子村民曾在三尖角种过多年的庄稼,由于运输困难,现却荒废了。</font></u></h3><h3><u><font color="#010101"> 在三尖角右边的峭壁下,龙山居士刘汉相、刘汉臣兄弟俩曾在这里隐居多年,至今石壁上还有刘汉相题的诗句。</font></u></h3><h3><u><font color="#010101"> 三尖角下行数百米,是河水最深的地方。猴群最兴旺时期,这里是它们的乐园,也是它们戏水的地方,因此叫“猴家塘”。</font></u></h3><h3><u><font color="#010101"> “猴家塘”的水既深又冰。这里由于两面都是刀切般的悬崖峭壁,又是河面最窄的地方,阳光很难照射到河底,即使是酷暑季节,河水也显得冰凉刺骨!</font></u></h3><h3><u><font color="#010101"> 2008年端午节,曾有几个胆大的小伙子相约去猴家塘游玩。由于好胜心强,他们又自认水性好,便打赌:若能游穿猴家塘,便是“水中英雄”。不料,游至中途,由于水冰凉透骨,水路又长,其中一个不能力支,加上腿又抽筋,便坠入河中!另两个见势不妙,吓得只好游至岸边一块岩石上,在河里傻傻的呆了一天一晚才被家人抢救出来。坠入河中的小伙子尸体几天后才被打捞上来。“猴家塘事件”曾惊动县消防队及镇派出所,他们也派员相救,从此,再没人去猴家塘打赌游泳了!</font></u></h3><h3><u><font color="#010101"> 从猴家塘返回,再往右上行三百米,“九层崖”便高高耸立在眼前了。九层崖如山崩地裂状,由此而过,甚是吓人,总让人担心山石崩塌,不敢滞留。崖与崖之间互不连通,人可以攀附着通过。仰望崖峰,崖顶杂树横生,藤萝垂帘,十分壮观!</font></u></h3><h3><u><font color="#010101"> “九层崖”的后面悬崖上,有一条小路从崖沟中蜿蜒而下,再横过河道,对面就是“狗爬崖”了。</font></u></h3><h1></h1><h3><u><font color="#010101"> 何为狗爬崖呢?就是人从河底沿陡峭的崖路往上爬,必须手脚攀附着爬行,由于姿势像狗走路的样子,故名"狗爬岩",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安全到达崖顶,反之则有坠入悬崖的危险!</font></u></h3><h3><br></h3> <h1><br></h1><p><u> 2013年,西河大峡谷竟然传出有“神水”之说!所谓“神水”,其实是一种普通的纯净的天然之水。这种天然之水为何被尊奉为“神水”呢?事情是这样的:</u></p><p><u> 几年前,西河大峡谷来了一个疯人。据说这疯人已疯了数年,久治不愈后便弃家出走!恍惚间,疯人来到风景秀丽,气侯宜人的大峡谷。疯人被峡谷的风景迷住了,一来竟没有离开之意!他选择九层崖对面半崖的一凹处作为栖身之地,他以石为枕,以地为床,这就是他所谓的“家”!可喜的是在不远处的半崖处,竟然从石缝中喷出三股粗细不同的天然之水,这就是疯人最爱饮用的水。</u></p><p><u> 疯人无忧无虑的过着神仙般的生活。饿了,采野果充饥;渴了,喝天然之水解渴;困了,倚靠石壁休息,真是悠哉乐哉!</u></p><p><u> 疯人最爱的就是那三股天然之水,他每日必饮,每次痛饮此水后,他总要回味,每次回味,他都感到这水与众不同!水不仅香甜可口,而且泌人心脾,越是这样,他越喜欢喝,久而久之,他感到神清气爽,原本意识模糊的大脑,竟然渐渐的清醒了。他不再疯了,他感到这天然之水太神奇了,竟然治愈了自己的疯病!他特别相信这神奇之水的疗效!为感谢救命之恩,他常买来香和纸,在崖下焚香烧纸叩拜,以示谢意,并尊奉这神奇之水为“神水”!</u></p><p><u> “神水”能治病的消息不径而走,在西河大峡谷周边几十公里甚至几百公里外范围传得沸沸扬扬,神乎奇然!一时间,人们三三两两,稍香带纸,都相约来到三岔河取“神水”治病!原本只有哗哗的河水声和叽叽喳喳的鸟叫声的西河大峡谷,突然之间热闹起来,每天来取“神水”的人川流不息。来取水的男女老少、职工干部都有。带着信仰的人们总抱着一种迫切的希望,都效仿已治愈的疯人,焚香烧纸并祷告,虔诚之心有望“神水”能有病治病,无病防病!</u></p><p><u> 关于“神水”之说,大多数人开始时是半信半疑!但见众多虔诚的善男信女长途跋涉,历尽艰辛,下峭壁,过急流,都来取“神水”饮用,也都茫然了!便也不远千里,前来求水。</u></p><p><u> 由于前来取水的人太多太挤,加之沿途的悬崖峭壁,人们的安全问题没有保障,不幸之事便出现了。在取水处,一花甲老人不小心被挤坠崖而亡,此事惊吓了众人,也惊动了官方。因此,轰动一时的神水,突然之间被政府及相关部门封锁了,从此后,西河大峡谷便又恢复了往日的寂静。</u></p><p><br></p> <h1><br></h1><p class="ql-block"><u style="color: rgb(1, 1, 1);"> 西河大峡谷不但风光秀丽,而且是人们休闲时最佳的避暑之地。目前,黄泥塘至坝子的乡村公路、贵阳至毕节的高速公路、成都至贵阳的高铁已建成通车,西河大峡谷上展现出的两座跨河大桥,又增添了一大靓点。 国家旅游局也正在对三岔河周边进行勘测,计划在黔大高速西溪特大桥下修筑坝堤,使西河大峡谷成为一个供旅游的人工大湖。</u></p><p class="ql-block"><u style="color: rgb(1, 1, 1);"> 西河大峡谷一旦被人们所认识,所了解,所利用,这块历尽沧桑的玉璞,再经过人们的精雕玉琢后,将会展现出它应有的辉煌。</u></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u style="color: rgb(1, 1, 1);"> 初稿于2013年4月1日,改稿 2019年12月5日 鸡场</u></p><p class="ql-block"><br></p> <h3><u><i>  瀑布</i></u></h3> <h3><u><i>  前来背神水的人拥挤在悬崖边排队取水</i></u></h3> <h3><u><i>  一桥两岸,天堑通途!</i></u></h3> <h3><u><i>  索道桥上微晃荡,惊吓司机冒虚汗!</i></u></h3> <h1><font color="#ed2308"><u><i><br></i></u></font></h1><h3><font color="#ed2308"><u><i> 编后:文章是编者根据实景编撰而成,图片来源于当地拍客提供。宣传家乡人文景观,让家乡走出大山,走向世界,是每一个家乡人的责任!</i></u></font></h3><h3><br></h3> <p><i>&nbsp;&nbsp;&nbsp;&nbsp;&nbsp;欲了解更多,请加我微信</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