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青龙宫原名青龙祠,又名龙王庙,始建于明永乐年间,位于武陟县城西北1公里龙源镇万花庄中部。清嘉庆十八年(1813年)奉旨重修,改建为青龙宫,占地50余亩,古建房屋百余间。</h3> <h3>青龙宫源于一个动人的传说:据清道光《武陟县志》记载,青龙神在明永乐年间假身为贫少年,受雇于万花高家,夜间现身浇灌田亩,高家以女妻之。白青龙归隐云台山青龙峡,高女亦逝,托梦与亲人,凡遭遇旱灾,前去求雨,有求必应。高家为龙王奶奶建冢,官府为龙王建龙王庙,香火旺盛。</h3> <h3>清嘉庆十八年(公元1813年)因祈雨“应验”,皇帝派豫北三府道台庄振为使臣传“圣旨”拨宫银重修,更名为青龙宫。后经清道光、光绪年代几次增修成为具有明清建筑风格的建筑群,至今保护完整。1995年5月9日,武陟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9月25日被河南省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己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二月二庙会和祈雨旧规在2009年同时被河南省政府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h3> <h3>青龙宫是座龙宫,所以整体布局为南北狭长地龙形建筑,左右对称相当严谨。宫内处处洋溢着龙文化的氛围;不论屋顶檐还是梁柱门窗处处雕画着龙的形象。大至数尺之巨,小之盈寸之微,各显神态、栩栩如生,进入青龙宫,犹如身处龙的世界,定会使你流连忘返。这里已成为闻名遐迩的文物观光胜地。独具特色,引人入胜。 </h3> <h3>青龙宫主要建筑有龙凤亭、古戏楼、东西门、拜殿、东西官厅、玉皇阁、东西厢、诚心桥、后寝宫、龙圣宫、后大殿等。主要神像有玉皇大帝、王母娘娘、青龙王、龙母、东海龙王、西海龙王、南海龙王、北海龙王、风伯、雨师、雷公、电母、雪花公主、推云童子、关公、木鲸神等。主殿玉皇阁是由嘉靖皇帝拨官银,有当时武陟知县亲自督工修建,两层阁楼,面阔五间。上层檐下正中悬挂立式匾额玉皇阁,底层檐下正中悬挂“圣旨牌”牌,阁上塑玉帝和王母圣像,阁下神龛内塑龙王圣像。</h3> <h3>青龙宫历经几百年沧桑,经道光、光绪年间几次增修,成为具有相当规模的明清建筑群。它最大的特点是:房上、墙上、梁上、柱上、门上、窗上到处是千姿百态龙的形象。宫内古柏常青,鲜花盛开,小桥流水,五色金鱼在养生池内悠游自在欢快跳跃,环境幽雅,景色宜人。青龙王龙母在人间所做的善事和归神界惠普中州沐甘露所办的奇事传说比比皆是,历史真实记载的龙文化会使你认为青龙王真是“活龙王”。</h3> <h3>青龙宫是道教文化的精髓,老祖三清殿是依据道教文化修建的。青龙王在民间普度众生的善举和众多老百姓的敬爱,受到了上神的赞叹和敬佩,大殿上供奉了三清老祖的圣像,下层供奉着青龙王一家,店内雕塑活灵活现,栩栩如生,生动地记录了百姓去青龙峡青龙洞祈雨的过程。</h3> <h3>焦作市旅游胜地青龙峡与青龙宫本为一家,有着一脉相通的联系。据庙内明朝嘉靖六年(1527年)石碣“高氏家传遗言记”记载:青龙峡为明永乐年间万花庄高白宁陪给龙母的嫁妆地,“陪嫁庄”村由此而得名。青龙峡中的青龙洞是青龙王龙母夫妇归天常居之处。因此,想游青龙峡先观青龙宫,这样我们既看到了龙文化的内涵,又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景。<br /></h3> <h3>庙中庙——癣疮庙</h3> <h3>龙柳</h3> <h3>龙槐</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