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不幸,往往成为一地的幸事:在叶辛《古今海龙囤》新书发布上的发言

巢经巢

<h3>首先恭贺叶辛先生!这也是我40年来所经历的规模最为宏大的一场新书发布。</h3><h3><br /></h3><h3></h3> <h3>关于作品,刚才各位已经讲了很多。抛开作品本身不谈,叶辛先生所做的这件事情,让我想起了贵州历史上另一位非常著名的人物,他就是王阳明。公元1506年, 34岁的王阳明被贬今天的贵州修文,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下,他却悟出了"心即理"的著名命题,由此成为心学的一代宗师。史称"龙场悟道。他用他最擅长的对世间万象形而上的思考给今日贵州乃至世界留下了一笔珍贵的精神财富。</h3><h3>一个人的不幸,往往成为一个地方的幸事。</h3><h3><br /></h3><h3></h3> <h3>如果说对于叶辛先生而言, 30年前那场知青的生活是一场不幸,那么它却成为今日海龙囤的幸事、贵州的幸事、乃至世界文坛的幸事。30年来他饱含深情的目光从未离开过这片土地。30年后的今天,他用他最擅长的方式为曾经滋养他的这方土地献上了一份厚礼。</h3><h3>一个人的不幸,往往成为一个地方的幸事。</h3><h3><br /></h3><h3></h3> <h3>由此我也想到了我自己,5年来我们在这座曾经血雨腥风的土司城堡里,过着接近于苦行僧般的生活,我们也在悟道,也在用自己擅长的方式为这座古城做点什么。</h3><h3><br /></h3> <h3>因此感谢叶老,向您致敬!加油,李飞!加油,在座的每一个人!</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