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父

吕庆伟

<h5 style="text-align:center;">江南美食玩家——金明权</h5> <h5>师父说:“生活就像一道道菜,酸甜苦辣咸,这五种滋味点缀着我们的人生。”</h5> <h5><div style="text-align: left;">央视江南杨梅宴原创者</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国家高级技师·国家级评委</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09年编著宁波象山海鲜第一本菜谱</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中国烹饪 大师·浙菜名人院顶级大师</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第六届全国烹饪大赛个人金奖获得者</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第五届浙菜烹饪大赛个人金奖获得者</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全国十大中国烹饪大师杰出贡献奖获得者</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任宁波金厨创意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执行董事</div></h5> <h5>大家喜欢称他为金厨,不仅是他本人姓金,而是身为厨师的他,博采众家之长,常年潜心于菜品制作和研发,使得传统“甬菜”更加的精致化、健康化、融合化,保留传统工艺的同时不忘推陈出新。</h5> <h5 style="text-align:center;">师父所获奖牌及证书</h5> <h5>从厨20余年中,多次在国际、国内的烹饪赛事中获奖。为传承菜品理念,“师父”广收弟子,现桃李遍天下,并且将烹饪作品及烹饪心得长期在《中国烹饪》、《东方美食专业报刊》、《烹调知识》上发表。人称“金厨”,实至名归。</h5> <h5 style="text-align:center;">师父跟师爷胡忠英</h5> <h5 style="text-align:center;">师父跟师爷梁诚威</h5> <h5 style="text-align:center;">回忆永远最美</h5> <h5 style="text-align:center;">师兄弟们拍摄CCTV电视节目</h5> <h5 style="text-align:center;">师父收徒合影</h5> <h5>“师父”有三个梦想:建一个私家厨艺博物馆,做一桌杨梅宴,编一本新菜谱。</h5> <h5 style="text-align:center;">五味居里品人生</h5> <h5>大概是江南生活太过悠闲适意,除了年轻时在东北参军之外,工作地点始终没有离开过家乡,即使厨师是一个需要经常变换工作地点的职业,但1997从厨之后,师父一直选择留在家乡。师父的『五味居』就座落于慈溪这个交通便利、风景优美、民风淳朴的小镇上。</h5> <h5>“烹饪和收藏与我一生结缘,也是一生最爱”,正因如此,师父用私宅+私厨的概念去实现他的第一个梦想。为了建一家厨艺博物馆,师父已经收集了两千多件各类清明的食具、灶台等厨房器具,一心想着将中华饮食文化、浙江饮食文化传承下去,让美味与历史互为传承。</h5> <h5>五味居并不是一间对外开放的餐厅,而是私人住宅,师父却将其打理得格外精致,整个装修都是师父自己设计的,甚至还自己动手制作一些手工灯具。在五味居里,师父常年进行菜品的研发、整理。也是在这里,师父招待来自全国各地的餐饮界大厨名师,交流烹饪技艺;还是在这里,师父一步一步地创立出自己梦想中的私家厨具博物馆。 </h5> <h5>所谓“盛世玩古董”,很多餐饮人现在也投身收藏界,而因为职业的关系,烹饪古籍、厨具、器皿成为很多人关注的藏品。自从进入餐饮行业开始,师父就一直在收集不同时期的老餐具、老物件。近二十年的时间里,师父的藏品逐渐丰富起来,身边的很多朋友知道了师父有这个爱好,还会主动向师父提供信息。</h5> <h5>师父的收藏室里有几个高近三米的大古玩柜,上面摆满了不同的餐具,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师父尤其喜欢收集筷子、筷笼、筷架。这些筷子的年代多为明清、民国等时期,有象牙、畜角及银、铜、铝等不同材质,采用镂空、浮雕、镶嵌等工艺。</h5> <h5>收集藏品,其实最重要的收集藏品背后所携带的历史人文。几件不同材质、造型的筷笼一字摆开,师父可以细数其中的差别:“清末民初时期,一般富庶的大户人家用瓷筷笼,穷困人家、农村人家则多用‘陶筷笼’,甚至还有买不起筷笼的,就用大一些的青砖自己动手雕刻。</h5> <h5>师父最爱的是一双珊瑚筷子,“隔三岔五要泡清水、抹清油、用软布擦拭,这样才能长期保持它的光泽度”。而与筷子配套的筷笼,有瓷、陶、青砖等不同材质,造型各异,多为雕刻形式。</h5> <h5>中国人一向喜欢吉祥的寓意,所以可以看到很多筷笼上都有一些特别的雕刻图片,最简单的也有‘福’、‘寿’等字样。”“有些筷笼常会被误以为是‘花瓶’、‘笔筒’,其实很容易就分辨出来:在筷笼的一侧,一般都有洞眼,方便拴上绳子悬挂。在筷笼底部,也会有预留的几个小洞,用来沥水,防止筷子受潮发霉。”</h5> <h5 style="text-align:center;">在古老器皿文化中寻味岁月足记</h5> <h5>“建一个厨艺博物馆,从餐具去了解各个时代的文化,也是一件很有趣味的事情。”师父觉得餐具往往是一种文化的载体,在餐具的变化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华饮食文化是如何传承下去的。</h5> <h5 style="text-align:center;">杨梅全宴邀天下</h5> <h5>关于第二个梦想,2010年,师父花了半年时间,陆续研制出了“杨梅宴创新十八道”,并为此赋诗一首:“一桌红宴杨梅来,梅汁梅酱出美味。酸甜多汁创意浓,伊人梅秀在江南。”独特美味的口感赢得了大家的一致认可。</h5> <h5 style="text-align:center;">杨梅酒醉虾</h5> <h5>这18道菜分别为:冷菜:梅汁烤小排,梅山花生米,水晶杨梅糕,杨梅色拉果,原味杨梅干,杨梅酒醉虾;热菜:梅汁淋大黄鱼,梅味香烤河鳗,杨梅红美滋蟹,美酒旺焖鸡翅,家乡珍珠杨梅,梅露焗捞鲍鱼,清凉冰糖杨梅,杨梅桃酱锅巴,私房小炒杨梅,梅兰养生山药;点心:杨梅仙子,梅宴麦糊烧。</h5> <h5>说起制作杨梅宴的契机,师父谈到有两个原因,一是师父发现近几年的一些获奖作品创新性不够,做来做去总逃不出四大菜系、八大菜系,而创新却是餐饮业最需要的,所以师父在到处寻找新的主题;二是慈溪杨梅名扬天下,但杨梅的采摘和食用期都比较短,一旦过了季节就很少能够吃到。</h5> <h5 style="text-align:center;">家乡珍珠杨梅</h5> <h5 style="text-align:center;">梅汁淋大黄鱼</h5> <h5>“如果能在平时或者春节期间吃杨梅,那一定是回味无穷。”于是师父开始研究杨梅的特性,一道菜一道菜地试验,一道菜一道菜地调整,最终成功研发了这一套色泽鲜艳、味道丰富的杨梅宴。这18道菜式中除了“杨梅色拉果”用的是新鲜杨梅外,其余菜色都使用冰冻杨梅,这使得全年享受杨梅的美妙滋味成为现实。</h5> <h5 style="text-align:center;">江南杨梅羹</h5> <h5 style="text-align:center;">圆梦象山食单</h5> <h5>关于第最后一个梦想,“师父”长期致力于菜品的整理、研发,尤其着力在宁波地方菜、象山海鲜菜系、经典酒店旺菜上下功夫。师父结合自己曾经在象山荔港大酒店工作的经历,不断寻找最好的食材,创新各种新吃法、新搭配,经过反复研究,完成了《象山海鲜菜谱》、《甬帮融合冷菜》的编写工作。</h5> <h5>2009年,师父主编的《象山海鲜菜谱》出版了。本书的收集整理是由象山渔文化研究会和象山餐饮协会组织的。在这本书里,师父等人以象山丰富的海鲜资源为依托,充分挖掘象山海鲜传统做法的同时,吸纳现代时尚元素,并融入了自己的研究的创新,让人深刻体会到象山这个海鲜王国的无穷魅力。 </h5> <h5>《象山海鲜菜谱》共收录152道菜肴,其中56道创新菜、76道传统菜、20道名点,同时还有100多种海鲜常用资源图文介绍,并集纳海鲜资源和地方名点。每道菜肴都配有图片和烹饪所需材料、制作方法、特色特点等,文字介绍浅显易懂,谁都能够尝试着烧一下。</h5> <h5>师父完成这三个梦想后,于2017年美味让庵东更加精彩。</h5> <h5>欢迎全国美食爱好者交流指导、“庵东味道餐厅”打造宁波第一家小而美明星大厨亮点餐厅。</h5> <h5 style="text-align:center;">创意源于生活 厨艺造就人生</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