嗑瓜子

凌云微步

<h3> 俗话说:“瓜子女人烟,不能在身边”。瓜子是许多人的所爱,瓜子的诱惑力太大了,到了与女人相提并论的程度,足见瓜子的魅力。瓜子只要动了嘴,便收不住,一定要吃一个痛快。<br></h3><div> 这不,昨晚,我和儿子将大前天买来用塑料袋装的一斤西瓜子剩下的几把吃了,果壳托盘里是一堆瓜子壳。儿子将空袋子和这堆瓜子壳拿到他妈妈面前炫耀,不无得意地说:“消灭了!”他妈妈说“你们这两个老鼠可真厉害!吃货!”</div><div> 连我们自己都要佩服自己吃瓜子的能力,过年到现在,正月刚过完,我家里买的4斤西瓜子,2斤南瓜子,名义上是买来招待客人的,实际上90%被我和儿子两人吃了。</div><div> 妻子帮我大概算了一下,我去年一年吃了大概有二十斤各类瓜子(西瓜子、南瓜子、葵花子),还有其它种类的坚果,几乎每个月都会买,有时一次会买好几个品种。每天下班回来或者周末没事,我一般宅在家里看电视,玩手机,闲得慌,无聊得很,像李逵说的“嘴里淡得出鸟来”,就想吃点东西,嘴里要不停才好。就像女人,为什么减肥减不下来,也都是因为闲的,有事没事喜欢吃零食,大概就这个道理。妻子的零食是各色水果。我们家和许多家庭一样,花在零食上的费用还真是不少。</div><div> 我小时候在老家,兄弟姐妹都喜欢吃瓜子。据说,我哥哥小时候将我母亲放在阁楼上准备做种子的瓜子都吃了,等第二年准备拿出种瓜子时,发现坛子里面空空如也,一个不剩。一追问,全被好吃的哥哥生的偷吃了,时间长达七八个月,竟然没让我父母发现,同案犯还有比他大三岁的堂哥,他是教唆犯,也是主要享用者。</div><div> 在我老家,家家都会种一点籽西瓜,我家种得多一些。籽西瓜,多为白瓤,个头小,不很甜,但瓜籽个儿大,一般只吃个瓜芯部分,也有少量红瓤和黄瓤籽西瓜,也很甜。拣大的摘回家吃,小的就让长在地里,等全部成熟时,就在地头,用大箩筐装了,脱了鞋,用脚踩,留下瓜子,洗干净,晒干,就可以到集市上去卖,南昌等地的贩子会来收。瓜皮做成酸瓜皮,用腌菜的大坛子装了几坛子,那可是一道开味的菜。我在瑞洪镇读两年高中,每周带菜到学校,全靠家里的几坛子酸瓜皮、酸豆角等咸菜。</div><div><br></div> <h3> 那时候,瓜子是过年必备的待客之物,是“上好佳品”。非过年,不会炒瓜子,端午、中秋都不会炒,平时更不会。过年时招待客人,再穷的人家,糖果、花生、糕点等可以没有,但一碟瓜子是一定要端出来的。过年的时候,常常会因为吃多了盐瓜子,舌头吃破了,不等舌头好,又接着吃,痛得呲牙咧嘴。后来,家里的条件好些了,瓜子不再稀罕舍不得吃,不需要都拿去卖钱了,于是,平时我们也会偶尔炒一碗瓜子吃。</h3><div> 那时候,瓜子是许多人的消遣。邻村放电影或演戏,有人便会摆一个小摊,卖一些甘蔗和瓜子,甘蔗五分钱一截,瓜子二分钱一小盅。电影看完戏演完,一场地的甘蔗渣子和瓜子壳。城里的电影院也一样。</div><div> 我们兄弟姐妹很小就从父母亲那儿学会了炒瓜子。炒瓜子绝对是个技术活,有的人家用沙子炒,但搞不干净的话,还是会粘上沙子,吃到嘴里磕牙,很不舒服,我们家很少用沙子炒瓜子。炒瓜子最要讲究火候,火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要中火,等炒出香味,再放盐,不能放早了。炒时间太长,会烧焦,变苦;时间太短,又没熟,生味。盐是要化开的盐水,不能先放盐,再放水;盐要适度,否则不是太咸就是太淡;水也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等壳炒干了,就可以起锅了,不能太脆,太脆了,吃的时候,一下子就咬碎了,瓜子壳不能完整形状,瓜子肉也容易碎;壳太湿就起锅,也容易潮,嗑不成,使不上劲。</div><div> 我还炒过南瓜子,南瓜子也很好吃,与西瓜子有不同的香味,吃起来不像西瓜子那么费劲,南瓜子可以连皮一起吃下去。我还炒过冬瓜子,冬瓜子肉较小,没有西瓜子和南瓜子好吃。大人说丝瓜子不能吃,有毒。我们还是出于好奇,尝试过炒丝瓜子。丝瓜子是黑灰色的,大且圆,肉厚,不好吃,有点苦。因为有大人的忠告,我们就没再炒过丝瓜子。我们不会为了嘴上的痛快,而丢了性命。</div><div> 其实,吃瓜子也是个技术活。会吃的人,一嗑三开,速度极快,甚至两瓣壳不完全断开,瓜子肉被牙齿和舌头的完美配合,完整挑出来了;不会吃的人,溜滑,只能嚼碎了,分不清肉和壳,半天吃不了一个。我还与我二姐比赛谁吃瓜子速度快,为了图快便作弊,整把瓜子丢进嘴里,囫囵吞“籽”,嚼得稀巴烂,根本分不清哪是肉哪是壳,真是浪费,大人会责骂我们暴殄天物,会遭雷打。后来规定,吐出的瓜子壳要成型,算个数,这样才能比出真成绩。</div><div> 我叔叔的女儿,是我堂妹,刚过周岁,还不会说话。有一天,忽然呼吸出现哮喘的症状,有时还会发出口哨一般的声音,一二个月都如此,开始还以为得了感冒,但又不见咳嗽,吃药也不见好,不知道得了什么病。后来到南昌大医院拍片子,发现气管里有一粒瓜子,是大人没看护好,不小心让她吃进去的,医生用器械将气管里的瓜子取出来就呼吸顺畅了。</div><div><br></div> <h3> 我已多年没炒过瓜子了。现在的瓜子都是到商场或者到炒货店买的,品种很多,有炒的,有煮的,有专卖瓜子仁的;有南瓜子、红瓜子,麻瓜子,大白瓜子,还有绿瓜子,说是用茶水浸泡过的茶瓜子,果真带有茶叶的清香;有放甘草的,有放五香的,有放糖的,有放辣的,还有放奶油的,有原味什么都不放的;我工作过的永修县,有一个吴城镇,那里出产大片西瓜子,个大肉多;九江的大片瓜子和新疆的大瓜子也经常买来吃,但感觉总没有我老家的瓜子味道鲜香。</h3><div> 大家最喜欢吃的恐怕还是葵花籽,估计原因是好剥,老少咸宜,而且量大,到处可产。名噪一时的“傻子瓜子”,最早就是葵花籽,后来开发了许多品种,以精选的大小片西瓜子、白瓜子、葵花籽、花生米等农副产品为原料,采用传统配方、技艺与现代新配方、新工艺技术精制而成。产品以颗粒饱满、外壳清爽、一嗑三开、内仁味足、甜咸交融、香气浓郁、鲜美生津、回味无穷、久食不厌等特点著称。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年广久闻名全国,号称“中国第一商贩”,是与当今马云、王健林一样的风云人物。邓小平多次提及“傻子瓜子”,《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注释第43条,是这样解释“傻子瓜子”的:“指安徽省芜湖市的一家个体户,他雇工经营、制作和销售瓜子,称为'傻子瓜子',得以致富。”</div><div> 据资料说,“傻子瓜子”是芜湖特产之一,曾几何时,去芜湖必然要买点傻子瓜子,傻子瓜子也成了徽派炒货的先祖。在“洽洽瓜子”等其他后起之秀纷纷实现现代企业集约化经营的时候,年广久在与儿子之间进行的“傻子”商标争夺战中,“傻子瓜子”却错过了最好的发展机遇。现如今,虽然“洽洽瓜子”成了安徽甚至是全国炒货的大佬和领头羊,但是“傻子瓜子”依然依靠芜湖的基地,风光的支撑着这个老字号。</div><div> 而我经常去光顾的,却是我家小区边上菜市场里的“山东炒货”,我为这家炒货店真是做了不少贡献。</div><div> 曾有人揭出有些不良商家用工业盐炒制瓜子,或乱放添加剂的黑幕,这样的瓜子不宜多吃。</div><div> 真希望能像小时候在家里一样,吃的都是放心的东西。</div><div>&nbsp;</div><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