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摊煎饼

静之

<h3>昨晚在朋友圈,听说今天是二月二,脑海里蹦出来的第一个反应,竟然是特别特别小时候的一句歌谣:</h3><h3><br /></h3><h3>二月二,摊煎饼,</h3><h3>拉泡屎,请先生。</h3><h3><br /></h3><h3>这里的先生意即老师。小时我一直都不明白,为什么节日里要"拉泡屎,请先生"?家里不是有煎饼吗?</h3><h3>后来,渐渐明白,也许这就是调侃。是哪个调皮的坏小子,想出来捉弄老师的。不知怎的就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了。其实我从小就尊敬老师,而且还立志长大成为老师。</h3><h3><br /></h3><h3><br /></h3><h3>儿歌就是儿歌,从没见过谁家二月二请先生。想起了小时的另一首儿歌,夏天,天气炎热,有沿街吆喝着卖菜的。孩子们听见叫卖声,就会调皮的冲着卖菜人喊:</h3><h3><br /></h3><h3>黄瓜韭菜,</h3><h3>人吃狗卖。</h3><h3><br /></h3><h3>喊完,就哈哈大笑着逃走了。卖菜人并不追究。</h3><h3><br /></h3><h3><br /></h3><h3>二月二是个大日子,因为出正月了。</h3><h3><br /></h3><h3>首先就是要理发了。</h3><h3><br /></h3><h3><br /></h3><h3>小时候一进腊月,家长就会催着男孩子们理发。因为正月是绝对不允许理发的。老人说,正月里理发死舅舅。我不知道这是全国的风俗习惯?还只是我们这一地区的讲法?</h3><h3><br /></h3><h3>如果有人腊月忘记理发,那么正月里不管头发多长,多不好看,都得憋着忍着,都是绝对不能理的。理发馆也是极聪明的,不出正月,也极少开门营业的。现在的人都不信邪,没那么讲究了。春节理发馆闭店,只是为了休息几天。</h3><h3><br /></h3><h3>儿子特别小的时候,正月里去弟弟家。牛爸就会故意让儿子给他老舅拜年,拜完就伸手要压岁钱。牛爸和弟弟感情特好,俩人没事就爱瞎逗。弟弟就会故意赖着不给。牛爸便一把拉过儿子的手,说儿子走,咱们理发去。弟弟就赶紧的掏出压岁钱。以前这俩家伙每年都要上演一出这场戏,后来儿子大了,也就不玩了。</h3><h3><br /></h3><h3>女孩子好像没人管,大概是因为女孩的头发长些也无所谓。还有,二月二龙抬头,父母好像更希望自己的儿子们像龙那样抬头,一年里都精精神神的。</h3><h3><br /></h3><h3>二月二这天,除了剃头,还要摊煎饼。</h3><h3><br /></h3><h3><br /></h3><h3>小时候,记忆中有个大铁锅。好像也不是锅,因为锅是向下凹,这煎饼锅是往上凸。一般是用三块石头把煎饼锅支架起来,在下面点起柴火。</h3><h3><br /></h3><h3>二月二那天,家家户户都会调上一大锅浆糊一样的东西,这是摊煎饼用的原料。小时候家家穷,摊煎饼用的是玉米面?还是白薯面?还是其他什么面?我还真的不知道。玉米面没有粘性,还要掺杂些其他的面。记得我家生活状况改善后,有一年摊的煎饼是玉米面和白面,非常好吃。</h3><h3><br /></h3><h3><br /></h3><h3>我记得小时候,老妈坐在堂屋里,面前摆个饼铛。锅烧热后,老妈一手拿个勺子从大盆里舀一勺浆糊,迅速洒在锅上,另一只手拿了一个小木板(我忘了,就跟现在大街上卖煎饼用的差不多吧?),迅速把浆糊在饼铛上摊开。摊煎饼是个技术活,手笨心笨的根本做不来。巧妇摊出的煎饼圆圆的,从当心儿到四周边儿都要一样薄厚。不能断,不能薄厚不一。一张煎饼从舀浆到成品,速度极快。</h3><h3><br /></h3><h3>小时候经常蹲在老妈旁边,出神的看她摊煎饼。一张张煎饼从她手里飞出来,那娴熟的动作非常好看。</h3><h3>摊煎饼用的火也是有讲究的,不能太软,太软了,浆糊到锅上不能马上熟,就会粘在锅上,不好起。火太硬了,浆糊到锅上还没摊开,局部就糊了,那就更不成了。记忆中,我家逢年过节,添柴的都是我老爸。比如春节炖肉、煮饺子。老爸会早早的就架上一灶的木柴,火烧得特别旺,不一会儿,锅里的水就翻滚了。</h3><h3><br /></h3><h3>摊煎饼可不能用木柴,好像是用干了的松树针吧?那是非常好用的做饭柴火,松针虽干,但还是有些油性,所以很好点火。而且松针很耐着,不像野草树叶之类的,一点燃就呼的一下过劲了。小时候,冬天放了学,我们都是要去搂柴火去的,最好的柴就是松针。为此,我和小伙伴们,会走冰去彭真别墅那边搂柴,那边的山上都是松树。走冰是件快乐开心的事,彭真别墅虽远,孩子们仍会乐此不疲。</h3><h3><br /></h3><h3>书归正传。小时候二月二,爸妈会摊很多很多煎饼。煎饼干了,摞在一起,储存起来慢慢吃。记忆里吃过一次烩煎饼,非常香。</h3><h3><br /></h3><h3><br /></h3><h3>吃煎饼就要有卷饼的菜。我小时,出了正月正是青黄不接的季节。卷饼用的菜无外乎炒土豆丝、胡萝卜丝和白菜丝。有没有肉我忘了,估计没有。过个春节,不过才吃个大猪头。出了正月肯定不会有荤菜了。</h3><h3><br /></h3><h3>不过老妈总能把素菜炒出荤菜的香味。那时素油很少,家里都是用的猪大油炒菜炝锅。就是猪大油用的都很节省,冬天时吃熬菜,菜里只能飘出极淡的油花儿。但不知为什么,二月二这天卷煎饼用的菜,老妈总是放好多油,吃起来特别香。所以二月二留给我的记忆,竟跟过节似的那么快乐。</h3><h3><br /></h3><h3>过了二月二,北方的春天就真的来了。</h3><h3> </h3><h3> 静之 </h3><h3> 2017年农历二月初二晨</h3><h3><br /></h3><h3><br /></h3><h3><br /></h3><h3><br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