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font color="#808080">郑曼陀(1888~1961),中国近代广告擦笔绘画技法的创始人,民国时最杰出的广告画革新者。名达,字菊如,笔名曼陀,安徽歙县人。陆续创作了《杨妃出浴图》、《四时娇影》、《醉折花枝》、《舞会》、《在海轮上》、《架上青松聊自娱》等描绘历史人物和摩登女性生活,脂粉气极浓的作品。</font></b></h3> <h3>说到老上海,不能不提月份牌。</h3><div>即便是现在,老上海周边的一些古巷里,依然可见月份牌。虽然画面已变得老旧,那画上穿旗袍,夹着美丽牌香烟的民国女人,依然能穿跃70年的时空,袭卷而来,仿佛空气里留有她们的胭脂香。</div><div><br></div> <h3>一手叉腰,一手夹着香烟,她的四周“云雾缭绕”。而画中右上角的一句“还是你好”的广告词,则更令人拍手称赞。虽然乍一看略显“雷人”,但细细品味后你会发现,这则广告语会带给受众以无限遐想。真没想到大半个世纪前,国人的广告创意功底也是如此之深厚。<br></h3><div><br></div> <h3>民国最香艳,最俗艳,最凄艳,最绝艳的女子,都在老上海那些旧了的月份牌里,每个深艳的转身,都是一段乱世的迷离。看久了,不知是在何年何月,不知自己是她,还是她是自己。<br></h3> <h3>民国初年,上海郑曼陀将月历和年画二者结合起来。这是年画的一种新形式。这种合二而一的年画,以后发展成挂历。挂千,就是用吉祥语镌于红纸之上,长尺有咫,粘之门前,与桃符相辉映。其黄纸长三寸,红纸长寸余,是“小挂千”,最早的挂千当是以制钱串挂的,与压岁钱一样,有压胜作用。</h3><div><br></div> <h3>郑曼陀的第一幅月份牌美女画《晚妆图》 1914</h3><div>我们从当时这些老月份牌的绘画上,可以看出当时人的审美。显然,比起满清的格格们,民国的人们审美观与我们现在已经相差不大。不过,相对显然对美女身材的偏好丰腴! </div><div><br></div> <h3>郑曼陀大师的神秀之作,中国怀旧经典:《时装美人》月份牌。</h3> <h3>20世纪20年代郑曼陀滨江德记茶店广告</h3> <div>郑曼陀仕女画</div><div>鲁迅是不喜欢月份牌的,他说:“月份牌上的女性是病态的女性,月份牌除了技巧不纯熟外,它的内容尤其恶劣。”<br></div> <h3>20世纪20年代郑曼陀中国大东烟草公司广告画</h3><div><br></div> <h3>1919年郑曼陀香港福安人寿水火保险兼货仓有限公司广告</h3><div><br></div> <h3>1920年郑曼陀女学生-南洋兄弟公司广告</h3> <h3>1924年郑曼陀上海太和大药房广告</h3><div><br></div> <h3>1928年郑曼陀广生行有限公司月份牌广告画</h3><div><br></div> <h3>1931年郑曼陀浙江宝成银楼广告画</h3><div><br></div> <h3>民国风俗画【春韻图】</h3><div><br></div> <h3>民国上海“恭贺新禧”月份牌。</h3> <h3>民国美女画</h3> <h3>20世纪20年代郑曼陀梅边清影图-维昌永绸布号广告</h3><div><br></div> <h3>民国郑曼陀《伤春》明信片</h3> <h3>民国郑曼陀《母与子》</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