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font color="#ff8a00">【2015年3月2日笔者与几位老乡慕名拜访时年98岁的韦延年老人】</font></h3> <h3><font color="#ff8a00">【黄鼎坚教授与韦延年夫人亲切交谈】</font></h3> <h1> <font color="#ed2308"><b> 才高八斗韦延年</b></font></h1><h1><font color="#ed2308"><b><br /></b></font></h1><h1><font color="#ed2308"> 文 /张频</font></h1><h1><br /></h1><h3>东兰的“文化名人”不少,但没有谁的名气与地位能盖过韦延年这位年近百岁的耄耋老人。这,是我慕名采访了韦延年这位"大老乡"后得出的结论。</h3><h3><br /></h3><h3>不信,你听我细细道来——</h3><h3><br /></h3><h3>1917年2月,韦延年出生于东兰县城一个没落的绅士家庭。1938年凭着自己的聪慧与勤奋,他考入省立桂林师范学校(今广西师范大学),成为当时东兰少有的堂堂正正的大学生。</h3><h3><br /></h3><h3>谁知正当韦延年书声盈耳、踌躇满志的时候,泸沟桥的枪声打破了华夏大地的宁静,从而点燃了千千万万青年学子反抗侵略的热情。1939年,原本一心一意想当作家、当诗人的韦延年,满怀精忠报国的一腔热血,毅然投笔从戎,参加了国民党陆军第18军第11师学生集训队,并随军部无线队入川,随时准备为保家卫国血洒疆场。</h3><h3><br /></h3><h3>但眼见国民党消极抗日,心怀不满的韦延年於1940年冬毅然脱离国民党第18军,与友人结伴北上,投奔革命圣地延安,但到西安后终因无人证明其身份而未能如愿。后经八路军西安办事处介绍,他与几位志同道合的老师同学辗转3000多公里,来到皖豫前线,投奔彭雪枫领导的新四军。被派往抗日军政大学四分校第一期学习,后在新四军《拂晓报》任编辑、记者。经过几年锤炼,他终于成长为蜚声军内外的著名战场记者。</h3><h3><br /></h3><h3>1945年韦延年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1946年冬他奉命调往东北解放区,历任县委秘书、县委副书记。新中国成立后,他历任中共哈尔滨市委宣传部长、中共黑龙江省委宣传部秘书长、中共黑龙江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奋斗》杂志副总编、《黑龙江日报》总编辑,是当年黑龙江省委著名的“一支笔”。当年黑龙江“一报一刊”里的众多社论和评论员文章,都出自他这位才高八斗的的广西东兰才子之手。</h3><h3><br /></h3><h3>1961年,经韦国清同志批准,韦延年主动请求调回广西,支援家乡建设。但回广西后,因受左倾路线影响,“文革”中他遭到冷遇而命运坎坷。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已近暮年的韦延年出任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副厅长、党组成员。离休后,经中央批准,享受自治区政府副主席干部待遇。</h3><h3><br /></h3><div>韦延年受过正统的国民教育,他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研究、尤其是对唐诗宋词的研究造诣极深,对中国的传统文化烂熟于心,对唐诗宋词能倒背如流,前后曾出版《说龙爪》等多部研究专著。他同时还是功底深厚的著名诗人、大书法家,至目前止他已出版了多部诗集、书法作品集,他创作的几百首(幅)平仄合韵的格律诗、词及书法作品,被众多名刹古寺、国家藏馆所收藏。</div><div><br /></div><div>2000年12月15日,时年83岁高龄的韦延年回到阔别多年的东兰老家,百感交集中赋诗一首《乡情》,其浓浓乡情及诗赋功底可见一斑:</div><div><br /></div><div> 山城东去是红河,几许悲欢逐逝波;</div><div> 川仍九曲惜鱼鳖,峰崇五老读书多。</div><div><br /></div><div> 万户市声人换代,灞陵何处旧笙歌;</div><div> 且向故山舒望眼,良图新展镜初磨。</div><div><br /></div><div>熟悉东兰的人们一眼看出,诗人孩童时代生活过的山城东兰,那令诗人永世难忘的红水河、五老山、九曲河、灞陵桥就这样被他巧妙入诗,那切律合韵信手拈来的诗赋功底与浓郁乡情,实在令人钦佩。</div><div><br /></div><div>2016年3月,一代才子韦延年因病医治无效,于南宁驾鹤西去,他用99个华丽的年轮和过人的才学,为东兰铸就了一座无人超越的文化高峰!</div><div><br /></div> <h3><font color="#ff8a00">【2015年还那么谈笑风生,一年后他即带着他的满腹经纶驾鹤而去,东兰一代文豪就这样随风而去,但他的才气却为东兰铸起一座难以逾越的文化高峰。】</font></h3> <h3><font color="#ff8a00">【收藏于九华山等众多名刹古寺、国家藏馆的韦延年诗作与墨宝】</font></h3> <h3><font color="#ff8a00">【冯波丁,是军旅诗人韦延年从军以来最喜欢的笔名之一,犹如五老山上迎风怒放的木棉花,它一直绽放在韦延年那将近一个世纪的人生路上……】</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