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春节刚过,发小飞哥在成都跟我说:自驾出去两三天,到川西高原转一圈。 我不太熟悉他说的地方, 也没有“转一圈”的实际概念,但印象中那是高原、藏区,道路艰险,气候恶劣,高寒缺氧,去一趟不是那么容易的。 可飞哥的口气非常轻松,就像小时候我们在小镇上学的途中,即兴动议下到河坝里去“耍一盘儿”(游泳)一样。 在不完全清楚要去哪儿的情况下,出于对发小的信任,以及对那片神秘之地的好奇,跟着飞哥出发了。 借用邓小平总结自己在长征途中干什么的一句简单而深刻的话:跟着走!</p><p class="ql-block"> 跟着走, 走进川西高原,走进康巴藏区, 走进特色村寨……。这一路风光无限,呈现在眼前的是极高雪峰,幽深峡谷, 湍急河流, 高寒草原,溪沟清泉,以及淳朴自然的“比西藏还西藏”的民族风情。 那雄奇俊美的天地,让我目不暇接、兴奋不已!</p><p class="ql-block"> 跟着走, 让我这个曾经正儿八经学过《领航学》的飞行理论尖子难辨方向。 好在后来有了地图,走一处,标一处,逐渐知道了大概方位,并把那些生熟的地名儿、景点儿一遍一遍地往心里硬记。 孔子曰:温故而知新。 已经走过的,通过“温故”加深了印象;没有走到的,已被勾起了强烈的“知新”欲望, 并为下一次的“走”确定了目标,而且不至于出现“不辨方位”的情况。 </p><p class="ql-block"> 跟着走,这一路辛苦了“司机”、“导游”、“摄影指导”……身兼数职的飞哥。 飞哥西藏汽车兵出身,在藏区、在川藏线上进出无数次,道路非常熟悉,整个是一“活地图”,其驾驶技术高超,乘坐他驾驶的车,一百个放心;飞哥对藏区的景点、地域文化、风土人情了如指掌,能够感觉到他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导游;飞哥还是摄影方面高手,尤其喜爱和擅长高原风光和人物拍摄,这一路在他指点下,我是受益匪浅。 </p><p class="ql-block">跟着走,这一行收获颇多。想看的看到了,满足了愿望;没想到的也意外相见,算是有缘吧。感谢飞哥,把心里最好的“礼物”拿出来与发小共享!就好像小时候我们其中谁的父亲,从往返西藏的飞机上带回一片橡皮糖(口香糖),不舍得独食,而一定要分成几段,分给自己要好的小伙伴,并郑重其事地提醒:千万别吞进肚子里……!这种甜美的感受和纯真的情谊,虽不一定进到肚子里,但却牢牢地装进了心中!</p><p class="ql-block"><br></p> <h3>跟着走。</h3> <h3>蜀山之后四姑娘山,因其常披云戴雾,半遮半露,更是撩人心动,久看不厌。</h3> <h3>夹金山下的达维。1935年6月12日,红四方面军第九军第二十五师第七十四团与中央红军红一军团第二师第四团在达维桥上胜利会师。</h3> <h3>沃日土司官寨位于阿坝州小金县境内,据史料考证,该官寨约在清顺治年间(1644-1661)建成。</h3> <h3>小金县城外的铁索桥。长征途中李先念在此迎接过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红军领导。</h3> <h3>丹巴甲居藏寨,中国最美丽的乡村。</h3> <h3>红军的作战指挥部。</h3> <h3>通向光明的石楼梯,上面有诱人的腊肉!</h3> <h3>界于腊肉和火腿肉之间,纯绿色的肉。晚餐一盘香喷喷的腊肉摆到了我和飞哥的面前,供我们享用,味道好极了!</h3> <h3>我和飞哥准备在藏寨里用晚餐。荤素搭配,绿色可口,再喝上几杯青棵酒,好巴适哦!</h3> <h3>古老的寨楼经过改造后,住宿条件很不错,相当于三星级标准。可惜整夜都听到老鼠折腾的巨大声响,让人难以入睡!根据声音判断,寨楼里的老鼠体量比猫小不了多少!早晨我们把情况反映给善良的男主人,他没有表示歉意和同情,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它们没有吃的了。难道老鼠也成了神?!</h3> <h3>信仰给人以坚强的意志和战胜一切困难的巨大能量!</h3> <h3>丹巴梭坡乡。村寨的古堡古碉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h3> <h3>雄奇俊美的藏地风光。</h3> <h3>冰挂冰瀑。</h3> <h3> 见到几位服饰亮丽的藏族女子,我不自觉地把镜头对准过去,可对方却躲避遮挡,甚至扭转身去给个背影,显得羞羞答答。由于害怕侵权,我想收回镜头,却见飞哥正对准她们开拍,并鼓动我说:她们让拍,没事!</h3><h3> 果不其然,从后来我们拍的过程中她们的眼神和肢体表现看,确实是愿意让拍的。故意摆弄服饰,和转过身窃喜的女人,分明在说:“拍嘛!使劲拍!看我美吗?好看吗?”先前的那些羞涩表现,应该是“原生态”的反应,而非反感;这种“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心理活动,更证明她们想把全身的美展现给对面的两位肯定不讨人嫌的异性“摄影师”。可惜我因为心理障碍,还是没能“尽情”发挥!</h3><h3><br /></h3> <h3> 这位年青的藏族女子,虽看不出有惊艳的美,但她却带着民族特有的美丽本色。浓眉下有一双温和善良的眼睛,高挺的鼻梁和厚唇大嘴镶嵌在黝黑的脸上极其协调,体现出了鲜明的藏民族特点,再配上质地上好的民族服装和珠光宝气的饰品,从整体看上去能说不美吗!</h3><div> 假如把这副模样给了汉族女人,那就不见得是美女了,很可能被看成是棱角分明的汉子!</div><div>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真理啊!</div> <h3>高原牧场。</h3> <h3> 通向二百多年前雍正皇帝拨白银建造的惠远寺的路。</h3> <h3> 道光十八年(1838年),十一世达赖喇嘛诞生于此地,并在惠远寺(嘎达强巴林)座床居住。从此,惠远寺盛名远播,享誉海内外。</h3> <h3>异域风情。</h3> <h3>经幡飞舞,吉祥如意!</h3> <h3>雅拉雪山,康区神山,是菩萨居住的地方。</h3> <h3>塔公草原上的塔公寺。</h3> <h3>慈祥的藏族老阿妈,丈夫是一名中国军人。我们在她家做客,受到最高的礼遇。</h3> <h3>浓厚的宗教色彩。</h3> <h3>田园风光。</h3> <h3>蜀山之王贡嗄山(海拔7556米),世界著名高峰之一。</h3> <h3>折多山口。</h3> <h3>疾风劲草。</h3> <h3>泸定桥。</h3> <h3>康定印象。</h3> <h3>二呀嘛二郎山,我们没有感觉到它的“高万丈”,却见她像披上婚纱待嫁的美丽新娘,手捧着洁白的哈达,深情款款地迎送着那些不畏艰险、勇于挑战的过客……。她神彩飘逸、美丽动人、丰姿绰约,引得我与飞哥驻足欣赏,恋恋不舍……</h3> <h3>翻越二郎山的险路。</h3> <h3>二郎山两边虽相隔数十千米,却有着大相径庭的气候,很多时候东面阴雨绵绵,而二郎山以西却丽日晴天。</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