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早在几年前就计划着到景德镇去做一批自己的陶瓷艺术品,一直未能成行。2月22日终于在长江商学院几位好友们的召唤下飞奔景徳镇。瓷都文化特有的气息瞬间征服了大家。</h3> <h3> 我们大家都知道,景德镇陶瓷享誉全世界,历史上是官窑之地。民国时期曾与广东佛山、湖北汉口、河南朱仙并称全国四大名镇。</h3><h3><br /></h3> <h3> 追根溯源,原来,早在东汉时期,古人在昌南(景德镇)就有建造窑坊,烧制陶瓷。到了唐朝,先人们吸收南方青瓷和北方白瓷的优点创制出一种青白瓷。并大量出口欧洲。</h3><h3><br /></h3> <h3> 景德镇素有"瓷都"之称。其生产的瓷器造型优美、品种繁多、装饰丰富、风格独特,以"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著称。其青花瓷、玲珑瓷、粉彩瓷、色釉瓷,合称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h3> <h3> 历史上的景德镇瓷器,不但海内擅声,而且海外亦广为流誉。据有关史书记载,公元1405年 (明永乐三年)开始,郑和七次下西洋,携带的大量瓷器,景德镇瓷器占有重要地位。陈志岁《景德镇》诗:"莫笑挖山双手粗,工成土器动王都。历朝海外有人到,高岭崎岖为坦途。"诗朴实地纪载了"瓷都"的历史形迹,且写出了景德镇瓷器在国际市场上的卓越地位。</h3><h3> 后来,日本著名陶瓷考古学家三上次男率学者在东南亚、非洲考察了中国古代陶瓷输出亚非各国的大量碎片,著有《陶瓷之路》一书,称海上丝绸之路为陶瓷之路,也是古代景德镇陶瓷的国际贸易之路。</h3> <h3>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为了更好地发展景德镇陶瓷艺术,1958年创办了景德镇陶瓷学院,是全球迄今为止唯一的一所陶瓷高等学校。景德镇陶瓷学院为景德镇陶瓷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和意义。</h3> <h3> 在朋友的带领下,大家参观了景德镇著名的艺术园、陶瓷艺术厂及中国陶瓷艺术馆等。此行时间虽短,但也很好地欣赏了极品的陶瓷艺术作品,了解了中国陶瓷艺术的发展趋势和脉络。</h3> <h3>部分作品欣赏</h3> <h3>九段烧 青花艺术珍品</h3> <h3>法蓝瓷艺术作品</h3> <h3>夜晚园区景色</h3> <h3>好友聚拢,不亦乐乎</h3> <h3> 参观古窑民俗博物馆。属国家5A级景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景区主要景观有古代制瓷作坊、镇窑、佑陶灵祠、古窑群、天后宫、瓷碑长廊等50多个;主要节庆活动有"祭窑神"、女子瓷乐队演奏以及拉坯、画坯等古代制瓷工序表演。历代古窑展示区内有古代制瓷作坊、世界上最古老制瓷生产作业线、清代镇窑、明代葫芦窑等景点,展示了明清时期景德镇手工制瓷的工艺过程以及传统名瓷精品。陶瓷历史博览区内的古建筑群古朴清雅,气势雄伟;古作坊构造简捷,布局合理;古窑房构架精巧,质朴实用;古工艺流程精确,分工精细。这里群山环绕、名花翠竹点缀其间;明清瓷业建筑和世俗民居建筑、古代手工制瓷工艺的全过程,构成了极富内涵和独具特色的陶瓷历史古文化区。</h3> <h3> 参观景德镇陶瓷馆。博物馆位于莲社路,建于1954年, 珍藏古代陶瓷片数万片,古今陶瓷珍品2500余件,---从五代到 现代各时期代表性的陶瓷作品:五代的青瓷、白瓷;宋代的青白瓷;元代的 青花瓷、卵白瓷、釉里红;明代的青花瓷 、五彩瓷、斗彩、各类颜色釉瓷;清代的数十类精品陶瓷。现代各陶瓷工厂、陶瓷研究所和陶瓷名家的作品也都有收藏。这里是陶瓷艺术品的宝库。</h3> <h3>参观朋友的私人陶瓷艺术博物馆</h3> <h3>朋友收藏的作品海量,各种形式的艺术品都有。其中不泛珍品和极品。</h3> <h3> 此行收获多多,非常感谢戒盈部长、查哥、景德镇旅游局长等朋友的热情接待和细致安排。巾短情长,来日再聚。最后,收一枚高仿鸡缸杯作为纪念。</h3> <h3>后记</h3><h3> ——景德镇四大名瓷</h3><h3><br /></h3><h3> 青花,玲珑、粉彩、颜色釉,合称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薄胎瓷人称神奇珍品,雕塑瓷为我国传统工艺美术品。</h3><h3> 青花瓷</h3><h3> 青花瓷创烧于元代,是以色料在坯胎上描绘纹样,施釉后经高温烧成,釉色晶莹、透彻、素静、雅致。青料溶于胎釉之间,发色青翠,虽色相单一,但感觉丰富。青花瓷经久耐用,瓷不碎,色不褪。</h3><h3> 玲珑瓷</h3><h3> 玲珑瓷是在明宣德年间镂空工艺的基础上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在细薄的坯胎上,雕成米粒状的通花洞,然后施釉多次,填平通花洞,再人窑烧制而成。在清代,瓷工把青花和玲球巧妙地结合一体,形成了人人喜爱的青花玲珑瓷。碧绿透明的玲珑和色呈翠兰的青花互为衬托,相映生辉,给人以一种特殊的美感。景德镇光明瓷厂生产的,"玩玉"牌青花玲珑瓷获国家金质奖,并于一九八六年在莱比锡国际博览会上获金质奖。</h3><h3> 粉彩瓷</h3><h3> 粉彩亦称软彩,是瓷器的釉上装饰,白清康熙晚期开始,到雍止、乾隆年代,益臻完善。其制法是:先在白胎瓷器上勾出图案轮廓,再堆填色料,在摄氏七百多度的温度下烘烧而成,颜色柔和,画工细腻工整,有四画风味。又有浮雕感,画面充满着浓郁的民族特色,有以中国历史故事和神话为主的人物,有秀丽多彩的山水,有栩栩如生的花鸟翎毛,有工整对称的几何图案等。景德镇艺术瓷厂生产的"福寿"牌粉彩瓷获闰家金质奖。</h3><h3> 颜色釉瓷</h3><h3> 在釉料里加上下某种氧化金属,经过焙烧以后,就会显现出某种固有的色泽,这就是颜色釉。影响色釉呈色的主要是起着色剂作用的金属氧化物,此外还与釉料的组成,粒度大小,烧制温度以及烧制气氛有着密切的关系。景德镇瓷厂工人正是利用这些因素,烧制出各种颜色和风格的颜色釉瓷。人们说"自然界有什么颜色,就可以烧制出什么颜色的瓷器",您如果参观一下景德镇的颜色釉瓷,就会相信此话不假。当然,有许多颜色釉的配料和烧制是十分困难的,如"祭红釉",就有千窑一宝之说。景德锁建国瓷厂生产的"珠光"牌高温颜色釉陈设瓷获国家银质奖。</h3><h3> 薄胎瓷</h3><h3> 薄胎瓷,薄如蝉翼,轻如绸纱,是一种轻巧秀丽,薄如蛋壳的细白瓷。古人吟诵薄胎瓷曰:"只恐风吹去,还愁日炙消"。</h3><h3> 薄胎瓷的制作要求极高,特别是修坯,最艰难也最要紧,全靠工人师傅纯熟的技巧,经过百余次的反复,将二、三毫米厚的粗坯修到蛋壳那么薄,在关键时亥、少一刀嫌厚,多一刀则坯破功败,稍不留神,一个喘息棍会导致前功尽弃。这样的泥坯还须经受摄氏一千三百多度的高温焙烧的考验,不裂碎,不变形,其珍责和难得就可想而知了。所以人们称薄胎瓷为神奇珍品。</h3><h3> 景德镇艺术瓷厂生产的"景德镇"牌薄胎瓷,获国家银质奖。</h3><h3> 雕塑瓷</h3><h3> 景德镇瓷雕制作可以追溯到一千四百多年前,远在隋代就有"狮"、"象"大兽的制作。当代的景德镇,瓷雕工艺精湛,工艺种类齐全,有园雕、捏雕,镂雕、浮雕等;产品多样,有佛像尊神、花草鱼虫、亭台楼阁、动物玩具等;造型优美、形神兼备、千姿百态、栩栩如生;装饰丰富,有高温色釉、釉下五彩等;艺术表现力强,有的庄重浑厚,有的典雅清新,有的富丽堂煌,鲜艳夺目。</h3> <h3>作者 王佩伟简介:</h3><h3>国际著名生态画家。联合国生命科学院研究员 ,俄罗斯生命科学院荣誉院士。国际生态安全组织艺术委会委员。中国教育台水墨丹青栏目组项目运营副总监。深圳盐田区美协副主席、盐田区画院常务副院长。</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