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就你的人是你自己 ——评《三傻大闹宝莱坞》

吴老师「专注初高中语文能力提升」

<h1><font color="#010101"> 大学里有一门课程叫“文艺理论”。我对这门课程发生兴趣有两个原因:一是主讲老师优雅美丽、气质出众;二是课堂上经常可以看电影。每次影片看过后,老师会布置影评作业。<br></font><font color="#010101"> 我喜欢写影评。那时候,很容易产生豁然开朗的“大彻大悟”,(以《真实的谎言》为例,里面一句经典台词当时让我有如梦初醒重获新生般的感受:人生朝露,卸下缠缚,山重水复现平路。)以为自己对所学了如指掌,可以洞悉全部,殊不知,只是冰山一角,皮毛一点。</font><font color="#010101"><br></font><font color="#010101"> 成长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开始承认过往的错缪、自身的不足,愿意正视误入的歧途、走过的弯路。<br></font><font color="#010101"> 任何时代,任何阶段,每个人都会被周遭的环境束缚捆绑,无论我们是否意识到这一点,无论我们是否满怀激情地追逐想要的生活,挣脱或者妥协,不幸或者幸运,这些都是完整人生里的一部分。<br></font><font color="#010101"> <br></font><font color="#010101"> </font></h1> <h1> 寒假末了,我将创下宝莱坞电影最高票房记录的影片《三傻大闹宝莱坞》完整地看了一遍,一遍又一遍……<br> 如今已无影评、论文等作业压力,也不存在理论、教条等桎梏的限制,可以妥妥儿地写点东西,随心所欲,感觉总是极好的。<br> 不想把它定义为喜剧或者正剧,不去谈论影片触及到的很多社会问题、教育问题。经历过“千军万马争过独木桥”和体验过理想让位于现实,生活如同钱币一样真实的我们,绝对都有着深深的共鸣与感慨。我仅以一个语文教育工作者自带的“敏感”与这些年来沉积的粗浅的认知,谈一谈影片在我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启发和指引。</h1> <h1> 影片在两个“傻瓜”寻找失散多年的好朋友的过程中展开回忆,讲述了主人公兰彻(本名:苏克·旺度)因替主人家儿子读书谋求学位证书,以其名字来到帝国工程学院学院,结识了挚友——拉杜、法尔汉,并帮助他们走出恐惧和虚幻的世界,重获自信和独立的人格,最终实现成为工程师和野外摄影家的梦想。“兰彻”本人以他的聪慧和对机械的热爱,不但在大学里成绩名列第一,而且出身社会后成为拥有400项专利的著名科学家,并以自己的理念办起了学校,也收获了爱情。<br> 毕业前夕,两个好友因成绩差遭到校长(“病毒”)当众羞辱,倍受打击。兰彻对他们进行了认真地剖析,并给予了他们恳切的忠告。看过影片的人都知道,兰彻的成绩优异,一部分是天资,一部分是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对某一事物发生兴趣,人会产生一种紧张、兴奋而愉悦的心理,就可以不费吹灰之力集中注意力,以百倍的精力投入到所热爱的事物上。学习或者工作的质量往往事半功倍、令人欣慰,甚至出人意料。<br> 兴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已无需赘述,没有人对成才成功不感兴趣,没有人不渴望在某一领域平步青云出人头地。但成功不会一蹴而就,它需要人们全心地热爱、全心地付出。如若能把兴趣升华为志趣,发展成事业,努力做好,做到极致,一辈子激情澎湃地从事自己所热爱的事业,当是何等幸福的事情!</h1> <h1> 从教10年来,听到过很多这样的声音:道理我懂,可我就是提不起学习的兴趣来; 我对学习有兴趣,却还是学不好。就像思想可以挖掘 感情可以培养一样,兴趣也是可以挖掘和培养的。<br> 小学五年级时,好友琼过生日,我问她想要什么生日礼物,她最想得到的礼物竟是我给芭比娃娃缝制的衣服。后来她说,我送她的那件白色公主裙和商店橱窗里卖的一样漂亮。打从会用剪子、针线开始,我就喜欢缝缝剪剪,并且喜欢收集一些小扣子、小珠子、假钻石、亮片、丝带等小玩意儿。从来没有人肯定过我的“作品”,而琼却对它们视若珍宝。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更加热衷于做小衣服,而且越做越精致。也曾为此付出过惨痛的代价(因剪掉妈妈新买的半袖衫上的“花骨朵”,秋袖子上的蕾丝边而挨揍),但不思悔改,乐此不疲……<br> 故事讲完了,无关天赋,乃兴趣使然。当你的兴趣,或说优点,被无限放大,获得的肯定与赞赏足以撑起美丽的梦想,良性的暗示让你无惧无畏一往无前,周遭的环境是否适宜到足够孕育卓越的种子,已根本不重要。成功的体验一次又一次地刺激你的大脑皮层神经中枢,你就是自己的Great sage!<br><br></h1><h3><br></h3> <h1> 学习亦如是。大多数学生并不认为学习是一件令他们感兴趣的事,甚至成绩优异,发挥稳定的好学生。如果不能像没心没肺地爱着巧克力那样、如痴如醉地爱着王俊凯那样去爱上学习,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使些“外力”,去充分地肯定他,真诚地赞美他,适度地迎合他?<br> 倾听过太多孩子的心声,体味过太多家长的无奈。如果时间可以调回到若干年前,我们是不是可以在他对学习发生兴趣之前,先给予他足够的关注,理智地引导和见缝插针地栽培,是不是可以激起他接触的兴趣、探索的欲望?静静地看他将信将疑地踏入“神秘花园”驻足“研究”、赏玩,给他时间和空间去体会心无旁骛专心致志地做一件事,是何等恣情快活?而首尾一贯锲而不舍又是多么重要的精神品质!</h1><h1> 钟情于摄影而对机械毫无兴趣的法尔汉,期末考试成绩倒数第一。歌德有言“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 事实证明,他在摄影领域必然会是佼佼者。(身心愉悦地去玩做一件事,哪有做不好的可能?)<br> 对机械充满好感但思虑重重瞻前顾后的拉杜,期末考试成绩倒数第二。负累太多,难免举步不前,或者行在路上心不在焉。第一次看完影片后,记对于拉杜和法尔汉谁“第一”谁“第二”是记不住的,然而细思顿悟:有所兴趣尚予以肯定,毫无兴趣则全盘否定。编剧态度的严谨与周全,由此可见一斑。<br> <br></h1><h3><br></h3> <h1> 对魔仙、美人鱼、公主故事充满遐想与神往的小女孩,是无论如何也难以自觉爱上艰生纷杂的《三国》《水浒》的。湾湾是怎么迷上它们的,具体情节不太记得了。可能是在她刚从书架上取下《芭比之公主学校》时,我们手舞足蹈地表演和讲述“景阳冈武松打虎”?也可能是当她偶然听到“街亭”这个词便断断续续地讲起“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故事时,我们表现出近乎夸张的崇拜惊讶表情和崇拜举止?再或者是早已过午睡时间,任由她伏在枕边把喜欢的故事一个一个地看完而不去催促打扰?<br> 天赋和兴趣,你至少拥有一个;挖掘、培养和坚持 一个都不能少。<br></h1><h3><br></h3> <h1> 接下来,我要说说影片的艺术表现手法。<b><i>“双</i></b><i style="font-weight: bold;">线”交织、叙议结合、虚实交错、想象联想、巧设悬念、伏笔铺垫、前后呼应、对比衬托、烘托渲染、以小见大、卒章显志等。</i>我们在记叙文阅读中所学的知识、技巧,在影视文学创作中一样适用,而且严丝合缝。(作家、写手、编剧都是在熟练掌握并轻松驾驭这些语文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进行创作的。)<br> </h1> <h1> 影片以法尔汉、拉杜寻找“兰彻”为明线,以三人手足般深厚的兄弟情谊为暗线,双线贯穿,让一幕幕感人肺腑的画面徐徐展开……<br></h1><h1> <br></h1><h1> 故意不甚流畅的间歇性叙事,与适时经典的旁白交互穿插,让观众在笑声朗朗与泪水斑斑中不自觉地思考:最佳的教育理念是什么?正确的家庭教育是什么?要为尤友情做什么?从哪里寻找理想的爱情?如何走出混沌的人生、实现瑰丽的梦想?……</h1><h1></h1><h1><br></h1><h1> 编剧或者导演会根据故事实时的情境、人物实时的心理,揉印度传统歌舞于其间,诙谐欢快,华丽唯美,让故事情节轻松地推进。有虚有实,绕有兴味,也给观众插上了想象的翅膀……</h1><h1></h1><div> </div><h1><br></h1> <h1> 一部好的影片,一定是能最大程度地吊足观众的胃口。《三傻》艺术手法当中令我最叹服的当属它接连不断不动声色的“卖关子”了。从最开始法尔汉装病致飞机返航,到“臭屁王”回忆五年前一个夜晚在学校水塔上激愤地宣战发誓;从“兰彻”于毕业典礼之后不辞而别,到“臭屁王”心心念念要与苏克·旺度先生签约;……所有悬念的设置款款而来,合情合理,毫不做作。</h1><h1></h1><h1><br></h1><h1> 伏笔铺垫可谓层出不穷,而且只要前面有所桥段,后面必定用到,无一例外。进入帝国工程学院第一天晚上,学长刁难迟到的“兰彻”,命令“臭屁王”前来翻译。生长在乌干达对北印度语不甚熟悉的他,照本宣科闹出笑话的桥段,就为后面“臭屁王”遭遇兰彻等人的“戏弄”,当着全体师生的面以学生代表为大会致辞,因不考究词意死记硬背而频出笑料引爆全场埋下伏笔; 又如“兰彻”接济在学校辛苦“谋生”的小莫罕,让他去买身校服混进学校上学的桥段,就为后面真正的兰彻对法尔汉拉杜讲述“兰彻”小时候因父母双亡无钱上学而穿上主人家儿子的旧校服混进学校听课学习埋下伏笔。<br> 刚入学时校长(“病毒”)给大一新生讲话时提到的象征着优秀与荣誉的太空笔,为后面“兰彻”在雨夜路阻停电的情况下,运用智慧和实践经验制造出“电能转换器”和助产器,帮助校长大女儿成功接生后,“病毒”情绪激动地将太空笔亲手别在“兰彻”的衣领上这一情节作铺垫;。</h1><h1> “兰彻”指出校长“谋杀”有着天赋异禀却不堪重压的乔伊·洛瓦,与后面皮娅痛斥“病毒”“谋杀”了心系文学却迫于父亲压力无法解脱的亲生儿子,也是一组妥帖的照应。</h1><h1> 整部影片情节设计与结构安排工整得近乎精致,严谨得无懈可击。</h1><h1> </h1><h3><br></h3> <h1> 鲜明的对比衬托可以算得上是影片的最大亮点了。循规蹈矩靠着死记硬背成功当上“打工皇帝”的“臭屁王”和不拘泥于课本活学活用成为闻名于海外的发明家——“兰彻”之间的对比,没有特别讽刺,却有很多启示。<br> <br> 渲染,类似于水墨画中“泼墨”的手法,这在影视文学创作中经常使用。影片对“兰彻”这个“超人”“完人”形象的塑造,似乎是不吝笔墨的。<br> 暗中完善乔伊伤心丢弃的监控直升机,帮助没钱上学可能苟且一生的小莫罕,解救迷失在“爱情”中失去自我的皮娅,抢救生命垂危的邮政局局长,唤醒因跳楼摔成植物人的好兄弟拉杜,研制电能转换器帮助皮娅姐姐接生,创办自由民主的理想学校……我们心悦诚服地接受着这个人,这一切!<br> <br></h1><h3><br></h3> <h1> 影片讲的是校园青春故事,影射的是整个社会。社会制度、等级观念、尊卑思想、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庆幸编剧大方地避开世俗的世界,选择理想式的结尾:蓝天、碧海、沙滩,还有“自由的风筝”!<br> 影片末了的画外音:有一位圣人说过,学习是为了完善人生,而非享乐人生。追求卓越,成功就会在不经意间找上门来。<br> 这应该是作者之“志”,影片之“精髓”吧!</h1><h3><br></h3> <h1><b><i> 最最亲爱的孩子们,好好把握可以学习的时光吧,去珍惜所有可以学习的机会吧!你习得的点滴知识最终都将变为无上全能无比宝贵的财富,并且受用不尽!</i></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