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style="text-align: left;"> 我爱养鱼,家里有一口大鱼缸,缸壁上挂着的都是维护鱼缸的一些工具,不乏刀刀剪剪之类。儿子对这些奇形怪状的家伙非常好奇,总是想趁我不备取下来玩耍一番。爷爷奶奶多次说过让我收起这些"锋利"的工具们。可儿子四岁了,已经开始在很多领域表达出自己的判断标准了,我觉得他是个大孩子了。</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有些生活的内容我们总是习惯在孩子面前帮他去规避和无视,而我觉得最需要带给他的恰恰是正视和了解。</h3> <h3> 终于,儿子的手指被划破了。</h3><h3> 他惊慌失措的哭着,一手拉着我的衣角,一手举着他的伤口。这惊慌失措里有对责备的害怕,因为我多次提醒过他,更有对伤口和流血的恐惧。儿子不停的问我,"爸爸,我会不会死?"听到这个问题,我实在是好奇这个小家伙的脑袋里装的都是些什么想法。我不知道"死"这个概念他是从哪里得来的,我更不知道还有哪些奇怪的概念悄悄的在他脑子里孵化着。伤口其实很小,做了简单的清洁和包扎之后就基本无碍了。可是儿子还在那一边哭着一边重复着这个可爱的问题,"爸爸,我会不会死?"</h3> <h3> 这让我想起了一些熟悉的镜头,小孩子跌倒或者小磕小碰之后,爱子心切的爸爸妈妈或者爷爷奶奶们,赶忙上前抱起来一通安慰,"宝贝儿,没事了没事了,我在这,吓不着吓不着。",然后大声呵斥着"这该死的地板,这臭桌子,这讨厌的椅子,这不懂事的栏杆,欺负我们大宝贝儿"。如果这呵斥不解气,不能让委屈的孩子平息情绪,还会跟上带有象征性的几巴掌或者几脚给这桌椅板凳,墙面地板们。每当这样的画面出现在孩子们的生活中时,勇敢、冷静、面对、思考、求知、原则等等这些性格中的闪光点就会悄悄的溜走一次。也许有人会说,这些概念都是成人世界的概念,孩子们怎么会懂。其实举个例子大家就明白了,我们脚下穿的叫鞋子,孩子们脚下穿的也叫鞋子,它们的功能性都是一样的,无非是尺寸的大小有区别罢了。</h3> <h3> 我的工作在高中教育,总是有无数的家长向我暗地里抱怨自己的孩子不够坚强,不够勇敢,受挫能力太差,心理素质不好。面对这些积弊,最爱他们的爸妈们留下的往往只有一声无奈的叹息。纵然孩子们不能清晰的勾勒出勇敢或者冷静的概念,可当意外状况发生时,他从爸妈的嘴里听到了这些词汇,从爸妈的表情上看到了一种安全,从爸妈的语气中感受到了一种平和,从爸妈对未知领域耐心的讲解中知道了"事情原来是有原因的"。这些爸妈们生活中的表情就是对勇敢、冷静、面对、思考、求知、原则这些看似深奥无比的概念最通俗易懂的解读。</h3> <h3> "爸爸,我会不会死?"儿子还在这哭着追问呢。</h3><h3> 实在是觉得他现在的样子可爱。忍着笑,蹲在儿子身边煞有介事的给他讲解了一番,好好的过了一把"伪专家"的瘾。人体的皮肤变成了糖果的包装、细微的血管和流动的血液等于他天天洗手见到的自来水管和水龙头、神经传递疼痛的感觉就是过年放炮竹时的导火索、伤口的愈合就像穿衣服时大大的拉链。我知道,即便是最通俗的解释和最形象的比喻在孩子们看来也会有些将信将疑甚至是晦涩难懂。我也知道,这次伤口的经历早就在他小小的生活天地里留下的浓重的一笔。</h3> <h3> 第二天,我们一起拆开了手指上包扎,小小的伤口早就闭合了。他举着手指向每个家人去炫耀了一番,我跟在后面夸赞着他的勇敢,其实当时他害怕的不得了呢!后来的一次经历证实了我的猜想,他的手指被刚端上桌的盘子烫了一下,嫩嫩的皮肤当时就红了一块儿。他还是委屈的哭,还是举着手指向我求救,不过他主动让我帮忙包扎手指,解释和鼓励过后强忍住了泪水,虽然只是坚持了一小会,可这小小的突破却早已让我心花怒放了。也许"勇敢"和"冷静"在他的小脑袋里已经种下了种子了,虽然才刚刚发芽。</h3> <h3> 孩子的降世让每个父母都瞬间成长,让每个父母都在生活的内容中割划出了大片的精力和时间。孩子的教育也一直都是每个家庭的重要内容,我们不惜代价的投入着。胎教、早教、幼教、启蒙、补习、兴趣班、重点班、重点学校。</h3> <h3> 我们总是习惯性的把孩子的教育推给别人,推给制作精美的绘本画册,推给收费昂贵的补习机构,推给声名远扬的名师名校。</h3> <h3> 可你知道吗,孩子最先进的教育阵地就是我们伴随他们的每一天啊,孩子最信任的授课教师就是亲密无比的爸爸妈妈啊。</h3> <h3> 初为人父母的我们,都还年轻,人在年轻的时候,千万不要借口工作忙而忽略对孩子的关注和教育。在年老的时候,一切荣华富贵都是过眼云烟,而一个不成器的孩子,足以让你晚景惨淡。</h3> <h3> 亲爱的儿子,</h3><h3> 我愿你能够自由自在的成长,曳尾于涂,不居庙堂之上。</h3> <h3> 我愿你慢慢长大。</h3><h3> 愿你有好运气,如果没有,愿你在不幸中学会慈悲。</h3><h3> 愿你被很多人爱,如果没有,愿你在孤独中学会宽容。</h3><h3> </h3><h3> 张曳涂的爸爸</h3><h3> 2017年2月22日</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