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泰集团单品介绍,昌泰红铁、昌泰蓝铁:昌泰集团与多位前辈专家以50年代铁饼为典范,传统复刻的经典作品!

昌泰集团品为上

<h3>铁饼工艺源自五十年代初期,在业内铁饼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红铁、蓝铁、昆铁都堪称是其中的精品,铁饼因为工艺的问题,茶品经过多年以后风格尤为突出。因此2007年昌泰尝试过制作铁饼,各方面反映较为强烈。2012年昌泰集团与多位前辈专家以50年代铁饼为典范,认真研制配方工艺,实为昌泰集团复刻传统精品的扛鼎制作,一出炉就哄抢一空,在未来必是传统铁饼的传承代表!</h3><h3><br /></h3> <h3>印级茶只有几种,第一种叫红印,大红字,红印,红印当然有不同版本,无纸的传统叫蓝印,后来反对也无纸叫红印比叫蓝印就能多卖点儿钱,所以现在都改叫无纸红印不叫无纸蓝印了。有些蓝印后来用蓝墨水给涂了,后来蓝墨水退掉了,字又出来了,就有了甲级蓝印,乙级蓝印。</h3> <h3>铁饼是茶中极品,其内飞为"八中茶"商标,外包装纸正中印"八中茶"商标,且"茶"字为红色,商标上方为"中国茶叶公司云南省公司"(繁体字),商标下方为"中茶牌圆茶"(繁体字)。茶青肥硕,条索饱满,颜色粟红,茶面油光、茶汤透红及叶底柔软新鲜等品质外,其内飞多埋在茶饼里,采用古老制作工艺经旧式压模制造而成,茶汤厚酽、有兰香或野生樟香味。<br /></h3><h3><br /></h3><h3> 由于铁饼难于掰开,陈化慢,入市后并未受消费者青睐,这批技术革新、工业象征的茶品慢慢淡出市场,普洱茶也正式进入了七子饼茶时代。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才慢慢发现铁饼的独特魅力,并再次引发追捧。</h3> <h3>"蓝铁",上世纪五十年代的经典代表茶品。 "蓝印铁饼"为云南省普洱茶行业一个新的突破产品,它摆脱了以往用布袋包揉压制茶叶的繁琐工序,采用金属模子直接把茶青放入压制脱模而成,过程简单而快捷,缺点在于加工时压力过大,茶体太紧结不利于后期转化。"蓝印铁饼"采用的原料为易武乔木茶青。是一款可遇不可求的茶品。<br /></h3> <h3> 云南种茶历史悠久,史载&quot;商周时期濮人种茶,以作贡品,两汉时期茶产益州、川谷、山陵道旁,三国时期南中茶子,唐宋时期茶出银生城,明代名茶问市,清代普洱茶名重天下&quot;。</h3> <h3>  普洱茶从产生到风靡,可谓经历了很长时间的蜕变,在普洱茶的历史长河中,其先后经历了三个命名阶段:被誉为&quot;可喝的古董&quot;的号级茶,印级茶,七子饼茶。</h3> <h3>在1956年前后,新中国进行公私合营,国家进入计划经济时代,茶叶实行统购统销。值得一提的是,1951年12月15日,经中央私营企业局核准,新中国第一个茶叶商标"中茶牌"诞生,此后一段时间,云南所有普洱茶的商标皆为中茶牌。但在各自生产印制包装时,印有不同的颜色,便进入了我们现在所说的"印级茶"时代。印级茶留下了很多标杆级的茶。</h3> <h3>所谓&quot;铁饼&quot;,就是金属磨具直接压制成型的饼茶,因为机器压力比较大,茶饼压制得非常结实,坚硬如铁,故得名。</h3> <h3> 压制铁饼无需将蒸软的毛茶装入布袋,而是直接将干毛茶装入金属甑子,然后上蒸汽蒸软,用金属模具直接压入甑子,紧结后倒出。相比传统的泡饼压制工艺,压制铁饼减少了装布袋、入袋揉压、拆布袋等程序,能够有效缩短压制时间,提高生产效率。</h3> <h3>因为装茶的甑子需要直接上蒸汽,所以甑子底部有许多洞眼,直径5~6毫米,经过重力紧压以后,茶饼的背部会出现一个个突出的小乳钉,而不像一般的七子饼茶有一个背窝,一片380克或400克的铁饼大概会有50余个乳钉,根据模具的不同,数量也有所差别。另外,铁饼没有入布袋揉压,就不会有泡饼的&quot;泥鳅边&quot;,而是边缘平直,线条硬朗,被称为&quot;齐边&quot;七子饼茶。</h3> <h3> 铁饼的出现,是上世纪五十年代人们追求技术革新浪潮的产物,它的出现,优化了传统泡饼生产环节,减少了装布袋、揉压、拆袋等过程,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生产效率,解放了劳动力。</h3> <h3>  这也就是我们今天提到的印级茶的另一个标杆:规模化生产普洱茶饼的标杆!</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