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场景:长汀西山下</h3><h3><br></h3><h3>表演:汀州民间民俗表演队</h3><h3><br></h3><h3>摄影/后期:东方</h3> <h3> 《跳海青》(又名《夫人教》),是目前福建省发现保存较为完整的祭祖舞蹈。据老艺人说,《跳海青》已流传四十几代,推算上去应该是产生于唐宋年间了。</h3> <h3> 《跳海青》包括文科、武科两部分。本组图片均为武科表演为主。</h3> <h3> 武科 (也叫"打行罡",中有《龙角舞》、《蛤蟆舞》、《打花》、《打碗花》、《竹杠舞》等。《龙角舞》中舞者身着道士服,手执四尺长的犀轧 肘而执单角,时而执双角,时而举起吹奏,时而把犀角当道具,表演《单角舞》、《双角舞:。舞蹈动作有"龙角花"、"猫子翻"、"洗龙角"、"跪舞长角"、"双圆花"、"双角花"、"溜长角"等。</h3> <h3> 海青由一男子扮演,右手拿一把扇子,左肩上一勾把伞上挂一包袱。主要动作有"扇花洗脚"、"双手捧桃"、"扣扇前走步"、"蛤蟆跳卦"等。陈、林、季三位大姐均由男少年装扮,手拿手巾、扇子,主要动作有"阴阳云手"、"三步舞扇花"等。</h3><h3> 图片记录的是武科</h3> <h3> "蛤蟆舞"是模仿蛤蟆动作的一段独舞。舞者赤裸上身,模拟蛤蝶的各种形态,有"蛤蟆探地"、"蛤蟆望月"、"蛤蟆献肚"等动作,惟妙惟肖,十分精彩。</h3> <h3> 《打花》是单人舞,事先将草筒的两头塞进油纸,点上火,舞者用手腕使草筒忽而上旋,忽而绕转,忽而火绕身转,像一团大火球在飞旋,十分壮观。</h3> <h3> 《打碗花》中舞者头顶一只点上火的瓷碗,双手各拿两只碗,两只脚各踩一只倒扣在地的瓷碗,走出"三步扭"等优美响舞步,表现出很高的技巧。</h3> <h3> 《跳海青》也有为一丑、一旦的表演。二人各执一把折扇,在民间小调《对唱》的伴奏下,二人表现情依依、意绵绵、情意深,愿配凤凰结夫妻的男女之情。整个舞蹈造型优美、动作抒情,丑角动作风趣幽默而不俗。</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