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2017年2月4至10日春节期间,(农历初八至十四),和从全国摄影师报名中遴选出,来自辽宁、江西、及深圳、广州的25位摄影师,义务为贵州荔波佳荣、平塘、茂兰220名贫困生拍个人照和全家福。我和林华龙摄影师走访拍摄了15个贫困学生,(他们都是村寨和镇政府摸底出来的扶贫对象)其中有4个孤儿和3个失去母亲的孩子,小小年纪的她们不仅承受了生活和生存的困苦,还煎受着没有双亲或没有母亲的痛苦。尽管我返回广州多日,可孩子们的心思,一直"骚扰"着我,我学会了告别,却低估了她们对父母,特别是对母亲思恋的传染力。</h3><h3> 于是乎,带着心酸草草写下了这篇《远方啊,你何时不再遥远》,以俾感谢孩子们送给我的,他们在生活和生存中,坚毅不屈的心志和独特的笑容。为了不让孩子们受到第二次伤害,在今天的美篇里我尽量不用孩子们的大头像。</h3> <h3> 父爱已经逝去,母爱不知在何方?你们说你们很想去找回,尝一尝久违的母爱,你们无数次站在木门前,或窗口,遥望着远方、遥望着山的那边,明明知道希望渺茫,可你们一次又一次坚守在风吹雨淋的木门或小小的窗前,用幻想、用美梦填补心中的渴望,慰籍着伤痛的期盼。你们说你们很想走出大山,到山的那边去找回你们本该属于你们的母爱,可那时候你们只有5岁或7岁啊,小小年纪,就承受着,不该属于你们的煎熬。我们走访你们时,你们跟我说,真的好想去找回那份美好的感觉。面对困苦、面对贫穷、面对冷落,你们没有哭过,可今天一说起你们的父母,你们就泪流满面,好象戳到了你们的灵魂痛处。听着你们的诉"苦",看到你们的泪流,我哽咽了,我也流……。心里的泪水更是逆流成河。</h3><h3> 委实说,我完全是被你们那份亲情而感动,被你们那份感恩而感动。你们说,当父亲逝去,母亲离家出走后,是爷爷或奶奶、或大伯或大叔,收养你们,含辛茹苦将你们抚养长大,直至读大学,其中的心酸苦辣和芝璞的亲情,你们说一时半会还找不到词句来形容。是啊,人生不怕困苦,生活不怕艰辛,最怕的是父爱母爱的缺失或亲情的缺失。</h3><h3> 小娅,当她7岁时,父亲车祸去世,母亲抛弃了她们三姐弟,离家出走,至今没谋过面,是奶奶一个人,承担起了她们生活和生存的重担,成了她们身心的脊梁骨。当烦恼或失眠时,奶奶就用喝酒的方式来解除烦恼,用笑来排遣酸痛。2月6日,我们见到她老人家时,她总是笑容满面,还不断地亲吻着小娅二姐妹。让我看到了一个慈祥乐观的奶奶。是啊,艰辛困苦可以折腾一个人,摧残一个人,同时它也可以成就出一个坚毅的人。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h3><h3> 困苦、寂寞、孤独,曾不断偷袭着你们幼小无力的身心,你们哭泣过、呐喊过、挣扎过,可你们,不断用笑容腐蚀着困苦、寂寞、孤独,用坚毅抚摸着你们的身心,用发奋读书来激励自己。一天一月一年,就这样,你们没有被痛苦的泪水淹没,却在泪水中一天天学会了游泳,一天天成长。虽然你们是水族的儿女,看似柔软,你们却用滴水穿石的精神,把一切伤痛穿透。你们学会了给生命一个微笑,用微笑面对生活。</h3><h3> 我没看到你们的泪水,那是你们早已用火烈的心,把泪水烘干了。虽然,当年,母亲弃你们而去,你们厌恨过、诅咒过,可长大后的你们,明白了"性本善"之理,依旧追觅着曾经的母爱。所以今天,我看到和记录的是你们灿烂的笑容和一份感恩。上帝关了你们生命中的一扇门,却给了你们另一扇门。生活给了你们一道裂缝,阳光却把你们的裂缝照亮。</h3><h3> 孤儿小月、小伟、小兰、小娅、还有失去母爱的小菊、小莹、小倩,你们知道我的镜头,改变不了你们的困苦和思念,却肯把灿烂的笑容和一份感恩送给了我。虽然我知道我受之有愧,但我还是把这份沉甸甸的厚礼带了回来。 </h3><h3> 远方啊,你何时不再遥远,好让孩子们走近你们。</h3> <h3> 明知是煎熬,小兰和弟弟却依旧站在曾经和妈妈在一起的老屋,凝视远方,等待奇迹的出现……她们仿佛已把远方的妈妈溶解在了她们的血液里,现在已经随着血液蔓延到了他们的全身。</h3> <h3>尽管和弟弟被接到爷爷奶奶家生活,小兰还是会和弟弟,隔三差五到曾经和父母一起生活的老屋待一会儿,因为儿时的记忆,全储存在了这间有父母之爱的老屋里。已无法删除、无法忘却。</h3> <h3>或许老屋还留有些许温馨、或许是小兰思恋父母的种子,不小心掉在了老屋,竟发芽长成了一棵小草。小兰说她要好好呵护着小草和她一起长大。是啊,无论是小草还是像小草一样的人,他们都需要爱的呵护,需要阳光的照耀。</h3> <h3> 小莹至今还沉浸在失去妈妈的日子里,一直没有解脱,她说世界上最爱她、最疼她的就是她的妈妈。破旧简陋,摇摇欲坠的老屋,没有击败她的生活和灵魂,失去的母爱,却一次又一次,让她凄凄惨惨……仿佛母爱就是她唯一生存的空气。</h3> <h3>小莹知道,父母在哪,家就在哪。可40多岁母亲说走就走了,而且永远也回不来了。于是乎,小莹把妈妈和爸爸画在了门上,让破旧不堪,已住了几十年的木板房里,依旧有着妈妈的影子、有着妈妈的温暖,有着妈妈的味道。</h3> <h3> 尽管堂哥一家对小月和弟弟关爱有加,且让小月和弟弟进入了大学读书 ,可小月依旧放不下对母亲的思恋。她知道"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h3> <h3>在堂哥家,小月努力劳作,因为她要在艰辛困苦的生活中,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学会生存的技能。生活如一炉火,你添柴加煤它就会旺。</h3> <h3>知道感恩的人,是心中有善、心中有德,大一的小月只要放假到堂哥家,就会主动争着活儿干。因为小月知道,感恩不是说在嘴上。 </h3> <h3> 失语的弟弟成了小倩沉重的心病,她说她大学毕业后挣了钱,一定要把弟弟的病治好,但另一丝对母爱的渴望,却一直折腾着小倩。"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于是乎,常常身不由己地站在村口……</h3> <h3>没有母亲的日子,小倩知道生活就是一道菜,只有自己认真去做,才会成为一道佳肴。虽然缺失了母爱的生活,小倩却学会了用坚强去烹饪着生活的岁月。</h3> <h3> 小菊明明知道,那份爱已经无法找回,可她就是不信,每天依旧会象儿时一样,站在窗口企盼妈妈的回家。她说她还小,还需要妈妈的疼爱,没有妈妈的日子,她说她好苦好难受。</h3> <h3>洗衣、煮饭、砍柴,成了小菊必修课,正是这些必修课,让小菊排遣了苦闷、寂寞,学会了在生活中求生存,在生存中求成长。</h3> <h3> 老屋里的光线黯淡,可小菊心里的光亮非常通透。因为,她知道知识可以改变贫穷、也可以改变命运。</h3> <h3>小小的卧室,上漏着雨,进着风,少年的美梦全在风雨中浸泡、破灭。然而,也正是这些风雨,砥砺了她坚毅顽强的躯体和心志,为她稚嫩的心灵披上了坚硬黄金甲。</h3><h3><br /></h3><h3><br /></h3><h3><br /></h3> <h3>小伟其实很坚强,也有姐姐的呵护,堂哥一家的关爱和资助。但,一谈起母爱,他就显得很脆弱,很沮丧,他说他没多大奢求,就想看看她现在的模样。</h3> <h3> 7岁时,小娅失去了父亲,9岁时,母亲弃她和姐姐、弟弟三人而去,从此她们三就象失了魂、象断了线的风筝,好在苍天赐她们一个慈善能干的奶奶,含辛如苦把她们抚养成人。姐姐为了小娅能读大学,早早做了新娘。小娅啊,你失去了一份爱,却又得到了更厚重的爱。你是幸福的。</h3> <h3> 奶奶,你在我眼里可是女侠啊,不对,你明明是上九天揽月的女神、补天的女娲啊!</h3> <h3> 小娅姐姐一个感恩的吻,让奶奶心醉如花,曾经的辛酸苦辣倏地化成了甜蜜的笑容。</h3> <h3> 远山、小树、老屋,断肠人在天涯。 老屋仿佛如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屋前屋后的绿树,就是老人含辛茹苦抚养成长的孙辈。孙辈们在陪伴守候着老人,又坚守在路口,企盼着母爱的回归。</h3><h3> 远方啊,何时不再遥远。</h3> <h3> 我按团队的要求学会了与贫困生的合影告别,以为回家后,可以慢慢淡忘他们的"心病",没想我低估了他们"心病"的感染力,传染力,直至如今,我一直难以忘却他们对父母之爱的那份执着与期盼,难以忘却含辛茹苦抚养他们成长的长辈们。于是乎,我也患了"心病"。</h3> <h3> 如果一个人,一生都在关心自己,那他一定走不了多远,如果一个人,一生都在关心他人,那他一定走的太累,只有懂得关心自己,又懂得关心他人的人,才会走的更远而又不觉得累。从贵州走访拍摄贫困生,回来有9天了,倏地又想起山里哪些贫困淳朴而坚强的孩子和含辛茹苦抚养他们成长的长辈们。是他们的坚强、他们的亲情教育了我们,感动了我们。</h3><h3> 不管我们的相机多贵,不管我们的镜头多少钱,一定要学会放下身段,把镜头多对准哪些需要我们关心和关爱的人。</h3><h3> 义务摄影,其实也是我们灵魂的修行,心灵的积德。</h3> <h3>作者:陈昕昀,高级教师,《人民网》、《中国新闻网》,签约摄影师。</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