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一座城之宜昌美食

何力

<h3>&nbsp; 大学毕业时,本应是哪里来回哪里,但因为成绩还算优异,可以自选单位,上调名额中有许多大型企业的子校可供选择。也许所学专业,对宜昌很是向往:未来的三峡省省会之地、最大的水电站所在地、有名的文化景点—三游洞、壮美的三峡风景、能歌善舞的土家风情等,无一不是吸引我的理由。去,坚决选择!就这样,我成了那一届本专业中唯一一个远离家乡工作的女生,来到了宜昌&nbsp;。</h3> <h3> 位于山顶的子校和企业里绝大多数北方人的生活习俗一样,食堂周末只供两餐饭。那时候仅是小说可不能慰我思乡的情愁,唯有与同伴一起寻找美食来填腹。</h3><h3> 当时的解放路是最繁华的,逛街自然是主要逛那。每逢周末,乘车来到市内,从儿童公园穿过,后门正对的中山路。印象最深的是热干面馆、"四季美"汤包店。热干面馆,当时店面黑乎乎,但并不影响吃货们的心情。无论站、坐或蹲都端着碗,筷子一挑,那香味是飘着一条街。 "四季美"汤包店(当时儿童公园的后门对着的)的汤包一咬鲜汤溢出,吃时要格外小心,不然就要烫着、就要洒衣服上了。我最喜欢的是吃汤包的配料:嫩姜切成细丝,泡在盐水里,自个捡放在小碟上,加点醋,那个美味,可不是一般般。这是我来宜昌后的最爱小吃。后来改成步行街,拆后我曾到处找这两店,热干面馆没找着,倒是汤包店躲到一个深深的小巷去了,店当然升级换代到精致的门店,只是没有了以前排队吃的人流,味道反不如以前那样美了。</h3><h3><br /></h3> <h3> 这一片现在成了步行街,宽敞整洁的大道,中间还有休息的长条凳,至此你不用担心找不着价廉物美的小吃,确系吃货们喜欢的好去处。那一路上有名小吃:炸萝卜饺子、凉虾、赤花粉、顶顶糕、烤红薯、卤豆干加上节节根、炕土豆,若是一路吃下去,估计是不用吃饭了。</h3><h3> 特别是油炸萝卜饺子和节节根两样,因我老家没有,一直当做宜昌的特色小吃。</h3><h3>油炸萝卜饺子,与家中包的水饺不一样,个大,外呈金黄色,里面是加了一些辣椒皮,香菜的萝卜丝。步行街上有一雕塑纪念,《三峡晚报》曾作过详细的报道,据说是胡姐家的最有名,不过现在满城可见。外焦里嫩,色泽鲜艳,味道香美,吃着逛着在冬日的街头成了一道风景。</h3><h3><br /></h3> <h3> <span style="line-height: 1.5;">节节根,我最早以为是茅草根,小时候在野外疯跑时掘上几根嚼嚼,既解渴又解馋,第一次与室友吃时那味道完全不对,腥味呛人,一问原来是鱼腥草的根。老家时只用其叶子煎水喝,当消炎清火之物。没想到宜昌人是用来凉拌根吃,我从起初的不习惯到现在可以当饭吃,百吃不厌。通常是把其根洗择,用盐腌制一刻钟后,倒出渗出的水份。烧热油炸点蒜、红辣椒、姜,倒点酱油、醋和香油一起拌拌,就是一盘清爽可口的小菜,用来消油腻开胃,甚美。是我家逢年过节不可少的一道菜肴呢。</span></h3><h3> </h3><h3><br /></h3> <h3><br /></h3><h3> 位于长江边上,鱼是少不了的啦。有名的是长江肥鱼,体状膘肥、肉质鲜嫩,以西陵峡一带所产最为鲜嫩,若煮成奶白色的汤鲜美极了,苏东坡曾写诗赞它曰:"粉红石首仍无骨,雪白河豚不药人"。偶吃过一次,舌尖仍是想起那美味,可惜现在价格太贵,买不起这鱼但不妨碍我以鲶鱼、清江鱼、大头鱼来代替。还有当地的一种油煎刁子鱼,形如柳叶,用盐腌过后油炸,配有干红辣子,香酥可口,鱼刺也可以吃下,既下酒又下饭。无论大小餐馆,都可以点上这道菜。</h3><h3><br /></h3> <h3> 我在这座城生活了二十多年,只会听不会说当地话,常被认做福建人;回老家小住时却被当作宜昌人。但更多时感受到宜昌日新月异的变化,习惯了这里的美食、这里的生活、习惯了这里的高山、大江。更多的是因为这里有我自己的家、有朋友,有亲情、有温暖。</h3><h3>就这样,爱上了这座文明之城。</h3><h3><br /></h3> <h3>后记:2014年的一篇博文,参加西陵区果园文学社举办的&quot;云集记忆&quot;征文,获二等奖。感谢!多处照片来自网络,感谢原拍摄者。</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