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记不清最近一次坐在电影院里,看到情绪几近崩溃,鼻腔难抑酸楚,眼泪根本控制不住是多少年前的事情了。<br /><br />曾千山万水走遍,红尘翻卷看惯,把阑干拍断,几乎已经修炼到昆乱不挡,油盐不进,冷热不侵,一部《老炮儿》却意外破功。<br /><br />功虽破,心却特别暖。岂止暖,简直沸腾。时下最时髦的词我一般很排斥使用,但这一种沸腾,确实可以称之为"燃"。<br /><br />这部《老炮儿》在2015年岁末上映,不必庆幸排进了圣诞元旦票仓档,有这部电影紫气东来,石破天惊,应该是2015年国内影坛的福份,甚至是这十年以来中国电影的福报。<br /><br />以我个人浅陋的观影体验,这部电影,当之无愧可以位列十年国产电影最佳。在我心目之中,这是唯一能和《阳光灿烂的日子》比肩的中国电影,堪称用电影写就的中国人心灵史诗。</font></h3><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br /></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老炮儿》与《阳光灿烂的日子》两者的诗意各有特色,伯仲之间。从题材深刻性和现实主义精神角度,《老炮儿》还要高于《阳光灿烂的日子》,而两者的内核精神力量,有着一种特别奇妙,也特别令人喟叹的共振和关联。<br /><br />如果把《老炮儿》看作是《阳光灿烂的日子》的后传,或者把《阳光灿烂的日子》看作是《老炮儿》的前传,我不仅觉得毫无阻碍,反而更能体会到音画之外的属于我们这个共同岁月、人生记忆里的况味。<br /><br />我不知道管虎导演在编剧、导演《老炮儿》时,是否想到过《阳光灿烂的日子》,但从目前137分钟的成片里,我总觉得管虎在用意味深长的场景呈现、道具安排、画面构图对比,对《阳光灿烂的日子》以及那些年代表达一种隔空致敬和慨叹。</font></h3><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br /></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看着六爷冯小刚和老兄弟闷三儿张涵予拿着几乎倾家荡产才凑齐的十万元,骑着自行车去停满豪车的汽车改装厂,找小飞吴亦凡为首的三环十二少按江湖规矩平事儿,我脑海里浮现的却是《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大院子弟马小军们骑着代表身份标志符号的自行车,飞一般地穿行在大街小巷的场景。<br /><br />以及一身代表优越感的军装,还有茬架的圣物:军刀、军刺。<br /><br />六爷和儿子老弟兄们伫立景山眺望故宫的画面,和马小军们坐在屋顶上笑看人生的画面两相对照,没法不让人思绪万千。<br /><br />六爷不就是年华老去的马小军吗?就像人生在世最难抵抗的就是年华易老,马小军们的江湖也经不住风吹雨打,优越感的身份认证体系已经断崖式坍塌,只有当年的一角骄傲与尊严还在自己可控范围。<br /><br />当年马小军们骑车时书包里茬架的板砖,如今却变成了挂在车把上规规整整用塑料袋包好的赔礼金。在全景镜头里,那塑料袋的形状恍若当年的板砖,但已经失去了杀气。<br /><br />当年《阳光灿烂的日子》里面那群特殊阳光下恣肆敞亮的少年们,晃晃悠悠到今天,不就是游手好闲的六爷和他的兄弟们?<br /><br />在影片中,六爷与老兄弟们一起的画面,多次以骑着自行车的动态出现,随着自行车晃晃悠悠,心里就一声叹息,说不清道不明的苍凉。</font></h3><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br /></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一种深入骨髓但无奈的苍凉,像一条看不见、剪不断的线,穿行在整部影片中,这也是我被《老炮儿》深深打动的原因之一。<br /><br />管虎导演用了一种介于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和盖.里奇电影叙事流派之间的风格,极有勇气也极具天才地把我们的时代展现在大银幕上,而且很难得的是,不光提出问题,而且提出思考。<br /><br />"老炮儿"身上凝聚了一代人的悲欢,一代被社会发展离心机猛地从中心抛到边缘的一代人。他们讲义气、摊道理、重规矩,但不仅失去了话语权,连脸面都越来越保不住了。<br /><br />影片开场六爷的老兄弟"灯罩儿"被城管打耳光,六爷还能罩得住,还得上手,到了六爷自己被富二代官二代打脸,他就只能博上一切,骄傲、尊严、生命去抗争,但谁都看得出这抗争本身已是小人物的悲剧了,脆弱到经不起推敲。</font></h3><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br /></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影片在这里的一系列情节铺垫,故事展开,都特别冷静,丝毫没有理想主义和功利主义的滥情。<br /><br />现实生活就是这样残酷,滥情和粉饰也许是更加伪善的遮掩。在一个心灵鸡汤充斥朋友圈,所有人都有意无意回避责任的年代,《老炮儿》能够如此不矫情,诚实有担当,实在很不容易。<br /><br />最坏的年代和最好的年代从来都是硬币的正反面,但在众人一窝蜂地扎向无脑喜剧电影的大潮下,管虎能以平和冷静的镜头,对准人迹罕至的当代国人命运悲剧领域,有眼光也更有勇气。<br /><br />旧的社会秩序崩塌,新的人际道德未曾建立,这难道不是巨大的悲剧性根源吗?</font></h3><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br /></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但就是在如此巨大的悲剧性里,边缘小人物的抗争却爆发出了前所未有的力量,人性的光辉在这部影片里不是评论家们的套话和空话,而是一种谁都无法否认,几乎难以直视的神一样的存在。<br /><br />《老炮儿》的高潮段落里,患有心脏致命重疾的六爷孤身奋战,满头大汗、呐喊着奔跑在冰面上,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场面,是我们从来没有在中国电影里看到的华彩乐章,在近年来的好莱坞大片里也几乎找不到可以抗衡的段落。六爷慷慨赴死的一路,我几乎全程都在热泪奔涌,激动不已到近乎失控,但这泪水和失控让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撼和幸福。<br /><br />单凭这一段的表演,我认为演员冯小刚和导演管虎已经让中国电影上了一个层次,或者说,他们的精彩表现真正彰显了电影艺术最本原的力量:不靠电脑特技附丽、不靠人海战术大场面堆砌、不靠别出心裁镜头炫酷,靠的就是人物塑造、情节铺垫、情绪累积,靠的就是剧本力量、演员演技、导演功力。近年来甚嚣尘上的段子手电影、PPT电影、综艺大电影几乎让人对内地电影创作绝望,现在,终于有了一个正向的标杆,《老炮儿》的幕前幕后,向我们完美展示了电影无禁区,但艺术一定有门槛。<br /><br />这一次"槛内人"的反击,实在太精彩了。</font></h3><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br /></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老炮儿》的137分钟片长,在近期国产电影里算得上是超长版本了,但看完后我并未觉得冗长,而是意犹未尽。原因很简单,《老炮儿》们的群体飙戏太令人享受其中了。<br /><br />影片上档前,冯小刚就凭借这部影片中的表演摘得金马影帝,看后深深觉得这金马影帝都有点委屈了。因为他塑造的"六爷"已经无可替代,看后你绝对想不出华语一线男演员里有谁能奉献出这样神级的表演,毫不夸张地说,姜文、陈道明、葛优加起来也许都不行。<br /><br />而许晴在这部影片里也尽显表演功力,风情万种又侠骨柔肠的"话匣子"塑造,提醒所有人,她其实自出道以来,从来都是中国内地演技第一阵营的女演员,而不是《花儿与少年》里的傲娇公主。作为《老炮儿》里万绿丛中一点红,她一人扛住了一班雄性荷尔蒙强烈的"老炮儿"。<br /><br />连作为票房商业担当的李易峰、吴亦凡在一班老戏骨的引领下,也奉上了远超其他偶像电影里的表演。<br /><br />而影片中的神来之笔,还是要算鸵鸟那条看似闲笔的复线。既是六爷游手好闲、爱揽事儿的性格塑造中合理的细节设计,又是六爷在剧变的年代中,身若囚鸟无法适应的暗喻。片尾高潮铺垫中,被囚禁的鸵鸟冲出牢笼奔跑在闹市的画面,简直达到天人合一的妙境,瞬间引燃情绪,打开泪腺。</font></h3><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br /></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阳光灿烂的日子也许一去不再复返,青春的容颜被风吹干变皱了,但阳光始终还是有自己的温度的,总是有小小的欣慰的骄傲和喜悦。当马小军成了六爷,身旁的米兰也就成了霞姨。<br /><br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活法儿,这并不是不能接受的事实,但无论在什么时代,人都必须活在尊严和骄傲里。世间万物,不能破了义理。<br /><br />曾经灿烂耀眼的朝阳,到了黄昏,虽不再光芒万丈,但还是会在告别前酿成70度的烈酒陈酿,看不尽残阳如血,雄关似铁,酒喝干,再斟满,今夜不醉不还。<br /><br />《老炮儿》,这杯阳光酿的好酒,值得一尝再尝。泪流满面,又怎样?<br /></font></h3><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br /></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