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养父(一)

小玖

<h3>“苦菜花,坡里黄,三岁六岁没了娘,姑姑吃菜俺糠……”这是养父经常念叨的几句话。</h3><div> </div> <h3> 养父个子不高,也不善言谈,在村里人的眼里就是个老实人。但他总爱跟我讲些他小时候的事情。据他说,爷爷抗美援朝那年奶奶去世了,大队干部给爷爷打去电报,未有回音,就草草地埋了。虽然说是死人为大,但在那个特殊时期,国家安危更大。奶奶去世后,他就跟着祖奶奶一起过,那年他刚刚六岁。</h3> <h3> 祖奶奶育有五个孩子,三男两女,爷爷排行老大。而爷爷最小的妹妹还比养父小两岁。在当时物质匮乏、食不果腹的年代,为了能有口饭吃,养父和他的小姑姑每天除了砍柴就是挖野菜。由于年龄小,砍的柴火也只是些细树枝子,挖的野菜也只是零星半点。</h3><div> 有一年正直榆钱长得紧蹙,一棵粗壮的老榆树长在村南头的峪沟里,小孩子都不敢去,听大人们说,峪沟里有貔子精,专吃小孩。我小时候也听大人们说过,到现在还心有余悸。他的胆小是与生俱来的,那时要不是小姑奶奶非吵着想吃榆钱,他也不会在树上摔下来</div> <h3> 那年春,他俩来到那棵榆树底下,望着满树的榆钱,眼睛都直了。她看到大树旁边有一棵拇指粗细的小榆树,上面虽有榆钱,却少得可怜。俩人还没尝出滋味,就吃光了。</h3><div> 他看到大树上的榆钱馋的口水直流,他过去就要往上爬。可是那树身比他还粗,根本爬不上去。越爬不上去越想爬,最后急的他俩直跺脚。他围着树转了两圈,看到一枝有手臂粗细的树枝斜长在树干上,他想,只要能上到这个树枝上,就能摘到上面的榆钱。</div> <h3>他俩找来几块平整的石头摞在一起,他撸了撸袖子,站在石头上,往上一蹦,抓住了树枝,就在一只脚刚搭上去的时候,树枝断裂,人一下跌落下来,屁股正好摔在搬来的石头上。他回家后没敢跟大人们说,直到现在,养父在想坐下的时候,总是先用手撑住椅子。</h3> <h3>爷爷从战场回来的时候,奶奶已经去世三年了。</h3><div>那时养父和姑奶奶都到了上学的年龄,当时村里没有学校,他和姑奶奶每天就要徒步到五公里之外的车脚山上学。由于路途远,加之年龄较小,中午他们都带饭在学校吃,姑奶奶带的是玉米面的窝头,而父亲装的是菜少糠多并且是有些发霉的、掰开像莲藕一样拉丝的野菜糠窝头。每到中午吃饭的时候他看到别人吃饭就馋的不行,于是就拿着绳子和砍刀偷偷溜出学校,上山砍柴,晚上放学再把柴捆好背回家,以此来发泄自己心中的不悦。时间久了,老师和同学都很奇怪,为什么每到中午吃饭的时候就看不到养父的身影。老师找到他问清了缘由,当天下午放学后,老师气愤地就直接找到了养父家里。老师跟祖奶奶和爷爷说了什么他不知道。就在老师前脚一离开,爷爷守着祖奶奶的面,一巴掌掴在了养父的脸上,还说要把他扔到街上的一口老井里,可就在祖奶奶回屋后,养父看到爷爷的眼睛里流出了两行泪水。</div> <h3>本以为老师的这次家访会让他的日子好过一点,没想到问题不但没有解决反而更严重了,以前虽然顿顿吃不饱但还有一日三餐可以吃,现在一天只给一两顿还不让吃饱。他说不光是这样,那个时候的菜虽然不像现在这样多,但是炖白菜、南瓜还是有的,可也都是看着别人吃,能给口菜汤养父就觉得挺好了。</h3> <h3>我很好奇的问:“难道爷爷回来后你的日子不会好过一点吗?”他说:“你爷爷抗美援朝回来后就接着出去干活了,俺依然跟着你祖奶奶过活。直到七八年后,你爷爷找了个逃荒来的媳妇,俺们才从你祖奶奶那里搬了出来,虽然也是吃不好,但能吃饱啊!”</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