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西藏,一个神奇,神秘而又神圣的地方。它地域辽阔,地貌壮观,是这个星球上隆起最晚,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高原,因而被称之为“世界屋脊”,被视为是南极和北极之外的“地球第三极”。或许是读多了书上对这片雪域高原的描述,看多了影视作品对西藏的介绍,听多了关于进藏的励志故事,因此对这片土地的向往就一直深深镌刻在脑海中,踏上这片神奇的土地,也一直是我想早日实现的一个愿景。2014年7月15日,我们一行十一人,终于踏上的前往西藏的旅途,去体味那雪域高原的风光…….</h3><h3>21天,12000公里,我们结伴去西藏 </h3><h3>21天,12000公里,我们不仅仅去西藏</h3><h3>21天,12000公里,这是一场视觉的盛宴</h3><h3>21天,12000公里,是一场艰苦而漫长的旅途</h3><h3>21天,12000公里,我们要去观赏沿途的风光</h3><h3><br /></h3> <h3> 一 国道318———秀美的川藏线</h3><h3> 318国道,全长5476公里,起点为上海人民广场,终点为西藏聂拉木县樟木镇的友谊桥。而从成都平原到青藏高原的高山峡谷一路的惊,险,绝,美,雄,壮的景观,则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是中国最美的景观大道。从四川到西藏的这段路程,就是著名的318国道的川藏线。在川藏线上,山岳巍峨,湖泊荡漾,天高路险,峭壁直上,山道崎岖,蜿蜒前往,雪山冰川,草原沃壤 ,江河奔腾,瀑布天降,森林茂密,岩多滩广,植被旷野,岛撒汪洋,鱼潜兽走,鹰鸟飞翔,云腾致雨,露结晨霜,朝霞暮辉,雪飘雹降,林丰草绿,赐福牛羊,化巨幻虚,恍然成像,正是这特殊的地形地貌,诱人的沿途风光,才使得318国道川藏线在喜欢大自然,爱好户外运动的人们的心中成为了此生必走一次的神奇并神圣之路。而从四川雅安的一处表现茶马古道的群雕起,就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318国道川藏线的路途………</h3> <h3> 318国道川藏线,固然是一条美丽的景观大道,同时也是艰苦和危险并存的大道,但是被美丽所诱惑的人,从未惧怕过所谓的艰难,路边的驴友的留言,充分体现了318川藏线的诱惑和艰险以及驴友们坚强的信念。</h3> <h3> 穿越了二郎山隧道,在山巅远眺了大渡河的雄奇,来到了“翼王的葬身地,红军的胜利场”——泸定。去年十月前往川西稻城亚丁时曾来过这里,十个月后,再次来到大渡河畔,独步在泸定桥上,望着铁索桥下咆哮奔腾的河水,心中还是一阵震撼……..</h3> <h3> 经过一夜休整,离开泸定经阿坝州首府康定,翻越川藏线第一座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山折多山进入藏区。与去年经过折多山大雾弥漫的天气不同,这次经过折多山的山口,天空湛蓝,阳光明媚,心情也格外的好。翻越了折多山前行不久,就到了所谓的“摄影家的天堂”新都桥。虽然正值夏季,满目葱绿,新都桥缺少了去年秋季十月的斑斓色彩,但新都桥的那种祥和和宁静的氛围,依旧给人留下难以忘却的印记…..</h3> <h3> 离开新都桥,翻越了几座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山后,傍晚时分来到世界高城理塘。途中看到几位徒步和骑行进藏的驴友,着实感到敬佩,在理塘,遇到一80后的青年,只身徒步从318国道起点上海人民广场,历经三个多月走到了理塘,前面的旅途漫漫,艰辛而危险,不是内心足够强大的人,很难走完这段路程,虽然他很年轻,但我的内心深处对他除了敬意和钦佩,还能说什么呢?</h3> <h3> 从理塘继续前行经巴塘跨越金沙江而到藏区的第一个县城芒康,汽车开始从荒凉贫瘠并摄人魂魄的高山峻岭中进入绿草茵茵的高原牧场和植被茂密河流喘急的深山峡谷。这段路,历史上就是阻断藏汉两个民族交流的天然地理屏障。从芒康前行,跨越蜿蜒的澜沧江后翻越几座海拔4000~5000米的高山,在白雪皑皑的山口极目远望,川藏公路和澜沧江似两条晶亮的丝带在千山万壑中时隐时现,景致异常秀美. </h3> <h3> 金沙江,发源于青海唐古拉山脉的格拉丹东雪山的北麓,是四川和西藏的界河。从四川巴塘前行越过金沙江大桥就进入了西藏的境内。经过了几天艰难的行程,终于踏上了西藏的土地,同行的队友喜悦的心情自是难以言表。一路走来,对徒步和骑行进藏的人始终是心怀敬意,在金沙江畔遇到骑行和徒步的,很自然的会和他们攀谈并合影留念…….</h3> <h3> 在左贡住了一晚,因为找不到旅店,只好委身在车上过夜,清晨一早,即出发前往邦达。邦达,海拔4400米,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机场——邦达机场就建在开阔的邦达草原上。告别草原,翻越横断山脉最大的天险——怒江山。怒江在西藏的江段,给人的感觉环境非常恶劣,蜿蜒的山路,严重风化的岩石山景,都给人一种贫瘠而苍凉的感觉。在海拔4839米的怒江山口,经著名的99道拐下行到怒江边(有说是72拐),318国道就是在这险峭的陡壁上崎岖延伸,这里也让我们领略了318国道高海拔落差和艰险的一面,这是每个人对自我的挑战,尤其对那些骑行和徒步的人们来说,完成了这种挑战,就能体会到318国道这种人类对大自然的挑战,也才有资格对当年道路的设计者和筑路者的勇气和决心竖起有力的拇指,以表示我们由衷的敬意。</h3> <h3> 从险峻的怒江山下行,在寸草不生的贫瘠苍凉的山坳中,突然发现有一片正待收割的青稞麦田,黄灿灿的青稞,在贫瘠的山坳中异常抢眼,令人眼前一亮…..</h3> <h3> 八宿,藏语的意思是“勇士山脚下的村庄”,八宿过后翻越安久拉山,沿途雪山,原始森林和田园风光交相辉映,景色出奇的美丽,沿着高山草甸前行,远眺雪山,冰川,欣赏着一路美景,不觉间就到了当天的宿营地——然乌。</h3> <h3> 然乌镇,是八宿县管辖的一个乡,川藏公路是穿过然乌镇的唯一街道,而美丽的然乌湖则紧靠川藏公路,是200年前由山体滑坡和泥石流堵塞河道而形成的堰塞湖。宁静的然乌湖恍如天空滑下的一滴眼泪,寂静的没有一点声息,犹如被久远时光凝固的女子,心头再也不会泛起丝毫涟漪,虽不食人间烟火,依旧保留着旷世难觅的原始美。然乌湖周围的高山危耸峻峭,而山下近湖坡地则长满青翠苍劲的松柏等针叶林丛,然乌湖除了宁静还有干净,湖中看不到枯枝杂物,湖的周边景致也各不相同,虽然到达然乌湖时天已近黄昏,而且阴云密布,但更使得在这群山环抱之中的然乌湖格外的静谧和妩媚。</h3> <h3> 在然乌,遇到两位南京的老者(一位68岁,一位63岁)他们从成都开始骑行进藏到此,真不知道那么多座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山他们是怎么过来的,看到他们那并不“专业”的自行车,想到前面还有几座4000米以上的高山等待他们征服,不由的对他们从内心产生敬佩。健康的体魄,执着的目标,坚强的信念,不屈的精神,顽强的毅力终会使他们完成这艰苦的行程。祝福他们…….</h3> <h3> 汽车出然乌镇,驶入川藏公路最美的路段,汽车在峡谷中行驶,沿途林木葱郁,雄鹰盘旋,沿着雅鲁藏布江的支流帕隆藏布江一路前行,映入眼帘的雪山,森林,伴随着清澈而喘急的帕隆藏布江一起向前延伸,一幅幅绝色美景应接不暇,令人陶醉。这几十公里路段,整个就是一个绝美的风景长廊,最适合骑行和徒步观赏,只可惜为了赶路只能在行驶的车上领略这秀美的风光,并在行进的车中随手拍下几张这摄人魂魄的画面…….</h3> <h3> 在距离318国道约8公里处,汽车驶入318的岔道前往米堆冰川。米堆冰川位于西藏波密县境内,是西藏最重要的海洋性冰川的典型代表,在这里,冰川,湖泊,森林,农田,村庄等融汇在一起,是一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典范。远望着米堆雪山,只见它头裹银帕,下着翠裙,形态撩人,姿色醉人。从冰川脚下的一处藏寨出发,徒步约五公里,走过溪流和一片针阔叶混交的林地,经过还漂浮着冰块的湖面来到米堆冰川的面前,此时天公也极为给力,刚才还阴沉的天空突然打开帷幕,露出湛蓝的天空和漂浮的白云,衬托着米堆冰川格外的美丽壮观。</h3> <h3> 离开米堆冰川,经波密于傍晚时分到达通麦天险。刚刚驶入通麦,即看到长达几公里的车辆被堵在通麦大桥,细问之下,这些车辆已经被堵了整整一天,看到被堵的车辆,不免为我们的行程担忧,好在晚上通麦大桥开始放行,我们也于次日一早趁车辆还不多时能尽可能快的通过通麦天险。</h3> <h3> 通麦天险,号称“通麦坟场”,是川藏线最危险的一段路线,位于波密和八一镇之间,全长14公里。这段路有着世界第二大泥石流群,沿线的山体土质又十分疏松,附近又遍布雪山河流,一遇到风雨或冰雪融化,极易发生泥石流和塌方,所以通麦到排龙一线也有着“死亡路段”之称。</h3> <h3> 车过通麦大桥,车辆就在蜿蜒的山路上艰难行进,路的一面是土质疏松的山体,一面是陡峭的悬崖,江水咆哮着从悬崖下流过,水量又大又急。路面狭窄且又颠簸不平,好像老天和江水也在刻意的渲染这恐怖的气氛,天空阴沉,乌云密布,不时的飘落稀疏的雨滴,山峰呈现着一种近似黑色的墨绿色彩,云雾也在山间漂浮盘旋,江水也以一种灰褐色的色调和震耳欲聋的咆哮显示着它的威力,行进在这危险随时都可发生的路段,眼望着车外的一切,虽面部还偶尔露出肌肉略显僵硬的微笑,心里却真的是在忐忑不安。14公里的路段,小心翼翼的走了近三个小时,还好,有惊无险。</h3> <h3> 鲁朗,海拔3700米,位于林芝地区八一镇80公里的川藏路上,两侧青山由低向高分别由灌木丛和茂密的云杉和松树组成“鲁朗林海”,两山中间是整齐划一的草甸,犹如人工整治过一般,草甸中溪流蜿蜒,泉水潺潺,草甸上各种野花怒放盛开,颇具林区特色的木篱笆,木板房和牧民的村寨星罗棋布的点缀其间,勾画出了一幅恬静优美的“鲁朗山居图”。</h3> <h3> 从鲁朗继续前行,随着山势继续拔高,不久就到了色季拉山口。色季拉山口海拔4720米,是观赏南迦巴瓦峰的绝佳之地,曾看过电视风光片《远方的家——边疆行》中介绍,海拔7756米的南迦巴瓦峰,它一年没有几天会露出真容,我们这次也一样,远处的南迦巴瓦峰被一片浓雾笼罩,在几分神秘中也令人深感遗憾。过了色季拉山口,就到了西藏自然条件最好的地区林芝。林芝,素有“雪域江南”,“东方瑞士”等美誉,这里有着世界上最深的峡谷———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从色季拉山口下行,在路边远眺林芝的秀美风光……</h3> <h3> 八一镇,是林芝地区的政治文化中心,位于尼洋河畔,据了解原来此地只有几座寺庙,几十户人家,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时解放军开始在此建设,故名:八一镇。现在看到的八一镇,整洁干净,基础设施也很完备,已经由当年的村落发展成了一个现代化的小城市,尤其在路边的小超市中看到品种繁多且新鲜的果蔬,着实叫我吃了一惊……</h3> <h3>蓝天白云下的尼洋河畔,景致也非常的优美</h3> <h3> 沿尼洋河前行,傍晚时分到达藏传佛教宁玛派的一处神湖和圣地——巴松措。巴松措位于林芝地区工布江达县境内的高峡深谷里,虽然交通闭塞远离城镇,但以其林木繁茂和群山耸立中的那一池碧水而闻名遐迩。巴松措集雪山,湖泊,河流,森林以及瀑布牧场于一身。巴松措的湖水清澈见底,雪峰阵列倒影湖中,景色宜人之极。</h3> <h3> 在这高山之间,圣湖之畔,云雾之中换上藏族的服装,内心深处不知会有一种怎样的感觉?</h3> <h3> 巴松措湖畔的藏居,别具特色</h3> <h3> 清澈而急速奔腾的江水,江中巍然不动的巨石,纯净如洗的蓝天,悠闲漂浮的白云,这一切一切…….</h3> <h3> 几天下来,已经记不清楚翻越了几座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山,有些没能下车拍照游览,有些在夜幕笼罩的睡梦中悄然滑过,但记忆深刻的就是进入藏区的第一座海拔4298米的折多山和川藏线进入拉萨的最后一座海拔5013米的米拉山口,过了米拉山口就距离拉萨越来越近了,圣城拉萨,我期望快些来到你的身边…….</h3> <h3> 过了米拉山口,进入拉萨河的流域,距离拉萨越来越近,景色也愈发美丽 </h3> <h3> 青藏高原的油菜花田里,盛产各种小清新和文艺范儿</h3> <h3> 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故事,相信很多人都耳熟能详。吐蕃是西藏历史上创立的第一个政权,从松赞干布起延续了200多年,吐蕃王朝的建立,打破了高原的沉寂,藏族社会第一次出现了勃勃生机,高原上的各部,在吐蕃王朝的统一下,凝聚成为强大的势力,这是藏族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以至于到现在都仍受到藏族人的尊崇。到了松赞干布的出生地,不免要膜拜一下,毕竟这是一个对中华民族的大家庭有着巨大贡献的历史人物。</h3> <h3> 二 高原圣城———拉萨</h3><h3><br /></h3><h3> 经过了八天艰苦而又愉悦的长途跋涉,终于到达了圣城拉萨。拉萨是西藏自治区的首府,它素以风光秀丽,历史悠久,民情风俗独特,宗教色彩浓厚而闻名于世。说到西藏就会想到拉萨,说到拉萨就会想到布达拉宫,布达拉宫就是西藏的象征。雄伟的布达拉宫是一座宫堡式的建筑,最初是松赞干布为迎娶文成公主而兴建,后经多次扩建而成为现在的规模,也成为了历代达赖喇嘛的冬宫居所,成为了西藏政教合一的统治中心。布达拉宫具有浓郁的藏式风格,由于它建于山腰,大面积的石壁又屹立如削壁,因而使得整个建筑仿佛与山岗融为了一体,气势极为雄伟壮观。来到了拉萨,我也自会以一种敬仰膜拜的心情仰望神圣的布达拉宫,并在白天和夜晚,以及不同的天气条件和视角来体味着神圣的宫殿。<br /></h3> <h3> 大昭寺,位于拉萨老城区的中心,是一座藏传佛教寺院,大昭寺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是西藏现存最辉煌的吐蕃时期的建筑,也是西藏最早的土木结构的建筑,并且开创了藏式平川式的寺庙布局模式。拉萨之所以有“圣地”之誉,也与这座佛寺有关,大昭寺最初称之为“惹萨”,后来惹萨又成为了这座城市的名称并逐渐演化为当下的“拉萨”。大昭寺融合了藏,唐,尼泊尔,印度的建筑风格,成为藏式宗教建筑的千古典范,因此大昭寺在藏传佛教中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h3> <h3> 大昭寺向外辐射出来的街道叫八廓街,八廓街又名八角街,是拉萨著名的转经道和商业中心,比较完整的保存了古城传统的面貌和居住方式,八廓街原先只是单一围绕大昭寺的转经道,当地藏人称之为“圣路”,现在已经逐渐扩展为围绕大昭寺周围的旧式老街区。来到拉萨,大昭寺和八廓街是必到的地方,在这里即可感受到藏传佛教的神圣,也可领略当地藏族民众的日常生活形态和民俗。</h3> <h3> 罗布林卡,位于拉萨的西郊,为历代达赖喇嘛消夏理政的地方,是达赖和少数达官贵人游乐休息的“夏宫”,是一座典型的藏式风格的园林。在蒙蒙细雨中来到达赖喇嘛的夏宫,里面的苍松翠柏,名花异草,漂亮的建筑,奢华的房间,都可依稀看到当年藏族上层社会贵族们的奢华生活。细雨中在这美丽的园林中漫步游览,感觉格外的安静,空气也格外的清新,不知为何,同为达赖喇嘛的居住地,但到这里朝拜的藏民远没有去布达拉宫的多,但由此也可看出布达拉宫在藏传佛教的信徒们的心中至高无上的地位。</h3> <h3> 三 千里青藏线</h3><h3><br /></h3><h3> 在藏期间,按计划去尼泊尔游玩了几天后又重回拉萨,休整一天后沿青藏线踏上返程之路。</h3><h3> 青藏公路全长1937公里,为国家二级公路干线,起于青海的西宁市,至于西藏的拉萨市。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柏油公路,也是目前通往西藏路程较短,路况最好且最安全的公路。虽然全线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但登上昆仑山后,与川藏公路高海拔大落差相比,青藏公路的起伏平缓,犹如山间一条蜿蜒向前的龙,沿途景观大气磅礴,极富有高原的特点。<br /></h3> <h3> 从拉萨出发,沿着青藏公路前行约200公里,来到西藏三大圣湖之一的纳木措。(纳木措,羊卓雍措,玛旁雍措为西藏的三大圣湖)纳木措是西藏最大的高原湖泊,也是我国面积仅次于青海湖的第二大咸水湖。纳木措是一个狭长的湖泊,长70多公里,宽30多公里,湖面海拔4718米。来到纳木措,看到它就如一块耀眼的碧玉,镶嵌在唐古拉山脉的羌塘高原上,湖面清澈透明,湖水呈令人心醉的天蓝色,水天相融,浑然一体,广阔的湖滨水草丰美,牛羊成群,是一个天然的牧场,当来到纳木措湖畔,漫步湖边,眼望着这一池碧水,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恍有身临仙境之感。纳木措是个圣湖,在藏传佛教的信众心中有着崇高的地位,几百年来,无数藏人虔诚地来到这里,不为游览,只为转经。在藏族民俗中,羊年转湖,马年转山,猴年转森林是佛的旨意,而纳木措是身,语,意之圣地,如果能绕湖而行,便能得到渊博的知识和无量的功德,并舍去恶习和痛苦并最后修得正果。我虽然未能转湖以获得渊博的知识和无量的功德,但毕竟我来到了这美丽的圣湖畔,但求能舍去恶习和痛苦,起码我来到这里心灵已经得到了净化,并获得了快乐…….</h3> <h3>纳木措,我要问问你:</h3><div>你怎么可以如此美丽?</div><div>美丽的不讲一点道理,</div><div>你与我同在这个世界,</div><div>为什么却有这么大的差距?</div><div>我丑陋的不敢面对大众,</div><div>你美丽的却是无与伦比。</div><div>巨大的反差足使人怀疑,</div><div>这个世界是否还有公理。</div><div>难道只是因为你是圣湖,</div><div>就有这与生俱来的美丽?</div><div>今天我来的你的身旁,</div><div>斗胆借你少许秀美妆扮,</div><div>顺便带走一点你的仙气……</div> <h3> 青藏线沿线的景致,虽也大气磅礴,但与川藏线相比就单调了许多,青藏线穿行在昆仑山,唐古拉山之间,由一系列浑圆而平缓的山包为特点的地貌特征,一直沿青藏线延伸,其间夹着许多盆地和山地草场,与川藏线上的高山,峡谷,雪山,冰川,湖泊,江河,草原,盆地等地貌和风景相比,景观确实差了许多。在整个青藏线路途中,观赏两个小时的风景跟一路坐车看两天似乎都差不多,拍摄了几百张沿途照片,回来一看也几乎一模一样,没有什么明显的差别,不同只是天象的变化而带来的不同的视觉效果。整个青藏线上,青藏公路和青藏铁路几乎全程平行向前延伸,由此想到,如果要走青藏线进藏的话,到还真不如坐火车,因为铁路沿线的景致和公路几乎一样,又何必去受舟车劳顿之苦呢?不同的只是由汽车进藏可以随时停车拍照,(即便随时停车拍照他的前提也是自驾,否则……)可以脚踏高原的土地接接地气,其他还真没有什么区别。虽然青藏线和川藏线的景观相差很远,但青藏线上那种大气磅薄的高原景象,还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记…….</h3> <h3> 从川藏线到青藏线,已经记不清楚翻越了多少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山,但印象深刻的就是川藏线进藏的第一座高山折多山,和到达拉萨的最后一个高山米拉山,再就是这次出游海拔最高的唐古拉山,唐古拉山,海拔5231米,或许是已经在高原上生活了半个多月了,到了唐古拉山口,居然没有一点高原反应,甚至还能在山口狂奔了十余米,直到猛然想起这是在海拔5231的地方才下意识的停住脚步,二十天的旅程,似乎对高原已经适应了…….</h3> <h3> 下唐古拉山后经过著名的藏羚羊的栖息地——可可西里。运气还不错,远远还能看到正在嬉戏玩耍的藏羚羊</h3> <h3> 和国道318川藏线不同,在青藏线上,很少能看到骑行或徒步的人们,与川藏线上如过江之鲫般众多的骑行和徒步进藏的人不同,青藏线上很难看到他们的身影,相比较之下,就能依稀看出国道318川藏线的魅力以及在众多驴友心中的位置</h3> <h3> 告别西藏,进入青海,直指中国最大的咸水湖——青海湖</h3> <h3> 青海湖,位于青海省西北部,他既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湖泊,也是中国最大的咸水湖。下午五点左右,到达青海湖,天气不甚给力,昏暗而阴沉,但湖畔紫色的小花,黄色的油菜花和成群的牛羊给昏暗中的青海湖增添了几分生气,或许是因为川藏线和青藏线一路的景色太过美丽,此时看到青海湖心中没有一点兴奋和冲动的感觉,只是麻木的看着眼前的一切,倒是湖边的毡帐和牛羊给了我一种怅然辽阔,心绪安详的感觉。不过细想之下,青海湖也还是个值得一去的地方……</h3> <h3> 离开青海湖一路狂奔,进入陕西境内天空就开始变得昏暗,蓝天白云也难以再现,空气也变的污浊不堪。26个小时后回到了离开已经21天的洛阳。头天晚上还抓绒冲锋衣盖着被子,次日回到洛阳一下车马上大汗淋漓并且10分钟后就迅速的湿透了汗衫,洛阳人民真不容易,在这么热这么脏的地方依旧能够顽强的生存,真的是太坚强了。我也同千万洛阳人一样,两天前在高原上还感觉自己十分脆弱,进藏21天后回到洛阳,我才知道,我原本也是那么的坚强……..</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