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去年的一一档《中国诗词大会》火了,也让我爱上了诗词。</h1><h1><br></h1><h1>“腹有诗书气自华”,在各位参赛选手,主持人,现场嘉宾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也让观众们享受到了诗词的美和趣。</h1><div><br></div><h1> 《中国诗词大会》也让我们重温了中国古典诗词的文字之美,音韵之美,意境之美,在诗词大会的舞台上也涌现出太多的感人故事,他们把诗歌作为精神支柱,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h1><div><br></div><h1> 身患癌症的农家女白茹云亮相诗词大会,一出场就念出了郑板桥的诗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现场嘉宾郦波老师评价白茹云称“那是一种跨过重重困难之后的胸怀和淡定的气魄” 。</h1><h1><br></h1><h1>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白茹云说过: 好多诗句感觉特别容易抒发自己的情感,它教给我做人要豁达,要开朗,要淡定。 是古诗词让她从癌症走向光明。 所以说古诗词是我们的精神食粮,每天接触古典诗词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千万不可小看精神食粮的重要性。</h1><h1><br></h1><h1> 试想如果我们接触的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而非“小呀小苹果”“你是我的玫瑰”之类的低俗歌,那我们的语言生态环境和精神食粮会是一样的味道吗? 低俗的歌和烂俗的广告就是我们精神食粮的地沟油。</h1><h1><br></h1><h1> 古诗词是几千年来古人留下来的精华,它给我们带来了崇高的文化修养,传统知识,同时鼓舞着我们不断进取,开创更加美好的明天。</h1><div><br></div><h1> 国学大师,讲诗词的“一把手”叶嘉莹曾经说过“中国古人作诗,是带着身世经历,生活体验,融入自己的理想意境而写的,他们把自己的内心感动写了出来,千百年后再读其作品,我们依然能够体会到,同样的感动。这就是中国古典诗词的生命,所以说,中国古典诗词绝对不会灭亡,因为只要有感觉,有感情,有修养的人,就一定能够读出诗词中所蕴含的真诚的充满兴发感动之力的生命;这种生命是生生不已的”。</h1><div><br></div><h1> 热爱诗词吧,在诗词世界里徜徉,染其色,闻其香,尝其味,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净化自己的灵魂,开阔自己的视野,以求得精神上的健康!</h1><div> </div><div><br></div><h3>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