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理论:中国画艺术中的生命“线”

海峡书画

<h3>王盛烈作 与本文没关</h3> <h3> 线是中国画艺术中非常重要的语言,也是中国画的生命,同时,也是书法艺术之灵魂。它含有极为丰富的内涵。中国人特有的审美意识也在其中体现。一幅绘画、书法作品独特的风格,往往取决于独特的线式。关于中国画与书法方面的论述很多,在此我只想就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线与书法艺术之关系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我想从“中国画中的线与书法的渊源”,进行论述。</h3> <h3>孙恩同作 与本文没关</h3> <h3>赵孟在《枯木竹石画卷》中题到:“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于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方知书画本来同。”“书画同源”是中国绘画有别于西洋绘画的重要标志。发展中的书画却是“书画同源异流的结局”在我国源远流长的文化长河中,艺术家们以诗、书、画、印合一的卓越成就在世界艺术之林中放射出异常的光彩,闪耀着绚烂的光芒。中国的艺术与中国的历史一样古老而悠久。远在三千年至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已开始懂得笔的运用。显然,从那个时候起线条已成为很自由的绘画语言了,中国书法也是用线造型的艺术。它可追溯到公元前五千年到前三千年的仰韶文化中发现的陶器上类似文字的简单刻画,便是我国原始文字的雏形。它孕育着汉字即将产生,同时也就有了书法艺术的萌芽。从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中我们的祖先就创造了以线为主的意象文字。因此,我国象形文字产生之日,就是书法艺术诞生之时。书法艺术与中国画似是同母所生的孪生姐妹。一生下来就结下了不解之缘。书法注重笔力,画法也重线条。书画共同讲究“气韵”、“骨法”。因此,古来画家往往以篆、隶、八分、草书、飞白等笔法渗入画中,将书之精髓透入画中。而书法家们也常以画意作书。这样,书、画两艺同生而同长,达到妙笔纵横,奇趣横生的艺术境界。杨维贞尝言:“士大夫画者必工书。其画法所在,即书法所在。”在中国传统绘画的用线中关系更为密切。近代画家黄宾虹、李可染等,无一不在书法上提出很高的要求。陆俨少更以切身经验提倡把个人的四分精力用于读书,三分精力用于学书法,三分精力用于学画。他把学书和学画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这正说明中国画与书法艺术不可分割的亲缘关系。可见中国画的线式,很多是从书法中获得的,同时书法中的用笔也受到中国画线式的启示。可是这个同血缘的姐妹嫁了不同的人而发展也就有所不同呢</h3> <h3>许标甲作 与本文没关</h3> <h3>中国书画皆重气韵。中国书画以气写形,其主要表现在以线造型上,可以说线即是气,气即是线。这里所说的中国书画中的线有二种含意:一是有形的线;二是无形的线。</h3> <h3>吴耀中作 与本文没关</h3> <h3>有形的线在中国书画中是看得见的外在实践。中国书画家经过几千年的艺术实践,把线发展提高成为相对独立于形象的一种音乐的语言,感情的语言,美的语言;把线创造成了具有立体感的线,具有生命力的线;并把线的生动美妙和神奇变化发挥到了极致。这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只要把欧洲一些绘画大师的素描和中国画的线描稍作比较,就可看出它们之间的本质区别。不论是拉斐尔、伦勃朗还是安格尔,不论他们使用的什么工具,他们的线受客观形体的制约较大。在表达感情上不如中国书画的线之强烈。有很多国外杰出的艺术家都纷纷到中国考察研讨书画,如美国的托贝、西班牙的毕加索等。他们都成功地运用了中国书画线的技巧,创造出了富有东方色彩的现代画派。这只以表明中国书画线的独到之处。</h3> <h3>曹明福作 与本文没关</h3> <h3>中国书画的线在表现型体的同时,还传达出人的情绪,抒发着人的感情。如王羲之的点经理条圆润秀丽,处处不露圭角,给人以“不激不厉,风规自远“(孙过庭《书谱育》)的感觉;颜真卿的点画线条粗重厚实,外圆内方,给人以端庄肃穆的感觉;而吴昌硕的点画线遒劲泼辣,给人以不受拘束,天真放逸的感觉。……诸如此类,都是线条的情感之美的表现,因此说中国书画的线是有情的线。同时,中国书画的线又是立体的线,这是由于中国书画的线讲圆、讲厚。所谓“圆”“厚”,就是浑圆厚实,笔力深沉,入木三分。有圆有厚则是体。这种“圆”“厚”的效果是从中国毛笔的特点和使用方法中产生出来的,而主要通过“中锋行笔”获得。所谓“中锋”,就是“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蔡邕《九势》),使其线条“中心有一缕浓墨正当其中”(刘熙载《艺概·书概》),而副毫着墨在旁渗透,正如刘载所说:“每作一画(即一笔——笔者),必有中心,有餐界,中心出于主锋,外界出于副毫”。(《艺概》)由于主锋和副毫受墨的多少、用力的大小各不相联系,所形成一条线的中心和边沿浓淡干湿也就不同,则产生了线的圆满、厚实、立体浮雕般的效果。</h3> <h3>吴治晖作 与本文没关</h3> <h3> 再则中国书画的线在起迄运转中一波三折,无往不复,提按顿挫,形成一线之中的气韵。线有气韵便是活线,故又可说中国书画的线是有生命的线。然而气韵不仅在于一线的有情、有体、有生命,更在于各线的有机组合。中国书画家根据不同的表现对象和情感要求,创造出各种笔法、墨法、皴法、描法;又把线的长短、粗细、曲直、刚柔、轻重、疾徐、浓淡、枯润加以巧妙的组合,造成了各种不同的节奏和旋律。中国书画家根据不同的节奏和旋律。无论是楷书,如唐代颜真卿的《勤礼碑》、柳公权的《玄秘塔碑》,还是行草书,如晋代王羲之的《兰亭序》、唐代张旭的《肚痛贴》;无论是工笔画,如宋代赵佶的《芙蓉锦鸡图》、永乐宫的壁画、敦煌的飞天,还是写意画,如石涛的山水、吴昌硕的紫藤、郑板桥的竹、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无不都是一曲曲美妙的线的“独奏曲”(书)和“交响乐”(画)。所以说每一位书画家只要在生活中,在大自然中能够找出适合自己的线,那才是更进一步的目标,也是自己艺术的生命。</h3><div> 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