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河鼓子秧歌

流氓兔图

摄影:Liumangtt🙏 鼓子秧歌旧称“伞鼓舞”,发源于济南商河县,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民间为庆丰收而载歌载舞的一种艺术形式。1955年、1980年、1989年、1992年、1996年、2002年六次代表山东省和济南市参加全国民舞大赛,五次获最高奖。1996年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民间舞蹈),1999年又去北京参加了建国五十周年大庆,在天安门前的演出活动,盛誉海内外。 鼓子秧歌的角色是以舞者所用道具的名字命名的,如伞头,左手握平顶伞,右手拿牛胯骨;鼓子,左手握两面圆形小鼓,右手拿鼓槌;棒槌,双手各握一根枣木棒;拉花,左手拿折叠彩扇,右手握彩色绸巾。伞头又分丑伞和花伞,丑伞中的第一、二把伞是演出的组织者和指挥者,又是领舞者,精通秧歌,技艺精湛。另外还有一种丑角,又称“外角”,可扮成各种滑稽角色,如赃官、傻妮、憨小、丑婆等。丑角因不在正式编制,可有可无,可多可少,根据村中有无这种表演人才而定。 在济南商河每年的元宵节,是鼓子秧歌演出活动的高潮日。秧歌队伍庞大,人数众多,角色各异,锣鼓齐鸣,热闹非常,是山东“三大秧歌”之一。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和鲜明的地方特色,被誉为“民族民间文化的奇葩,齐鲁文化的骄傲”,“是我国汉族男子舞蹈阳刚之美的集中表现,是舞蹈文化的瑰宝”。 谢谢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