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份有料的寒假总结,让孩子轻松告别“假期综合症”

张慧

<h3>每到寒假,对于家长,除了享受亲子互动的愉悦之外,恐怕都免不了假期综合症的焦虑:赖床、沉迷游戏、贪吃、变胖,甚至生病。</h3><div><br></div><div>假期综合症并非不可克服,但需要家长转换思路,让孩子体验世界的多元和丰富。这种体验机会在他成年之前为数不多,成年之后又为时已晚。</div><div><br></div><div>因此,要让孩子过一个丰富有料的寒假生活,第一关,其实不在孩子,而是家长。家长首先要纠正常见的几个错误观念。</div><div><br></div><div> </div><div><font color="#b04fbb"><b>将“身长”当成“成长”</b></font></div><div></div><div><br></div><div>为什么一到寒假,很多家长都会对孩子宠爱有加。他们觉得孩子平时在学校学习太紧张,没吃好、睡好,因此,在他们眼里假期就是用来犒劳和慰问孩子的时间。</div><div><br></div><div>如果家长愿意这么做,缺乏自控力的孩子当然求之不得。这也是造成普遍“假期综合症”的主要原因。</div><div><br></div><div>其实,这是家长对“成长”的一个误解。他们错误地将“身长”当成“成长”。一味地优待身体是对欲望的鼓励和放大,是一种破坏性的倒退行为,而非是对身心成长起建设性作用的行为。</div><div><br></div><div>智慧型的家庭,不管是孩子上学期间还是假期,全家老小的起居饮食的安排与平时应该是一样的,有节有度,而不是刻意给孩子做好吃好喝的,刻意渲染在学校“受苦”。他们关注的焦点不是身体,而是心智,比如他们可能更在意有一段集中的时间培养孩子的某项爱好,某个习惯;突破某个瓶颈;提升某种能力。</div><div><br></div><div>真正的成长是一种心智能量的储蓄,而不是让身体变得臃肿。</div> <h3><font color="#b04fbb"><b>定目标计划,求完美</b></font><br></h3><div>相信每个家长假期都会领着孩子制定一个完美计划:整个寒假目标、计划、周计划、日计划。</div><div><br></div><div>但是,大多计划都会遭遇孩子的惰性“袭击”,不能严格执行。面对这种情景,常见手法就是给孩子“注入”宏伟目标、理想、志向之类的精神兴奋剂,要不就是各种威逼利诱。但往往都不得效果,很难成功地督促孩子坚持下去。</div><div><br></div><div>真正有效的做法就是闭嘴,直接让孩子从一个最简单、最容易获得成就感的行动开始。</div><div><br></div><div>想让孩子爱上阅读,什么都别说,带他进书店、图书馆顺便逛逛,“随手”翻开一本符合他兴趣的书推荐给他;</div><div><br></div><div>想培养孩子的运动爱好,先带他去运动场溜达一圈,让他发现运动的乐趣,或者带他去运动器材店玩一个大探险,找出那些陌生器材的功能是什么;</div><div><br></div><div>想让孩子学会做菜,先带他去菜市场体验一下选材、买菜的感觉,给蔬菜找找茬……</div><div><br></div><div>阻碍目标、计划实现的往往不是它不够完美,而是我们一开始就急于求成,从大处着手,想一步登天。但要知道一个完美的目标只能给你一时的冲动,只有无数细微简单的行动才能让你及时得到反馈,获得持续的成就感,从而支撑你持续地进行后续行动。对于孩子更是如此。</div><div><br></div><div>正确的做法是:轻长远,重短期;轻复杂,重简单;轻说教,重行动。</div><div><br></div><div><font color="#b04fbb"><b> </b></font></div><div><font color="#b04fbb"><b>定家规,奉“家规”为上</b></font></div><div></div><div><br></div><div>当然,必要的家规还是必须有的。但是,要让家规生效,做法必须聪明——放下掌控。</div><div><br></div><div>在制定家规上面,聪明的父母不会是一个权威制定者,而是扮演参谋者和执行CEO的角色——在制定上,通过“共谋”的方式,给予孩子充分的讨论和决策权。孩子主动选择总是好过被迫。在执行上该严,绝不放水,才是一个合格的“CEO”。</div><div><br></div><div>这样在孩子想要偷懒、放纵时,你严格地执行,孩子也不会跟你产生太过强烈的对抗心理。</div><div><br></div><div>但要注意,虽然,你和孩子商量制定了家规,但也不能完全依赖家规来督促孩子。理由很简单,假期,像学校这样规律、自律的环境没了,老师、同学这样诚心督促自己成长的伙伴也没有了,因此面临的各种诱惑骤增。再加上你的爱心泛滥,让孩子摸准了你会忍不住放水的心理,便会施展撒娇、生气、耍赖等各种手段,让你一步一步妥协、退让。因此,即便你下了“狠心”还是可能出现脱离计划,超越规矩的意外。</div> <h3>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定下规矩,但是尽量不给孩子去触及规矩的机会,尝试着转换思维、转换角度让计划变成孩子自发去做的事情。</h3><div><br></div><div>比如,你想让孩子变得更独立,制定了每日家务计划。但执行时,尽量不要用计划、家规来要求和催促他,而是放低姿态,向他“承认”自己做的家务哪里不够好,希望他能够帮助爸爸妈妈不管通过书籍也好、网络检索也好,提出一个更完善的解决方案。这样同样是在完成计划,只不过是转化了一下视角,但是执行阻力就会大大减小。</div><div><br></div><div>再比如,你们的计划中,每天要晨跑,督促孩子执行的最好方式不是设定闹铃,然后准点叫醒他。而是让他来当督长,来叫你们。</div><div><br></div><div>以此类推,慢慢地,孩子就会体验到一种掌控生活的感觉,而不是时时被掌控,内在的动力就会越来越足,一切就会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了。</div><div><br></div><div>此时,你可乘胜追击,带着孩子从以下这些角度来进行寒假设计,定会为它增添些别样的精彩。</div><div><font color="#57a7ff"><u><br></u></font></div><div><font color="#57a7ff"><u>1、让孩子涨一次“颠覆三观”的见识</u></font></div><div>这里说的涨见识重点在“颠覆三观”上。成熟意味对过去的颠覆或升级。这就需要父母用心去观察和发现孩子平时成长的瓶颈、性格的局限。</div><div><br></div><div>比如,如果你的孩子平时被宠爱太深,吃不了苦头,那么带他去偏远山区的农村观察、体验几天生活,对他一定是有所触动的。再如,如果你的孩子平时不太喜欢分享,那么带他去参加一次慈善活动,当一当志愿者,他也一定会体验到全新的分享和帮助别人的快乐。</div><div><br></div><div>这样的经历无需高大上的旅游景点的支持,也无需财力雄厚,但是带给孩子的收获一定是远远超过一场纯粹的、高昂费用的游玩活动的。</div> <h3><font color="#57a7ff"><u>2、引导孩子策划一次远足旅行</u></font></h3><div>如果你想锻炼孩子的毅力、吃苦精神,这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因为它是一场有趣的艰苦。</div><div><br></div><div>更关键的是,这创造了一个可让孩子亲手参与策划的机会。不仅能让他感受到被重视和尊重,更让他的心思变得细密,还顺带涨了见识,一举多得。</div><div><font color="#57a7ff"><u><br></u></font></div><div><font color="#57a7ff"><u>3、让他设计一次亲子活动</u></font></div><div>寒假是亲子互动的最佳时机,但是如果光是在一起吃吃喝喝,就太浪费了,而且不见得能够真正增进亲子之间的亲密度。真正的亲密是需要心与心之间发生链接的。</div><div><br></div><div>要心与心的链接,不能采取强拉孩子谈心的方式。智慧的方式是引导孩子按照自己所期望的的样子来设计,并主持这个活动,将策划主动权交给他。如果不好切入,可以加入一些亲子互动的游戏或者手工作为引子。</div><div><br></div><div>让他走心了,玩嗨了,他也就会向你吐真言了。</div> <h3><font color="#57a7ff"><u>4、作一篇肺腑之文</u></font></h3><div>现在的作文为了应试,很难让孩子体验作文之乐趣,但是它又是一个人梳理思路,自我反省,走向成熟的最佳方式,同时也是互联网时代与天南海北志同道合的朋友发生链接的利器。因此,让孩子借助这个寒假完成一篇自发自愿的肺腑之作,留下一颗愉悦的作文种子是绝对有必要的。</div><div><br></div><div>仍然,你不能逼孩子作文。</div><div><br></div><div>作文只是工具,目的是分享自己最在意的观念、思考、策略。所以,你绝不是要求孩子去刻意为某件事情或者某个活动而作文。只需要你告诉孩子:xxx遇到了什么困难、疑惑,我觉得以你的yyy经历,zzz领悟,完全可以给他一些启发和思考。这里的xxx的困惑可能是你孩子现实生活中的某个好朋友的困难,也可能是网络上一个不知名的朋友的发问,比如知乎问答。而这个困惑又刚好是你孩子体验最深刻的,比如前面你引导他主持了一次亲子互动活动,他对于怎样增加亲子亲密关系有了独特的解决方案;或者是刚刚远足完毕,有了丰富的野外生存经验等。</div><div><br></div><div>他若据此作文,你一定不会看到假大空的影子,而是他对真真切切的经历的领悟。当然,有可能他还会邀请你作为他的导师,一起分享帮人解惑的成就感。</div> <h3><font color="#57a7ff"><u>5、当一次老师</u></font></h3><div>当惯了学生的孩子,很少会从老师的角度去学习。但实际上优秀的孩子都很愿意给同学当“老师”,这样只会让他更加爱上学习。</div><div><br></div><div>但注意,别老想着,当“老师”就是给人讲作业。</div><div><br></div><div>你们一定会有一些家庭之间的聚会活动,完全可以提前让孩子准备一些他擅长的手工、趣味实验、小魔术、趣味运动、游戏,甚至有趣的历史故事,让他在和小伙伴碰面时充当“老师”的角色,领着大家一起玩。</div><div><br></div><div>你要相信,这种当“老师”的愉快感是会被他带到课堂的。</div><div><font color="#57a7ff"><u><br></u></font></div><div><font color="#57a7ff"><u>6、做一项富有“新意”的“挑战”</u></font></div><div>“新意”,在于帮助孩子打开视野,突破思维瓶颈;“挑战”,意在让孩子发现自己的潜力,树立更强的信心。当然,前提是这个挑战是在孩子的能力范围内。</div><div><br></div><div>比如,自学多国语言的“新年好”“拜年”,全新、富有乐趣的体验,又能现学现卖;自编自导自演自剪一段小电影……</div><div><br></div><div>这样的话,既有趣,还有新年味儿,在亲友聚会时说不定还能增添一些活跃气氛,何乐不为?</div><div><br></div><div>不知不觉中,他学会了一种新的学习方法,对陌生的知识不再畏惧,对未知的领域多了一份好奇。</div><div><br></div><div>只要父母放下自己的权威,向孩子的心靠拢,用心去发掘,这种丰富有趣,更有深度的“一次”会源源不绝涌上你心头。如此,整个假期下来,你一定不用担心他会害上“假期综合症”,相反,他的心智只会更加成熟。</div>

孩子

家规

寒假

假期

体验

作文

计划

亲子

家长

综合症